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记者许晶17日报道】17日晚,北京市歌舞剧院曲艺团将曲苑国粹带进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演出前,记者在后台和曲艺团的成员攀谈起来,谈话中了解到面前这位“面无表情”、侃侃而谈的艺术家就是鼎鼎大名的有“曲坛杂家”之称的崔琦先生,也是我们今天晚会的主持人。

    曲艺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创新

    曲艺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某些表演形式甚至比京剧还要长。当同记者谈到传统曲艺有没有创新时,崔琦先生说:“艺术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实际上京剧和曲艺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停止过改革和创新,艺术实践当中本来就在不断的创新,然而它变化是循序渐进的。”

    “曲艺很大一部分是原汁原味的传统艺术,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感觉不到变化,但拿出隔代的作品来比较就能感觉出不同了。”艺术的改革不是生改,而是循序渐进的,经一代代艺术家之手发展、变化的。改革现在作为一个口号提出,突出的是创新。崔琦先生语重深长地说:“曲艺的改革还是要保留原汁原味,在继承传统中有所创新”。

    “中科院学子一定对曲艺喜爱有加”

    曲艺是“说、唱”的艺术,是最具有交流性、知识性、娱乐性的传统文化艺术,但在电视、互联网独霸天下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对曲艺知之甚少。崔琦先生说:“中科院的学生只能更喜欢我们的演出,文化程度越高越喜欢,越能够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

    “艺术能够感动现场观众,不管是幽默风趣的大众化的东西还是有一定技巧的艺术含量的作品都能打动观众。”崔琦先生在谈话结束时诚恳的表示:“来科学院演出也是我们一个学习的机会,能和研究生这一层次的观众交流,对我们也是一个提高。”

    崔琦先生介绍,此次来科苑的演出队伍中有3个是国家一级演员,其中表演含灯大鼓的王玉兰曾在老舍茶馆为前段时间来访的国民党主席连战表演。他主持今晚的晚会,在介绍曲目的同时还将介绍曲目和演奏乐器的基本知识。

    “民族艺术进校园”也是对民族艺术的保护

    今天曲艺团也走进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的校园,为同学带来欢笑的同时,学子也接受了一次民族曲艺教育。“今年年初,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教委联合发起了这次活动,一个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怎么加强?我们认为民族艺术是最好的教育,这次是大规模的进人学校,就是要让我们的中小学生、大学生对整个对民族艺术有全面的了解。”现在的学生缺乏对民族艺术的了解和接触,这也是民族艺术没有生存空间的一个原因。崔琦先生说:“艺术家能做的事,就是为同学表演,现在有了政府和学校搭的桥,我们和同学的沟通畅通了。我们有的正是学生需要的,学生需要的正是我们能提供的。”

    民族曲艺精萃正在一代一代丢失,“我们不希望看到这一点。除了专家学者进行抢救之外,我们进校园就是进行宣传普及,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民族艺术,这也起到了继承和保护的效果。”只有有更多的青年人喜爱、欣赏民族艺术,民族艺术之花才能够常开不败。

    采访后记

    崔琦先生是一位有特色的曲艺节目主持人,演出结束后在网上看到有关崔琦先生的介绍,有人这么描述他,“他是做曲艺工作的,却生了一张缺乏表情的、毫不生动的脸,这在他'抖包袱’的时候,就显得出人意料。”他的面无表情着实让记者手心出汗,生怕说错了什么。在采访中他的幽默也是无处不在,他说:“青年人对民族曲艺没有兴趣,这和我们同学没有关系,是艺术家责任——我说这话是谦虚!”


     【新闻网讯 记者魏沛报道】又一场高水平的演出,又一次艺术之花在校园中的绽放,5月17日晚,北京歌舞剧院曲艺团给中科院学子们带来了具有传统魅力的曲艺表演。在演出开始前,马石庄副院长在办公楼与曲艺团团长种玉杰进行了友好的交流。

    马石庄副院长:原生态的民族艺术是一种很好的爱国教育

    马石庄首先对种团长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感谢艺术团给我们带来了最具民族性、最富传统魅力的中华艺术。他认为,高雅艺术不应当是“宫廷”艺术,任何艺术的本源都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像曲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尤其能体现这一点。它来自于民,又归还于民;是由大众创造的,又是为大众服务的;它最民族,同时又最富创造力。今天我们的同学不仅有了眼福、耳福,而且相信大家都能从中体会到很多东西,这种原生态的民族艺术对于同学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爱国教育。

