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共筑共建区域化党建,4月16日,怀柔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协会走进湖光社区开展科普知识讲座活动。怀柔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胡艳春参加了此次活动,并向到场的社区居民介绍了此次活动的相关情况。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李贺同学,作为此次科普活动的志愿者,做了题为《梦想家计划——智能家居系统》科普讲座。

胡艳春介绍此次活动的相关情况

李贺同学做《梦想家计划——智能家居系统》科普讲座

  李贺从智能家居系统的国内外现状、智能家居系统的功能、智能家居系统的未来性能改善等三个方面,向社区居民详细的介绍了智能家电互联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以及如何操作使用智能家居系统。让前来参加讲座的社区居民既增长了科技知识,又开拓了视野。
  活动结束后,参加科普讲座的社区居民还单独找到了李贺,和他分享了自己在使用智能家居时的感受,还向他仔细咨询了具体操作时遇到的难题,并表示这次科普活动对自己的帮助非常大,希望以后区科协可以多多举办此类科普讲座。

  下一步,怀柔区科协将继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积极探索区域化党建共建模式,利用职能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充实科普志愿服务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助力怀柔科学城建设。

 

  “我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研究钛合金。感觉这一辈子很实在,爱国家、爱民族。一辈子干一件事,干得很高兴很开心,对国家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4月8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招办特邀专家、中国钛合金研究与应用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春晓分别为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第五中学六百多名同学开展讲座《让“爱”点亮生命之光》,讲述了自己追求科学梦想,矢志科研报国的人生历程。


曹春晓院士在襄阳五中讲座

在爱中孕育爱

  曹春晓院士很喜欢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可以让他回忆起自己的青少年经历。1934年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他,三岁后随父母来到上海,年少时的他感受最多的是沉沉的母爱。在解放之前,他就读的“民生小学”的老师向他讲述了“8.13”事变的惨状,而国家没有可以抗衡日本的空军,在曹春晓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一颗要航空救国、科技强国、振兴中华的种子。家住“法国公园”附近的他,看到公园门口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激起了他振兴中华、为国雪耻的信念,更孕育了爱祖国、爱民族的“大爱”,正是这种“大爱”,成为了他日后勤奋学习和工作的“大动力”。

  他说,爱是所有的年轻人应该培养的感情,只有爱国家、爱民族、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专业,才能高高兴兴干一辈子。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很容易疲劳,只有非常开心的工作,身体才能好,工作效率才能高。

曹春晓院士在襄阳四中讲座

耕耘钛业,献身航空,报效祖国

  大学毕业前的曹春晓本可以留校从事教学工作,但他说:“我要看到祖国国防的强大,让外国人再也不敢欺侮我们。”他的赤诚之心打动了系主任,最终被分配到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刚工作就被安排参加了中国第一个航空钛合金实验室的筹建,并与团队成员一起开创我国航空钛合金的科研工作。他把对党、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爱”具体落实到对本职工作和专业的热爱中。

  在曹春晓院士和全体同仁的共努力下,我国钛合金科研成果卓著。我国歼击机的钛用量从歼8到歼31有了大幅的提升,我国舰载机的钛合金用量已与美国最先进的舰载机的钛合金用量相当。我国航空发动机的钛用量也有了较大提高。我国钛合金的发展从无到有,从落后美国12年,到奋起直追,这其中渗透着曹春晓院士和团队成员的毕生心血。

让“爱”点亮生命之光

  今年87岁的曹春晓院士已经与钛、与航空结下了整整65年的不解之缘。他说,如果还有下辈子的话,我还愿意再一次与钛、与航空结下终身的不解之缘。他感叹到:献身至爱,乐之极也!只有每个航空人对自己的使命、岗位和专业爱得彻底、真诚和深沉,才能让自己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爱”真正落地、生根和开花,才能让“爱”点亮生命之光!

曹春晓院士为同学们题写寄语

  编者按:2021年3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科协主办的2021年度国科大“春分工程”科普工作座谈会在玉泉路校区召开。会议总结国科大三年来的科普工作成果,共话科普工作未来。近日,国科大科协常务副秘书长吴宝俊就加强数理化基础教育问题,接受《光明日报》教育周刊对话栏目采访。
  
  记者:关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否过时的讨论一直热度不减,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吴宝俊:“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背后,实际是强调基础教育中数理化教育的重要性。从这个层面来看,我认为加强数理化教育是一个原则性问题,不应当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照亮了全人类,而我国正实行科举考试制度,只考八股文。1887年德国人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而我国只在科举考试中增加了一科“算学”。1905年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同年我国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随后很快,西方诞生了量子力学,迎来了一轮一轮科技革命,而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才最终实现民族独立。独立后的几十年,我们的科学技术发展飞速,但仍在多个领域被“卡脖子”,受制于人。

  回顾过去不难发现,近代百年中国之所以落后于西方国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科学技术的落后,而科学技术的落后源自教育的落后。因而,在数理化基础教育问题上,我们不可以退步,不可以好了伤疤就忘了疼。

