9月18日上午,怀着对满洲事变抗日烈士及玉树地震中远去的华夏同胞们的无限沉痛之情,地学院2010级605党支部全体党员集体参观了国家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玉树抗震展览”。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揭开一个民族的伤疤,仰望中华民族的坚强”。各位党员同志通过参观玉树地震中各种图片和实物资料,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各级领导及广大军民在灾难面前的执着、坚毅和顽强的民族团结精神。参观结束后,支部党员纷纷表示,会更加坚定对我党的信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民族团结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加奋发图强,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再立新功。

 

 

 

 

近日,应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副所长何宏平研究员的邀请,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工程学院的曾清华博士访问了广州地化所,并作了题为“Molecular modelling of the interface in nanomaterials”的学术报告。

曾清华博士主要从事矿物改性、分子模拟、界面化学及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他在访问期间,与何宏平研究员交流并介绍了各自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并详细讨论了合作研究、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具体方案。双方都希望加强交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9月18日上午,生命科学学院502班党支部成员参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全部党员、预备党员、大部分团员都参加了本次活动。这是本支部新学期的第二次党员活动,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涨。军博的基本布局主要包括:古代战争纪念馆、近代战争纪念馆、土地革命战争馆、抗日战争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兵器馆、国际友人赠送礼品展览馆等。走在这些展厅中,大家的心情时而激动,时而亢奋,时而特别沉重,尤其是在参观玉树抗震救灾的图片时,很多同学都沉默了,那种面对同胞受难的震撼,感受党中央和群众团结互助的情感,让人深深的为之动容。
 
同学们对博物馆的展品都有深深的感触,深厚的历史给我们展现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使我们对历史上一切爱国者和革命先辈的尊敬与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们党支部再次温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奋斗不息最终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征程。这种革命传统我们要永远继承和发扬!
 

参观结束后,大家深刻的感受到:作为青年学生党员,我们更加需要时刻谨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使命与责任,以身作则;时刻体现先进带头作用;注重发扬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9月11日,南海海洋研究所在京2010级研究生举行了“攀登长城”活动,此次活动得到全体同学的热烈响应,大家都积极参与。虽然登长城的道路起伏不平,路况复杂,最窄的地方仅供单人通过,最陡的地方有80度的倾角,台阶均有一尺高,但同学们斗志昂扬,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终于克服重重困难,陆续抵达最高点。

 
本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欣赏了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极大地增进了同学间交流、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锻炼了同学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了同学们的身体素质。
 
 
 
 
 
 

在清风送爽,金秋九月的美好季节里,研究生部再次举办了研究生科研方法及创新能力培养系列讲座(第三讲),特别邀请我所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站长、博士生导师陈宇炜研究员在百忙之中为同学们做了题为“野外工作实践---以湖泊调查为例”的报告。我所部分研究生及青年科研人员参加并认真听取了讲座。
 
陈宇炜研究员从野外工作的特点、湖泊学研究的野外要求、湖泊学调查---江淮片区为例以及野外工作的创新心得等四个方面,畅谈科研野外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和技能、野外工作的艰辛和快乐以及创新心得,为大家作了一场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寓意深刻的精彩报告。
 
陈老师首先从野外工作的特点是什么的问题入手,通过大量图片展示和对比,详细介绍了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就是要到研究对象的现场去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强调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意义与价值、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艰辛与风险、野外工作的快乐与不可预见性。他侃侃而谈,深入浅出的讲解,一下子就使听众对野外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紧接着陈老师展示了我所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和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的历史、前人所做的贡献,说明太湖站和鄱阳湖站对湖泊科学研究的作用和贡献。接下来陈老师结合自己几十年的野外工作实践体会,指出作为从事湖泊学研究的人员,要拥有严谨认真的科研精神,要坚持野外工作实践,要具备一定的野外工作能力和技能,要具有较强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野外工作中要注意全面细致观察现场的周边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他以湖泊调查—江淮片区为例,通过大量图片和事例,细致讲解了野外工作必须的准备工作、确定范围和定点的原则、采样过程的分工协作、灵活处理、采样后的检查与保存以及样品放置与预处理等,大量的野外实践案例,一一清晰直观地反映出野外科研工作的艰辛和不易,体现出野外工作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阐明了科研态度和实践技能是决定野外工作质量的关键,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科研创新的动力和支撑。湖泊学的创新科研成果必然与野外工作是否扎实,采集样品是否精准等有着密切的关联。最后,陈老师总结了自己野外工作的创新心得体会,并语重心长的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讲座不知不觉进行了两个小时,陈老师讲的精彩生动,同学们听的认真专注,整个过程充满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师生交流互动的和谐气氛,同学们一直沉浸在意犹未尽的状态之中,纷纷与陈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讲座在热烈而活跃的氛围中结束。
 
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对科研野外调查实践的意义和价值有了一定的认识,对野外工作需要的执着严谨的精神和技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陈宇炜老师理论联系实际、生动鲜活的讲座打动了年轻人的心,并给以启迪和教育,与会同学获益匪浅。本场报告由研究生部卞怡老师主持。
 
为了切实加强我所研究生科研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研究生部将定期举办“研究生科研方法及创新能力培养系列讲座”。通过举办系列讲座,使研究生进一步学习领悟各学科专业研究方法、提高野外工作实践实验的认识、启迪科研创新的能力、激励成人成才的信念,从而进一步培养研究生勤奋刻苦、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