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27日,研究生院研究生指导教师研讨班(金属研究所,2007)在沈阳棋盘山成功举办,金属研究所70余名导师参加本次研讨班并获培训证书。柯伟院士、李依依院士等一批老导师参加了本次研讨班学习、讨论,对年轻导师在教书育人方面树立了积极的示范。
 
金属所副所长韩恩厚研究员主持会议并全程参与两天研讨学习,所长卢柯院士致开班词并做首个主题报告,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教授与会并做主题报告。
 
本次研讨班受到了金属所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卢柯所长欣闻报名参加研讨的导师人数众多,特意在百忙之中调整日程参加研讨班开班,并作首个主题报告“再谈材料科学的研究生培养”,报告高屋建瓴、条分缕析为金属所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定位指明方向。副所长韩恩厚研究员多次听取研讨班筹备进展,并就内容安排等做出具体指示,此外还全程参与了两天的研讨活动并做大会总结。
 
研讨班有领导报告、专家观点、老导师心得、分组讨论,以及心理学专题讲座,丰富的内容受到了与会导师的一致欢迎和好评。马石庄副院长“依法办学,育人为本,促进科教和谐,践行创新教育”的主题报告,使广大导师将研究生培养从“一己之需,一所之为”提升到了全院知识创新工程建设乃至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宏观层面,极大地增强了导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研究生院余翔林教授“对研究生教育历史演变和创新的几点认识”,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张立德研究员“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在全面素质教育”,心理所付小兰研究员“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些心理学问题”,研究生院培养办缪园教授“研究生培养流程与质量评估”,研究生部刘敏主任“金属所研究生教育中的相关问题”等报告都引起了与会导师的极大兴趣,导师们认真听讲并不时做记录,报告中对一些热点和共性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经常引发强烈的共鸣。
 
此外,本次导师研讨会得了导师们的积极响应与参与,第一轮通知后有90多名导师报名参加,后来个别导师因为出差或有其他重要活动无法参加,但基本上都事先请假说明,对无法参加研讨会表示遗憾并希望会后得到相关资料自学。研讨会结束后许多导师还希望拷贝相关主题报告的PPT文档,以进一步学习思考。
 
在评估问卷中绝大部分导师认为组织研究生教师培训班很有必要,本次研讨班内容设计满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金属所研究生部 周峰)
 

 
 
7月28日下午,中科院博士合唱团走进了中科院东北地理与生态农业研究所进行参观,并拜访了正在工作中的张柏副所长。这位先后从北大和中科院毕业的科学家,对于面前的这些学生,没有丝毫高傲之气,表现得格外热情。
 
原来,早在一年之前,2006年的7月18日,他就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的玉泉路校区,与博士合唱团有过一次美丽的邂逅。那天,张所长正在北京开会,恰逢博士合唱团两周年纪念演出,于是就被热情的马石庄院长邀请了去。
 
“因为我们的会议安排的特别紧,等会议结束的时候累的眼皮都不想睁了。但是,听完了博士合唱团的演唱,真的是疲劳一扫而光”。
 
“我记得那天下午,有合唱团的团员化好了妆,穿着长长的纱裙,从玉泉路的绿色的草坪上过去,白色的裙子和绿色的草坪相映,这些孩子们漂亮的就像天使”。
 
“上次我去听演出的时候,就是穿着今天这件蓝色的格子衬衫,今天再次见到你们,还是这个样子。我非常开心。”
 
从张柏所长的话语中,显示出博士合唱团留给他的记忆有多么深刻。而对于博士合唱团此次的东北之行,张所长更是给予高度评价。
 
“科学院不仅仅是搞科研的地方,也应该是文化传播的地方。人不仅仅是呆在实验室里的,也需要文化的渗透和熏陶。”他说。
 
“合唱,可以给人一种向上的精神,而这种艺术可以让人振奋起来,对世界抱一种欣赏的态度,这一点,完全靠物质是无法支撑的。”
 
“成为大科学家不仅仅跟他的智慧有关!如果我的学生加入合唱团,我一定支持他。因为科研与文学艺术是相通的。”
 
面对着如此肯定自己的张柏所长,博士合唱团的同学也是备受鼓舞,即刻离开餐桌,聚拢在一起,除了演唱《雕花的马鞍》、《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以及陕北民歌《赶牲灵》这三后博士合唱团的经典曲目以外,团员们还重新唱响了张所长记忆里的那首《飞来的花瓣》,和张柏所长一起,重温博士合唱团留下的美丽记忆。
 

