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蛟龙号进行7000米级海试的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下潜试验。

这些天,“蛟龙号”的每一次下潜和每一个成功都一直在带给我们惊喜。如今天上的“神九”顺利回来了,海底的“蛟龙”还在做着最后一次试验。

很多朋友可能也有自己的问题想问,比如普通人什么时候能坐上一回“蛟龙”,在海底潇洒走一回啊?还有,女航天员刘洋能上“神九”,咱们的女深潜员什么时候能诞生呢?昨晚,蛟龙号总设计师徐岂南就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

“深海不深”,随着蛟龙一次次漂亮的深潜,普通人的深海梦也不再遥远。采访徐岂南时,他坚定的告诉我:普通人坐着“蛟龙”到海底潇洒走一回的梦想不仅可以实现,而且时间一定不会太久。

徐岂南:这个不难的,作为潜航员的主驾驶员是要进过严格训练的。如果是普通游客是没问题的,完全可以下水。我们再往下发展也会搞一些旅游系列的深潜器,爱好深海的同志都可以下潜。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诗人的浪漫豪情,在中国人的追梦中不断化为现实。中国几乎同时开展了上天入海的探寻。而女航天员刘洋的出现让国人为之骄傲时,人们不禁也要问,中国女深潜员又会在何时产生?

徐岂南:这次,潜航员都是国家海洋局面向全国招聘的。我们除了一名主驾驶,另外两名都是我们具体的技术工作者,像这次7020米的记录下去的,都是我们蛟龙号的主任设计师,都是我们搞技术的同志下去的,我们自己下去最清楚,所以这样定的这次都是男同胞下去,我们不排除第二批,第三批选女的都是可以的,没问题的。

采访中徐岂南还透露,“蛟龙”因用而生,因此,现在正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第6次的深海下潜试验的“蛟龙”,在稍作“休整”后,明年就会交付使用,进行勘察和研究工作。

徐岂南:一系列的验收之后我们将交给我们的用户,海洋局和大洋协会,在我们出航之前他们就曾经开过会,考虑明年怎样使用蛟龙号,特别像南海(生部)过程的这些调查,包括大洋协会的(锰)矿区,硫化物矿区,我们都要去工作的。

对于大家关心的“蛟龙”的工作极限时间,徐岂南说,只要不断技术更新,它的潜力将会不可估量。

徐岂南:初步,我们要订设备的寿命期;基本上通过若干时间,我们总结完了,做些修改,换些设备都有些可能,这样设备换了寿命就长了,比如我举个例子,美国最有名的深潜器叫“阿尔文’,它下潜有5000次了,但是它所有的设备,全都进行过更换,最后只有名字“阿尔文”没有动过。

祝愿“蛟龙号”,当然我们也还有个心愿,就是希望“蛟龙号”凯旋,更希望今后还有更多的“龙子龙孙”,为我们在深海领域的进一步探索带来好消息。

 

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今日结束7000米级海试最后一次下潜试验返回母船。至此,“蛟龙”号已完成全部海试任务,即将进入试验性应用阶段。

北京时间今日早晨5时23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被布防入水,开始进行7000米级海试第六次、也是全部海试中的最后一次下潜试验。9时56分,“蛟龙”号到达今天最大深度7035米,并坐底。随后,“蛟龙”号在完成海底两个小时的作业后开始上浮。下午14时33分,“蛟龙”号浮出水面,完成了中国“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的全部试验。

本次下潜试验主要任务是在对前五次下潜试验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查缺补漏”地进行检验,安排相应试验内容。

据央视报道,此次海试进行了海水矿物取样、标志物布放、高清摄录、高精度海底地形测量等深海调查作业,并首次获取了这一海域7000米深度的动物影像和取样,充分验证了“蛟龙”号的各项功能和性能。

此前“蛟龙号”已经进行过五次下潜试验。在第五次试验中,“蛟龙号”经过3个多小时的下潜后,潜至7062.68米,前四次下潜深度分别为6671米、6965米、6963米和7020米。

至此,“蛟龙”号将从试验阶段转入应用阶段,明年三月份,中国将利用“蛟龙”号开展“南海深部计划”,研究南海水下的生命史。

 

 

新华网香港6月27日电(记者王小旎)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27日发布全球科技创新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和美国将引领全球科技创新,其中,云计算和移动技术将最受消费者欢迎。

据介绍,该调研于今年3月至5月举行,受访者包括668名来自世界各地科技公司的行政人员。约3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可能会产生最多影响全球的革命性科技突破,认为是美国的紧随其后,占29%,印度为13%。

