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能力与个人发展

  • 林琳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10-05-06
  • 716
【新闻网讯 记者林琳】2010年5月5日星期三晚六点半,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人文楼教一一,心理所高文斌研究员给研究生院的同学们献上了一场生动而又意味深长的讲座。讲座没有机械地讲授心理学的理论和原理,而是立足于教同学们以另以种眼光去看待个人的发展。
 
读书为什么
 
高研究员幽默地提到,很多人对工作的期望是:事少,钱多,离家近;工作几年后,对工作的期望是:位高,权重,责任轻。人们一直以来的观念是读书是为了不工作,不干活,至少不干体力活。但是实际上,这在当下至少是不恰当的引导。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意思就是没有定势,既拼体力又拼智力。而传统意义上,四肢的劳动是体力劳动,是重活。但是实际上,人的大脑才是消耗人体能量最多的部位,即使是在“待机”状态下,大脑也要占人体总消耗的20%。所以读书并不能逃离劳动,也不应该以逃离劳动为目的。
那么又凭什么达到最初的工作中的期望呢?高研究员告诉大家,三种素质都至关重要:专业,身体,心理。
 
“不想”与“不能”
 
很多时候,有些事情我们是做不到的。但是我们却常常以我不想这样的思维方式来解释。而实际上呢,即使想,也是一时间做不到的。那么这样的习惯或者说思维方式有什么样的危害呢?危害在于,我们欺骗了自己,以为一切尽在掌握。而实际上自己并没有完全把握的能力。这就会阻碍我们自身的发展和完善。高研究员告诉我们,跳出这个圈子。换一种思维,想想那些自己认为不想的事,是不是自己不能做到的事。然后,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第三支柱”
 
人的发展有三个重要支柱:生理,智力,心理,分别对应为体育,智育,心育。人的生理发育和智力发育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重要的第三阶段的发育:心理发育,却常常被忽略。人从单细胞的受精卵,也就是单细胞发展到出生的时间是40周,而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用了几亿年。人从出生到六岁,即从多细胞生物到有智慧的生物这个过程用了六年,而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用了500到600万年。一只聪明成年黑猩猩的智力最多可以达到人六岁时的智力。从六岁到三十岁这一过程,则再没有参照系了。这一过程是人的心理发展的过程,是动物所不具备的。这一人类特有的过程,恰恰是重要而缓慢的。小学的时候,比的是生理上的发育,谁有力量,谁就是“大哥”,大一点了,比的是智力,谁成绩好,谁就能服众。但是再然后呢,工作了以后呢?是不是只要体力好,成绩或者业绩好就会发展的最好呢?如果不是,那么比的又是什么呢?就是常常被忽略的人的发展的第三支柱:心理。从生理到智力的评价转变往往容易实现,而向第三个支柱的转变往往很难。当看到这第三个支柱的重要性时,我想就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审视我们的人生。
 
讲座的最后,高研究员送给在场所有同学三句话:能够面对压力是一种态度;能够承受压力是一种能力;能够解决压力是一种水平。
 
讲座过程中,同学们全神贯注的倾听。讲座结束后,许多同学向高研究员询问有关心理学的问题。高研究员都一一加以耐心解答。
 
 
责任编辑:林琳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