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是国科大2014年中学生夏令营营员们离开的日子。225名营员来自全国十个省份:云南、四川、陕西、浙江、河南、山东、江苏、辽宁、湖南和北京,根据预定的车票,分四组将他们安全送达各个车站。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彭悦霞,张启龙、张少真等老师和研究生志愿者们把营员们送上班车并道别。林彬、轩运动、张俊华等老师将护送营员们安全回到家乡。辅导员老师负责通知家长并统计营员们安全抵达的情况,真正做到认真细致无纰漏。
最早离开的营员们要坐早上五点的班车。早上四点半,送别的老师和志愿者们已经聚集,帮助营员们收拾搬运行李。在六天的行程中,老师和志愿者们给与营员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彭书记更是全程陪同,没有一次缺席,解决遇到的一切难题,事无巨细。她多次联系食宿负责人,给同学们安排最可口的饭菜,最舒适的居住环境。志愿者郭小洋微笑着告诉记者:“彭书记就是我们的大家长,什么事情都能解决”。志愿者就是他们的辅导员老师,六天的朝夕相处让彼此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简单的拥抱已经表达不了浓厚的情感,负责云南组的志愿者马羊在送别现场潸然泪下。作为随行记者,我看到了太多的细节:高成虎的背包里每天装满干粮,准备分发给喊饿的营员们;闫琴跑了一条街为营员冲一杯温暖的红糖水;郭小洋一次次找回营员们丢落的东西;负责开营仪式的谢雨和苏轶伦,准备材料、检查演讲稿、现场音乐、进出场秩序等等;负责体育活动的种浩林多方联系准备: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负责文艺活动的马羊,从筛选节目、彩排、准备场地设备等等,筹备组织了整场告别晚会,每天睡眠不超过四个小时,被大家称为“马超人”;老师和志愿者组成的微信群里每天都分享着大家在班车上,等候的椅子上,睡得东倒西歪一塌糊涂的照片……六天的相处,他们扮演的角色有“师长”、“家长”、“哥哥姐姐”、“哥们”等等。告别现场,大家都湿了眼眶,红了眼圈,相互拥抱,互诉离别。
相同的年纪,相似的环境,也让营员们在夏令营聚集成为朋友。羽毛球比赛的比肩而战,乒乓球比赛的剑拔弩张,晚会节目的真情流露等经历让他们相熟。正如营员代表在发言中提到:“在这里我收获了友情,从车站的相视一笑,到现在的打闹嬉戏结为知己”。他们相约蟾宫折桂,来年再聚首国科大校园;他们青春飞扬,欢歌笑语,被称为国科大校园里可爱的“蓝精灵”。
真挚的情感,真实的流露让送别现场感人至深。希望此次夏令营达到中科院传播局局长周德进的目标——“让同学们对科研产生兴趣,在未来创造科学传播科学文化”,实现国科大党委副书记的期望——“让你们的人生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成为一个新的开始”。
7月2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2014年大学生暑期科研实践夏令营结业典礼在B-210报告厅举行,有关所领导、导师代表和研究生部老师等出席了典礼。典礼由参加此次夏令营的李彤、张天和王培鉴3位同学主持。
首先,由韩一波副所长致辞。她谈到:从我们17天前的相识到今天,大家又要面临不舍的离别,虽说时间短暂,但是也许这段难忘的经历会改变你未来的人生道路。这里有很多优秀的导师,他们不仅有很好的学术水平,而且还是教书育人的好教师。研究所盼望着热爱科研的优秀学子们能够加盟到我们遗传发育所,共同为我们中国梦的实现奉献各自的聪明才智。
接着,由夏令营各小组的代表发言,没有华美辞藻的装饰,他们用真诚的言语道出各位营员的心声。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王超颖同学形容此次夏令营的日子如过电影般,从初来北京的不适,到参观奥运场馆的震撼,再到学到新东西的雀跃,17天的行程短暂而充实,一幕幕都值得珍惜和怀念。田甜同学分享了从夏令营活动报到、开幕式、实验室学习等每一个环节的深刻印象。周庐健同学从目标、态度、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室氛围四个方面概括他此次夏令营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他的感触。杨瑜同学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她对北京的印象,在各实验室的学习经历、收获以及对实验室老师的感受。王桃同学的体会是由最初对研究所“规模小”的失望转变到对研究所科研实力 “高端、大气、上档次”地评价。每位同学都感觉这里的导师和蔼可亲,师兄师姐耐心友善,研究所研究氛围浓厚,希望有机会在这里实现自己的科研梦想。然后,韩一波和曹晓风、张劲松、黄勋等导师代表为各位营员颁发结业证书并与之合影留念。
最后,夏令营同学才艺表演,舞蹈、二人朗诵、手语合唱、歌曲串烧、三句半、独唱及合唱等,轻松活泼的表演让此次夏令营活动在欢乐的氛围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7月21日至25日,在首都北京中关村,来自全国各地近70位优秀大学生齐聚国家空间科学中心(NSSC)。在这短暂而充实的五天里,我们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熟,最后打成一片成为好朋友。在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诞生的地方,有这么一群有相同理想与志趣的美好的小伙伴们相伴,感觉自己很幸运也很开心。
