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年中学生科学夏令营在鸟巢、水立方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进行了参观活动。院党总支书记彭悦霞、学生主管张启龙、学生秘书林彬、刘佳、张倩、张少真以及辅导员们全程参加了这次活动。

同学们首先参观了鸟巢和水立方,很多同学以前都只在电视里看到鸟巢和水立方,今天是第一次亲自来到鸟巢和水立方,倍感兴奋和激动。同学们分班在鸟巢和水立方门口照相留念,然后分散开活动,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鸟巢和水立方附近漫步,欣赏周围美景。

结束了鸟巢和水立方之行后,同学们又乘车来到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进公园大家就被眼前的湖光山色所吸引,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一天的疲惫也得到缓解。

通过前几天的科技之旅,同学们都为中科院超一流的科研实力所折服。今天的奥体之行,缓解了同学们绷紧的精神,也让同学们对北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对自己的未来留下了美好的憧憬。

7月23日晚,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学生科学夏令营告别晚会首次彩排于雁栖湖校区教一楼225教室开展。电子院前学生会主席谢雨师姐、晚会负责人马羊,及各班辅导员出席了此次彩排,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与看法。

短短一个半小时的单独排练时间结束后,晚会的首次彩排如火如荼的开始。尽管排练时间有限,但是同学们的热情高涨,排练效果也有目共睹。看看同学们的表演,有甜美的独唱,有搞笑的小品相声,有唯美的乐器演奏,有铿锵有力的朗诵,有劲爆的舞蹈,有响亮的山歌对唱......一波又一波的精彩,赢得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同学们的多才多艺,以及对此次晚会的高度的热情,显示出了他们的青春与活力,让我们对此次晚会的效果信心倍增。

谢雨、马羊及各班辅导员认真负责,每个节目结束之后,都会对节目进行点评,并提出指导意见。谢雨鼓励每一个同学在舞台上微笑,不要紧张,不要拘束,要注意与台下观众的互动。

本次彩排审查了二十余节目,历时两个多小时,相信经过指导和修正,演出效果一定会有进一步的提高。马羊等负责人在彩排结束后对节目单做了进一步的调整,此次彩排圆满结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叫王子仪,是来自云南师大附中的一名同学,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年中学生科学夏令营的225名营员发言。

炎炎七月,我们有幸从全国各地的中学生中脱颖而出,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这个科学的殿堂,进行为期一周的参观学习。作为营员的一员,我倍感骄傲与自豪。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参加夏令营的同学向各位领导、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

首先,感谢中国科学院大学给我们创造了这个平台。在这里,我们能够感受前沿科学的魅力、能够与不同省市的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国科大是中国青年追求科学的最高学府,是科学的圣地。这里荟萃着数百位国内外科学大家。在这里,我们可以接触到目前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可以追寻自己在科学事业中的梦想。国科大教书育人,培养了无数的科学精英,更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国科大有门类齐全的学科,有严谨认真的校风,秉持“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践行“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培育出了许多优秀科研人才。我们不远万里地来到这里,受到科学的熏陶,感到无比的自豪。

虽然这次科学之旅只有七天,但这将是精彩的七天,将是难忘的七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交织理想,编织友谊,互相学习。在这里,我们将积极配合老师的安排,将了解到中国乃至世界的最先进的学术进展,感受科学发展的速度与累累硕果。我将会把所见所闻带回家乡,带回学校,让更多热爱科学的有志青年来了解、关心祖国的科学复兴之路。所谓科教兴国,我们将怀着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热忱,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希望在科学方面有所成就,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来自云南。云南是一个迷人的地方,是中国的植物王国。云南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无论从饮食还是建筑服饰,处处都透着多民族文化的气息。有优美的傣族孔雀舞,也有热闹的白族三月街,有清凉的泼水节,也有充满特色的火把节。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更是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四季如春,莲叶接天。我们热诚欢迎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学到我们美丽的云南做客,我们将会盛情款待!

最后我谨代表全体中学生科学夏令营营员,预祝本次夏令营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希望同学们都能在此次活动中取得佳绩!再次感谢国科大,谢谢大家!

7月22日是中国科学院大学营员们来到夏令营的第二天,在这一天里,营员与带队老师们走进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了解城市生态最新研究与大熊猫保护的机制;随后前往了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领略3D打印、机器人等前沿科技的神奇与魅力。

“生态环境与健康”活动日:“擦亮双眼看!”

