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海盐湖所2009年研究生招生录取方案已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核批准,其中录取博士生的数量达到了计划录取数的120%,录取硕士生的数量达到了计划录取数的160%,研究生招生录取总数再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随着知识创新工程的深入实施,青海盐湖所科研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较强的导师队伍和招生指标过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2009招生年度,所研究生管理部门在招生领导小组悉心指导下,积极想办法,一方面在导师的配合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招生宣传,努力吸引优秀生源,使考生初试合格率明显增长;另一方面在合格生源较充裕的条件下,积极向省、院上级各主管部门申请增招指标,取得了可喜进步。
 
 
 

  

 6月11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与中国科技大学就共建“材料科学本硕博贯通英才实验班”等事宜,在合肥中国科大活动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卢柯所长和中国科技大学许武书记共同在协议书上签字。金属所研究生部刘敏、王晓斌,教师代表杨院生、赵宝华出席了签字仪式。

 根据协议,今后每年将从科大物理、化学、力学、材料等专业的大三学生中,选拔三十名优秀者进入本实验班,大四到所学习并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目标是经过8到10年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领军人才潜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签字仪式结束后,卢柯院士接受了中国科大材料科学大师讲席教授的聘书,并为二百余名师生作了题为“利用纳米孪晶强化金属”的学术报告,受到热烈欢迎。

 在合肥期间,双方还就“材料科学本硕博贯通英才实验班”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具体内容进行了研讨,达成了共识。

 

 

 

中科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筹)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于2009年6月14号在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实验室会议室成立。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科院院士石耀霖教授担任,副主任由北京大学陈永顺教授担任。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的委员由来自中科院系统、中国地震局、地质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台湾中央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的19位专家学者担任,其中有8位院士。
 
会议由研究生院副院长王艳芬教授致开幕词,并与学术委员会主任石耀霖院士共同为与会的学术委员颁发了聘书,计算地球动力学实验室主任章文波教授和副主任张怀教授分别做了实验室情况和地球科学并行运算专题报告。与会委员们就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内容涉及实验室建设、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重要问题。在讨论中,学术委员对重点实验室过去几年所取得的学术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委员们指出,计算地球动力学实验室应该充分发挥实验室在研究中积累的成果,对华北-渤海湾.青藏高原,南海.岩石圈和软流圈深部物质对流过程进一步研究,取得新的成果。与会委员还对计算地球动力学可能涉及的一些关系国际民生的应用问题也开展了广泛的讨论、对地球动力学实验室的未来发展、定位,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石耀霖院士在总结发言中非常感谢各位委员对实验室提出的宝贵意见,并将认真研究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尽快落实改进与调整措施,勇攀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国际高峰。
 
 
 

 6月16日上午8点,玉泉路教学楼阶一2教室座无虚席,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来自加拿大的Noura Ziadi教授带来《土壤植物营养与生态环境系列讲座》。
 
 Noura Ziadi教授是加拿大农业部土壤作物研究发展中心(Soils and Crop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re, AAFC)的一位年轻女教授,主要从事土壤环境科学、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多年来,在植物养分管理,玉米和小麦氮肥管理,工业残余物在农业中的利用以及土壤分析新方法研究等方面做出很多创新性研究成果。2002年作为国家委员会成员获加拿大农业部 “Queens Jubilee Medal”,  2009年获美国草业科学界优秀论文奖。Noura Ziadi教授与我国多位教授建立了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合作,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胡正义副院长的邀请,第一次访问中国。
 
 当她站在讲台上,面带亲切的微笑,用生硬的中国话“你好”和大家打招呼,一下子拉进了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开始了她系列讲座的第一个报告。报告的主题为“Use of ion exchange resins in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How to reinvent soil testing?”。报告从现有土壤化学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入手,提出了利用离子交换膜法进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测定。在科学假设的基础上,从研究目标,实验材料和方法,结果与结论四方面向大家报告了其最新研究成果。一为离子交换膜法用于牧草地土壤氮有效性的研究,二为离子交换膜法用于测定土豆种植中土壤氮、磷有效性的研究。通过与传统农化分析方法的比较,两个研究结果均很好的验证了离子交换膜法用于土壤养分测定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认为离子交换膜法具有简单快速、土壤扰动少、成本低、可用于多种不同土壤测定、与标准方法的相关性好以及可同时提取多种养分元素等优点。最后她以Skogley关于理想状态土壤测定的七个设想(可同时提取所有养分元素、适用于所有类型土壤、准确、简单、成本低、快速、对控制作物养分有效性的机制敏感)结束了本次报告,以进一步揭示该方法的研究对进一步完善土壤测定方法体系的重要意义。
 
 考虑到大部分同学都处在研究生一年级阶段,Ziadi教授尽量以较慢的语速,以简单易懂的话语以及清晰的PPT主线向大家深入浅出的讲解了该研究的整个过程和所取得的研究结果。整个报告过程Ziadi教授不断的与同学们互动,课间还与多位同学交流他们对前面讲解内容的看法,了解大家的需求并调整授课节奏。最后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该报告不仅给同学们提供了土壤养分分析的一种新方法,为以后研究工作的方法学提供了新的信息,更给同学们传授了关于从如何确立研究目标,设计实验,表达结果以及得出结论等过程以及进行科研和完成论文的科学思维方式。她严谨的治学态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Ziadi教授的讲座将给同学们的科研之路带来很大启发和帮助。
 
 衷心感谢Ziadi教授远道而来莅临课堂,为同学们奉上如此精彩的讲座。

 

 

 

2009年6月16日上午,由资源与环境学院开设的城市生态学系列课程第二次讲座在中国科学院教学楼504教室开讲。本讲座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美根研究员主讲,他以“大气污染及其影响”为主题,对全球性共同关注的大气污染环境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目前的大气污染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张美根研究员现为中国颗粒学会理事,大气气溶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曾在俄罗斯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日本全球变动研究所留学过,也参加过多项省部级重大环境工程项目。
 
讲座从大气的组成,主要的污染源及其来源等基本的知识开始,对全球性大气污染的严峻性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大气中的污染源由三个方面的来源,当前对全球大气环境影响最大的是人为污染。中国目前碳、氮、硫等排放率一直在前面,中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对着致命的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如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的破坏、光化学烟雾等问题对全球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造成了温室效应的增强,使地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世界各地出现的大面积的酸雨,造成了森林大面积死亡和枯萎、土壤酸化、水体水质酸化、水生生物灭绝;大气污染对植物的生长液产生了慢性危害,使品质变坏。光化学烟雾和颗粒物的污染对人类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疾病率增高。人为活动造成的臭氧层的破坏使人类的皮肤病发病率增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全球性地开展的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以改进和扩大全球和区域气候的认识为目标,为设计和实施深入了解重大气候过程的观测和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该计划扩充了人类对气候机制的认识,探索着气候的可预报性及人类对气候的影响程度。
 
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是所有领域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不仅仅强化了大气学的基本知识,也对大气模拟研究和先进的研究方法、气候变化在城市和人类所居住的环境的影响、解决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有了更深刻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