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0年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前身——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成立,这是中国最早创办的研究生院。30年来,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工作为中国科技界、教育界、产业界输送了大量人才,他们中很多已经成为业界的领军人物,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这些杰出人物的成就,与中科院研究生院长期坚持和探索的教学改革、培养机制改革等密不可分。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生院形成了科研和教育紧密结合、重视科学与人文结合等鲜明特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枝奇葩。
从今天开始,《科学时报》将连续8周刊登20余篇报道,为读者展开中科院研究生教育的全幅图景。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也在改革创新中走过了30余年的辉煌历程。她以在科研实践中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为己任,成为“文革”后中国研究生教育起步的历史见证者,成为中国研究生教育各发展阶段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
发端:解国家高端人才之急需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高端人才奇缺。为此,国家把培养研究生的重任交给了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
1951年6月11日,中国科学院、教育部联合发出《1951暑期招收研究实习员、研究生办法》,规定中科院为培养科研人才招收研究实习员,教育部为培养高校师资招收研究生。该年计划招收500名研究生,实际招收276名,其中,中科院95名,各高校共181名。这开创了新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1954年6月12日,中科院院务常务会议决定组织研究生条例起草委员会,副院长竺可桢任主席。7月29日,院务常务会议通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并呈报国务院。1955年8月,国务院通过了《条例》,由周恩来总理签发命令公布实施。这是新中国第一个研究生培养条例,标志着中国研究生教育制度正式建立。
伴随《条例》的实施,中科院成立了以吴有训为主任的研究生招生委员会,并于9月15日开始招生报名,分45个专业,第一批共招收了50名研究生。
1962年10月,赵九章先生给中科院领导写信建议开办研究生院,中科院副院长张劲夫、吴有训和中国科大党委书记郁文表示考虑赵先生的建议。据时任中科院人事局教育处处长罗伟回忆,1964年夏,依托中国科技大学一分部(中关村)试办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承担京区各所研究生的哲学、外语和其他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后因“文革”夭折。
1955~1965年的十年间,中科院共招收研究生1518名,是全国研究生招生总人数的11.2%。1965年,中科院已有招生单位81个,占当时全国招生单位总数的34.6%,在学研究生人数943名,占全国研究生总数的20.7%。
起步:“科学春天”的一枝奇葩
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及研究生院的发展,体现着国家的战略需求,凝聚着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和中科院几代人的奋斗。
“文革”结束后,中华民族迎来了科学和教育的春天。1977年7月,中科院就恢复研究生制度等事项专门召开会议,并形成了两个文件呈送中央,其中包括《关于招收研究生的请示报告》。
据时任中科院人事局教育处副处长马先一回忆,当时,中科院院长郭沫若病重,不再参加公务活动。但当郭老得知会议讨论了恢复研究生制度后,非常高兴,即表达想以校长身份见见大家。7月27日,郭老在北京饭店接见了会议代表及工作人员。这是郭老生前最后一次公务活动,充分表达了郭老对这件事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很快,国务院批准了这个报告。11月3日,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一九七七年招收研究生具体办法的通知》,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中断12年之后得以恢复。
1978年3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前身——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中科院副院长严济慈院士为首届院长。这是全国最早创办的研究生院。
这年,中科院的73个研究所与208所高校及中国社科院、部委所属89个单位,招收了恢复研究生教育后的第一批研究生,中科院共招收1529名,占全国招生总数的14.3%。
1982年,为便于对外学术交流,中科院党组批准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可以同时使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名称。
随后十多年间,中科院的研究生教育不断探索、创新和发展,受到国内外认可与赞誉,得到国家领导同志充分肯定。1993年教师节,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亲自来研究生院视察指导工作。1998年9月,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为研究生院建院20周年亲笔题词:科教兴国、人才为本。
迈步:适应知识创新工程需求更名成立
1998年,为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体系试点率先启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指出,中科院研究生院应该承担为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而时代的发展为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2000年6月,中科院在上海专门召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对中科院研究生教育体制进行重大改革的思路:调整管理机构,更名组建新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统一培养目标和标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度发展规模。
同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正式批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成立。
2001年2月,中科院下发文件,明确了研究生院“三统一、四结合”的办学方针,即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统一学位授予和院所结合的领导体制、院所结合的师资队伍、院所结合的管理制度、院所结合的培养体系。5月22日,新研究生院更名成立的挂牌仪式在北京举行。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更名成立,标志着中科院研究生教育体制的重大改革,标志着中科院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正如时任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王亚杰在参加仪式时所说,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建立是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从根本上解决了教育力量分散、地域分散、资源分散、管理不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其中也包括了难以组织基础课教学以至于基础课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他还认为,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建立使中科院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双重功能得以发挥。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地位特殊,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中坚力量、主要依靠对象。
阔步:构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国家队
在科研实践中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是中科院研究生教育的鲜明特色。对此,中科院常务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白春礼曾着重指出,中科院要将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通过科技创新实践,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理论素养高、实践能力强、思想活跃、学风严谨、勇于创新的人才。研究生院要发挥指导、管理和服务作用,努力成为全院研究生的教学中心、管理中心和服务中心,而各个研究所要成为培养研究生的主体。
从2001年至今,研究生院按照中科院党组要求,着眼“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战略目标,坚持和完善“三统一、四结合”办学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主选择,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培养,在教育模式、培养机制、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创新。
研究生院及时组建了教学委员会,全面负责组织、协调教学改革工作,并在院所结合的基础上组建了一级学科专家组,参照国内外著名高校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课程设置的修订和教学大纲的撰写工作,构建了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读几十篇有影响的论文,还要给导师讲得一清二楚,2003年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陈国良院士,就是这种“陈氏”授课模式的创始人;“小组茶会”是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欧阳钟灿院士引进的一种互动的教学模式,每个研究生能够有机会和诸如“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彭桓武院士这样的科学家坐在一起“华山论剑”;“百人学者”,90余位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站在各学科的讲台上,传授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开设网络教学,等等。
伴随知识创新工程进入三期,稳定规模、提升质量成为研究生院的重点。为此,研究生院致力于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其中包括培养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监督体系、质量反馈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以跨学科专业选择计划、跨学科课程兼修计划、通识案例课程、相对标准考核规则等为主要内容的4项改革创新举措已经启动并迈出坚实的步伐。
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科院组建成立全国第一个研究生院30年来,中科院为国家共培养了6万余名研究生,其中有我国第一位理学博士、第一位工学博士、第一位女博士,已经有30余位当选为两院院士,更多人成长为科学、教育、经济等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