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研究生记者团张懿璇报道〕 今天是“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四单元的第二天报告。站在今天讲台上的是外交学院院长,原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和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原驻俄罗斯大使张德广。两位大使分别做了题为“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中欧关系”和“俄罗斯未来走向与中国和平发展”的精彩报告。   演讲开始前一小时,台下70%的座位就已经坐满了。但和昨天不同的是,今天来听大使讲座的师生们基本都来自中科院内部,绝大部分同学都是理工科背景。在过去的印象中,理工科的知识分子似乎都是远离政治不问世事的,但为什么今天会有这么多理工科学生大老远从中关村甚至怀柔赶过来听这两场国际政治的讲座呢?   记者随机采访了观众席上的几位同学。软件所的刘生同学今天是特意来听讲座的。他说,现在理工科的同学中对军事感兴趣的很多,由军事而及国际关系,也形成了自己的兴趣团体。关于世界形势的信息来源一般从网上得到,而中美、中欧关系由于是热点,关心也相对多一些。   而电工所的辛理夫同学则认真地记着演讲中的每一个要点。辛理夫本科时就是清华国际问题研究协会的骨干,也写过一些讨论国际政治的文章。他今天来听讲座,关注的是相关前沿性的东西,以及“某些我们没有在新闻上看到的东西”。   讲座进行中,时时传来热情的掌声。很容易听得出来,这掌声绝不是来自“外行”的。

  〔11月5日研究生记者团尚严伟报道〕 今日,现任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前任驻俄大使张德广先生,应“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之邀,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做了题为《俄罗斯未来走向与中国的和平发展》的主题演讲。   张德广先生深入浅出地描绘了俄罗斯的历史,从民族性格到政治事件。接着他讲到俄罗斯现在的政局:“我的看法是俄罗斯已经完成了由乱到治的转变,目前稳定的局面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大可能再发生逆转,俄罗斯正在踏上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这是我的一个结论性看法。现在总的情况,政局已经走向稳定了,政局稳定,社会稳定能够保持下去。”他还以俄罗斯的社会保障为例做了详细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我到了几个州去调查,还是相当的不错。我看到的乞丐没那么多。(俄罗斯)长期以来形成了社会保障的制度,不管怎么说,能够生存、能够活着,现在的工资也发了,看不到大规模因为这些方面引起的示威游行。”   最后张先生对俄罗斯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总结:“(现在与)苏联解体之后前十年,特别是前五年的状况都是完全不一样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种稳定状态,政治体制也基本上应该说确定下来了,就是三权分立的制度。”

  [11月5日研究生记者团王义超报道]11月5日下午,“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进行了第二日的讲演。记者在去往人民大会堂的校车上,和部分前去听演讲的学生进行了对话,虽然绝大部分人是一路站到了目的地,但同学们的兴致并没因此而减少,他们热烈地讨论着已经结束的和将要进行的演讲。   来自地球科学学院的一位男同学告诉记者,昨天听了王岐山市长和刘东生院士演讲的同学回来后告诉他“演讲内容十分精彩”,这使他为自己没有到现场亲耳聆听演讲而感到十分的遗憾。他说,因为名额所限,虽然比较幸运地得到一张票,但也只能听周五下午的演讲。他希望记者能够转告组织者,是否能够采取直播的方式,让更多的同学们能够坐在学校的教室里聆听大师们的演讲。   另一位同学向记者表示,下午自己原本有两节校内的课,但因为“机会不多”,就请假前来听演讲,“课回去可以自学补上,但听这样演讲的机会不多,是一定要来的”。当记者向旁边的同学询问有没有更多请假或者“逃课”来听讲演的,发现有不少同学偷偷在乐,记者估计有不少同学为此放弃了一些自己的课程。   听完外交学院院长、原驻法国大使吴健民的演讲后,记者一位同学表示,吴健民院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说明“弱国无外交”,使他意识到“只有你的祖国真正富强了,世界才会尊重你”。   然听完张德广秘书长演讲以后,已经比预定计划迟了将近一个小时,许多同学都比较疲劳、饥肠辘辘,并且在坐车回到学校的时候,记者发现有几位同学因为晕车而出现呕吐,但大家都表示,“虽然比较辛苦,但是收获很多,很值得”。

  〔11月5日研究生记者团尚严伟报道〕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四单元报告会今天进入到第二天,今天前来做主题演讲的是外交学院院长、前任驻法大使吴建民和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前任驻俄大使张德广。讲演开始前二十分钟吴建民院长就来到了报告会,在贵宾室休息时和研究生院党委书记进行了段时间的谈话。   吴建民院长首先向邓勇书记询问了研究生院的情况,邓勇书记详细介绍了我院的学生结构和院系等方面的情况。谈话中,邓勇院长向吴建民院长提出邀请“如果你不是特别为难的话,我想邀请您一年给研究生院的同学讲一次课”,接着邓书记向吴院长介绍了本次报告会的情况:“今天好多人都来听你的讲演,有好多人站着听你的讲演,我看今天的人数不亚于昨天。青年学生对你都比较关注”。   讲演结束后,记者再次遇到了邓勇书记,邓书记再次表示“以后吴院长要到我们研究生院讲课”。

  〔11月5日 研究生记者团李峥报道〕 11月5日,国家天文台台长艾国祥以嘉宾身份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四单元主题报告会第二天的报告。   在报告开始前,记者与艾国祥台长取得了联系。他表示,这是第一次来听论坛报告,由于今天两位演讲人都是外交官,将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述中国和其他国家关系的发展、国际环境的现状和未来走向、以及国际合作的新局面等,而他本人在工作和研究中也十分注重国际合作和交流。   他向记者介绍,天文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它的研究成果是开放的、为人们共享的,不会受到国界的限制,因此国际合作十分重要。国家天文台现已拥有多个国际联合项目和实验室,平均每年出访的工作人员可达到700人次以上,国外来访也不少于300人次。他说,今天来听这两场报告,主要是想更多的了解国际间的大环境,这对于今后的工作开展和国际合作有很大帮助。   他还指出,论坛所倡导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将在国家天文台科研工作中起到宏观指导的作用,人文精神的渗透会对科学研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文关怀在科学探究的过程及其成果中得以彰显,使科研工作者兼具更高的人文素养。   最后,他建议论坛可以依据人们的需要以及内容划分层次,扩大受惠面,以使更广泛、更多层次的人了解和关注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