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号晚,天朗气清,群星闪耀。生命学院509支部的二十余位党员从玉泉校区出发,徒步二十余公里前往天安门观看国庆升旗仪式。
 
509支部的党员们这次选择了徒步前进而不乘车,为的是感受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不辞辛劳建立新中国的精神。用我们的行动为祖国61岁华诞送上真挚的祝福。
 
二十余公里的路途中,同学们愉快的交流着初到北京和科学院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构想。期间还伴随着一阵阵的歌声和笑语。同学们用他们的激情点燃了秋夜寒冷的街道。
 
三个小时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凌晨时分同学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这个时候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据报道有超过20余万人汇聚于天安门广场,群众高涨的热情使我们本来热切的心情更加澎湃。
 
清晨六时十分,36名国旗护卫队队员和60名军乐队队员准时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围观的群众不由自主地站直了身体,欢呼声和掌声几乎淹没了军乐队的鼓点。“敬礼!”随着旗手的一声口令,军乐队的号手吹响了国歌激昂的号声。同学们也神情激动的唱起了国歌,无一不引以为自豪。
  
当国旗升到旗杆顶上时,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为祖国的生日庆贺。此时从天安门城楼上放飞了成千上万的鸽子,当看到天空无数象征和平的鸽子在盘旋翱翔,同学们都禁不住热泪盈眶!这次天安门观看升旗仪式给每个同学都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回忆。同学们都希望在研究生院好好学习,为祖国的科学发展与进步做贡献!满心期愿祖国能够永远繁荣昌盛,和平安宁!

2010年9月26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南水北调工程考古队,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顺利抵达目的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仓房镇党子口村考古发掘驻地。本次考古发掘以科技考古系宋国定教授为领队,罗武干、司彬、吴妍、蒋洪恩和杨益民老师为指导教师,第一批学生为2009级9名硕士研究生,是配合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文物抢救性考古发掘项目。 
    本次发掘的王庄汉墓群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仓房镇党子口村丹江水库边,遗址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2°42′33″,东经111°29′29″,海拔高程151-165米,面积约30000平方米。北依五陵,东、西、南三面环水,地势北高南低,东西两侧有1—3米的陡坎。墓葬多分布于岗地两侧的缓坡及中间岗脊部分。地表可采集到汉代子母砖及随葬陶器残片。该墓地1994年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河南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淅川县文化局等单位对丹江库区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2003、2004年又进行了复查。 
    9月29日、30日,队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对遗址进行了地面踏查,基本摸清了发掘地点的文化性质、保存状况、周围环境、堆积层次特点等遗址情况。随后开始利用全站仪、CAD分析软件测量和绘制地形图。

10月1至2日,由于下雨导致地面泥泞无法开展工作,全体队员在驻地整理资料。期间,杨益民老师讲解了往年发掘的战国时期蜻蜓眼玻璃珠的相关科技分析和中国早期玻璃的研究进展,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讨论,并就自己入学以来的科研工作、进度和开题报告与几位老师进行了交流。

10月3日至4日,考古队员们首先对墓地的重点区域进行了钻探。虽然是第一次使用“洛阳铲”,但在几位老师和技工师傅的指导下,大家很快就掌握了操作要领,并学会了正确识别土样。天气炎热,工地上杂草丛生,无疑加大了钻探难度,很多队员手上都被磨出了水泡,然而这一切困难最后都被大家顺利克服。钻探完后,在遗址中选定总坐标基点开始布方。针对墓葬的分布特点,  本次发掘采用了零散布方形式,首先在III区和IV区按正南北方向共布设了第一轮12个10×10的探方。在布方的过程中,还使用罗盘和全站仪反复校正探方方向。
   此次野外实习是我校科技考古系师生第四次参加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文物抢救性考古发掘项目。全体考古队员们将把握好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把平时课堂上和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学以致用,增进自己对田野考古学的认识,同时也锻炼意志品质。
 

10月10日下午四点,信息学院711班党支部在中关村教学楼N301举行了“重温党章,保持党性”暨深入学习党章的讨论会。
 
本次活动由党支部书记施滔滔主持。她说,作为2010届新生,本班党支部刚成立不久,为了让大家在新的环境下增强党员意识,时刻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因此决定开展本次活动,通过对党章的深入学习和讨论,完善党员的理论知识,保持思想的先进性。
 
活动开始,为了解决新党员之间不太熟悉的问题,由组织委员李亚凤精心安排了相互认识环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换个人信息,包括所在单位、兴趣爱好、家乡籍贯等。然后,组与组之间相互提问,彼此可向任意组员询问该组其他成员的个人信息。通过该环节,大家在轻松友好的氛围下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宣传委员刘雨引导大家关于党章总纲部分进行了深入学习和讨论。讨论由两个问题开始, “你为何加入中国共产党?” 和“党员身份对你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有何影响?”。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反响,大家纷纷回忆起当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激动和自豪。其中,许家铭还和大家分享了他的爷爷作为一名老党员对他的生活作风和行为习惯的深刻影响。随后,刘雨就“一个先锋队到两个先锋队”、“党的思想方针和行动指南体系”等问题引导大家展开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党章做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拘泥于过去的一些提法,根据新的形势,做出新的判断,通过不断完善保证我党在思想上的先进性。
 
最后,施滔滔提议大家面向党旗再次宣誓,重温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激动心情,激励自身不断进步,用更好的科研成绩回报党和人民的信任和期待。
 