今年是NSSC第二次举办这样的活动,活动主要目的是让我们了解空间中心,了解科学院,同时也提供了师生见面的机会,我自己只报了这一个夏令营,用一个词形容——fantastic。各种专家做讲座,介绍各种科学院目前承担的课题和项目,都是国际尖端科技,每天接触国内做卫星做遥感做通信等等专业方向的顶级科学家。
大多数报告在地球厅举行,说起地球厅真是很有特色呢!扇形的阶梯报告厅,绿色地毯,蓝色天花板上点点灯光点缀其间,就像我们可爱的地球家园,草地与星空,不由惊叹设计师构思的巧妙。还有另外一个报告厅——太阳厅,这个厅更大,报告厅的布局思想来自星空,置身其中仿佛可以看到遥远星际处发出的光亮,明亮而灿烂。
对我而言,航天是我从小的梦想,每一次俯瞰家园,每一次仰望星空,每一次看到我们国家自己的火箭发射升空,我都发自内心的告诉自己,这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我必将投身其中,奉献我的一切。空间中心的地位自然不必多说,几乎所有国家重大的航天项目,空间中心都参与其中,并且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这就是我来到这里的原因。我选择西工大读本科的原因也是为了航天,只是在高校接触的科研高度和项目类型是无法和空间中心这样的研究所相比的。
“这里曾经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摇篮,未来我们将树起人类探索太空的新丰碑!”这句话就镌刻在空间中心的门前,我热血沸腾,多少像赵九章一样的伟大科学家们白手起家开创了我们国家自己的航天事业,每一次讨论、每一次实验、每一次点火升空都凝聚着他们的辛勤汗水与智慧成果,何其伟大,吸引我们这些后来人不由想要沿着前辈的道路向前去。我相信未来,相信祖国的航天事业会愈加壮大与辉煌,到那时我们可以发射自己的深空探测器,我们可以让中国人的脚印落在月球上,我们可以让美国人向我们竖起大拇指。
未来那么远,还好一路有你们。
能够参加这次空间中心的夏令营,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和激动。在报道之初,我就受到了空间中心师哥师姐们的热情接待,这让我感到了一种宾至如归的温暖。在简短的相互认识以后,下午我们一同聆听了吴季主任的关于空间科学卫星计划与未来发展的报告。从报告中,我对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我们国家的空间科学系列卫星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后,我们参观了子午工程实验室,知晓了这个我国空间科学领域里的第一个大科学工程。
在随后的几天中,我们先后聆听了微波、仿真、空间环境、电子等研究室的研究员老师们的精彩报告,并且参观了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这些活动,使我对空间技术、空间环境等领域有了许多新看法和新观点,并且,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开阔了我的眼界,加深了我对空间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我一直向往着空间科学,希望自己今后能在这一领域从事工作并有所成就。一方面是出于自己从小就对宇宙的奥秘充满了好奇,对宇宙世界充满了探索欲望;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空间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广阔前景和自己所具备的科学素养与能力更坚定了我投身这一领域的信念。当初自己尽管未能进入到自己心仪的大学和想学的专业,但自己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理想。奋斗过程中自己深深感悟到:空间科学技术的腾飞与发展不仅仅需要类似的这些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大量能坚守职业理想与信念、甘于默默奉献并能勇攀高峰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
虽然为期五天的夏令营结束了,但我们追逐航天的梦想并未结束,我们的结下的深厚情谊也并未结束。希望我们不论在哪里,都能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丰富充实的夏令营一晃而过,可是跟全国各大高校同学一起听讲座、参观园区、爬长城等活动场景都历历在目,有幸和中科院的科学家们零距离接触,四个字:不虚此行。
