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起,中央财政出资设立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以下简称“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高等学校中表现优异的全日制研究生。2012年,国科大及各研究所共评选出了博士生755人,硕士生515人,分别获得国家奖学金。

近日,国科大制定国家奖学金评选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学校主页公示并印发各研究院所,面向全体师生公开征求意见。在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有关部门经过认真修改,国科大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办法今天正式公布。记者又一次就国家奖学金评选工作专访了校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组长马石庄副校长。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马校长,2012年12月,您曾就国家奖学金评选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团记者的专访,谢谢您再次接受我们的专访。请问今年为什么要在全校范围公开征求关于评选办法的意见?

马石庄答(以下简称“答”):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国家面向优秀研究生设立的最高荣誉奖项,从去年评选的情况来看,各研究院所都希望国科大针对国家奖学金评选,正式制定面向全校的评选办法。根据评选工作需要,我们在去年评选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起草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办法(征求意见稿)》,为了广泛听取师生们的意见,我们把征求意见稿在学校主页上进行了公示,收到了师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问: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征求意见稿主要包括:评选范围、评选名额、评选条件、评审组织、评审程序、争议及违规处理等。国科大评选办法还要求,各研究所应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各研究所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人员组成及评审实施细则,需在评选工作实施之前,向全体师生公示5天,公示无异议后实施并报国科大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备案。

问:征求意见稿收集到的主要意见情况有哪些?

答:评选办法在征求意见期间,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关注和响应。我们认真研究了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合理的建议我们会在正式公布的评选办法中加以采纳。

现在公示的评选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去年的基础上,把基本条件调整为在学期间获得过优秀学生荣誉称号的学生范围,也就是说,从入学到现在,只要获评过国科大优秀学生称号的同学都有资格申请评选国家奖学金。许多同学对规定“在学期间获得过国科大优秀学生荣誉称号”表示异议,认为限制了科研成果突出的而没有获评过优秀学生称号的学生不能申请国家奖学金。我们分析了同学们的意见,将“评选资格”修改为“评选条件”。换句话说,“获得过优秀学生称号”是一个必要条件。优秀学生评选和国家奖学金评选相同之处就在于,要表彰品学兼优的学生,要优中选优,目的都是为了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对广大学生起到示范和带动的作用。据学生处统计,目前在学学生中,曾经获评优秀学生称号的学生,有近1万人,占在学学生25%。优中选优,应该更加合理。当然,国家奖学金除了荣誉之外,还有实实在在丰厚的物质奖励,同学们更加关注也是正常的。

校级优秀学生评选,也是严肃认真的一项工作,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条件,评选出品学兼优的同学进行表彰。我们坚持国家奖学金从获评优秀学生的同学中产生,就是要促进同学从入学开始,就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全面发展。必须指出的是,有些单位评选优秀学生工作不规范,这是导致学生意见的重要原因。不规范主要表现为,用个人申报取代民主推选,评选过程不透明,通知不到位,这在今后的优秀学生的评选工作中将将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督促。当然,做好优秀学生评选工作仍然需要全体师生的参与和监督。

有的师生提出奖金标准可不可以低一些,奖励更多的学生。关于这一点,财政部教育部《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奖励标准是:“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万元”。学校和各研究院所都不得自行改变奖励标准和条件,不得变更名称,拆分。

有的师生建议评选办法应该对评选条件规定的更详细一些,比如成果的具体数量、获奖的层次等等。我们觉得,学校层面的评选办法不宜太细,全院各研究院所的实际情况也不完全一致,在学科领域、研究方式、培养规模、文化环境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在评选办法中要求各研究院所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根据国家和国科大的评选办法,制定自己的评选实施细则。

问:评选办法何时正式发布?

答:评选办法征求意见的时间已经结束,我们正在认真整理的大家的意见建议,对评选办法进行修改。按照一定程序,评选办法会尽快正式发布。

问:今年的评选工作什么时候开始?

答:我们已经接到了国家下达的今年的国家奖学金评选名额,很快就会开始部署我校的评选工作。今年的评选工作,国科大和各研究院所,必须要继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进一步严格评审程序和条件。同学们也可以进行监督,对具体评选中的不足甚至不当,可以及时向校学生处反映。

征求意见过程中,还有一些已毕业的优秀学生对现在开始评选国家奖学金,自己没有机会参评表示了遗憾。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下达名额时间较晚,另一方面,国家奖学金要求是奖励在学学生。在此,我对已经毕业的优秀学生表达我的祝福,祝你们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继续保持不懈努力的干劲,创造出彩的人生。

最后,还是请记者同学转告广大同学们,谢谢大家对奖学金工作的关心,欢迎大家继续提出意见和建议;谢谢记者同学。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近海频发的海洋生态灾害”,于11月12日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举办。来自我国海洋领域的知名学者及全国的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百余名博士生和优秀硕士生参加了学术论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孙松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杨红生研究员主持学术论坛。

本次论坛由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共同承办,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项目,旨在为全国博士生提供的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

论坛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收到贺信;还得到了“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和热情参与。

本次学术论坛还特别邀请了我国海洋领域的知名专家,围绕中国近海频发的海洋生态灾害方面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使同学们在专业上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探讨,引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学术论坛共收到博士生学术论文106篇,其中有28名同学在学术报告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他们的学习实践和科研成果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经专家评审,有28名同学的论文分别获奖,其中山东大学的冉丽媛和海洋所的高岩获得特等奖。

博士生学术论坛为研究生构建了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为早日产生更多的学术成果和更优秀的杰出人才,为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促进在读研究生做好职业规划、拓宽择业思路、提高就业能力, 11月9日下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生会举办了研究生就业指导交流会,邀请近年刚从中心毕业的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生回所做经验交流。

优秀毕业生们分析了一线二线城市、政企事业单位在用人要求和发展前景方面的差异,就做好自我定位、调整求职心态、收集招聘信息、常见面试问题应对等方面,对毕业生提出了建议。研究生部曹青老师就行业研究、自我分析和定位、就业信息分享互助等方面进行了补充。轻松活跃的互动答疑、探讨交流过后,毕业生对就业的认识更加务实和积极,将满怀信心地“告别校园小时代,迎接社会大时代”!