 
【记者 许清 长春报道】7月28日下午3点,博士合唱团赴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参观,该所副所长张柏老师接待了博士合唱团。
 
博士合唱团成立两周年的时候,张柏正好去北京开会,在玉泉路礼堂观看了演出,至今印象深刻,尤其是那首《飞来的花瓣》。更为巧合的是,他今天穿的蓝色衬衣也是去年他看演出时的那件。
 
与以往不同的演出是,今天合唱团不是在舞台上演出,而是在吃饭的中间,即兴高歌三曲《雕花的马鞍》、《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赶牲灵》。
 
反应也是与以往不同的。以往都是团员们在台上唱,观众们在台下掌声欢迎。而这次,张柏老师在听完后,与合唱团代表陶岸君同学,刘红雨老师现场就他的感触表达了出来。他感慨,科学院不仅仅是搞科研的地方,也应该注重文化的传播。
 
“要是我的学生也唱得如此之好,我一定支持他,因为科研是与歌唱相通的。”张老师在谈到歌唱对科研的影响时如是说,“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合唱,给人一种向上的精神。追求艺术,让人振奋,是对世界的一种欣赏,这是靠物质无法支撑的。”
 

 
【记者 王姝 长春报道】“博士合唱团是高学历、高素质、高艺术修养的三高合唱团,他们今天的表现非常优秀!”
 
7月27日下午,在中科院长春光学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礼堂里,中科院研究生院博士合唱团东北之行首次开唱。中科院长春分院党组书记薛传海老师在听取了这场汇报演出之后笑称:这真是一支“三高”队伍!
 
中科院研究生院博士合唱团自2004年成立以来,一直注重实践对于团员的影响和锻炼。2006年的暑假,博士合唱团曾远赴西北,先后在西安、杨陵、西宁、兰州、乌鲁木齐等多个城市的中科院研究所进行演出,并在西宁巧遇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他对于博士合唱团此行的意义给予充分肯定,并强调:作为科学院的人,不仅仅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秉承着这一理念,2007年的夏天,博士合唱团再次出发,来到白山黑水之地,站在了中科院东北各院所的老师和同学们面前,用歌声向众人展示科苑学子的艺术才华和青春风采。
 
本场的演出是他们在长春的第一次亮相,合唱团先后表演了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 、新疆民歌《阿拉木汗》、哈萨克民歌《嘎哦丽泰》、河北民歌《回娘家》、苗族民歌《苗寨六月六》、蒙古族民歌《欢乐的那达慕》和陕北民歌《赶牲灵》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歌曲,同时还演唱了博士合唱团的经典曲目《娄山关》。演出以博士合唱团自创的歌曲《星空下的歌》作为结束。合唱团的歌声征服了在座的老师和学生,并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做为博士合唱团东北之行的第一站,中科院长春光机所、长春应化所以及长春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领导和老师们对于此次巡演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和热情的接待,并对博士合唱团在长春站的行程做了细致的安排。
 
在演出中,除了博士合唱团的歌声外,来自长春光机所的王宗祥老师带来的萨克斯独奏《海之梦》,光机所的学生们表演的动感十足的舞蹈《I am coming》和独唱《小镇姑娘》,都成为本次舞台上的亮点,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记者 许清 长春报道】她一袭黑衣,轻步走进礼堂,面含微笑,举止谦和优雅,给人的感觉就是内涵与气质的中和体,记者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礼堂,见到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吕晓澎时,就给记者如此感觉。
 
“我非常高兴能够带领博士合唱团来到东北,为在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第一线的师生员工举行汇报演出。”她微笑着告诉记者,希望通过东北之行,也使团员们可以提升自己。
 
吕晓澎副院长对于此次东北之行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在演出前,她致词,风情并茂;演出后,在团员们的庆功宴上,她高歌一曲《绿岛小夜曲》,引来在座师生的阵阵掌声。
 
她说,博士合唱团的青年学子来到长春演出并参观学习,一方面展示校园文化成果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表达他们对奋战在科研一线科技工作者的敬意,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合唱团此次东北之行,通过深入科研院所,他们将亲身感受这里实施国家知识创新工程后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难、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才能激发自身的科研热情和立志成才、创新为命的使命感,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吕晓澎副院长最后说,博士合唱团按照白春礼院长所要求的,“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边演出边参观,边学习,边锻炼,送出自己的歌声,带走各研究所领导、老师们宝贵的创新经验和人生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