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25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年走近QIBEBT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来自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等30余所高校的50余名优秀大三本科生,以及我所与青岛科技大学共建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菁英班的24名同学参加此次夏令营活动。

在21日的开营仪式上,党委书记隋红建教授为营员们做了“中国科学院与国科大”的报告,让同学们对中科院与国科大的发展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研究所副所长吕雪峰研究员在致辞时希望大家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了解学术前沿,拓展跨学科、跨领域的专业知识,培育科研综合素质,使这次夏令营成为人生中的一次特殊学习经历。人事教育处处长张瑞东详细介绍了研究所基本情况和研究生招生政策等。仪式期间,吕雪峰研究员、李学兵研究员、牟新东研究员还分别介绍了生物能源所、能源应用技术所及生物基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的基本情况。

此次夏令营共分为生物、化工材料两个组,安排了八场学术报告和一场特邀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道本以“自主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为题,从为什么要走自主创新之路、怎么走自主创新之路、谁为自主创新之路保驾护航三个方面说明了自主创新对于国家科技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性。同时。他希望同学们在科研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机遇,协同合作,厚积薄发,掌握辩证关系。报告内容丰富,全面系统,营员们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此外,崔球研究员、李学兵研究员等8名研究生导师代表给同学们带来的精彩学术报告,也使营员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我所相关领域科学前沿及发展动态的了解。

夏令营期间,研究所组织了一系列参观交流、联欢晚会、拓展训练等活动,同时,通过参观专业实验室和平度中试基地等,为营员们提供了与导师、青年科研人员、在学研究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围绕专业方向、报考和就业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在25日的闭营仪式上,营员们通过填写夏令营调查问卷,交流了夏令营生活的感想和收获。营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夏令营使人受益匪浅,不仅开拓了视野,结识了朋友,增添了对科研的兴趣,更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大家由衷感谢研究所提供的这次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感谢研究所老师的悉心指导。

stageXXXBegin
stageXXXBegin

2014年盛夏,为期6天的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在紫金山天文台(紫台)召开。来自祖国各地的30名大学本科生参加了此次夏令营。

此次夏令营根据中科院和教育部“协同育人”的要求,促进中科院与全国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开阔学生视野,培养科研兴趣,使学生尽早了解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前沿动态。研究生部、学生会对本次夏令营进行了精心策划,积极筹备,并得到台内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为使夏令营内容丰富,取得实效,夏令营安排了开营仪式、学术报告、南京科普文化之旅、参观盱眙天文观测站、交流互动、参观南大天文馆、闭营仪式等多项内容。营员们纷纷表示,在这次夏令营中,大家增长了见识,感受到了天文独特的魅力,学到了知识,并且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7月15日上午九点,2014年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在紫台本部四楼会议室正式拉开帷幕。首先,常进副台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随后向营员们介绍了紫台作为中国现代天文学摇篮的悠久历史和光辉岁月,目前的组织架构,科研重点等,并着重介绍了紫台的师资力量与近年来在培养研究生方面所取得的骄人成果。总结起来就是紫台学科全覆盖,重点突出,具备世界一流的研究力量。常进希望高校学子们借此机会,认识天文学,了解基础科学,献身科学事业。

随后,陆埮院士作了题为“宇宙物质的起源”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宇宙中的物质,探索宇宙的基本方法,以及现代天文学对宇宙的贡献和还未解决的问题,并且在报告结束后和营员们进行了很好的互动。陆院士对科学事业一生追求的精神和报告风范赢得了营员长时间的热烈鼓掌。

范一中研究员介绍了未来10年宇宙物理学的重大科学问题及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科学组的相关情况,特别是暗物质与暗能量方面的课题研究,吸引了同学们的极大热情和兴趣。报告结束后,营员们围绕暗物质与暗能量方面的相关研究,和范老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康熙研究员为大家介绍了星系形成和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相关知识,并用动画形象地展示了从一个城市到宇宙尺度上物质的分布, 给营员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陈学鹏研究员为营员介绍了分子云与恒星形成的知识,让营员们了解到射电天文的领域,并简单介绍了在紫台青海观测站开展的“银河画卷”巡天项目。吴雪峰研究员介绍了伽玛射线暴,以及所在团组的工作,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利用国外天文卫星的观测资料来研究伽玛暴的辐射机制,特别是余辉和早期余辉的性质。

