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
          主讲人:中国气象局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秦大河
          主持人: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白春礼院士

    主持人:

    各位来宾,各个朋友,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季节,在人民大会堂,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再次和大家见面。自从2003年4月份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开幕以来,我们已经先后举办了四个单元的主题报告会,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外交家和人们学者一共有20人在论坛发表了演讲,论坛为国内外各界人士所关注。今天我们如期在这里举办第五单元的主题报告会,我们邀请的第一位演讲人是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同志,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众所周知,伴随世界工业化的进程,全球气候与环境急剧恶化,气候与环境问题成为危及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引起了政府、科学界、人文社会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秦大河同志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气候环境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曾徒步穿行南极进行考学考察和研究。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秦大河先生发表演讲。

    秦大河:

    谢谢大家!各位来宾,我很荣幸被邀请参加今天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并发表“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的讲演,感谢春礼同志对我的介绍。我给同志们主要讲四个问题,第一个谈一谈全球气候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介绍一下中国的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情况,我还要根据科学的方法对未来气候环境变化的趋势,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以及我们面对气候变化应采取什么适应和减缓措施。

    众所周知,现在全球正在经历一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这个变化引起了更多方面的反响,特别是在环境这方面,比如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侵蚀、生物多样性、大气成分等等多方面引起了改变,这些改变相当一部分是负面影响,而不是正面影响。我们把气候环境变化分为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两类,今天我介绍的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变化,这个变化从正面和负面相对而言,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已经对社会形成的一些威胁,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我想举三个例子,第一,去年2月份英国观察家报披露,五角大楼向布什递交了一个秘密报告,《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他们做了一系列的分析以后,告诉我们气候变成将摧毁我们,说未来20年气候变化的威胁将超过恐怖主义,会导致一系列经济和政治上的紊乱,在自然界会导致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土地资源发生变化等等,因而会产生很多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个秘密报告也对社会很多国家进行了猜测,这个就不详细介绍了。第二个例子,去年5月28号在全球同步放映了一部美国影片叫《后天》,可能很多人都看了,剧情主要是讲根据气候学家研究,他认为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会引起气候突变,降温,地球进入一个新的冰河期,或者是寒冷期,结果出现很多极端的天气,如龙卷风、暴风雪、海啸等等,当然这个电影出来以后,问美国的科学家,他们说这只是文学家说的东西,我们并没有做这个预言。第三个例子就是《京都议定书》和《气候公约》,在上个世纪签订《京都议定书》时俄罗斯并没有签字,在2004年9月30日俄罗斯批准《京都议定书》,他们签字以后对我们压力很大,为什么?一会儿我要讲。如果我们做的某些事情处理不好,会影响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影响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我们参与《气候公约》谈判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所以从这三方面看,气候问题不仅政府关心,老百姓关心,科技界也关心,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气候变化的问题,是科学的问题,也是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政治乃至外交问题,是一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胶合的一个学科,非常有趣,非常值得严重。所以,我在这个引子下谈四个问题。