毕马威中国客户咨询和创新事务合伙人查玮亮表示,中国高科技环境正在急速发展并逐渐形成规模,同时随着国家经济转型而被视为有能力改变市场的一分子。他说,中国正在从一个低成本的生产基地转移为一个充满小型创新和突破的地方,并且逐渐成为研发业务中心。

大部分受访者预计云计算将推动业务转型,并于未来3年成为不可缺少的电子消费技术。其中,22%的受访者认为云端设备对推动业务转型有最大影响。

中国目前有5个指定的云计算服务创新试点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无锡及杭州。查玮亮表示,云计算在中国已大行其道,消费者在使用如电子邮件、移动电话应用程式及社交网络时已接触到相关技术。

调查还显示,移动技术被视为另一项科技突破,约30%受访者预计未来最大的业务转型来自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其他移动技术。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苹果公司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主要企业,而互联网公司如谷歌、Facebook及亚马逊则是未来2至4年领先移动支付市场的公司。

此外,44%的受访者认为全球主要的创新科技中心将在未来4年由美国硅谷转移至其他国家,其中,最多受访者预计会转移至中国。

 

刘家峡恐龙足印研究又出新成果——中、加、美、日、韩等国古生物学者在最近出版的《波兰地质学报》杂志撰文指出,他们在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发现了新种的恐龙足印——恐爪龙类足迹,该足迹的数量及完整性均居亚洲之最。日前,该足迹被命名为“永靖驰龙足迹”。

据了解,恐爪龙类是著名的恐龙,其中最有名的是“出演”《侏罗纪公园》系列的伶盗龙(又名迅猛龙),这类恐龙的共同之处就是它们都长着硕大的弹簧刀般的第Ⅱ脚趾,这是它们捕猎的“杀手锏”,但这第Ⅱ脚趾在恐龙平时行走时却并不与地面接触,于是就留下了两趾型的足迹,这些足迹统称恐爪龙类足迹。

甘肃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兼总工程师李大庆称,上世纪90年代初恐爪龙类足迹首次发现于中国四川,但足迹非常少。此后在中国山东、韩国南部等地陆续发现,但这些足迹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比不上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的发现。据初步统计,在该地质公园就发现了71个足迹,这几乎比全亚洲其他地点的同类足迹加起来还要多。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系研究生邢立达认为,在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二号化石点现场发现的六道行迹,可能由3只不同恐爪龙类恐龙留下,而其中一道行迹表明造迹者在转弯,这在世界上是首次发现,而研究表明该造迹者在转弯时速度没有减缓,可能具有良好的平衡性。

刘家峡恐龙足迹化石群自1999年被发现以来,目前已揭露面积达2800平方米,产10类172组1831个足印,众多学者专家先后对这些足印的形态、地层学、古地理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该化石点形成于一亿万年前的早白垩纪,各种蜥脚类、鸟脚类、兽脚类、鳄类、翼龙类足迹交杂在一起,其规模之大、种类之多、遗存之完整、清晰度之高,且多层出现,均属世界之最。现已研究命名的有,世界最胖的蜥脚类恐龙——刘家峡黄河巨龙,世界最大牙齿的植食性恐龙——兰州龙,世界保存最完整、亚洲最大的蜥脚类植食性恐龙——炳灵大夏巨龙。此次发现的“永靖驰龙足迹”再次为刘家峡恐龙足迹化石群增添了新的亮点。

意大利西西里岛一家医疗机构6月25日说,他们完成全球首例由机器人单独操作的部分肝移植手术,取出捐献人的部分肝器官。
 
设在西西里岛巴勒莫市的地中海器官移植和高级专科治疗研究所当天声明,他们今年3月实施这次手术。一名现年44岁的男子为救他患肝硬化的哥哥,捐献部分肝器官。手术过程中,只有机器人的“手臂”伸入捐献人腹部,后者只需承受5道微创“锁眼”切口和一道9厘米长的切口。
 
“这是全球首例完全且单独由机器人技术完成的手术实例,”声明说,“过去,美国使用机器人实施过一些活体肝移植(手术)”,但那些手术均需要一名外科医生在手术台旁与机器人联手操作。
 
就选择3个月后公布这一手术案例的原因,这家医疗机构解释,医生需要确认接受移植人出院且身体状况良好。
 
法新社报道,这次手术运用“达芬奇SHDI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持续10小时,器官捐献人术后9天出院,他的哥哥几个星期后康复出院。
 
这家机构说:“运用新技术实施移植手术极为重要,因为减轻患者创伤可能激励活体器官捐赠,增加移植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