李国亮研究员介绍了引力透镜,营员们从科学的角度了解到这种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现象,并在报告结束后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见解与李研究员展开了讨论。史生才研究员的报告介绍了太赫兹探测中的相关科学和技术。报告介绍了我台利用低温超导技术研制的太赫兹探测器,目前该探测器已装配在我台青海观测站。同时我台还承担研制了国际合作项目ALMA的太赫兹探测器。

纪丽研究员介绍了高能弥漫等离子体,并在报告中讲述了目前我国X射线天文的发展现状,强调了光谱和观测设备在天文研究中的重要性。宿英娜研究员介绍了太阳风暴,讲解了造成太阳活动的科学理论,并以视频图片等方式直观展示了太阳活动。

马月华和季江徽研究员介绍了行星科学的若干问题。报告包括科普性质的太阳系天体组成和分类,以及学术性质的科学前沿。我台行星科学主要承担太阳系天体,特别是小天体的观测、编目和研究。张明江博士介绍了空间目标与碎片的轨道和探测。

研究生部吕静老师为营员详细介绍了紫台研究生的培养情况,其中包括紫台的几大研究部的概况,开展的相关工作,紫台在读研究生的学习情况,开展的课余学生活动,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出国状况。使营员们对紫台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7月14日,在吕静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科普文化一日游。上午,营员们驱车前往南京大学天象厅,在天象厅里感受到了星空的独特魅力,同时参观了紫金山天文台的新园区。在中午稍作休息后,营员们步入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参观了这座亚洲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在这里,营员们被远古生物的神奇所震撼到,并且对地球上的生物演化有了非常具体的认识。随后,营员们进入紫金山天文台科普园区。在科普部鹿瑶同学的讲解下,营员们认识了天球仪、浑仪、简仪等一系列古代天文仪器,并且感叹古代先哲们的鬼斧生工与当时发达的天文知识。

7月16日,安排营员参观了位于江苏省盱眙县铁山寺跑马山的野外观测站,盱眙天文观测站是我国唯一的天体力学实测基地,主要从事太阳系天体和人造天体动力学的实测研究。目前已装备了口径105/120厘米的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和口径65/73厘米水平式空间碎片探测望远镜,以及其它一些小型专用望远镜。营员们实地参观了望远镜的主控室,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经验融会贯通,丰富了对天文学的感性认识,亲身感受了野外观测的不易,对坚守野外工作的科研人员表达了钦佩之情。

7月17日下午,轻松愉快的茶话会开展了起来。学生会主席李翀以及多位在读研究生分别介绍了自己在紫台的学习工作感受,与同学们亲切互动。茶话会结束后本次夏令营举办了师生双选会,营员与专家共同讨论了相关学科、来台继续深造等问题。由此,学生获得了近距离接触导师,深入了解科研方向的机会。

7月18日,本年度夏令营活动结束。本次夏令营的同学分别来自国16所大学。虽然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但在紫台吕静老师和研究生志愿者的热情接待下,倍感温暖。营员之间也互相沟通,大家以诚相待,充分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同学们一致认为此次夏令营举办得非常成功,在调查问卷上,所有同学都表示会向其他同学推荐参加中科院的夏令营,并且所有同学都表示会选择报考中科院相关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对于本次夏令营,同学们表示收获良多,有同学表示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梦想,对天文有了全新的认识。

至此2014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暑期大学生夏令营圆满结束。

7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前沿实践营来到了位于中关村的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开启了他们参观学习的第一站。

首先,来自浙江的50余位优秀高二学生和家长们参观了数学馆、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学院图书馆和华罗庚纪念室,他们在了解了国内数学的发展历程后,又目睹并亲自感受了数学研究带来的科技前沿技术,充分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

参观结束后,数学院为实践营的同学们组织了学者座谈会,座谈会由党委书记汪寿阳研究员主持,林群院士、各所领导以及来自研究生部和各所的老师出席座谈会。座谈会上,首先由汪寿阳书记致辞并为大家介绍了数学院的情况,他代表数学院热烈欢迎同学们参观数学院,期望大家能够选报中国科学院大学,早日进入科学殿堂。他对同学们给予了学习方面的指导:“物理、化学、金融、管理等学科,究其根本还在于数学,学习阶段应该打好基础,学好数学,在能够培养自身数理逻辑的同时,为未来学科及职业发展提供后劲。在选学专业时不要担心就业问题,现在该想的是要怀揣更高理想,更大抱负,成为社会栋梁之才,那时,自然就有工作来找你们。”

数学家林群院士表示:“不仅要学好数学,其他学科也要掌握。特别是在中学阶段,所学都是人类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学好正课之余,再培养自身兴趣。要综合发展,切忌偏科。”