    第一个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

    我先给同志们几个基本的概念,前期和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今天我讲的不是天气,天气是短时间的现象,几分钟到几天,气候是长时间天气的一个平均统计状态,通常世界气候局有一个规定,每30年有一个平均气候的差值表示。气候更多的是以冷、暖、干、湿这样来衡量,今天我讲的是气候,并不是天气。气候变化有两类原因,一类是自然因素,比如地球轨道的变化,总之就是自然界的变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人为原因,由于人类系统向大气中排放很多温室气体,我们不好的生产方式排放的大量气溶胶,我们大量的城市化等等一些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在里面扮演了头号作用,什么是温室气体呢?从二氧化碳、一直到六氟化硫,他的生命期是50-200年,有一些东西增温效应不是很高,比如六氟化碳,但是他的生命作用却是五万年。什么行为产生排放温室气体呢?我们随便举一些,比如说燃烧化石燃料,有人说农业和畜牧业的甲烷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的稻田排放一定的甲烷,西方人说中国和印度大米比较多,水田比较多,你们要对甲烷负责,岂不知乙方人吃牛肉很多,肉的反刍过程中有也同样向大气中放大量的甲烷,我们算了一个帐,你的排放量要比我们稻田的排放量还要大。我还要给同学介绍一个简单的概念,温室效应,我们这个行星很特殊,我们地球上盖了一个被子,就是大气圈,大气圈有很多温室气体的存在,它的存在给我们地球盖了一个棉被,我们接受太阳的短波辐射,由于这个被子使我们地球产生了温室效应,如果没有这个薄被子,地球平均气温是负18度,现在我们有了这个被子是正的15度,非常适合人类的生活和繁衍。我们一看看这个棉被发生变化,里面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在发生变化,在美国的气象台50年代中期开始观测,观测到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线性的逐年增加。2003年9月份达到了379PPMV,过去十年中大气中二氧化碳是每年以1.8个PPMV增长,我们看1990年这个线似乎平坦了一些,什么原因呢?是因为90年代苏联解体,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的工厂停产。看一看过去1000年的情况怎么样,看这个曲线,从公元1000年到公元2000年这个期间,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一直在280PPMV之间波动,到1750年这个直线上升,到现在达到了380PPMV,1750年是什么年份呢?是世界工业革命开始,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大量的木材燃烧排放到大气中。我们再往更远看,看过去40万年,科学家在南极洲的俄罗斯的东方站观测到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这个曲线非常典型,成为现在一个经典曲线,你可以看看距今40万年来这个曲线有这样一个特点,有四次大气巡回,每一次是10万年。在这10万年中的变化,二氧化碳是175-275,或者是180-280,是100个PPMV,相应的温度变化是八到十度,这个是过去40万年中自然环境存在的一个规律。再看右上方就是人类活动,本来到了1980这个应该向下走了,但是不对这个二氧化碳还在继续上升,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已经改变了自然规律,成为人类影响气候的一个铁证,当然有个别的专家也不承认。去年法国、欧共体专家在南极洲恢复了80万年的气候情况,结果和前面是一样的,说明人类活动改变了这个结果。更深入的讲,温室气体是影响了一系列的气候问题。但是这里面没有显示长寿命气体,这部分研究的认识程度是比较高的,这是世界科技界做了很多工作,中国科学家也正在做工作,但是更重要的就是看到下面认识程度很低这部分,世界科学家正在,就是上个世纪末到现在在这方面大量做工作,我们中国科学家在这方面做的工作我很遗憾的告诉大家很不够,这方面无论从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的政府支持并不是很多,我们深表担忧,因为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正在编写中,相信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新的突破,如果我们想在这方面做出贡献,我们科学家应该调整研究内容,把你的工作重点转移到认识程度很低的方面做出一些贡献。

    我们再看看万年以来的全球温度变化,我们知道过去一万年,最近8000年到3500年是气候最宜期,中世纪是温暖期,以及近代暖期。再看2000年以来,我们用气候带用指标和仪器观测的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的变化,从公元三四百年,这个黄的是一个平均值,温度有高有低,但是到了上个世纪开始,这个温度急剧上升,到1998年出现了上一个千年里面温度最高的一年。紧接着我们看看1860年到2004年,你可以看到这段时间全球的平度地表温度上升了0.6度左右,其中1998年是最暖的,其次是2002、2003、2004,你说去年不是很热,但是你看最后这个红线,仍然是较高的,是第四个高温年。这个温度的地理分布也不一样,可以看到在全球来看,红点越大增温速度越大,可以看到几乎全是红颜色的,全球变暖,而且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红点更大。我们可以看到上个世纪最近的25年,1979年到2003年这个更加严重,增温的速度在增加。我们反应气候的冷暖干湿,温度是冷暖,干湿是降水表示的,我们可以看到1900年到现在全球的平均降水量是增加的趋势。我们再看看冰冻圈是地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圈层。因为气候变暖,国际冰川协会统计了20条冰川,都表现他们是在退缩的。在乞力马扎罗山脉的冰山减少了7-8%以上。海冰也是在变化,北极在减少,但是南极还有所上升。在欧亚大陆,这是北纬的中高纬地区,每年三到四月份平均积雪面积,你可以看到面积逐渐是下降。也和全球变暖有关系。全球变暖会使得中国固体水分融化以后排放到海洋里面,以及海洋温度上升引起的膨胀,而引起的海平面的上升。世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统计,上个世纪100年年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0米,最近50年上升的速度还在加快。有人说这一二十米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住在一个大国,而且我们国家有一半以上的地区是山区,你无所谓,但是有些国家,比如说我

    
    【新闻网讯 记者张光希 郭小群报道】5月20日,第四届文化艺术节“五月的鲜花”歌咏比赛在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礼堂举行,来自雁栖湖园区的成教学院合唱团以其出色的表现赢得了二等奖。

