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7月6日报道,最新研究表明,善于钻探的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车只需在火星表面挖掘数英寸便能够发现复杂的有机分子,进而证明火星上曾有生命存在。包括美国普渡大学的科学家杰·梅洛什在内的一些科学家认为,地球生命源自火星,是搭载小行星来到地球的。

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2011年11月26日发射的汽车大小般的“好奇”号火星车将于今年8月6日抵达火星。该火星车所配备的钻探技术能挖掘至地下4英寸(约10.16厘米)左右,足以发现构建生命的基本物质。

复杂的有机分子能够更有力地说明火星上曾有过生命,这些分子通常由10个或更多碳原子组成,堪比构建生命的原材料,比如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火星生命探测项目的负责人亚历山大·巴甫洛夫表示,“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此前的火星探测器没有发现任何形式的有机物,而我们认定火星上必然存在有机物,但就是无法在其表面土壤中找到。”

相比之前的火星探测器,“好奇”号火星车虽然没有铁铲,但具备钻探技术,能够采集火星地表3英寸(约7.62厘米)以下的土石样本,并对样本进行处理、分类,分别送至内含分析仪器的车载试验箱中。而过去的火星车只能对地表的松散土壤进行采集,而由于这些土壤直接暴露于宇宙辐射之下,所以很难在这种地表样本中检测到有机分子。

“好奇”号火星车的任务是,调查火星的各项条件是否适合微生命生存,以及收集土石中可能存在的火星上曾有生命的线索。

 

30个健康的婴儿近日在美国诞生,但是他们与我们并不相同,因为这些婴儿是经过一系列实验后降生的世界上首批转基因婴儿。人类自身终于也“试水”转基因技术,同时扮演着“掌控者”和“受试者”的角色。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这项由美国新泽西州再生医学研究所的Jacques Cohen和Jason Barritt主持的研究中,其中有两个婴儿已经接受测验,结果显示,他们体内“收容”着来自3位“父母”的遗传基因。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已经历时3年之久。
 
实际上,在过去的3年中,有15个孩子在再生医学和科学研究所的一个实验项目中诞生。生下这些孩子的母亲都存在生育问题,因此她们接受了来自其他女性的基因捐赠。这些来自外部的基因被注入她们的卵子以帮助受精怀孕。
 
研究人员对两个1岁大的孩子进行了遗传指纹鉴定,明确了这些孩子从3个成年人——两女一男——那里获得了遗传基因。这意味着,由于在基因修改过程中,这些孩子继承了额外的基因,他们将来也能把这些基因传给自己的后代。
 
转基因婴儿一时间引起各方争论。
 
有评论指出,这种基因修改方法可能有一天会被用于培育拥有所需特性的婴儿,如力气大或智商高的人类。
 
许多专家曾公开反对培育转基因婴儿。未出生儿童保护协会主任John Smeaton说:“这是人类沿着一条错误道路又向前迈出的非常令人担忧的一步。”
 
英国伦敦汉姆史密斯医院的Lord Winston也认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该技术是有价值的,并且他对这项实验能进行到这一步感到惊讶。
 
北京协和医学院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张新庆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所谓“转基因婴儿”是在特殊的科学背景下产生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Cohen和Barritt怀疑有些不能生育的妇女是因为其卵子中的细胞质缺陷引起的。为此,他们设想将捐赠卵子中正常的细胞质添加到有先天缺陷的卵子中,恢复不孕妇女的生育能力,因为每一个不孕患者的情况均不同,有些需要线粒体来补充额外的能量。
 
“Cohen等人的这种生育疗法是一种辅助生殖技术,它也是一种生殖细胞系基因治疗,因为他把外缘的线粒体基因添加到了生殖细胞(如卵子)中。这项技术可以阻止一些妇女将线粒体基因突变传递给下一代,而线粒体疾病可能是致命的。”张新庆说。
 
张新庆因此指出,“转基因人类”的表述并不准确,用“转基因婴儿”略好些,但也不太恰当。规范的用语应该是“生殖细胞系基因治疗”,即科学家将外缘的功能基因转移到有基因突变的生殖细胞内(精子、卵子或早期胚胎),让这些外缘的功能基因表达特定的性状,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
 
