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课题的需要,读研这两年我出差几次,很多地方都是湿地、湖泊等自然保护区。乘车开出市区,上高速,达到目的地,这个过程,不仅可以通过驱车的里程显示,一路上的变化都是肉眼可见的。
市区很堵,很喧闹,气温很高,车停下来,有时候分不清是等红灯还是堵车,路上行人匆匆,匆匆来,匆匆去,偶尔的自行车或者电动车违规驶入机动车道也会伴随车流的暂缓让你心里一阵紧张。
高速路上很寂寞,车开得很快,风景单一,很容易睡着,我们需要一直和司机聊天,怕他疲劳,记忆最清晰的就是收费站的暂停。那时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远离市区了。
我们去的湿地和湖泊都很美,天然雕饰的那种。当然,如同美女,有的地方多点妖娆,有的地方多些端庄。人的眼界其实不宽,放眼望去,很多风景其实是没办法尽收眼底的,大自然的馈赠是如此大方,让你接受,一直接受。在市区,高楼也是风景,但是这种风景让人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你才能感受到母性,才会明白为什么把那些山川河流比喻成母亲而不是父亲,就像在母亲的子宫里孕育成长的我们,就算生活在城市中心,和大自然的精神脐带从未被剪断。
柴静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叫《看见》,通过那本书,我们了解了地球、人类的很多伤痛和溃烂,网上那些图片,有粉红色的溪水,浸润着垃圾的土地变得贫瘠,“癌症村”的存在,的的确确会让人感到心痛。来武汉之后,经常感到肺部不适,有时会突然咳嗽,面对雾霾,比起愤怒更多的是无奈。
每次出差,都想大口呼吸,希望把那些新鲜空气填满我的肺,不忍呼出来,想打包带回来,天蓝湖清,鸟成群飞过,也许能穿过云层。那种感动,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敬佩,尽管人类有些行为伤害着地球母亲,可是地球母亲仍然向我们敞开最温暖的怀抱。
我们都应该出去,去看看这些美景,除了反思我们的行为,我们更应该心存希望,看到那些被污染的山川河流和土地,我们更应该心怀希望弥补伤害,我们应该积极保护,而不是一味传递消极的思想,这个世界是属于我们的,属于所有生存在这里的生命的,有些地方的伤害,也许是不可逆的,但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更节约、更环保应该成为我们日后的训导,应该成为我们秉持下去和传播出去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