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的炎热,挡不住研究生们求知的脚步。本周,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所开设的文化遗产系列讲座又安排了两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乔建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的刘魁立两位先生分别应邀讲述了各自多年研究的心得和成果。
 
6月25日,乔建中教授作了题为“传统音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讲座。首先,他指出,传统音乐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并向我们介绍了它们令人焦虑的现状。乔教授的报告使我们认识到,国内传统音乐后继无人,面临行将消失的窘境。然而,我们学者为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业已作了大量的工作,而国外又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从这一点讲,我国传统音乐的保护前景总体上还是乐观的。接着,乔教授为我们简要讲解了有关音乐的基本知识,如:音乐的本质是以音为素材,通过各种表现手段,表达思想感情和观念;音乐的表现手段有民间音乐和专业音乐两种。随后,便直接切入到主题——传统音乐。乔教授将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的材料结合,将传统音乐梳理为四大类。一是宫廷音乐,即封建宫廷贵族阶层进行各种礼仪庆典活动中的音乐;二是文人音乐;三是宗教音乐;四是民间音乐,它是传统音乐的主流。讲至动情之处,乔教授还即兴为我们表演了几段名曲。通过考古出土的乐器,我们也了解到,中国先秦时代就有七声音阶和绝对音高;十二律和十二个半音在西周时代已经出现,不是外来产物。乔教授的精彩报告,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传统音乐所取得重大成就,也让我们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自豪。
 
6月26日,刘魁立教授为我们作了一场轻松、风趣、交谈式的讲座,题目是“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教授走下讲台,来到我们的座位之间,将自己的亲身考察经历,以讲故事的形式向我们娓娓道来,整个讲座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今年的6月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月”,随着各种宣传的进行,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既熟悉又陌生,究竟什么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教授给出了自己的定义:不在上层人物之间产生的、为广大民众所创造传承、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口耳相传、代代相承的形式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口头传统、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习俗、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以及各种技能和工艺。最后,刘教授强调了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的精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面前,我们不能失去自己的瑰宝,而这也是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需要。目前我国所作的工作包括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昭示着我们保护的决心,与此同时,相关法律也在建设之中。
 
听了两位教授的报告后,我们深深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事关你我,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7月2日和3日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为大家安排的另两场精彩的讲座是“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和“中国古代玉器研究”,欢迎各位同学的参与!
                 

 
夏季学期已经进入第两周,《多媒体信息检索与应用》也即将结课。为期5天的课程,田奇教授分六大部分讲述了多媒体信息检索(MIR)的相关知识,包括MIR的背景、应用和展望,以及基于内容的图像/视频检索、MIR的开放性问题、以人为中心的多媒体系统等。MIR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基于内容的MIR用于搜索引擎时,习惯了输入文字标题进行检索的我们,是否会感到惊喜和愉悦呢?
 
田老师讲课很注意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每讲完一个部分的内容,总要停下来询问同学们是否有疑问,并鼓励大家提出任何问题和想法。课堂上,田老师给同学们演示了很多多媒体视频、音频检索应用的demo,这些demo大都是他的学生或他所在实验室的研究成果,demo的演示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田奇博士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多媒体信息检索、计算系统生物学、生物和计算机视觉等。今年的七、八月份,他将访问国内许多大学、科研机构和公司,包括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惠普中国、Intel中国、NEC中国和Google中国等,进行讲学和交流。
 
相关链接:田奇博士的个人主页:http://www.cs.utsa.edu/~qitian/
 
 

 

历史可能讲得枯燥,也可能讲得生动。外语系年轻女教员胡静夏季学期推出的课程“历史文化看英国”便是后者。

“历史文化看英国”在周一、周三讲授,16个学分。虽然胡静并没去过英国,但她搜集积累的很多文本内容,经过自身的消化吸收,并通过幽默的表达,便有了不一样的结果。

上课的时候,能听到不少有趣的故事,胡静在中间还穿插了很多语言的来历和背景。比如,breakfast早餐原来还和宗教有关系,指的是break fast“终止禁食状态”的意思;chain和mail两个词放在一起的词组成了中世纪武士穿着的铠甲;beefeater原来不是“吃牛肉的人”而是“伦敦塔的看守”。由此看来,原来英语也是一门挺有意思的语言,并不像有的同学那么偏激地认为是“北欧海盗的语言”。
 