杨晓光研究员认为:“做科学研究是人类最好玩儿的事。”

骆顺龙研究员强调:“数学是基础,学好数学才能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周爱辉研究员劝导营员们:“在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的同时,要做对现在乃至以后的社会有意义的事。”

孙笑涛研究员就数学学习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数学学习靠的是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概念而非纯粹的技巧。”

穆义芬助理研究员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我认为科研是有趣的,因为这是一个不断刷新自己认识的过程,就像探索前人未走过的大地一样,比一味的学习他人的成果来得更深刻,更震撼心灵。”

在座谈会的互动讨论环节,营员和家长主要针对“数学院研究员的生活是怎样的?”“有哪些能够激发学习数学兴趣的方向?”“如何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等问题进行讨论,各位研究员在分享自身的经历的同时,不乏幽默之语,座谈会现场氛围轻松活跃。

座谈会结束后,来自杭州二中的周同学表示:“原来数学家也可以这样轻松幽默!”

 

stageXXXBegin

7月26日,为期一周的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2014年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圆满结束。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40所高校的近60名大学生参加了此次夏令营活动。在夏令营活动中,营员参观了沈阳自动化所科技成果展室、主所区和南区部分实验室,听取了专题报告和研究室介绍,与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进行了交流和座谈,参加了研究所组织的考核,并获得了国科大夏令营结业证书。

今年夏令营申请人数较去年增加了75%,其中211、985学校学生数较去年增长了98%,大部分营员专业成绩名列前茅。共有55名营员参加了考核,各研究室评委老师通过面试,考核了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和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通过考核,评委老师普遍反映学生基础好、实际动手能力强,目前绝大多数营员愿意来所学习并通过了导师认可,预计部分营员将会通过推免或统考方式来所深造。

在闭营仪式上,营员代表们发表了感言。他们感谢沈阳自动化所提供了这次宝贵的直观学习、详细了解研究所的机会。夏令营活动虽然短暂但受益颇多,既开拓了视野, 通过学习、交流和参观又结识了新朋友,收获了新友谊,对沈阳自动化所科研实力有了深入的认识,对研究所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有了更具体的了解。通过与导师面对面的沟通,被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蔼可亲的态度所打动,并表示“期待着一年之后,我们还能从全国各处相聚一地,为梦想而来!我们携手并肩,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和沈阳自动化所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连续三年举办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和营员回到母校的宣传辐射,促进了高校大学生对沈阳自动化所的了解,提高了沈阳自动化所在高校中的知名度,将会吸引更多有志于科研的优秀大学生报考沈阳自动化所。

如果问我,在这七天的夏令营中什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我的答案一定是这句话——“欢迎大家来华南植物园。”

七月的羊城,热浪滚滚。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余名优秀大学生齐聚广州,参加中科院“华植风采”夏令营。一周虽短,却难忘而充实。我们不仅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眼界,还收获了真挚的友谊,感受到了华植园老师的热忱与关怀。"欢迎你们来华南植物园"就是一阵清风,凉爽了整个旅程。

“欢迎大家来华南植物园。”是一句亲切的话语。

还记得一个月前,我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投出了夏令营的申请材料。在等待审批的一段时间里,内心始终有几分忐忑。眼看一两周过去了,公布入选名单的日子将至,我再也按捺不住想给负责招生的老师拨一通电话。当对着电脑屏幕把号码输入手机,正想按下拨打键的时候,突然犹豫了:对方的老师会是什么态度呢,会很不耐烦么?我该怎么问才得体呢?……伴着手机传来嘟嘟声,我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喂,你好”,一个温和的女性声音传入我的耳朵,心里放松些了。“老师上午好,我是……”我把之前准备好的话,像背书一样一口气吐了出来。"嗯嗯,我是华南植物园的宋老师……"电话那头的声音亲切而又耐心,一答复着我的疑问。通话快要结束时,宋老师亲切地说“谢谢你的申请,欢迎你来华南植物园啊。”听到这句话,我心里踏实多了,之前的顾虑也烟消云散,心中暖暖的。

7月14号,我如期来到了华南植物园报到。火辣的阳光炙烤着大地,拖着沉重行李的一路辗转颠簸。当我疲惫地走进报到处时,一位唐姓师姐温和地招呼我说"欢迎来到华南植物园”。他们体贴地帮我做了登记,分发生活用品,再将我们妥善安顿下来。一切都那么便利和周到,他们的微笑便是我来这里收到的第一份礼物。