    为这次合唱比赛取得好成绩,学院给予了很高的重视,早在四月底就开始排练,成教学院副院长张晋连、张一峰多次到排练现场,与中科院合唱团的指挥冯艳茹老师为同学们作指导。冯艳茹老师每次都要从市区来到成教学院,仅往返就需要近3个小时的时间,无论是在风雨交加的傍晚,还是在她身体不适的时候,她都坚持来到排练现场。在成教学院,她始终站着为同学们辅导,每次一站就是3个多小时,调音、领唱、指挥、打拍子……每一个动作她都非常投入,每当有同学在唱歌或在表演上出现了问题,她都认真地予以纠正和辅导。同学们被她忘我的热情和对音乐的无限执着所打动,虽然,所选的歌曲比较难学,虽然,和声部分要求高度和谐与整齐划一,但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进步得很快。

    同学们也克服了重重困难,有些同学临近考试,依然牺牲了复习时间坚持参加排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以总分第三的成绩荣获了二等奖。

    在采访中有人说,“没有拿到第一是遗憾,我相信我们的实力和高难度的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给每位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有人说“我们尽力了就是最棒的”。我们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相信这份执着,这种认真,将会永远伴随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创造新的辉煌。


     【新闻网讯 记者于峭报道】在5月20日晚举办的第四届文化艺术节“五月的鲜花”歌咏比赛上,信息学院的大气磅礴、数学系的纯朴清秀和物理学院的活泼欢快赢得了如雷搬的掌声。很难想象,这三支风格不同而成绩优异的队伍,都出自同一位老师的训练———音乐教育学副教授张帆老师。

    在去年的“一二九”合唱中,张帆老师就已经带领物理学院的同学们摘得一等奖桂冠;这次“五月的鲜花”歌咏比赛中,同学们更没有辜负张老师的苦心:信息、数学两院获一等奖;物理学院获二等奖———物理学院的掌声和喝采却创下了全场的最高纪录。比赛结束后,记者专访了张帆老师。

    “只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来适当训练,每一个同学、每一支队伍都是最优秀的。”张老师得意地评价她的学生,“物理学院的歌曲动感性强,所以应该采用丰富的舞台形式,歌曲改编也要把他们的特点充分展现出来;信息学院队伍人多,就要出气势;数学学院从接手训练到上台表演只用了一个星期,而他们能够在一星期里夺得一等奖,和同学们心齐有很大关系。”

    当记者问张老师,同学们取得今日之成绩有什么训练“秘笈”时,张老师笑着说:“就一个'合’字。'合’是我们排练合唱的首要目标。首先把队伍'合’起来。人合在一起,心合在一起,情绪合在一起,声音才能合在一起。'合’成一个整体,再唱出精神状态,然后才能追求技术。'合’正是我们的目标。学校为什么要组织同学们比赛合唱?就是要展现我们的精神风采。正如马石庄院长所说,从同学们的眼光中要看到希望,看到未来。”

    身为桃李满园的资深音乐教师,张老师很强调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她能够根据每个合唱队不同时期的状态,有针对性的安排训练内容,以求达到最佳的现场效果。“毕竟我们是业余性团体,首先应该把情绪调动起来,要的是'合’,要的是精神面貌。在此基础上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演唱技巧的训练。如果一上来就强调高技巧,那就会有同学被技巧训练吓跑,首先就'合’不起来了。”

    为了同学们的训练,张老师与伴奏赵艳华老师每天都要从潘家园赶到中关村为同学们训练,后来在演出前的日子里干脆在青年公寓住了下来,负责同学们每天三班的训练。同时,张老师又担任了歌曲改编、舞美设计、舞台调度等多项工作。针对物理学院两首曲风灵巧欢畅的歌曲,张老师将《读书郎》作了彻底的合唱改编,加上了她专为配合这首歌的风格设计的独特的舞台动作,手把手地教给同学们。而为了《少林少林》这首歌能发挥最佳的舞台效果,张老师特地邀请了空军司令部的战士们进行武术表演。当台下的观众们随着《读书郎》的节奏与同学们的表演情不自禁地一起拍打着节奏时,当战士们出色的拳技使全场为之喝采时,物理学院当仁不让地成为今天晚会的热点,成为赢得掌声最多的队伍。

    而张老师带出的三个院系的同学们,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也由曾经的竞争对手成为了好朋友,三个院系的指挥经常在一起探讨指挥艺术、歌曲处理甚至比赛服装……张老师在这里为三个院系的同学建立了互相交流的空间,在有些院系忙于如何在比赛中“竞争”时,信息、数学、物理三个院合唱队的同学们却真正做到了友谊第一,体现了合唱比赛的真正目的:“团结”为贵,“合”次之,“比赛”轻。

