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电子对撞机”,凝神想一想,关于这个词组,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印象?

    遥想当年从新闻报道里知道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对撞机,虽然不明白这高科技到底是什么模样,却也激动的心潮澎湃;也犹记得第一次在研究生院里散步,不期而遇的看见“电子对撞机实验区”字样时,那种惊讶、激动,想“原来它就在我身边呢”,顿时觉得连自己都高了一个档次似的。

    5月19日,第三届科学公共日活动在中科院系统首先开展。“近水楼台先得月”,生物系广大同学借此东风参观了高能物理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理所当然成了参观中的重头戏。

    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首先参观了BEPC的模型。从外行上看,BEPC像是一只硕大的羽毛球拍。圆形的球拍是周长240米的储存环,球拍的把柄是是全长202米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在“羽毛球拍”的顶端是一台粒子探测器:北京谱仪(BES),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则位于储存环周围。

    看完了模型,依然由老师带领,同学们进入了实地参观。直线加速器隧道,运输线隧道、储存环隧道、同步辐射实验室、中央控制室、对撞点实验厅等,一一走过。在参观的过程中,由于整个设备的高精密性和具辐射性,同学们尽量遵守着“少动手、多听讲解、多提问”的原则,虽然早已有心理准备,也有相关老师在讲解,可是看着一台又一台、我们不明所以的庞大机器连成的错综复杂的功能群,还是不禁惊叹。

    据了解,BEPC/BES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工作在氘-粲物理能区的大型实验装置,以其高性能的加速器和探测器以及一大批高水平的物理研究成果跻身于世界八大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之一。它是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大型粒子物理实验装置,由多种子探测仪组合而成。在稳定、高效的运转了15年后,BEPC于2004年圆满完成了预定的科学使命。为了适应世界高能物理的发展,继续保持BEPC的竞争力,高能物理所于2003年底对BEPC进行了重大改造过程,总投资为6.4亿元,项目建设期为5年,采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双环交叉技术。改造完成后,预计对撞机的性能将比原来的单环对撞机提高100倍。

    有意思的是,在我们参观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一群老先生、老太太组成的参观对伍,看着烈日下,老人们的白发,不禁佩服他们的求知欲丝毫不减,也感叹BEPC的魅力真是不小呀。

    此次参观,不仅拓宽了我系同学们知识面,也激发了同学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BEPC的成功,曾使我们扬眉吐气,到今天我国在此领域也依然保持着先进地位。在科学日益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中科院的学子们,肩上所背负的不仅是自己和家人的希望,也背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今天的我们,风华正盛,如何在自己的领域学有所成,以报效父老和国家?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咬定青山不放松,在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上,获得成功。

  
 
 

2007年5月2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霖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为科苑学子做了一场题为:什么叫脑与认知科学——从“视觉过程从哪里开始的”谈起的学术报告。

    2005年11月全国脑与认知科学学术研讨会在珠海召开,会议主题是“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的关系”。陈霖指出,如果这场研讨会放到二十年前开的话,会议的主题很可能是“计算在认知和智力中的作用”。

    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在这十几年中诞生了一个新的领域——脑认知成像领域。

    脑功能成像领域的诞生是科学史上的一件大事。通过以功能磁共振成像为代表的脑成像方法,人类第一次可以直接“看到”大脑的认知活动,就象望远镜对天文学、显微镜对生物学的重要性,认知科学有了研究大脑认知和智力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这对于人类关于自身精神世界的认识,对于“大脑和认知关系”乃至“精神和物质关系”的认识,其科学意义之重大、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之深远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

    在国际上,脑功能成像领域像高能物理一样已被科学界称为“大科学”。 无论是投资还是人员规模,脑功能成像的研究机构都达到和高能物理研究机构相比拟的程度。发达国家在短短数年中建立起了成批的,投资规模千万美元数量级的脑成像研究中心。

    2004年5月25日,北京磁共振脑成像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北京磁共振脑成像中心是由科技部、中科院和卫生部共同出资2000万元建立的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中心”装备了我国第一台专门用于研究的3 Tesla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系统。北京磁共振脑成像中心的建立正是我国认知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

5月24日上午8:00—9:30,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赵士洞研究员在玉泉园区阶一2教室为资环学子作了题为“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成就与贡献”的报告。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王艳芬教授出席并主持了报告会。 赵老师以轻松诙谐的开场小故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鼓励大家在今天如此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中要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了今天的讲座。 今天赵老师着重介绍了MA的情况,MA是第一个对全球各类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多尺度评估的国际合作项目,它丰富了生态学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生态系统的状况和变化与人类福祉密切相关。通过MA计划,我们知道了在过去50年中,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改变确实使得人类福祉和经济发展得到了实质性进展,但是其代价是生态系统诸多服务的退化、非线性变化风险的增加和某些人群贫困状况的加剧。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极大地削减人类后代从生态系统所获取的惠益。生态系统服务的退化在本世纪上半叶可能会更加恶化,并将成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障碍。 MA使我们意识到了目前问题的严峻性,当前,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怎样在满足这些需求的同时,扭转生态系统的退化状况,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但是,这一挑战是可以解决的。为要逆转生态系统服务退化的趋势,又要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就必须在政策、机构和实践方面进行一系列重大调整。 在传播知识的同时,研究员也道出了中国学者在国际合作方面的欠缺,批评了在结果评估时盲目夸大失实的不良作风,希望在座同学能够引以为戒,学习西方学者严谨的学术态度,为我国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杨帆

5月24日上午,中科院党校第六期所局级党员领导干部特训班暨第十一期党员管理骨干进修班举办第一期学员论坛活动。研究生院副院长、中科院党校副校长苗建明出席了论坛,学员论坛由特训班和骨干班的学习委员主持。

    5名党校班学员先后在论坛发言,在这些发言中,既有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也有对本专业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既有对本单位、业务岗位和管理制度、文化的历史回顾、前景展望,也有对相关管理经验和方法的交流和政策建议。论坛的气氛十分活跃,学员的精彩发言不时引来台下同学的阵阵掌声,每个学员的发言结束后,都会受到党校同学们的“追加提问”。

    中科院党校举办学员论坛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党校班学员带着问题学、为了解决问题学的成人学习特点,在教学相长的基础上,发挥好我们中科院党校学学相长的优势,逐步拓宽党校班教学的新渠道,不断探索研究式教学的新方法,使理论学习、研讨思考和经验交流相互融合,从而促进学员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本期党校班共安排3次学员论坛,将在后续教学计划中陆续实施。

近日,南京地理与湖泊所在办公楼5楼会议室隆重举行2007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所领导杨桂山、沈吉,各处室领导、导师及毕业生60余人出席了典礼仪式。典礼由沈吉副所长主持,杨桂山所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杨桂山所长首先介绍了所里近2年来取得的各项成绩。在正值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中,我所重大成果产出取得了突破、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家重点野外观测实验站建设迈上新台阶、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一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顺利启动和实施,园区环境、办公条件在不断改善,2006年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学科建设也在不断拓展,2006年增列了环境科学博士点及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点,研究生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杨所长希望各位毕业生奔赴工作岗位之后,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的发展,同时我所永远是各位毕业生的坚强后盾! 沈吉副所长与毕业生就学生和导师沟通状况、毕业分配和就业情况、所内研究生待遇及业余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交流,各位毕业生纷纷表示在所期间,所里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科研氛围浓厚,收获很多,同时也对所内一些工作提出了改进的建议,留下了宝贵的意见。 (研究生部顾维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