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高兴在2014年能有机会去上党课。经过党课的培训,我在思想上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并在内心树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同时,我也意识到入党条件之多,要求之高,发现自己身上尚有许多缺点和不足,距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还有一定差距,但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能给自己创造良好的入党条件的。

通过这几次的党课的学习,从一个普通的研究生,成长为一个积极分子,做了一个思想准备。从一个对党的崇拜者,到一个党的追随者,对党的了解更深入了一层,对社会的认识也加深了。这使我从根本上了解了党的历史,中国的历史。自己的思想提高到了一个积极分子应该达到的境界。自从加入国科大业余党校培训班,自己的思想在一天一天的成长。努力的使自己向党组织靠拢,使自己的思想走在时代的前列,努力的去了解时事,努力的去学习党员的事迹。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使自己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每当想到自己正在向伟大的党组织靠近,自己的干劲就特别的足。这就是精神的力量,这也是党员的力量。

从我正式开始接受党课的熏陶和教育的那天起,就决心按党章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党课的学习过程中,做到“三个转变”:

一是角色的转变。从普通同学向入党积极分子身份的转变,高标准,严要求自己,高度重视党课的培训学习,我觉得这一点做到了,而且做的比较好。因为每一次的培训或者活动我都积极准时地参加,从未迟到或者早退过,并在课余时间通过对入党培训资料的学习增强了对党性党章及入党条件的了解,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时刻准备着。

二是学习内容的转变。大学时上党课,看到很多同学都昏昏欲睡,好一点的同学会带闲书到课堂上“认真”学习,而这次,由于授课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且富有新意和吸引力。在课堂上我都很认真地听讲并积极思考,消化吸收。

三是思想的转变。大部分同学包括自己,对党的认识很多时候都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我想通过这次党课的培训与学习,我们能够对党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升华到理性的认识上来,从而对于党的认识更加的全面和生动。

同时,经过这次党课的学习,各位老师对党的精辟解析,独到的见解和大量的旁征博引,让我深受鼓舞和教育。使我对党组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使我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坚定了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

在这一个月的培训过程当中,加强了我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到党的基本路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知道了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宗旨、组织原则和纪律,懂得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更使我端正了入党动机。在大学,很多人把入党作为大学期间的一大任务。当然,他们的目的是不一的。有人确实是有一种进步的思想,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也有很多人,他们入党是为了以后毕业时能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顺应潮流,毕竟,社会总是现实的,党员总是比较吃香的。但自从第一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到每一节党课,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思想也随之升华,入党不应是功利的,而应是纯粹的。

除此之外,党课培训还确立了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使我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即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努力实践党的宗旨:勤奋学习,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党的密切联系群众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培养强的法律意识感。以实际行动更进一步认识深化对党的认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多做贡献,争取早日向党组织靠拢。

我们作为当代研究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就要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理想信念,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也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我们只有树立这样的理想信念,才能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祖国、人民的利益统一起来,从而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

这次党课培训班的学习,不仅使我对党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清楚的了解,此次学习的过程更是思想受教育的过程。通过这次的学习,使我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我渴望早日成为先进队伍中的一员。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我要更加的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按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主动积极的向党组织汇报思想,主动接受党的教育与考验。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业余党校培训学习班,也非常感谢那些把机会让给我的同学。虽然在高中、大学的时候,看到那么多同学都在写入党申请书,我也曾有一种想随大流的冲动,但是转念一想:自己真的够资格吗?真的能像党员一样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吗?真的能始终把别人的利益放在自己前面吗?虽然在生活中一向要求严格自己,但是不得不承认自己远远没有达到那样的标准。几年后的今天,我觉得自己在思想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报名参加了这次党课学习。动员大会上马校长的讲话更像是老一辈党员对青年朋友的苦口婆心的教导,话虽然朴素,但句句是真理,我非常同意马校长的观点:端正入党动机最重要。首都师范大学郭老师的讲话慷慨激昂,句句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从长征讲到汶川大地震,再到当前一些社会现象,讲话方式诙谐幽默,为我们拨开迷雾,看到正确的前进方向。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处于迷茫的青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余几位老师的讲话也非常精彩,为期三天的党课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使我对党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坚定了追求共产主义理想,为党的事业奉献青春的决心和信念。