语言能力是现代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对语言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的了解,是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流的必要途径。活泼、轻松的“历史文化看英国”课程,对于提升中科院研究生的英语文化修养,大有裨益。
 
 

 
 
6月2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团员暨研究生代表大会在园区5号科研楼4层报告厅隆重举行。软件研究所所长李明树老师、党委书记李玉成老师、所长助理张健老师、研究生部主任李彩丽老师以及实验室和机关的部分老师特地光临指导,关心软件所广大团员、研究生的成长。
 
按照大会流程,上届团委副书记、研究生会主席张勇,代表团委和研究生会,向大会分别作《团委、研究生会工作报告》、《研究生会章程》(修正案)并获与会代表通过。
 
接着,本次大会进入主要议题——差额选举产生新一届的研究生会委员会委员,团委委员。20位候选人依次上台,各显身手,发布竞选演说,描述施政纲领。广大团员代表和研究生代表仔细聆听,反复比较,向候选人投上自己庄严的一票。
 
投票后,按照选举办法,9位候选人当选研究生会委员会委员,7位同学当选团委委员。李明树所长代表软件所领导向他们表示祝贺!
 
会上,所长李明树老师做了关于团员工作、研究生工作的重要讲话。他回顾了历年软件所团员暨研究生代表大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历次会议的经验与教训,公布软件所关于支持研究生会的重要决定,肯定上一届团委、研究生会取得的成绩,并对本次大会产生的新一届所团委、所研究生会提出了殷切期望。
 
软件所研究生人数占到所里总人数的一半。李明树所长希望新当选的研究生会成员能诚心诚意为研究生服务,起到研究生中的楷模作用,为今后的人生增添更多的阅历和智慧。
 
另外,李明树所长还透露,今年软件所将举行盛大的毕业典礼。届时,将邀请毕业学生家长前来参与。
 
整个大会在友好、激情、活泼、创新的气氛中进行,是我所团员与学生民主的一次实践,又是一次所领导与学生学习交流、提高自身素养的机会,充分展现了软件所研究生聪敏好学,团结奋进的新风尚。
 

 
正值化学所第四届五四青年文化艺术节举办之际,化学所团委、研究生会精心策划、组织了此次艺术节一项重要主题特色活动——化学所首届“分子总动员”趣味运动会。作为此次艺术节新增加的重要赛事,趣味运动会在6月1日和6月6日下午两个时段在化学所篮球场成功举办,受到全所师生的热烈欢迎。
 
“分子总动员”趣味运动会共设毽球混合赛、毽球团体对抗赛、集体长绳、背气球、过沼泽、赛龙舟等六个项目,采用团体积分制。吸引了来自化学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团支部、机关后勤测试中心联合团支部、有机分析联合团支部、有机固体团支部、工程塑料高技术新材料联合团支部、胶体界面热力学联合团支部、纳米光化学联合团支部以及分子动态学联合团支部的200余名师生组队参加,各团支部在各趣味项目中分别有所斩获,最后来自化学所工程塑料高技术新材料联合团支部一举夺魁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本次“分子总动员”活动主要突出趣味性,比赛妙趣横生,精彩纷呈,观众的欢呼声不断,欢乐、团结、健康、和谐的气氛贯穿始终。在两个下午的比赛时段中,各参赛队伍充分发扬团结、拼搏、奋进的精神,赛场上团结协作、奋力争先;赛场下大家互相切磋技艺,互相帮助。活动的各个趣味比赛项目在丰富广大师生的业余生活的同时,也增进了各研究组之间的交流,展示了化学所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