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下午,由中科院研究生院学术科技部主办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年发展系列活动之“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绿色产业发展论坛在玉泉路园区阶一六教室拉开帷幕,论坛的关键词是 “绿色·未来”。出席此次论坛的嘉宾有石元春院士、任剑涛教授、汤鸿霄院士、张春银董事长及中科院研究生院王颖老师和谭红军老师。
 
一段短片将我们的思绪带回到 “十一五”期间,从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南方雪灾到08奥运、嫦娥飞天、国庆60年阅兵,我国在此期间虽经历了重重困难,但取得了累累硕果。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带给我们的是历史性的机遇。
 
石元春作了题为《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部分指标解读》的报告,其中引用了大量的权威数据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他指出,近年来我国汽油和柴油消费量快速增长,而能源资源却十分匮乏,在石油和天然气方面尤其严峻,因此我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很高。一旦石油资源大国和生产大国出现问题,世界石油供应不可避免地出现严重危机。紧张的世界石油供求形势敦促我国加快建设新能源产业的步伐,积极发展生物燃料是减少对石油过度依赖和减排二氧化碳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我国的生物质能源虽有所进步,但仍被边缘化,还有待深入开发。他指出,生物质原料主要来自农林有机废弃物和边际性土地,如果利用我国非粮低质边际性土地种植甜高梁和薯类,可每年转化1亿吨燃料乙醇,使农民增收1000—1500亿元。最后,他简要阐述了关于用20年时间建设我国本土绿色煤田、绿色油田和绿色气田的建议。
 
任剑涛从国家政策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能源问题进行了阐述。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GDP迅速跃居世界第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汽车时代,能源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而对于中国为什么面对如此大的能源的问题上,他认为这主要与现有煤矿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新能源的未充分开发等原因有关。通常国家的发展是由三种力量推动的,即国家权力、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因此我国的社会发展要以能源产业作为突破口,通过市场力量来引导和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汤鸿霄从环境方面对我国建立环境保护的新道路进行了阐述,他指出,人类发展与环境演变是辩证共存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污染则是发展的副产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依赖于环境,人类又不可避免地要对自然进行改造,从而产生了辩证的人类环境观。环境保护是全民共同的责任,人类的幸福指数来源于环境资源,只有可持续发展,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为产业优势,从而促进生态与社会的共同文明。
 
最后,主持人邀请石元春、汤鸿霄、张春银共同对能源和环境问题进行讨论,张春银在谈到自己的盐碱地栽培种植时,指出生物能源产业是一个见效慢的过程,需要有无悔的信念和毅力支撑着才能完成产业化种植和开发,而个人有限的物力财力将会拖延这样的步伐,因此一定程度的政策导向将有助于推动生物质能源的发展。随后大家还对PM2.5、挣快钱等2011年的热点话题进行盘点。

12月17日,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主办、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全球化,区域创新与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1》发布会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召开。会议由管理学院副院长柳卸林教授主持。

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王春法、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党组书记胡志坚、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林新、科技部科技平台中心副主任苏靖、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所所长王昌林、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游光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副部长李志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曹苏民、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及中兴创投董事总经理范洪福、天合光能的技术总监黄强等来自科技界、企业和政府的40多位专家和领导以及新闻记者等出席了本次会议。

在上午的会议上,林新作为支持《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项目的单位代表对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的全体专家10多年来的努力深表敬意,并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的撰写提出了建议: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并把指标体系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给读者。

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的吕萍副教授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1》的各项指标做了进一步的解读;柳卸林就区域创新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做了报告;王昌林以今天新能源为主题,报告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线图的问题;曹苏民以坚持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有效融合,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为主题就江苏促进创新的经验做了报告;范洪福做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

在下午的会议中,科技部发展战略研究院产业科技发展研究所所长刘峰、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黄强、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规划设计所副所长刘占霞、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纪珍、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余江、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程鹏都分别就区域创新、战略新兴产业的相关问题做了精彩报告。

最后,与会专家们讨论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年主题报告的内容,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问题。

在大家热烈的思想碰撞和讨论中,全球化,区域创新与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研讨会圆满结束。

 

12月14-16日,由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基金会资助,微生物所承办的首届“2011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微生物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旨在为国内微生物学相关领域的年轻学子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加强研究生间的学术联系,促进微生物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论坛得到了全国众多知名大学及科研院所的积极响应,来自于全国21个院所的百余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科学生参加了此次学术论坛,收到论文摘要58篇,会场内展示海报33幅。
 