夏令营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由各大实验室优秀研究员们给我们做相关领域的科研报告。第一次有机会全面深入的了解到由空间中心承接的前沿的国家航天工程的相关项目,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双星计划、子午工程等项目中空间中心都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这些项目很多都是年轻的科学家在做。我们能亲眼见到这些一线科研工作者,而且在报告安排的互动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提问题与他们交流,了解到一些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和项目的最新进展,这些都是一般高校所接触不到的,这些报告让我们大开眼界。活动中还安排了观看我国航天发展史和探空领域元老赵九章先生的记录片,我个人很喜欢阅读科学史,觉得从科学史中能全面的认识到整个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让我们感受到科学是活生生的,是一辈一辈的科学家们传承下来的,是他们珍贵的劳动成果。
久别重逢,愿用靠谱的行动完成不靠谱的梦想
探索星空的奥秘,是儿时的梦想,今天能零距离接触到空间科学科研团队觉得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犹记得小时候跟着父母去天文馆,跟父母争论恒星行星的区别,儿时对于太空的认识是看动画片来了解,对太空外星人只是靠想象。而如今是真实的坐在报告厅里,听权威专家们细细剖析在太阳大气、行星际空间、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等等领域的探测进展,激发了我们对于科研的浓厚兴趣。严谨高效的微波室张云华老师的讲座从我们了解的基础电磁波知识出发,讲到他主持的科研项目,语速极快信息量极大,但思路清晰让我们受益匪浅。平易近人的肖存英老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介绍了她所在的临近空间实验室。仿真室的杨震老师在高大上的会议室给我们作了报告。安军社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用生动有趣的例子解释了艰涩的原理,如提到为嫦娥三号装“暖宝宝”等。留学MIT的刘颖老师讲到科学即艺术,讲述他在国外的科研经历。讲座中除了介绍实验室的研究课题还介绍了实验室的招生情况,我本科是学通信工程,听了报告之后发现很多方向都比较相关,比如微波遥感,觉得能用已经积累的数学物理基础和电学通信方面的知识参加相关科研项目具备很大可行性,通过和老师的交流慢慢发现实验室的工作和自己兴趣以及自身能力的结合点,真是梦想照进现实。这几天也为自己能进入实验室做了很多努力,对于考研,不管是推免还是统考,既然确定了目标,我愿为了目标而不懈努力,愿用靠谱的行动完成儿时探索太空的不靠谱的梦想。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别让鸡血撒在地上
看了赵九章先生以及老一辈科学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创中国探空事业,对外受到大国的封锁,对内国家资金以及其他基础工业实力不甚给力,条件艰难,但探索的心不死,国外搞导弹卫星,我国也不甘落后。赵九章先生十分珍视人才,科研人才是一个国家科研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在也是。我国基础工业、科研决策机制和现行体制、国家在科研上的经费投入等都与发达国家有差距,要发展我国正在起步阶段的探空科研,只能靠我们国人的不懈努力。我们青年人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科研贡献自己的力量,近几年科学卫星因为基础工业的发展和国家资金的投入迎来了一个春天,这为有志搞空间科学研究的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有志于搞科研的同龄人们,努力争取加入空间科研团队吧,在智力学习能力最好的黄金时期投身于国家的科研领域不是一件坏事,虽说近几年都在推崇80后90后张扬青春个性,谁活得越潇洒谁就越成功。可是,当青春过去,你就只能默默回忆青春的精彩回忆一辈子嘛。科研可能枯燥,可是能用自己的行动在科研方面减小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真的是一件很热血的事情,鸡血少年们不要把鸡血都撒在地上,年轻的时候咬牙拼个几年十几年,打下基础,然后一直做下去,带动后辈,不断的传承下去。能选择为一项事业奋斗终身实现自身价值造福社会这样的一条路急需鸡血少年的加盟,我来了,你呢?
还有最高兴的是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有讲座上思维活跃善于提出各类问题的少年,有认真负责的小组长等,我们还建了QQ群,微信群,跟同学们交流接触到不同学校的文化。最后一天一起爬慕田峪长城,我们亲切的称呼举旗的少年为大师兄,一路上十分欢乐。
说到师生见面会,有机会和老师交流机会难得,之前没经历过,坐在一圈老师中间,感觉自己就像一只馅饼,老师们拿着筷子戳我,看看究竟是什么馅,熟没熟,熟没熟我自己心里知道啊。要端上桌了才发现自己悔恨之前怎么不多巩固好基础知识,在学校怎么不多做点实验比赛项目积累一些知识经验等,才有东西跟老师们交流。哦天呐,下一届的小伙伴们,在学校里多烤烤,烤熟了再来。
最后,我觉得这场夏令营是受益匪浅的,十分希望有机会能加入空间中心科研大家庭。然后想跟之后想搞学术搞科研的本科生们说,可能大家普遍对之后研究方向比较迷茫,多出来见见世面还是很好的,不尝试不了解怎么知道适不适合。真心为这个夏令营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