  记者:对我们每一个学生而言,数理化教育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吴宝俊:毋庸置疑,数学和物理是所有理工科专业的基础,甚至也是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基础。无论材料机械、土木水利、热能电气还是航空航天,工科中出现的任意一个方程,最终解出的答案都是物理量。物理是研究大自然规律的学科,如果跨过物理,工科的知识便成了表面,学习也变成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此外,经济学中的大部分模型源自数学与物理学的经典理论,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离不开统计学的数学工具,计算机程序语言作为逻辑语言,本质上也是一门数学语言。可以说,数学和物理永远不会过时。认为“数理化与其他专业无关,脱离数理化知识可以学好其他专业”,恰是一种无知。

  记者:数理化如此重要,但在一些地方出现了高考选考物理人数下降的现象,对此您怎么看?

  吴宝俊:是因为想学好物理这门课,拿到高分,在竞争中胜利并不容易。它既需要学生本人足够努力,也需要老师悉心指导。如果不想努力又缺乏好老师指导,为了在高考中尽可能占有优势,放弃物理科目而选择其他较为容易学习的科目就成为学生趋利避害的选择。

  在未来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大教育环境背景下,学生和家长应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理性评估,对于有兴趣进入大学理工科专业学习,并希望在未来成为理工科从业人才的人,在中学阶段一定要对物理学科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只有打好基础,才有未来长远发展的可能性。忽视了这一点,只追求眼下分数的短期利益而逃避物理科目的学习,将导致未来发展更大的局限性,这是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忠告。

  记者: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之下,应当如何加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数理人才培养?

  吴宝俊:在20世纪,改革开放后的20年里,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的基础教育领域师资匮乏,高学历知识分子数量不足以支撑整个基础教育领域,使得我国形成了专科生教小学生,本科生教中学生的教育格局,在这个背景下,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部分人渐渐形成了思维定式,认为想教好小学生,专科毕业生就足够了;想教好初中生,大学本科毕业生就足够了;想教好高中生,最多硕士毕业生也就足够了,让更高学历的博士教中学生是“拿大炮打蚊子”。这在今天看来,是一种落后的教育理念。它既忽视了基础教育的难度,又轻视了高等教育的水平。

  事实上,基础的数理化教育,既要为学生从零打下基础,又要培养学生兴趣,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够传授课本知识,又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生活实例,这远不是普通大学本科生的水平能够达到的。因此,强化基础教育中的数理化教育,应当从改良师资入手,中学应当更多接收拥有高学历的、具有科学研究背景的人加入教师队伍。

  现在国内最好的知名重点中学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近年在招收数理化教师时都刻意提高了门槛,尽可能选择具有科学研究背景的高学历人才进入教师队伍。这种做法不仅仅是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也是真正遵循科学教育规律的举措。

《光明日报》2021年3月30日15版教育周刊对话栏目

 

  2021年3月30日至4月1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道南学校和文林学校开展科普报告进校园活动。中科院西安分院科普业务主管、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陕西分会副秘书长李勃博士作了题为《神奇的真菌世界》《生态毒理学,到底毒的是谁?》的科普报告,道南学校和文林学校师生3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李勃科普报告现场

  李勃用实地拍摄录制的照片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真菌世界的神奇之美,使孩子们了解真菌的生命演化历程、真菌的分类、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了解了野外有毒真菌的基本鉴别方法。通过类比全球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污染毒害问题,介绍了海洋微塑料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低浓度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等造成的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使同学们了解了环境污染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巨大影响,增强了大家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

  此次科普知识进校园报告会,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的关于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使同学们们从小就懂得热爱科学,敬畏自然,能够更好地把科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同时,也让聆听讲座的师生们受益良多,他们与李勃共同探究真菌世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接触到了许多科学课外知识,不仅满足了对现代科学的了解,更唤起学生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对学校师生科学精神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同学们聆听科普报告

 

相关阅读:

科普:菌根,究竟是菌还是根?

 

  2021年3月2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博士生导师周成虎院士,国科大校友会办公室主任刘红雨,国科大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周元泽教授一行到江苏省海安中学讲学,与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吕建等进行交流。周成虎院士为师生带来一场题为“地理学与世界”的科普讲座。

国科大周成虎院士一行与海安中学校领导班子合影

  讲座中,周成虎院士简要介绍了国科大的办学历程,然后从”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科学、地理学是一门现代科学、今天,我们处于一个重大的科学与技术革新的STEM时代”多个层面,讲述了地理学科的前沿动态、发展方向,引导师生们对地理学科形成全新的认识,并以大数据与地理学的结合为视角,介绍了地理学在扶贫攻坚、“一带一路”战略、疫情防控等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讲座结束后,周成虎院士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现场互动交流。




周成虎院士作“地理学与世界”科普讲座

  周成虎院士的讲座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精彩纷呈,引发了师生阵阵热烈的掌声,拉近了科学家与中学师生的距离,激发了同学们投身科学研究的志向和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



科普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向周成虎院士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