从决定入党的那一天,我就一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仔细观察身边的党员的言行举止,把一些优秀的党员作为我学习的榜样。但是也发现一些问题:个别党员只是从行动上入了党员,而没有真正从思想上入党。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贪小便宜、损害别人利益;学习科研中的急功近利心态;学习纪律方面的急躁以及故意违反一些纪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等。我觉得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首先必须端正入党动机,对于这一点马校长反复强调,我也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对党员的要求有哪些,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对于这些,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通过三天的党课学习,使我对党的性质、纲领、任务和宗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对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使我深刻的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使我深沉的感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优秀的党。

党章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标明,许多革命先驱,许多政党和政治派别,都没有找到国家振兴和民族解放的出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指引中国人民找到了国家和民族振兴的正确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夺取政权需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同样需要党的领导。

2.对于我们自己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文化素质是否达到党组织的要求,自己是否已经做好准备为党的事业奉献青春和激情。听了郭老师的演讲后,我觉得我们作为青年学子,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是祖国新的生力军,对于祖国的建设繁荣昌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这样做,历史的使命感要求我们这样做,而且我觉得自己也具备了这方面的条件。通过这次党课学习,更坚定了自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3.基于以党和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后,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指导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自己的政治思想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思想修养,积极参加各种组织活动,以党史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2)经常主动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等有关的问题,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学习,使自己更快的进步。

生活上多关心同学,利益面前,要时时提醒自己党员的义务,绝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损坏别人的利益。不光在大是大非前摆正自己的立场,更重要的是在小事中也能严格要求自己。

背景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以下简称《评估》)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以下简称《抽检》),将全面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彻底扭转研究生教育质量低下的现实状况。
 
根据《评估》要求,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应以人才培养为核心,重点评估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健全不合格学位授权点强制退出机制。该评估每6年一轮,获得学位授权满6年的学术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授权点,均须进行合格评估;同时将评估分为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和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两个阶段,以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为主;每一轮评估的前5年为自我评估阶段,最后1年为随机抽评阶段;未开展自我评估的学位授权点视为自动放弃学位授权,按不合格学位授权点认定。
 
《抽检》还强调,学位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范围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10%左右,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5%左右。
 
导师不导,学生“放养”,没有考不上的博士,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这些都是中国研究生教育环节中广被诟病的现象。新出台的三项文件,能解决上述问题吗?三项文件中还有哪些亮点?勾勒了怎样的教育改革思路?就此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相关负责人。
 
评估不合格的学位授权点或被撤销
 
问:如何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
 
答:评估工作采取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诊断式评估和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相结合、以自我诊断式评估为主的方式进行。评估工作每6年进行一轮,其中:前5年为自我评估阶段,由学位授予单位统筹考虑、自主确定评估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展学科国际评估或专业资格认证,第6年为随机抽评阶段,由教育行政部门在各单位完成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委托相关学术组织或社会机构,按比例、分类进行抽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根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结果,分别做出限期整改或撤销学位授权的处理决定。
 
每年10%的博士论文将被抽检
 
问:如何实施学位论文抽检?
 
答:学位论文抽检范围为上一学年度全国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论文,其中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组织,抽检比例为10%左右,抽检论文从国家图书馆直接调取;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由各省级学位委员会和军队学位委员会负责组织,抽检比例为5%左右。学位论文抽检结果将反馈学位授予单位,并在一定范围内采取适当形式公布。学位授予单位将专家评议意见作为导师招生资格确定、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抽检结果将作为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重要指标,对“存在问题学位论文”比例较高或篇数较多的学位授权点,依据有关程序,责令限期整改。经整改仍无法达到要求者,视为不能保证所授学位的学术水平,将撤销学位授权。
 
将加大对不合格学生的淘汰力度
 
问: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如何建设?
 
答:应充分发挥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和导师在质量保证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导师的质量意识;应统筹各类研究生教育经费,形成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奖助学金制度,激发研究生学习积极性,加大对不合格学生的淘汰力度;应定期开展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估,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展国际评估;应着力推进质量信息公开,建立研究生毕业前质量反馈和毕业后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并根据调查结果,提高培养质量。
 
问:教育行政部门如何加强质量监督?
 
