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28日,大连化物所副所长李灿院士专程赴厦门大学,代表大连化物所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签订“大连化物所奖学金”协议。

签约仪式由厦门大学副校长孙世刚教授主持,副所长李灿院士和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黄培强教授分别在“大连化物所奖学金”协议书上签字。李所长在随后的发言中表示,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作为厦门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保持着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我国化学化工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也一直为大连化物所选送研究生。从老一辈科学家开始,两个单位就在物理化学等领域保持非常密切的合作研究关系。此次在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设立“大连化物所奖学金”,是为了激励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同学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献身我国科研事业;同时进一步加强大连化物所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持续合作。

在随后由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举办的“卢嘉锡讲座”上,李灿院士做了题为“催化科学和技术的未来发展及太阳能利用的科学挑战”的学术报告。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在出席“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和“第三届亚洲光谱学会议”期间,也应邀为 “卢嘉锡讲座”作了题为“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催化科学和技术”的学术报告。两场报告吸引了近600人参加。为了庆祝厦门大学建校90周年,李灿院士欣然题词“高山仰止,止于至善”,并代表大连化物所对厦门大学建校9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

大连化物所在国内相关高校设立奖学金的工作已经陆续开展。到目前为止,大连化物所已经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和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签订协议,并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和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达成初步意向。大连化物所从2012年开始,每年将拨10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在国内化学、化工、物理、材料、生物等领域有影响的高校院系设立“大连化物所奖学金”,以此进一步提高大连化物所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在高校间的影响力,进而吸引更多品学兼优、实验技能突出的优秀本科生报考,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

厦门大学孙世刚副校长主持签约仪式 

 
    李灿院士与黄培强院长签字
 
  
包信和院士做报告 
 
孙世刚副校长向李灿院士授予“卢嘉锡讲座”奖牌  

 李灿院士做报告
 
  
报告会现场
 
 
     李灿院士题词

 11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院党校第一副校长王庭大研究员就“党·党建·科研院所党建”,为院党校第十期所局级领导干部特训班学员授课。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中科院党校副校长苗建明主持了该课程。
 王庭大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党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讲解,即我们的党、我们党的建设和科研院所党的建设。
 关于我们的党,王庭大指出,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因为我们党是一个先进的党。一是我们党是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党;二是我们党是一个在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党;三是我们党是一个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党。
 关于我们党的建设问题,王庭大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即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建设的伟大成绩;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王庭大总结了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的五个特点:一是领导体制是所长负责制;二是科研院所任务重、压力大;三是科研人员相当一部分是海外归来的;四是领导班子成员中非中共占有一定的比例;五是党务工作者队伍兼职数量多比例大。提出了加强科研院所党建的建议:即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树立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党章意识;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
 为促进党校研究式教学工作,讲课结束后,王庭大同志就党的先进性、党的建设与创新文化建设的关系、科研院所党建创新等问题,和学员进行了双向交流,学员们普遍反映很受启发,收获很大。

11月14日至11月21日,中科院研究生院青海省县处级干部“科技引领经济发展”培训班在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成功举办。来自青海省西宁、海东、海北、海南、海西、果洛等地区的地市科技局局长和主管科技的副县长共38人参加了本期培训班并顺利取得结业证书。
 
 青海省县处级干部“科技引领经济发展”培训班由中科院院地合作局、青海省省委组织部及青海省科技厅三方合作主办,由中科院研究生院科技管理学院承办。培训班结合青海省省情和地方现实需求,紧密围绕“科技引领经济发展”这个主题,着力提高青海省地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区域战略发展意识、利用科技成果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组织和安排了10个专题报告。报告涉及我国新能源战略与青海新能源产业发展、青海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政策、生物医药技术与产业、材料技术与产业发展、全球经济危机现状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科技战略及科技体制改革、“十二五”我国科技政策的变化、现代农业技术与青海农业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科技引领战略、低碳经济与青海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来自科技部、国资委、中国科学院、国家能源局、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和相关研究所的专家教授为本次培训班授课。
 
 为进一步加强学习交流,分享学习体会,培训班针对学员的工作特点和需求,安排大家到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同仁堂制药企业等高科技企业和顺义农业园区参观考察。通过现场交流,旨在促进学员们能以改革开放的心态,更好地领悟新的管理理念,借鉴新的管理方法,学习新的管理技能。培训班期间,学院同时为学员安排组织了文艺活动,丰富了学员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通过一周的学习,学员们对本次培训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大家普遍表示参加本次培训班非常的有必要、有意义、有收获,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有助于提升区域战略发展意识、利用科技成果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11月26日,2011年“花旗杯”金融与信息技术应用大赛在西南财经大学落幕。由管理学院魏先华教授、刘颖博士指导的中科院研究生院代表队“科苑风”,成功入围全国前八名,并最终获得三等奖及1250美元奖金。

本届“花旗杯”大赛共有来自47所高校的1100多名学生参加。中科院研究生院的“科苑风”团队由中科院自动化所和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的研究生李勇保、来斯惟和刘龙等11名同学组成,指导老师是管理学院的魏先华教授及刘颖博士。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其参赛作品“基于网络数据挖掘的股票大盘预测系统”在 18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进入全国前八名并在总决赛中获得三等奖。该项目成功验证了网络数据对于股市的实际预测意义,为股市预测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新颖的角度、严密的过程及良好的实证效果,获得了来自金融界和计算机领域众多专家和评委的一致好评。

“花旗杯”金融与信息技术应用大赛由花旗集团(中国)、花旗软件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主办,是花旗集团金融信息科技教育项目的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引导在校大学生关注科技在金融业的应用,探索运用所学技术解决或改进目前金融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大赛自2005年第一次设立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七届赛事,吸引了全国40余所院校超过7500名学生参加。作为高校现代金融IT人才选拔的高端赛事,“花旗杯”在业界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已成为沟通学术界和金融实业界之间的重要桥梁。


    11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网络、韩国国家资源研究中心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生物资源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亚洲生物资源研究中心网络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召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所长黄力致欢迎辞,欢迎远道而来的各国学者,相聚在11月份的北京。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段子渊、生物局综合规划处处长刘杰、工业生物技术处副处长刘斌、国际合作局亚非合作处译审陈维平出席了此次会议的开幕式。
 
    此次会议是“亚洲生物资源研究中心网络”(ANRRC, Asian Network for Research Resource Centers)的系列会议。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尼、巴基斯坦、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2个国家的120多名研究人员参加了各个分会的研讨。ANRRC是由中、日、韩三国的微生物资源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为中国发起单位)发起成立的生物资源研究交流中心,旨在促进亚洲生物资源的共享和资源研究的共同提升,前两届会议分别在韩国和日本召开。
 
    本届会议特邀了世界微生物菌种保藏联合会主席Philippe DESMETH教授、亚洲生物资源研究中心网络主席Yeonhee LEE教授、日本理化所Yuichi OBATA教授、微生物所副所长东秀珠研究员、译审南海海洋研究所张长生研究员、微生物所信息中心主任马俊才。他们分别从菌种保藏,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新物种的发现、鉴别等方面做了大会主题报告。
 
    同时,本届会议设立了四个分会:微生物资源和管理、动植物资源、人类生物银行、微生物数据管理。亚洲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如何及怎样更好地发掘和利用这些生物资源,促进亚洲各国及地区的资源中心的合作成了与会人员最关注的议题。
  
    本届会议的召开,将促进亚洲各国与会科学家的学术交流,增进了解,并在ANRRC多边交流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微生物资源领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