    种玉杰团长:“这次给大家带来的都是精品”

    种玉杰表示,很高兴能来研究生院演出,以前虽然有过一些进校园之类的活动,但都在大学、中学,纯粹和研究生层次的同学进行交流这还是第一次,因此团里十分重视,所有的四个国家一级演员来了三个,而著名的曲艺杂家、节目主持人崔琦老师也将亲自为同学们主持。曲艺界有句行话叫做“把点开活”,意思是根据不同的观众演出不同的节目,这次给大家带来的都是精品。

    传统曲艺的道路选择:保护中创新发展

    在曲艺的保护与发展上,理性的科学工作者与感性的文艺工作者有着强烈的共鸣。马石庄认为,曲艺应当保护与发展并重,一种艺术形式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形式,必然有其最本质最核心的要素,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们都一定要把这部分东西保留下来。同时传统艺术可能也需要不断地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改革,光是死水一潭肯定不利于艺术的发展。
 
    种玉杰对此深有同感,他谈到前一阵子有人在说曲艺需不需要来一场“文艺复兴”运动,这没有必要,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在保护中发展。其实曲艺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没有停止过改革,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又步步探索的过程,我们在走的每一步中都要既注重保留根本性的民族艺术,又要根据时代的要求而不断进步,这需要艺术家们的劳动同时也需要青年学子们的积极参与。


     【新闻网讯 记者申峰报道】一百年前的1905年秋,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京剧片断《定军山》,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1937,导演袁牧之的作品《马路天使》立下了喜剧的典范:让人在笑声里反思和流泪。这部影片的质地来源于实景摄影,来源于自然光线,来源于对都市空间的亲切而又生动的把握,来源于导演对演员的使用,这一切即使在当时的世界电影范畴都是优秀的。11年后的的1948年,一位名叫费穆的中国大陆导演创作的《小城之春》成为里程碑式的杰作。

    57年后,一家发自广州的媒体把上述两个影片列为“内地十大经典”。对于《小城之春》,该媒体在评论中说,它在主题立意上依然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自怨自艾的小格局,但费穆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吸收到了一种纯粹东方式的“节奏”,叙事的节奏、运镜的节奏和对演员场面调度的节奏,这种石破天惊式的探索成就了中国电影语言的杰作,对于在电影语言本体思考方面严重不足的中国电影尤为珍贵。

    今天,我们通过仔细品味《小城之春》和《马路天使》等经典名片来纪念中国电影的百年诞生。作为中科院研究生院第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组成部分,由影视协会组织的“第二届电影文化周——纪念中国电影诞生百年”,于5月13到5月29日在中关村园区青年公寓活动中心三层多功能厅举行:

    5月13日 黑白影片专题:《小城之春》《马路天使》
    5月15日 中国动画专题:《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牧笛》
    5月20日 第五代导演影片专题:《红高粱》《黄土地》
    5月22日 香港影片专题:《侠女》
    5月29日 台湾影片专题:《爱情万岁》《洞》

    另外,活动期间还将在园区宣传栏张贴系列海报,回顾中国电影的百年发展历程,并邀请影视专业老师来园区为同学做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史的讲座,让园区同学全方位感受和了解中国电影。

    据介绍,影视协会成立于2004年3月12日,目前拥有会员97人。协会通过定期为大家播放电影等活动,为园区同学和各类电影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大平台,让大家欣赏到最美好的电影,提高了艺术修养,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


     【新闻网讯 记者申峰报道】一百年前的1905年秋,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京剧片断《定军山》,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1937,导演袁牧之的作品《马路天使》立下了喜剧的典范:让人在笑声里反思和流泪。这部影片的质地来源于实景摄影,来源于自然光线,来源于对都市空间的亲切而又生动的把握,来源于导演对演员的使用,这一切即使在当时的世界电影范畴都是优秀的。11年后的的1948年,一位名叫费穆的中国大陆导演创作的《小城之春》成为里程碑式的杰作。