11月12日晚上,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阶二—3座无虚席,著名爱国台胞、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叶先扬先生在这里作了题为《参加七十年代保钓运动的忆述》的报告。叶先生矢志不渝的爱国信念和睿智独到的真知灼见赢得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和由衷尊敬。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处处长谭红军出席报告现场。

晚上七点,讲座正式开始。 叶先生首先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台南上成功大学读书时的故事开始忆起,通过个人的亲身经历阐述了其人生的心路历程,正因为个性耿直, 嫉恶如仇,又喜欢仗义执言, 觉得天下就是要公平正义,而受到当局的刁难,以至于申请留美时还由此受到了一些阻碍。

随后,他开始了到美国之后参加七十年代保钓运动的缘由及经历的忆述。叶先生到布朗时的住处之前,有一住户林孝信,他创办的《科学月刊》这个联络网,为后来的保钓,点起了燎原之火。因为很喜欢历史,叶先生对中华民族过去一百多年的割地赔款的屈辱往事很痛心, 因此当时的他就觉得对钓鱼台更应该保护。在布朗大学召开了中国留学生的第一个大型的政治性会议事件,这让他深深体会到美国的新闻媒体是为其帝国主义利益服务的。后来叶先生在美国辗转多处求学,虽受了不少的委屈,却也一直投身运动当中。说到伟大的毛泽东所给其及中国带来的巨大改变与震撼,叶先生忆起近年来随着年纪的增大,对其人感受颇深,深表敬佩。

之后,叶先生与大家一道追溯台湾问题的历史源流,进入讲座的第三部分。从1372年说起,到后来美国开始台湾煤资源产生关注,之后又利用牡丹社事件来影响日本外交。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在外交上有了话语权。随后的1971年,美国纽约华人留学生保钓示威,便开始了保钓的旅程。在讲到1945年8月13日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外蒙古独立,14日,日本却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叶先生表示深深的遗憾和对当时国民党政府做法的不理解。

讲座的最后一部分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叶先生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做出的成就,抗美援朝的胜利是毛主席在建国之后回答西方帝国主义的第一张答卷,而且还得了满分,抗美援越是回答西方列强对新中国的第二张满分答卷,最后导致尼克松总统亲自赴京。这样的报道使叶先生越来越认同新中国。保钓运动为敏感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缺口,许多人投入进去,发挥了激情,认识了自己,找到了方向,开始了各种各样的新探索。

最后叶先生提到:“科学无国界,科学家要有祖国”,展现了他矢志不渝的爱国信念。他说,一流人才的学生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和自信,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都体现了叶先生为人民服务的情怀。

演讲结束后,同学们提出了好多问题,叶先生一一详细解答。随后,同学们纷纷上台向叶先生索要签名,叶先生则是为大家郑重地写下了“振兴中华”四个铿锵有力的大字,字里行间蕴含了他对大家的期望。同学们纷纷表示,会勇敢承担起振兴祖国的重大历史责任,从点滴小事做起,努力学习,立志成材,锻炼本领,以回报祖国,回报社会。

113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南京站现场决赛在南京理工大学举行,至此我校学生参加的亚洲区域赛3站比赛全部结束,共获“一银两铜”的好成绩。

我校派出由计算机与控制学院同学组成的三只代表队参加该项比赛。其中由刘闯、方振鹏、卢子豪组成Buddy System1020日的成都站中发挥优异,在开局不顺的情况下稳住心态,顶住压力,厚积薄发,最终以4题的成绩获得了银奖。而另外两只队伍UaplusplusUCAS_Sirius分别在杭州站(1027日)和南京站(113日)比赛中也收获了铜奖的好成绩。

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是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主办的,是世界上公认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旨在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编写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年度竞赛,素来被冠以“程序设计的奥林匹克”的尊称。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37届。近年来,ACM/ICPC受到国内各大高校的重视和学生的热爱。而在竞赛中获得荣誉的大学生,更是受到各大互联网公司的追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参赛队员的优异成绩是他们每日每夜辛苦钻研的最好回报,也是学校领导和老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结果。为了备战今年的区域赛,计算机与控制学院特意为同学安排了固定的教室作为练习地点,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支持。ACM集训队的同学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利用周末和国庆空闲的假期刻苦练习,相约在一块学习算法,做题巩固,讲题交流。其中在914日至928日期间,参加了ACM区域赛的网络预赛。在全国200多个学校近1000只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中国大陆区5站比赛现场赛的全部晋级名额。

虽然我校参加该项赛事时间较晚,但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努力下还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今年的比赛已经基本结束,同学们将在今后加倍学习和积极练习,在明年的比赛中再创佳绩,为冲向世界总决赛而努力,为学校争光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