无论如何,生殖细胞系基因治疗是一把双刃剑,它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后代不再患同样的遗传疾病,但干预后代基因的做法也具有巨大的风险,一旦干预失败,这种“医源性的伤害”也会遗传下去。
 
为此,世界上多数国家均严格限定生殖细胞系基因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例如,英国的人类受精和胚胎管理局(HFEA)规定:操纵生殖细胞系基因的做法不得在临床开展。宗教人士也会用“科学家不恰当地扮演了上帝”这样的说法来反对生殖细胞系基因治疗。
 
但是,“排除宗教信仰、主观好恶等因素,而仅仅从医学进步的视角看,在严格监管和伦理审查的前提下,生殖细胞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可以在实验动物上开展,当确实证明安全有效后,可以在临床上做试验。”张新庆说。
 
Cohen在辅助生殖技术领域有一定的声望,但是辅助生殖技术也将他推向了争议之中。他还研究出通过注射精子DNA到卵子的方法,帮助有不育问题的男子拥有自己的孩子。
 
 
 
 
 

配对密码正在逐步成为下一代密码的标准,历来都认为即使花费数十万年的时间,也无法破解278位(923bit)的配对密码。但是近日,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机构(NICT)、九州大学和富士通公司合作,利用21台通用计算机(252核)在148.2天内破解了278位的配对密码,证明了该密码的脆弱性,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为了破解该密码,科研人员使用了多种新技术,包括:使用了计算机代数的参数设置优化技术;由线性检索延伸而来的二维检索算法;能最大程度发挥计算机能力的并行编程技术;以及使用高效的编程技术从海量数据中获得方程解。
 
该研究成果为人们选择更换安全的密码或合适的密钥的时机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依据,为下一代密码的标准化作出了贡献。
 
 
 
 
 
 

近日,由中国航天六院生产的“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在西安通过国防科工局的验收。
 
据悉,我国此前发射的神舟系列运载火箭主发动机的推动力为75吨。“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是航天六院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研制的无毒、无污染、高性能、高可靠的大推力动力装置,将是我国今后探月工程、空间实验室乃至深太空探索任务等的动力基础,也是目前我国推力最大的一种火箭发动机。
 
该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补燃循环发动机的技术空白,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的国家,实现了从常规有毒推进剂开式循环液体推进技术到绿色无毒推进剂闭式循环液体推进技术的跨越。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在最新发布的《能源技术诱发地震可能性》报告中指出,由水力压裂引发有感地震的几率相对较小,但深层注射水力压裂产生的污水和其他能源技术(如碳捕集与封存)引发地震的风险相对更高。诱发地震的最直接相关因素是地下流体注入或抽取的总体平衡。石油和天然气开发、CCS以及地热能源生产都涉及流体的注入和抽取,都有可能诱发有感地震。但地热能以及传统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技术保持注入和抽取的平衡,比不能维持平衡的技术诱发地震事件的可能性更低。
 
报告指出,因为长时间向地下注入大量流体,碳捕集与封存(CCS)具有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但由于目前尚无实施的大型项目,因此对其实际风险尚难以评估,大规模CCS项目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将需要进行持续的研究。参与报告工作的斯坦福大学教授Mark Zoback和Steven Gorelick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文章指出,将大量的二氧化碳注入大陆内部常见的脆性岩石当中会高概率地触发地震。而且即使是小到中等规模的地震都会威胁到二氧化碳库密封的完整性,在此背景下,大规模实施CCS可能是一个具有高风险且不会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战略。
 
报告调查了能源技术造成地震的潜在可能性,包括页岩气开采、CCS、地热能源的生产以及传统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水力压裂,通过向地下深井注入短时高压的水、沙、化学品的混合物而提取天然气。此过程破坏页岩岩层,释放出天然气和废水。废水的处理有多种方式,包括在另外的地点将废水注入地下。CCS,包括从发电厂捕集二氧化碳液化并注入地下封存。地热能通过地下蒸汽或热水从地球内部获得热能。尽管这些能源技术诱发相关的地震事件没有对美国造成人员伤亡或损失,但当地居民已对该地区正在进行或计划进行的能源开发引起的额外地震活动及其后果表示关注。虽然科学家已经了解诱发地震的机制,但由于缺乏能源开发地区的岩石系统信息和有效的预测模型,还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量级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