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表观遗传学领域有所涉猎的人,自然知道Yi Zhang这个响当当的名字。而生物通上的一则“非常牛人”的专题报道,则让更多表观遗传学的外行们记住了这个名字。在“高影响力论文的数量最多Top 10的科学家”中唯一的华人,排名第七,实在是一件令人咂舌的牛事。
 
     但亲眼见到这位牛人,却丝毫没有牛气冲天的距离感。2009年6月17日周三上午10点,张教授如约来到生物物理研究所大报告厅,带来了题为“Role of histone demethylases in leukemia stem cell self-renewal, obesity, and epigenetic reprograming”的精彩报告。报告分为三个部分,JHDM1b与leukemia,JHDM2a与obesity及human metabolic disease,将iPS分化为能分泌胰岛素的beta cell。
 
      整个报告逻辑清楚,整体思路连贯,而每一段有趣的研究又总是以一篇高质量的文章结束。除了iPS的工作以封面形式在JBC上发表外[1, 2],其余介绍到的工作都在Nature等顶级的杂志上发表。
听完整个报告,我们对张教授实验室如此高产与高影响力的原因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可能是张教授基于自己实验室扎实的生化背景,撇开组蛋白本身这一当时就已扎堆的热门领域,转而通过过柱子分fraction这一经典的方法,以甲基化酶活检测,为Read Out鉴定出一系列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的上游修饰酶,而针对每一个酶都可以开展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但由于张教授实验室人数从来没超过13个人,只能选择性地把其中少数几个酶做深做透,因此大部分鉴定出来的酶就等于是为其他实验室无偿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这也可能部分解释了张教授实验室的文章为何如此有影响力。
 
     张毅教授的实验室虽小,但主力是博后,新博后来,开一个新课题,然后把课题带走成为新的教授,这可能为张教授实验室文章的高影响力提供了另外的原因。不过十个博后分别开十个不同的领域,张教授也自叹精力有限,所以无暇再回国开实验室了,实为国内学界之憾事。
 
    值得提出的是,张教授用英文完成了整个报告,即使回答问题也是用英文,很有大家风范。有不少所外的同学和老师远道而来,济济一堂,报告获得了圆满成功。
                                                          
1.   Tateishi, K., et al., Generation of insulin-secreting islet-like clusters from human skin fibroblasts. J Biol Chem, 2008. 283(46): p. 31601-7.
2.   Baker, M., Stem cells: Fast and furious. Nature, 2009. 458(7241): p. 962-5.
 

6月20日,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师生座谈会于科研楼104举行,30余位学生代表与相关老师就教学培养提升优化及同学们学习过程进行了交流。
 
为不挤占下午有课同学的上课时间,座谈会于下午1点钟开始。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赵亚伟老师、陶静老师对同学们表示欢迎和感谢,希望大家踊跃发言、充分交流,为和同学们更好的发展献计献策。赵亚伟老师接下来结合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发展历程,向同学们介绍了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从产业发展需求出发结合IT人职业发展的闭环式培养体系,阐述了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对于高层次实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并与同学们一起回忆了在这样培养体系下取得的有代表性的成果。同学们认为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结合产业及IT人发展的培养体系非常独特,对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强调的应用研究的理念和落实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个人的发展。赵亚伟老师倡议同学珍惜宝贵教学资源和求学时间,无论是知识结构上还是思维思想上,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在日渐激烈的人才竞争大环境中展示自己。
 
同学们不约而同的肯定了选择我院学习的骄傲,肯定了聘请企业教授、国内外研究院所、大学教授进行授课的多层次多方面对外合作的教学模式。
 
同学们对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想法,就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在IT工程硕士培养品牌的做大做强,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同学们那种渴望收获、渴望提高、渴望知识的心情表现的一览无余。2009级同学们就硬件资源的利用、网络平台完善、各项教育流程等事宜,进行了交流。2007级、2008级的同学经过在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一两年的学习和生活,从自身体会出发就IT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时间的安排、研究课题的参与、管理人文类课程的增加等提出了想法。师生还就课余生活及校友工作等话题进行了积极探讨。
 
赵亚伟老师代表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表示,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积极为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过硬的专业知识人才、形成良好的有中科院特色的培养模式,打造中科院IT工程硕士培养金字品牌的目标持续创新、不断探索和实践。
 
座谈会经过两个半小时的热烈讨论圆满结束,与会的师生对我院光明而美好的前景充满希望,教学相长,相辅相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获得双赢。
 
 
 