早上8点半,“生态环境与健康”活动日在生态环境中心环境科学楼报告厅正式启动。

此次活动日由生态环境中心研究生处曹青老师主持。一段精美的宣传片后,生态环境中心所长助理杨克武研究员致辞,他希望科学营同学能够在活动日了解科学之美、激发科学兴趣,并介绍了此次活动日的日程安排。

参与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的马庆鑫副研究员为大家带来科普报告《大气灰霾简介》。他介绍了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并详细讲解了PM2.5的构成、大气颗粒物的健康与风险等问题,并讲述了灰霾实验室模拟大气环境中的光化学反应的实验过程。城市与区域生态研究中心徐卫华副研究员所作的《大熊猫及栖息地保护》科普报告激发了营员们的浓厚兴趣,现场提问环节气氛热烈,十多位营员主要针对当前环境下如何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进行了提问。

讲座结束后,科学营分为两组参观生态与环境中心的实验室,包括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大型分析仪器实验室和二噁英实验室等。

营员们在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了传说中的科学家——二噁英实验室负责人王璞副研究员,营员们热情空前,向其不断提问。高级工程师任玉芬、助理研究员孙旭为营员们讲解了气象自动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来自重庆的罗震宇等几位营员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前停留,一边听老师解释实验步骤,一边观察仪器参数及实验数据;江西的营员周骁俊头一回看到这么精密、大型的仪器,激动地说道:“擦亮我的双眼在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湖北带队老师汤少荣及志愿者刘芸在参观城市生态站时接受了媒体记者的视频采访。

来自香港的金司朗同学感叹:“原来科学家在这样的实验室里工作啊,一直以为他们用的都是小器材,原来是这种大仪器。不过科学家讲话太快了,我中文不好,听不太懂。”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简称“生态环境中心”)自1975年建成以来,现设有9个研究室(机构):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组建有3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此外,还设有环境评价部、大型分析仪器实验室、二噁英实验室、水质分析实验室等。

参观自动化所:“不枉此行!”

下午,科学营的营员们来到中科院自动化所,聆听了关于计算机视觉与机器人的讲座,并参观了3D打印、机器人等前沿科技的实验装置。

自动化所的研究员们首先为科学营准备了两场科普讲座。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伟讲解让生活更美好的计算机视觉,他详细解说了“谷歌眼镜,无人汽车”计算机视觉的原理、功能。他还提到了其他计算机视觉,如应用最早的字符识别、手机与电脑内的指纹识别、指纹鼠标、为加密管理而生的指纹优盘、人脑识别、交通摄像头等等,“签到有摁指纹的,有刷脸的,还有刷眼睛的”,总之计算机视觉是让计算机像人一样理解图像,最终实现智能化管理。高伟还介绍说,相机里的人像检测、笑脸检测、全景模式也都属于计算机视觉,对同一物体拍摄多张照片可以获得该物体的三维信息,将参数输入3D打印机就可以打印出不同比例的复制品。

科学艺术研究中心的张均军为科学营营员带来了“全场无尿点”的动画科普讲座。张均军从动画片的起源与诞生说起,介绍了中国动画学派与美日动画的代表作品,从剧本、创作设计、后期制作等方面揭秘了传统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的制作过程。为了让营员们对动漫制作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张均军播放了自动化所生产制作的动画作品,包括水墨动画片《源》、三维动画片《跃进的群众文化生活》、《动物狂欢节》、《兔子镇的火狐狸》等等。最后,他展示了三维动画技术中的模型、镜头设计、动画创作、特效等环节。

科普讲座于四点结束,科学营的营员们分成7个小组,迫不及待地前往各实验室参观已预告的3D打印、机器人等设备。

在机器鱼实验室里,营员们围绕在水池旁边,观看了多种机器鱼的集锦视频,工作人员将一条高机动机器鱼放入水中,通过笔记本电脑控制机器鱼在水里往返游动,营员们举着相机、手机抓拍机器鱼的优美泳姿。在机器人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演示了乒乓球机器人的反应机制,来自辽宁的李超同学上前与机器人玩了几个回合,结果是人类大胜机器人,原来这个机器人“在没检测到球或者人发球太偏时,就会放弃响应”,听到如此解释的营员笑着说“机器人是接不到球所以干脆认输。”

