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于4月9日再度开讲。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原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著名理论家郑必坚——这两位论坛的发起人先后走上人民大会堂的讲台,分别作了精彩报告,表达他们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思考。郑必坚报告的题目是“中国和平崛起与中华文明复兴”,路甬祥报告的题目是“造就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

    路甬祥用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说明:创新人才推动人类文明的建设,创新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造就创新人才也是当今时代的需要,中国的发展更需要创新人才;造就创新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教育。

    路甬祥认为,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的教育体制,是培养造就创新人才的基础与关键。

    郑必坚把今天演讲的主题概括为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第二句话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最深刻的实质内涵是,中华文明在21世纪上半叶的伟大复兴”。他说:“前一句话是对论坛前3年研讨活动的总结,后一句话是对下一阶段研讨方向的展望。”

    郑必坚在论述和平发展和文明复兴的内涵之后指出,和平发展和文明复兴的发展将贯彻四个结合:一个是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第二是吸收世界优秀文明同立足本国实际相结合;第三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第四是对外和平与对内和谐相结合。这四个结合至关紧要,四个结合做得好不好关系我们全部事业的兴衰胜败。

    演讲结束后,路甬祥和郑必坚分别回答了听众提出的问题。

    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白春礼出席并主持了郑必坚的演讲。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中科院党组副书记方新、中纪委驻中科院纪检组组长王庭大等领导以及来自首都各界的近千名听众参加了报告会。

     【新闻网讯】4月6日晚,上海教育基地特邀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心理学教授贺岭峰博士作“你不可不知的爱情”的情感专题讲座。上海分院各所2005级博士生、硕士生共400多人听取了讲座。

    为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两性感情问题,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贺岭峰博士从爱情的缘起、一见钟情的产生、爱情的实质、成熟爱情的特征以及正确爱情的心态等方面,结合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和生活中的实例进行了生动的解释。贺岭峰博士指出,爱情是一种信仰,是人对自身行为的归因。他强调,青年人面对爱情应保持“不拒绝、不幻想、不执著”的心态,坚持两人独立的个性,共同营造和谐的生活方式。

    贺岭峰博士以理性精辟的分析、幽默风趣的语言赢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和笑声。同学们普遍认为,这次讲座对于加深大家对爱情的认识,增强对感情问题的处理能力具有启发作用。

     【新闻网讯】2006年3月30日至4月4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组织并顺利实施了2006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且有新举措。

    在组织考生体检和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后,2006年4月1日,应化所召开了全体导师参加的“关于研究生招生改革方案”会议。会上,王利祥所长明确了2006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及录取原则,对“根据复试成绩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后,导师确定过程实行在报考专业内学生和导师间进行'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了解释,研究生部贾艳主任反复强调复试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2006年我所化学学科共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5个专业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报考应化所的硕士生总人数为321人,其中免试推荐生31人,参加国家统一入学考试的考生290人。初试成绩超过国家划定A类地区复试分数线以上达到我所录取分数线的有98人。根据教育部及中科院研究生院有关规定,结合我所实际,应化所对初试合格的考生按照1:1.3的比例进行差额复试。按照由研究生部拟订,所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的复试工作具体方案,进行专业复试。本次专业复试小组6个,由我所各学科实验室的学术骨干组成。复试专家小组分别对参加复试考生从外语基础与交流能力、学科与专业知识的掌握、科研实践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应变能力、科研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考核。应化所根据考生复试成绩进行排序,确定拟录取名单,最后开展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双向选择”。2006年应化所共录取硕士生105人,其中录取免试生31人,录取统考生74人。

    应化所特别关爱考生,只要有资格参加复试的考生,都给予免费住宿,报销单程硬座路费。特别是我所录取工作结束后,应化所研究生部老师及导师们都积极配合未被我所录取的考生进行调剂,希望这些考生都能调剂到满意的学校去复试。

     【新闻网讯】4月5日清明节早上,近物所研究生和职工代表,冒着蒙蒙细雨到兰州华林山烈士陵园为杨澄中院士和革命烈士扫墓。

    首先,代表们为杨先生敬献了花篮,在杨先生骨灰前静立默哀,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随后,召开了杨先生生平事迹报告会。党委书记谢铭介绍了杨先生的爱国奉献热情、创新开拓精神、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和平易近人的良好风范。办公室主任岳海奎从研究轻核削裂反应的先驱者、我国原子核事业的开拓者、创建原子核物理后方基地、出色完成我国氢弹研制所需核数据测量任务、领导创建我国重离子加速器和开拓我国重离子物理研究等方面,介绍了杨先生的科研成就。

    1951年,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杨澄中院士放弃在英国优越的工作条件、优厚的生活待遇和取得更大科研成就的机会,毅然携眷回国,并冒着危险带回一批实验仪器,投身于祖国的原子核科学事业。1957年,他率领23名青年科技人员,从繁华的首都北京奔赴地处祖国西北、环境十分艰苦的兰州,与甘肃省委调派的20多名党政干部一起,在一片寂寥破败的废墟上创建了我国核科学研究的后方基地——中科院近物所。他在极为简陋并显落后的实验条件下,领导建成了1.5米回旋加速器和第一台大型分离扇重离子回旋加速器系统;领导完成了一批重要的热核材料轻核数据的测量任务;是我国重离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开创者之一;为发展我国的原子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技术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的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在祖国的大地上得以实现,他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近物所人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正如报告会上谢铭书记所言,杨澄中先生的一生集中体现了“八荣八耻”,是我们学习的光辉典范。

    随后,代表们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为革命烈士敬献了花篮,缅怀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表达了继承先烈遗志、发展科学事业的良好愿望。

    为了继承杨澄中先生和革命先烈的遗志,培养后人的创新奉献精神,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人教处在所党委精心安排下组织了这次扫墓祭奠活动。

    兰州分院党组对这次活动极为重视,党组书记王学定和组织人事处副处长、研究生教育基地办公室主任张兴仁参加了全部活动。

     【新闻网讯】4月5日上午,数学系部分师生徒步来到八宝山扫墓,深切怀念数学大师华罗庚教授。拂去骨灰盒上的微尘,献上一束鲜花,深深鞠上三躬,表达我们对这位数学大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

    站在华老遗像前,追忆大师的奋斗历程,使人倍受鼓舞。华罗庚教授是享誉世界的数学家,他在纯粹数学的众多重要领域有许多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他探索应用数学发展的新途径,主张面向社会,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让数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此身体力行。他不仅自己做好数学研究,而且绸缪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组建研究机构,办学执教,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中坚人才。他把祖国的荣誉放在首位,克己奉公,是我们做人的楷模。

    华罗庚教授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数学事业奋斗一生,他的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他的教诲也深深地刻在一代代人的心里。告别华老遗像前,大家庄严地签上自己的名字,表示继承大师遗志、振兴中国数学事业的决心。华老的骨灰明年就要移至江苏“华罗庚纪念馆”,在北京的人不便过去扫墓,届时我们将会组织学术活动,缅怀他,让他的精神和品格永远激励我们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