    57年后,一家发自广州的媒体把上述两个影片列为“内地十大经典”。对于《小城之春》,该媒体在评论中说,它在主题立意上依然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自怨自艾的小格局,但费穆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吸收到了一种纯粹东方式的“节奏”,叙事的节奏、运镜的节奏和对演员场面调度的节奏,这种石破天惊式的探索成就了中国电影语言的杰作,对于在电影语言本体思考方面严重不足的中国电影尤为珍贵。

    今天,我们通过仔细品味《小城之春》和《马路天使》等经典名片来纪念中国电影的百年诞生。作为中科院研究生院第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组成部分,由影视协会组织的“第二届电影文化周——纪念中国电影诞生百年”,于5月13到5月29日在中关村园区青年公寓活动中心三层多功能厅举行:

    5月13日 黑白影片专题:《小城之春》《马路天使》
    5月15日 中国动画专题:《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牧笛》
    5月20日 第五代导演影片专题:《红高粱》《黄土地》
    5月22日 香港影片专题:《侠女》
    5月29日 台湾影片专题:《爱情万岁》《洞》

    另外,活动期间还将在园区宣传栏张贴系列海报,回顾中国电影的百年发展历程,并邀请影视专业老师来园区为同学做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史的讲座,让园区同学全方位感受和了解中国电影。

    据介绍,影视协会成立于2004年3月12日,目前拥有会员97人。协会通过定期为大家播放电影等活动,为园区同学和各类电影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大平台,让大家欣赏到最美好的电影,提高了艺术修养,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

     【新闻网讯 记者张懿璇5月17日报道】5月17日晚间的玉泉路礼堂笑声一浪高过一浪:北京歌舞剧院曲艺团(原北京市曲艺团)的艺术家们以相声、大鼓、单弦、快板、口技、琴书、双簧等形形色色的曲艺形式,穿插着精彩的讲解,把中华国粹--民族曲艺说唱带进了校园。这是继国家话剧院、中央民族乐团演出之后,研究生院学子们享受的又一道具有民族风味文化大餐。

    首先上场的是北京琴书泰斗关学曾先生的得意弟子、青年琴书演员王树才,他演唱的《鞭打芦花》字正腔圆,京味儿十足,悠扬的扬琴伴奏,似乎使我们回到了老北京的胡同里,听着胡同深处飘来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而和王树才一同毕业于北京戏校曲艺尖子班的郝元则以活泼甜美的风格,演唱了4月为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演出的单弦牌子曲《北京小吃赞》。随后由国家一级演员张长来表演的快板书《愿您的生活开心点》,以幽默的语言奉上劝世方;刘廷凯的口技《百鸟争鸣》则惟妙惟肖地模仿了清早遛鸟、百鸟齐喧的场景。张志强、康友纯表演的传统相声《对春联》成为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名段,两人独特的“包袱”与风趣的表演使台下同学们笑声掌声不断。

    演出的第一个高潮出现在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王玉兰登台演唱的时候。在唱罢梅花大鼓《诗人与茶》后,王玉兰向同学们展示了舞台上失传已久的绝活儿“含灯大鼓”。顾名思义,在演唱含灯大鼓的时候,演员口中要含着一个支架,架上布三枝点燃的蜡烛,在演唱过程中蜡烛不能掉下或熄灭。这需要演员多年练就高超功夫,才能保证既吐字清晰又不能使灯架掉下。王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梅花的故事》。随着王老师开唱,台下的同学都捏了一把汗;而王老师甫唱完第一句,台下就早已爆满热烈的掌声。

    压轴戏是两位老艺术家王文友和李业明的双簧表演。两人配合默契,包袱甩响,活计出色,几次赢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攒底的京韵大鼓《连环计》,由北京歌舞剧院曲艺团团长种玉杰表演,种老师韵味深厚的刘派大鼓演唱使演出达到最高潮,连观众席后面都站了很多同学。

    演出最后在掌声和笑声中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天的演出使大家收获很大,今后要多了解民族艺术,也希望更多的高水平民族艺术演出能够走进校园。

    演出开始前,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致辞。学生处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及来自玉泉路园区和中关村园区的千余名学子一同欣赏了曲艺团的精彩表演。

    据悉,明天晚上将进行第二场演出,节目将结合同学们的口味来做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