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评】冬至春来

  • 李秀梅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9-12-22
  • 1300

  I years had been from home, 
  And now, before the door 
  I dared not open, lest a face 
  1 never saw before 

                        ——爱米莉·狄金森的《我离家已经多年》


  大街上的商场门口摆放着庆祝圣诞节来临的小丑,商店店面的橱窗里缀着Merry Christmas的彩条,还有各种借机促销的商业活动,即便是没认全字的小毛孩和蹒跚漫步的老人都能感受到浓郁的圣诞节气氛,这种洋溢着外邦的节日气息早已不是新鲜的海外风了。而冬至,这个中国农历的24节气之一,似乎真的成了过往,谈不上遗忘和纪念。三五好友坐在小弄里的一家饺子馆,无意中的聊天让我们怀念起在家过冬至的日子。

      高考后离家数载,每年冬至都会给家里打电话,妈妈经常说冬至胜过年。《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这一天,老师不再拖拉课堂,早早“放生”;学校连晚自习都免了,大家庭聚集吃饭聊聊家常,扯扯闲暇琐事。桌前热腾腾的锅内放进各种菜肴煮成一锅大杂烩,每一道筷子夹出的都是冒着白雾的菜,吃进去的每一口都氤氲在肚里,暖意慢慢散开。

      仍在校园中的我们没有直面社会,还在象牙塔里做着青春的梦,却也会时常从梦中醒来感受现实的黑夜;离家这些年,已经不是当初未经人事的毛头小孩,却也不是身经百战的斗士,顶多只是战场边上远远的旁观者,似乎能感受到硝烟弥漫,又没有受过战争巨大的伤害。这种半睡未醒的朦胧,这种见伤未伤的状态,一度让我们陷入沉思和纠结。我们遇到过这样那样的挫折,一度对生活存在的意义持疑问,或许仍然在迷茫无措。当我们再次附庸风雅长吟“吾长息以掩涕兮,哀吾生之多艰”,有没有想过在这座城市里一些人的生活比我们更艰辛,我们还躲在校园这个相对安逸的小社会里。城市里的喧嚣繁华总会让初来乍到的人迷失方向,她却仍然以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迎来接踵而至的人们。城市的一角,那些极不起眼的小巷小街边临时的小摊铺,有卖臭豆腐的、麻辣烫的、烧烤的、煎饼果子的小贩,当人们哆哆嗦嗦在寒风中等待食物时,这些为了生计忙碌奔波的人赤着双手准备着别人的口中食;还有那些和我们年龄相仿的“蚁居”一族;在桥洞下过夜冻死的建筑民工;每天骑着三轮车在科院里送水的小青年,送牛奶的大叔;春蕾小学里坐在阴暗房子里埋头学习的孩子们……

      我们不是缺乏思考,而是有太多的顾虑而忘记了前进的路就在脚下。执执着着竟然变成了古怪,那份为理想拼搏的倔强似乎已然被消磨。当初从家中迈出步伐时那个有点天真有着憧憬的青涩青年到哪里了?如果只有一条路,我们还会犹豫吗?是不是太多的选择让我们失去了方向,抑或是挫折和诱惑让我们忘记了曾经的信念? 

      可能我们真的不能改变什么,可是既然我们已然选择背井离乡,就要勇敢面对闯天涯的一切;既然我们来了这个世界,就不要浪费,好好地走一回,好好感受所有由此带来的甜与苦。我们就在这里,在这个让人欢笑让人哭泣的天地。每当我们身受打击,总会想起家,想起家里的亲人。《春光乍泄》里的黎耀辉说“我终于明白他可以开开心心在外边走来走去的原因,他知道自己有处地方让他回去。”那么我们是幸福的,我们还有家可以寄托,可以在身心疲惫时回去。在我们烦躁时,家是不是也是一种动力,让我们重新燃烧起激情。直面每一次挑战,正视成败,认真地对待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考试,真诚地面对周遭的人们。或许当我们真正踏踏实实努力了之后,惊喜不请自来。

  继续生活,在今年快要结束时的这个冬至,给家人一个电话,让他们安心,让他们知道我们一直在奋斗,一直创造精彩。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今年冬至,打一份饺子,坐下来细细品味。

 

责任编辑:李秀梅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