 
                                                          
 

海洋所建所60周年校友联谊座谈会
 
2010年10月8日海洋所彩旗飘扬,高悬的横幅告诉人们——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所60周年。在母校生日之际,众多校友从海外、从科研院所、从机关、企业回到海洋所这个昔日学习的大家庭,共同为母校庆贺生日。当日下午校友们在综合楼会议室畅叙旧情,海洋所党委书记王启尧,相建海研究员,研究生部主任武伟等出席了座谈会。
 
忆师恩,慨峥嵘岁月稠
八九级研究生、现在宁波大学工作的严小军回忆起当年在海洋所度过的时光,感慨那时在海洋所获得的知识,无论学识还是机遇,都对今后起到了重大影响。最初从事藻类化学学习到研究分子生物学,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开放室经常举办学术沙龙,刚刚入门生物科学的青年学子们,也对该领域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颇有“指点江山”的豪气;从日本回国后,又是相老师支持他,逐步走上独立科研之路。他深情地说:“海洋所教育了我,培养了我。我们从海洋所出去的人,都应将海洋所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做更多valuable的事情。”
如今已在华尔街有所成就的校友廖谊虹先生说,当年在海洋所学到了很多“招数”,其中重要的一招就是要“有耐心”,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为今天的事业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正如“曾呈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宋林生研究员所说:“人一生有许多个‘家’,海洋所也是我们的家。人的学识和技能是有限的,而精神无限,海洋所唯实、求真、创新、拼搏的精神正是通过一届一届的校友传承和发扬下来,只要这种精神代代相传,就一定能齐心协力把海洋所的事业做好。”
力拼搏,成就在360
“你们现在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把我们拍在了沙滩上。”相建海研究员的幽默话语引得大家一阵欢笑。昔日在实验室里忙碌,在食堂排队打饭的研究生们,今天在各行各业奋斗,他们的成绩足矣让前辈们欣慰。
六十年岁月流转,人生经历多变。当年的青年学子,现在有的成为院士,有的是学术带头人,有的做了人民公仆,有的在商海打拼,更多的人作为社会这部大机器不同部件的一颗螺丝钉,为国家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从事海产品开发的柯亚夫专家说,海洋所的科研氛围,认认真真、刨根问底的精神是别的地方所不能给予的。他曾经申请尼亚拉瓜的海参捕捞项目,因为涉及生态保护,当地政府控制极为严格,许多商家都碰壁而归。但他自信地对项目负责人说:“这个项目我能成功”。负责人问为什么。他回答:“因为我是中科院海洋所毕业的学生,不仅可以帮你们销售,科学技术可以帮你们育苗!”最后他顺利地拿到了该项目。
重情谊,共创事业新高
“在座的各位校友,各位师兄师姐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希望能得到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有幸在海洋所60年之际来所座谈,深感自豪。”这是2008届博士、现在中国农大烟台研究所工作的吕冬伟真诚地表达了对前辈的尊敬和对母校的祝福。”
许多校友都提起,无论在申请基金还是在科研思路上,都得到了海洋所昔日恩师或校友的无私帮助和提携。正像廖谊虹先生说的:“人生总共几十年,社会需要相互提携,才能共赢!”,作为校友,曾经有着共同的志趣和共同的积极进取精神,这些共同点足以让我们惺惺相惜,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携手奋斗。
“海洋所是我们每个人的家。”王启尧书记动情地对在座校友说,“海洋所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目标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海洋所走出去的校友已经证明这种培养是有成效的。校友们对母校的真挚感情毋庸置疑,然而海洋所地位和实力的提高,都会给校友带来直接或间接的荣耀,校友们有责任以自己的力量为母校的发展添砖加瓦。校友们以来自海洋所为荣,海洋所则以大家的成才发展为骄傲。
“欢迎各位校友常回家看看。” 游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回家的路。海洋所六十年桃李满园,芬芳天下。相信校友们无论从事任何行业,也不会忘记在海洋所工作学习的美好时光,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曾浸透他们奋斗的汗水和心血,记录着他们的欢笑和苦闷。经常回来看看,会让人心中充满归属的温暖。
 
 
 
 

10月10日上午,在玉泉路园区校门口天桥,一支特殊的队伍吸引了过路行人的注意。一群同学手拿扫把、垃圾袋,挽起袖子,正在清扫天桥垃圾和擦洗护拦上的污渍,忙得不亦乐乎。这是地学院615班(南海海洋研究所)党支部全体党员(含预备党员)及部分入党积极分子正在进行的“打扫卫生,党员先行”的主题实践活动。过往的行人和附近的居民还有城管均对本次打扫活动给予了一致好评。

    开学以来,615支部对党支部活动内容进行了积极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可以通过“义务劳动与组织生活相结合、与党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来丰富党组织生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正如今天这样的活动,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不仅培养了党员的吃苦精神和奉献意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活动是党组织生活的一种形式,是615支部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同学都以党员身份参加,这就增强了同学们的党员意识。

    让党员同志感到欣慰的是,这样的活动得到了过往行人的一致认同,活动最后甚至有附近居民自愿加入活动中来。他们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个活动开展得很好:对天桥长期无人清理的垃圾进行了清扫,既美化了卫生,又方便了大家的行走。

    据了解,对于这样的天桥打扫卫生活动,615支部表示将长期坚持下去,打算秋扫垃圾冬扫雪,争取以实际行动发挥出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为美化校园周边环境、方便大家行走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