答:一是制订质量基本要求。按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分别制订《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为学位授予单位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位授予标准提供依据。二是开展必要的质量监督。依法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学位论文抽检等质量检查工作,健全不合格学位授权点强制退出机制。三是建立质量信息平台。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平台,引导社会各界客观参与质量监督。四是加强资源配置与质量的衔接。建立研究生教育绩效拨款制度,加强财政拨款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有效衔接。五是加强区域统筹。在质量保证重心下移的同时,加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区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统筹监管的力度。
 
链 接
 
从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实践经验看,建立长效质量保障体系,是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也是世界各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和质量保障的共同经验,无论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世界发达国家,还是印度、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质量保障体系,为保证本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急需构建一个与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相适应、充满活力的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5月14日上午,软件所学生党总支在5号楼四层中会议室召开支部委员大会。软件所党办主任谢京红、学生党总支及各年级党支部全体委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生党总支书记李彩丽主持。

会上,李彩丽首先就所党委对学生党总支党建工作的要求、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目标、基本内容和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情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她强调,在学生党总支组织结构基本构建完成的情况下,如何全面、规范、高效地开展党建工作,进一步增强学生党组织在学生党员队伍中的先进性,影响带动广大学生追求进步、积极向上,是目前工作计划中的首要问题。

随后,学生党总支副书记李伟亨汇报了《软件所学生党支部工作条例》(讨论稿)。参会人员针对工作条例中关于学生党总支、各年级学生支部的工作职责等条款逐一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并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而有效的讨论。

会议的第二项内容是对《软件所学生党支部2014年工作计划》的内容进行讨论和修改。学生党总支组织委员吴鸿介绍了工作计划,大家就工作计划中的规划细则和活动具体安排进行了讨论,对活动安排纷纷献计献策。

最后,谢京红代表所党委对学生党总支委员大会暨全年工作动员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同时希望党总支活动进一步凸显出党支部的先进性和专业性,不断为研究生科研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会议在热烈而和谐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两会开幕前夕,在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证书颁发仪式暨基础科学的未来与科教融合主题论坛上,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表示,将“强化科教融合,建设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三位一体’的中科院,更好地引领知识创新、支撑国家发展”定位为该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率先”要求的核心命题。
 
事实上,中科院近几年通过将学科建设与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已经在提升学科水平和竞争力,以及形成一批原始创新成果方面收获颇丰。而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坦言,积极开展科教融合,发挥中科院在科研和育人领域的双重作用,也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饶子和既做过科研院所的最高领导,也担任过“985工程”高校掌门人。这样的经历让他对 “科”与“教”的关系有着自己的理解:“至少在基础研究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范畴内,科研与教育的结合至关重要。雄厚的科研实力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而培养高层次人才也能反作用于科学研究。”
 
饶子和表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受成立之初的历史条件所限,中科院的定位更多是在学习苏联模式,其全部精力也都放在了科研领域,其实这存在一定的误解。事实上,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中科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成为国内科研领域的排头兵。“‘科教融合’的模式早已在中科院系统中出现并开花结果。中国科技大学的成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成功例子。”饶子和说。
 
据统计,截至2014年,中科大已经累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研究生10万余人。如今,这所成立不到一个甲子的大学,已经为国家培养了54位两院院士,而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更是不胜枚举。
 
“中科大的成功证明‘科教结合’在科学院制度体系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近两年成立的上海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也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饶子和说。
 
也就是在两会前夕的那次论坛上,白春礼在发言中强调,中科院所属的中科大、国科大及与上海市共建的上海科技大学各具特色,相信基于“科教结合”、院所融合等优势,中科院必将成为为国家培养骨干科技人才的“大学校”。
 
事实上,除了在院系统内部进行相关探索外,近年来,中科院也通过与其他高校联合共建项目、特聘教师岗位项目、研究生公共教学实验平台等方式,开展科教融合方面的探索与尝试。截至2011年,中科院支持科教结合教育创新项目多达36项。
 
社会上对于中科院重点研究机构与高校开展合作曾存有疑虑,认为这会对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造成影响。对此,饶子和表示这种情况并不值得担心。
 
“只要对国外著名高校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其实很多高校与国立著名研究机构都存在十分密切的合作关系。”饶子和介绍,以美国为例,该国很多著名大学都为政府代管国家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名字甚至与大学连在了一起,例如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
 
饶子和表示,通过这种方式,高校与科研机构可以在科研与育人上实现优势资源互补。“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双方完全可以达到一种良性互动,更不存在所谓‘谁吃掉谁’的问题。科研与育人需要多方面的配合,而在这方面,我们正在进行着有益的尝试。”
 
《中国科学报》 (2014-03-13 第3版 两会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