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绽放,高朋满座。2009年6月25日晚上6时,华南植物园举行2009届博士硕士毕业生欢送晚宴。黄宏文主任、赖志敏部长以及十多位导师,与2009届全体毕业生参加了本次毕业聚餐活动。魏平副主持了当晚的宴会。
毕业聚餐开始前,黄宏文主任、赖志敏部长、张奠湘研究员分别对2009届全体毕业生表达深切寄语,并对本届毕业生在整体风貌,就业情况等各方面作充分的肯定。随后,由赖志敏部长宣读了“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名单,并由黄宏文主任颁发证书。黄慧润博士和李玲硕士分别代表毕业生发言,她们讲述了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历程,道出了即将离校的心情和对母校、对恩师、对同窗的眷恋之情。宴会在欢声笑语中进行,毕业生纷纷向各位老师表达了多年的辛勤培养的由衷谢意。
宴会结束后,由研究生部、研究生会主办的毕业欢送晚会在我园多功能厅绚丽上演。简曙光老师、蚁伟民助理及研究生部赖志敏部长、宋丽英老师、庞文峰老师出席了本次欢送晚会。
晚会上,师生合唱,同台献艺,其乐融融。一首首校园经典歌曲让大家重温校园生活的回忆。分享着大会为同学准备的毕业蛋糕,台下喜庆气氛浓烈,完全忘记了这个即将离别的晚上。随后,抽奖环节把大会推向了高潮,大会为毕业生准备的礼物独具匠心:枕头——成家,领带——立业,箱包——包容、和谐。每一份礼物都承载着对毕业生的深情祝福。
大会不断升温,最后,晚会播放了毕业生们的生活照片。一张张笑脸,一个个身影,勾起了毕业生对校园生活的点滴。在几十平米舞厅的温情渲染下,毕业生们情不自禁地相拥而泣,场面感人。所有的感动、不舍、祝福、憧憬在此刻凝固成永恒。
今晚的“筵席”并非休止符,而是为明天的重聚留下伏笔。在毕业生们即将向另一个人生之旅起航之际,让我们祝福师兄师姐们带上昔日的美好回忆,迎接明天的彩虹。
6月26日下午,由物理科学学院举办的《格物明理讲坛》第五讲“波动力学创世纪 --《作为本征值问题的量子化》问世的前因后果”在办公楼第一会议室举行。主讲人胡新和教授是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全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理事、科学哲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论坛由乔从丰教授主持。来自物理学院及其他单位感兴趣的教师、学生近40余人听取了报告。
从1926年1月到6月,在短短不到五个月的时间中,薛定谔以《作为本征值问题的量子化》为题,一连发表了四篇系列论文,波动力学就此诞生,这个理论从此成为我们处理各种量子过程的基础。薛定谔何以能作出这一爆发性的突破?这一经典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薛定谔的波动力学在量子力学的发展中留下了怎么样的影响?胡新和教授的报告为我们讲述了这段激动人心的历史。
胡新和教授首先从普朗克的量子假说和波尔的原子理论出发,阐述了旧量子论的不足之处,接着讲述了薛定谔是怎样在德布罗意的工作的启发下创立的波动力学。物理学家德拜在知道了德布罗意的工作后向薛定谔提议,为了恰当地处理波,应当有一个波动方程。几个月后,薛定谔发表了标志着波动力学诞生的四篇论文,在这几篇论文中,薛定谔指出原子的状态由一个波函数描述,它随时间的变化遵循一个偏微分方程,据此薛定谔成功地求解出氢原子的能级。
胡新和教授回顾了薛定谔在创立波动力学之前的经历;谈到了薛定谔读书时的维也纳大学,在这里玻尔兹曼及其继任人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精神都曾对薛定谔有很大的影响;谈到了薛定谔的私人生活及对其创立波动力学的积极意义。
报告结束后,到会的教师和同学就量子力学的历史,基本概念以及薛定谔猫等问题与胡新和教授进行了热烈地交流。
6月25日下午,成都教育基地办公室召开了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会议,成都分院院长、成都教育基地管委会主任彭宇行出席了会议。
成都教育基地在2009年上半年紧紧围绕分院的发展思路和2009年工作目标,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研究生院的指导下,在分院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与成都地区各培养单位的共同努力,从整合优势资源,创新研究生培养教育管理模式;坚持科教结合,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和综合素质;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奋进校园文化氛围;完善管理机制,建立研究生服务体系等方面积极开展教育基地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2009年上半年工作。在总结会上,成都教育基地办公室的每位同志都认真总结了自己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并提出了下半年的工作计划。
在听取了成都教育基地工作总结后,彭宇行对成都教育基地上半年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他说:在教育基地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基地上半年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希望同志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发扬成绩,不断创新,扎实工作。同时,彭宇行对教育基地下半年的重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积极组织广大研究生参加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和建院六十周年的相关重大活动;二是要继续抓好人文教育讲座,不断拓展讲座内容和形式;三是要结合国情社情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研究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锻炼和教育;四是要不断完善后勤管理服务体系改革,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努力为研究生提供全方位的、热情的、高质量的服务;五是要加强团队建设,研究生教育作为分院事业的一部分,需要一支能战斗的团队,出成绩的团队;六是要加强战略研究,用改革创新发展的思路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着力提升教育基地的地位。最后,彭宇行勉励大家要团结一心、奋力进取,积极推进分院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为成都分院创新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总结会由成都教育基地办公室主任田敏主持,基地办公室全体同志参加了会议。
暑假小学期的课程设置可谓“百家争鸣,万花齐放”,不同领域的专家开设的各种课程让同学们目不暇接,强化了同学们对相关方面的兴趣,也加深了大家对于该领域的了解和知识积累。其中,管理学院开设的课程更如一朵奇葩,深受同学们喜欢,大多数课程的选课人数都达到了上限。“专业技术人员的销售技能”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6月19日,是这门课的第三讲。前两讲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以客户为主导的‘关键时刻’行为模式及案例分析”和“拜访客户的技巧和商务礼仪”。授课老师从他多年企业销售的实际例子出发,形象生动的向同学们讲解了相关知识。今天,为了让大家更真实的体验现实中的销售技巧和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同学们被分为8组进行模拟销售演练。大家以认真的态度参与其中,绞尽脑汁设计出自己小组特别而又出彩的方案。最后,老师对大家的表现进行了点评,在充分肯定各小组表现的同时,对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了建议……在不知不觉中,三个半小时的时间悄然而逝。
在采访中,上课的同学都对这门课的效果表示满意,认为老师经验丰富、授课形式活泼,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一位对地观测中心的女生说:以前认为销售就是挨家挨户走,通过上这门课加深了了解,知道销售远不止这么简单,里面有很多的技术活。另一位过程工程研究所的男生在感谢管理学院和老师为理工科学生开设如此实用的课程的同时,也表示,销售类工作也是自己以后就业会考虑的一个方向,通过这门课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最后,同学们还提出了开设更多这类课程、细化某些讲解内容等建议。
“专业技术人员的销售技能”这门课程旨在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使学生在服务业大发展的年代里,对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销售技能加深了解;通过模拟演练,掌握基本的拜访客户和演讲技巧。课程主要面向有意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和销售技能的理工科学生,使大家在讲解和模拟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授课采取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拜访客户”和“演讲”模拟演练等环节都活跃了课堂气氛。另外,其间冯左明老师穿插二十多年著名外企技术服务、管理及培训工作经验的分享,为有机会进外企工作或跟外企打交道的同学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