在之后的几天中,在欢迎晚宴上,在做学术报告时,“欢迎你们来华南植物园”这句话都是固定的开场白。一句简单的话语,传时常萦绕在我们心头,达出的的是一种平等的尊重与友好。

“欢迎大家来华南植物园。”是一行朴实的文字。

第一次看到这十个字是在一封电子邮件的结尾。那天我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右下角出现新邮件的提醒,我急忙打开,又惊又喜:“太好了,申请成功,能去广州参加夏令营了!”我急忙逐字阅读了整封信,认真的记录下注意事项。读到结尾,看到这样一行字:"欢迎你来参加夏令营"。一句话让整封信有了不一样的温度。我第一次感觉到,原来中科院并不是我想象中的冰冷和严肃,也有温情和体贴。

在夏令营的营服上,在发的手提袋上,甚至食堂的餐券上都印有这句温馨的话语。白色的一排行楷字印在中间,朴实而醒目。广州的夏天闷热难耐,每一次顶着烈日去户外参观学习都是一种考验,累的时候,从队友的营服上都会这一行字,心里便多一分动力。

“欢迎大家来华南植物园。”更是贴心的关怀。

整整七天,每天都非常充实,从早到晚的活动被安排得井井有条,我想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安排与合理组织,我们感受到的是无微不至的关怀。

首先要提的是这里学生会的学长学姐们了。到这里的第一天,我们最先见到的就是这群可爱的哥哥姐姐,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之后的几天中,我们遇到的问题都会向他们询问,不管什么时候,他们总是不厌其烦的给予我们帮助:大到带领我们参观整个园区,带我们去实验室认识老师;小到为同学们送驱蚊水,买清凉油。之后的几天,我们去参观鼎湖山基站,去参观广州省博物馆,他们也是全程陪同。我们一起在山野中跋涉,一起在烈日为我们照相,陪我们聊天,在大巴车上组织游戏和才艺表演……整个过程因为他们而充满欢声笑语。

当然,最难忘的还是华植园的老师。负责招生的的宋老师和赖老师是和我们最熟悉的了。从始至终,这两位老师每天都和我们同行,给了我们无私的关怀和指导。宋老师几乎每天都要伴随我们的旅程。为了避免我们出差错,她每件事情都会千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地解释每个同学的疑问,就像是亲切的阿姨。赖老师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专业上的指导。为了让我们都能找到最适合的导师,并尽量多的了解华植园的情况,她对每位同学简历都进行了详细的查看,主动与我们沟通,根据每个人的个性给出肯切的建议。赖老师主持了多场见面会和学术报告会,为我们创造了尽量多的机会和老师见面。

我两次外出的经历还记忆犹新。参观展览园区,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让我目不暇接,而最让我感动的是植物园里的标本馆,那些精心制作并完整保存的标本,无不体现着科学前辈努力搜集研究而闪耀的光彩硕果。美丽的东西总是让人沉醉,而背后付出艰辛的人却更值得我们尊敬。正如后来去鼎湖山基站,老师介绍的那些生态科学研究的丰硕成果,都积淀着他们在生态学研究过程中细心求证、科学分析的汗与泪,而在期间夹杂着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也让我耳目一新,我明白了不仅要有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训练,还要有一定的社会、历史、人文、艺术的修养,这对科学的翻新与创新都是有益的。翌日,我们去往了鹤山。那天阳光十分火辣,闷热的空气仿佛让我窒息。林老师是鹤山站的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多个生态实验的样地。鹤山的小路十分荒僻,野生植物十分茂密得让人找不到方向,我们仿佛在原始森林中穿梭。林老师带着麦克风,声音高亢,充满情感地为我们介绍着每一个细节。汗水浸透了他的衬衣也浑然不知,他的激情胜过了这火辣的天气。我第一次这么真切地感受到,可能这就是对于科学的发自内心真挚的热爱吧,如此忘我,如此具有感染力。“博学笃志,格物明德”是中科院研究生的校训。“博”众家之“学”,而“格”天下之“物”,才有丰富的科学硕果;而秉承“笃志”、“明德”之心,却能让这些科学成就在未来保持良好的增势。老师们身体力行对我的言传身教,让我对科学研究有了一个较为表观的理解。

七天的夏令营一转眼就结束了,我想这些日子会化成我追逐科学梦里最浓重的一撇。感谢老师和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的同学,感谢夏令营的这次缘分让我们相聚,感谢我们一起互帮互助走过的路,感谢离别时杯子相碰时的互道珍重。我们都在为各自的科学梦而努力,也期盼着彼此梦开花结果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