15日上午,微生物所所长黄力研究员致开幕词。他代表微生物所全体师生对参会的专家和研究生表达了热情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随后向大家介绍了微生物所的历史和发展概况,希望同学们在本次论坛期间增进沟通和了解,在科研工作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推进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而努力。
 
研究生院生命科学学院丁文军教授向参会同学介绍了研究生院“三统一·四结合”的新时期办学方针,并结合自身学习经历,鼓励同学们发挥微生物学的学科优势,在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等不同层面中不懈努力,勇攀科学高峰。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瑞馥研究员,微生物所副所长、微生物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东秀珠研究员分别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鼠疫菌进化与致病机制》和《甲烷代谢介导的生物碳循环》的两场论坛特邀报告。两位专家渊博的专业基础知识,崭新而独到的科研理念,严肃而认真的治学态度,不仅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从事微生物研究所需要付出的艰辛与努力,更感受到了微生物这一古老而崭新的学科在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焕发出的无穷魅力。
 
本次论坛从各参会单位邀请了7位优秀研究生作大会报告,还设立了“资源、农业与环境微生物”、“微生物与医药健康”和“代谢工程与生物技术”三个分论坛,共有21位同学做论坛学术报告。
 
参会的研究生还参观了微生物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和菌物标本馆。
 
本届论坛,成望等7名同学荣获“优秀大会报告奖”,丛浩龙等8名同学荣获“优秀报告奖”,刘蕾等10名同学荣获“优秀海报奖”。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落幕。
 
来自微生物所、遗传所、植物所、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巴斯德所、植物生理所、天津生物工程所和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等中科院单位,以及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多个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和专家参加了本届论坛开幕式。

1214日至16日,湖北省“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暨湖北省研究生德育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隆重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湖北省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分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及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湖北省研究生德育研究会全体常务理事、理事及部分会员代表共180余人。中科院武汉教育基地办公室及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有关领导和教育管理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大会。教育部思政司王光彦副司长出席了大会。

 

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研究、总结、交流全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推进全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

 

湖北省研究生德育研究会会长王传中教授在大会作了工作报告,对第一届湖北省研究生德育研究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湖北省研究生德育研究会,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王传中蝉联会长,中科院武汉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主任、武汉分院院长朱耀仲、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解绶启分别当选为副会长。

 

王光彦副司长在大会上作了报告。王光彦在全面分析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后指出: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给我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也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一项希望工程的基础,是民心工程,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寄托着未来的希望。

 

大会还对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交流。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人教处处长任晓华以《教书与育人结合,言传与身教并重——科研院所师生关系初探》为题作了交流发言。

 

12月17-18日,“中科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地学相关培养单位工作研讨会暨‘科教结合’项目2011年奖学、奖教金颁奖大会”在汤山假日会议中心召开。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及地学相关培养单位等师生共计80多人参加。
 
17日,2011年度奖教奖学金颁奖大会由研究生院地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健教授主持。研究生院副院长苏刚教授在会上致辞。他介绍了研究生院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强调了科教结合的重要性,并希望此次会议能够创造出积极和热烈的氛围,为颁奖大会拉开序幕。参会领导为获奖教师和获奖研究生分别颁发了荣誉证书并合影留念。获奖教师代表石广玉院士、研究生代表杨梅分别在会上发表获奖感言。在“科教结合”工作研讨会上,各单位的老师就教学、课程设置、学科规划等问题积极发言,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18日,地学相关培养单位工作研讨会由研究生院地学院院长魏东平教授主持。研究生院科研处处长乔从丰教授在会上发言。他介绍了研究生院科研与教学工作的人员构成和开展情况,并鼓励大家积极申请下一年度的项目、课题,以促进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同步发展。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科院古脊椎所和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等单位围绕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等议题分别作了报告;地质与地球物理所、武汉岩土所、广州地化所等单位就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的经验及问题分别作了发言。会议最后,研究生院教务处处长杜宇国教授发言。他首先对“科教结合”项目为各单位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表示肯定,而后介绍了研究生院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已取得的成绩,并谈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通过本次会议,各单位相互交流了在研究生教育工作方面的优秀经验,同时也对现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