火红的夏天,正是开展体育运动的好季节,也是一个让人不舍的毕业季节。我园毕业生选择用充满激情的羽毛球赛和足球赛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活画上圆满句号。2009年6月13日至2009年6月14日,华南植物园举办了毕业生告别系列活动之“东征杯”师生羽毛球赛以及足球告别赛。
 
6月13日的“东征杯”师生羽毛球赛分为师生组、研究生男双和研究生混双三项比赛。赛场上,羽毛球在空中的来回舞动牵动着在场每个人的心。比赛精彩纷呈,时而一个漂亮的扣球赢得阵阵掌声,时而一次小小的失误迎来声声遗憾。但不管结果如何,参赛选手们都秉持奋勇拼搏,坚持到底的比赛精神。经过激烈的拼搏,凭着过人的实力,师生组由赵平研究员、李玲摘得桂冠,研究生男双组和混双组的冠军分别为陈沂章、冯世秀和杨龙、李玲。
 
6月14日的毕业生足球告别赛在华南理工大学东区足球场拉开帷幕。比赛双方分别是我园园队和广州保利足球队。湿漉漉的场地并没有影响球员们的气焰,依然踢得热火朝天。场上不时出现弧线传射、腾空顶球、完美射门的精彩画面;场外啦啦队的加油呐喊声增添了几分生趣。上半场,我队接连在对方门前制造险情,但迫于对方紧密的防守压力,我队未能攻破对方球门。中场休息,我方队友积极交流,誓要在下半场有所突破。下半场开始,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我队改变战略,加强防守,奋勇直追,扳回三球。虽然我队最终以3:5不敌广州保利足球队。但在球场上,我队球员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足球赛来告别他们的研究生生活。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充满激情的足球赛传递了彼此相亲相爱的情义,球场上永不言败、积极进取的精神定将延续。
 
6月,一个离别的季节。尽管带有一丝丝的不舍与忧伤,我园毕业生选择了用一场场体育比赛演绎他们对校园生活苦与乐的怀念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他们在竞赛场上坚忍不拔、锐意进取的精神定将延伸至新的工作岗位。
 

 
6月20日,应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邀请,2009年珠江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特邀专家、世界著名生物学家罗伯特•盖洛博士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与该院部分研究生进行了座谈交流。
盖洛博士请在场的每位同学都谈谈自己目前的工作以及今后5年的打算,鼓励同学们要不怕挫折,走出彷徨,追寻自己的梦想。盖洛博士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盖洛博士幽默而风趣的话语消除了同学们的紧张情绪,跨越了语言上的障碍,场内笑声不断。原本计划一个小时的交流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会后,同学们纷纷向盖洛博士索取签名,并与盖洛博士合影留念。当天,同学们还倾听了盖洛博士关于艾滋病病毒的精彩学术报告。
罗伯特•盖洛博士(Dr. Robert Charles Gallo)是世界著名的美国生物医学家,他以共同发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这一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的致病源而闻名于世。
 
 

6月25日晚,继“海洋科普宣传活动”之后,地学院学生会在综合楼404迎来了海洋文化节的另一个重要活动————海科讲坛!此次活动仍是围绕“关注蓝色国土,保护海洋家园”展开的,由地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的王海霞和王亮同学及南海所的霍东明同学为大家做了精彩的海洋方面的报告。
 
首先,霍东明同学重点介绍了南海海洋科学数据库。此数据库是以南海海洋研究所多年的研究数据为依托,在消除数据误差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技术构建起来的。通过对已经构建好的部分数据库的演示,对此数据库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之后,来自海洋地质专业的王海霞同学做了一场题为“有孔虫在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的精彩报告。在简单介绍了古气候研究和有孔虫的基础上,从专业知识上分析了结合文献、图表为同学们展示了有孔虫氧位素的应用和周围环境参数对有孔虫壳体Mg/Ca比值的变化的影响。
 
最后,王亮同学以“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现状与前景”为题,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各海域渔场的鱼类资源的变化,得出我国部分渔业资源遭到过度的利用,甚至某些种类严重衰退的结论!因此,保护渔业资源刻不容缓。面对过度捕捞、环境的污染、赤潮等灾害的发生,我国采取的伏季休渔、人工鱼礁和增殖放流等措施仍需进一步的完善和大家的大力支持!
 
这次的讲座内容精彩广泛,大家踊跃的提问,不仅促进了海洋系列不同学科的交流,而且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合作的平台。在以后的学习和科研过程中,同学们同样可以互相的讨论、互相支持和互相合作,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研究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