    在颁奖结束时,三个院系的同学们围着张老师,纷纷和她合影,感谢她的辛勤指导。据悉,本学期,张老师已经应物理学院同学们的要求为物理学院开设了“走进音乐”系列课程,包括乐理知识、美声、通俗、民族唱法训练、作曲理论、合唱及指挥、乐器演奏等。而把音乐知识课带进校园,让更多喜爱音乐的同学们在音乐理论上有进一步的提高,也是张老师与同学们共同的心愿。


     【新闻网讯 记者张光希报道】在绚丽的灯光下,他们在舞台上用专注的神情,投入唱着大赛的主题歌《五月的鲜花》,台下掌声雷动,观众们沉浸其中。整场演出的气氛被推向了高潮,在场的每个人都被感动着,老师、同学以及在场的工作人员,仿若大家都在齐心协力地完成一部巨作。

    继答谢中央民族乐团来我院演出的《聆听天籁》之后,5月20日晚,博士合唱团再次为广大师生们奉上了精心准备的曲目《五月的鲜花》和《祖国颂》。去年年底,博士合唱团就在北京国安剧院为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以及部分科研院所领导举行了演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研究生院副院长、博士合唱团团长马石庄更是对他们倍加关注,在20晚的银幕拉开之前,马石庄便如数家珍般地向大家介绍博士合唱团,“博士合唱团成立到现在只有半年多时间,在中国交响乐团女高声部部长林玉赤老师的指导下,取得了很大进步。目前,博士合唱团的团员,在我们各个合唱团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博士合唱团的一个新的收获,它变成了我们校园文化的一个火种,能把我们高雅艺术的火焰燃烧起来。”

    比赛结束之后,马石庄对博士合唱团的演出给予很高的评价,“原来我很担心他们能把高音唱好,但他们都完成了,而且表现的非常好。博士合唱团的确为繁荣校园文化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希望它成为我们研究生院校园文化的一张名片”。

    学生处处长赵宝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能听得出来,咱们的博士合唱团从演唱技巧上、表现能力上还是高出一筹,因为毕竟是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博士合唱团作为我们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品牌,大家都投入了很多力量刻苦训练,确实体现出一定的水平。”

    “我觉得通过博士合唱团带动我们学校群体性的文化活动,是可行的,因为他们代表了我院研究生在精神上和艺术上的一种追求,同时也代表了我院校园文化建设上的一个创新。他们可以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一面旗帜、一个品牌、一个名片。我们希望涌现出更多象博士合唱团这样的品牌社团和项目,通过他们来带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赵处长说。

    据马石庄副院长透露,学校将在7月7日举行一场博士合唱团成立一周年的专场演出,希望广大师生积极参与。


     【新闻网讯 记者魏沛报道】“数学系,好样的”,在20日晚我院“五月的鲜花”歌咏比赛后,台下的观众发出了如是的呼声。当晚,数学学子们完美的表现换来了评委们9.8的高分,与信息学院共同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

    对数学系来说,今日的成功来之不易。在去年的“一二·九”合唱比赛中,该系因为服装准备方面的问题,比赛成绩不是很理想。因此这次打一开始,同学们就决心抓住这次机会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据数学系合唱团指挥李家同学介绍,在这次比赛的准备过程中,困难其实也很多,比如训练场地、训练时间的问题。因为数学系学生不多,而这段时间的课程又比较紧,所以训练很难统一。大家最后决定牺牲晚上的休息时间,在每晚九点半下课后进行训练,一直训练到十一点甚至更晚,而在比赛的前一周,同学们不仅天天晚上都“曲不离口”,而且周末的上午和下午也在加紧训练,对比赛投入了十二分的精力。

    系里的老师对这次比赛十分支持。“不仅从紧张的经费中挤出一部分来为同学们添置了统一的服装,而且像班主任孙老师等老师在联系训练场地、寻找指导老师上也给同学们莫大的帮助。从外面请来的合唱指导张帆老师、伴奏赵艳华老师也一直在晚上和周末陪伴着大家。”李家说。

    “数学系合唱团的同学眼中闪动着亮光”,研究生院马石庄副院长说。嘹亮的歌声、如虹的气势、整齐的动作、新颖的编排……比赛的结果也证明了同学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比赛中唱出的不仅仅是同学们的歌声,更重要的是唱出了同学的团结,唱出了同学的斗志,唱出了数学学子的昂扬风貌。

    比赛末了,李家同学代表参加比赛的36位同学,对张帆老师、赵艳华老师、孙老师以及为此次比赛提供了帮助和支持的所有老师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军功章中有我们的一半,也有你们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