在一楼大厅里,随着动感音乐响起,三个高约18公分的银白色机器人从地上爬起来,开始翩翩起舞,只见它们动作整齐划一,体表发出蓝色、紫色、红色的亮光,偶尔因动作幅度较大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前来观看的营员将这三个可爱的家伙围得水泄不通,不停给它们拍照留念。隔壁展览桌上,摆着一台黑不溜秋的箱子,这就是营员们盼望已久的3D打印机,别看它外观低调,工作起来毫不含糊。工作人员一边解释3D打印机的原理,一边教营员们如何启动机器。营员们半蹲着,目不转睛地盯住作业平台,看着绿色的塑料丝一层一层往上累加,十多分钟后一只小巧的绿恐龙就诞生了。来自甘肃的王顺章同学和江苏地区带队老师刘磊无疑是今天的幸运儿,他俩各获得一只打印好的小恐龙,作为此次参观的纪念品。王顺章看着手掌心的小恐龙笑得合不拢嘴,大赞“不枉此行”。记者问及幸运获得纪念品的奥秘是什么,王顺章毫不犹豫地说出两个字:“耐心!”

营员们还参观了智能助老机器人、虹膜识别、语言翻译系统等实验装置,下午五点工作人员表示要收摊了,营员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自动化所。

经过一天的参观学习,科学营的营员们打开了眼界,对科学的兴趣更加深了。

坐在返回的车上,科学的氛围依然没有消散。来自湖北的营员张博鑫翻开上午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编辑部获得的期刊《生态学报》,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研究鼠尾草的论文,马上高二的张博鑫告诉记者“想学生物化学专业”。他的伙伴杨锐还处在参观完3D打印机的兴奋之中,平时喜欢宅在家里的杨锐也想选择生物、材料相关的专业。

 

7月21日,国科大科学营开营的第一天,夏令营一改往届的行程安排,将趣味运动会和科学趣味课提前,加强了营员之间相互了解,使各个班级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凝聚团结在一起,为营员们在今后夏令营生活中能够更好的互相交流和共同进步打下基础。

科学趣味课

上午夏令营参观完鸟巢、水立方回到雁栖湖,经过短暂的修整后,于下午四点在教一101,开展了一堂生动的科学趣味课。志愿者尚磊明主持并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所研究生徐惟奇为同学们浅谈人工影响天气,将复杂的科学原理简单化、形象化,大量运用动态图,为大家展示了人工降雨的原理,并介绍了飞机、高炮、火箭等作业工具与测量手段是如何有意识的影响天气的。他以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人工消雨为例,介绍了使用包括飞机、轮船等有意识的影响天气促使地面降温。在徐惟奇和带班志愿者的引导下,科学趣味课现场互动活跃,同学们争相提问,比如轮船的航线如何影响天气、云朵如何分类等等,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时间持续长达半小时。

接下来的气象知识竞答环节包含12个题目,比如什么是温室效应、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大气为什么会运动;也有相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如台风对人类与地球的贡献、对于防治雾霾你有什么看法等。通过该环节的竞答,来自重庆的罗震宇同学由于多次很好的回答了问题,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学霸”。由于时间有限,来自江苏的樊哲远同学将自己对全球变暖等问题的看法第一时间发在国科大科学营的QQ群内,引发同学们更加深入的探讨。科学趣味课的最后,科学营的同学们集体观看了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更加系统地了解了人为因素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趣味运动会

为了避开炎炎烈日,科学营主办方特意将趣味运动会安排在了晚上七点。微风徐徐,夕阳的余晖映衬着青山,此时的雁栖湖校区操场显得格外美丽。一群“小黄人”聚集在这里,为稍后的比赛做着最后的准备。

此次趣味运动会包括四个大项目:“搭河过桥”、“珠行千里”、组合赛和拔河赛。其中组合赛由“叠罗汉”、“能量接力”、“爱心传递”以及“我们是最棒的”四个小游戏组成。活动在各个班级的助威声中正式开始。参加看似简单的运动却是不易完成的,所有这些比赛都是需要多人的全力配合、团结协作才能够顺利完成。比赛气氛热烈轻松、风趣搞笑,博得了营员们和在场的国科大在校生的阵阵掌声与满堂喝彩。极富趣味性又充满竞争的比赛中,同学们表现出了良好的竞争意识、优秀的协作和团结精神。

经过一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二班、一班、六班分别获得趣味运动会的冠、亚、季军,其余三个班级获得最佳团队奖。随后举行了颁奖典礼,国科大团委书记陈睿老师为获奖班级颁发了证书及奖品。

通过科学趣味课和趣味运动会,营员们在体会科学乐趣、强健体魄的同时,也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相信他们在接下来的科学营生活中,真正地爱上科学,真正体会科学营“科学”夏令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