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记者李艳丽 耿彦飞】10月13日,为配合留学生的《中国概况》课教学,让留学生领略中国历史人文景观,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组织了来自18个国家的40名留学生游览了著名的慕田峪长城。

早晨8:00,班车载着满心期待的留学生准时出发。一路上,车里却热闹非凡。留学生们有的开始唱歌,有的聊起了趣事,有的则玩起了纸牌。爽朗的笑声让乘车的无聊消失殆尽,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班车到达了目的地。

11:00时,留学生们开始了盼望已久的长城之旅。留学生们表示,虽然他们从小就看过长城的照片,但这还是第一次爬长城,这次游览实现了他们的梦想。来到长城入口,他们兴奋不已,触摸古老的石砖,感叹道“amazing”;走上长城,双脚踏在石砖上,他们都拿出相机拍照,迫不及待地要留下这些美好景象;站在长城上,环顾四周,直呼“beautiful”;走过一层层台阶,看过一个个烽火台……此次游览带给他们无数惊喜,让他们感触颇深。

下午2:30,大家怀着留恋的心情离开了慕田峪长城,相约再会。

【新闻网讯 记者 孙灿 高衍超】10月21日晚七点,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礼堂,由国科大团委主办、学生会承办的人文系列讲座“我的青春故事——听六小龄童品西游悟人生”如期举行。著名表演艺术家、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扮演者章金莱先生(艺名:六小龄童)与科苑学子面对面交流,畅谈自己的成长经历与《西游记》背后的故事,分享其对西游文化的解读以及从《西游记》中悟到的人生智慧。科苑学子与艺术大师一起,话成长,品西游,悟人生,谈科学。

深秋的时节,秋雨连绵,寒意渐浓。21日,雨下了一整天,但同学们的热情丝毫没有因此减弱。讲演尚未开始,礼堂就已经座无虚席,大家翘首以盼“美猴王”。

人文学院的徐冬梅早早来到了礼堂,“早就听说六小龄童晚上要来咱们中科院做演讲,我下午就来礼堂等着了,没想到好多同学比我来的还早呢,听说很多人是从中关村校区坐地铁赶来的呢,实在是太火爆了!”徐冬梅笑道,“我从小就喜欢孙悟空,可以说《西游记》承载了我童年的记忆。虽然看过很多遍,可现在每到假期,遇到重播的《西游记》,我依然喜欢看。六小龄童演的实在是太传神、太经典了!”看着她灿烂的笑容,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晚七点整,在《西游记》的经典旋律中,“美猴王”六小龄童步入会场,霎时引起了全场轰动。他步伐矫健,精气神十足,依然有当年美猴王的风采。“大圣”红衬衣红外套,用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扫视了全场。他解释了钟爱红色的缘由:一是红色乃国色,象征着中华民族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二是戏曲中孙悟空脸谱的主色调是红色,是正义、忠勇、智慧的化身。在后来的讲演中,章金莱先生戏称自己是“50多岁的人,但有30多岁的身体和20多岁的心态”,看他活力四射的样子,真的让许多年轻人都自叹弗如。

 

话成长:“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章金莱首先为在场观众讲述了个人成长经历,分享了自己的青春故事。

“刚才有人叫我六先生,有个小朋友还叫我小龄童爷爷,叫什么的都有,其实是因为我父亲六岁从艺,所以取名叫六龄童,我的伯父呢,七岁从艺,叫七龄童,那么我还有一个二哥,叫小六龄童。所以我父亲就给我取了一个艺名,不能叫小小六龄童啊,就把小六反了一下,叫六小龄童。”章金莱娓娓道来。20世纪80年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几乎妇孺皆知,剧中美猴王的扮演者正是六小龄童的父亲——南派猴王章宗义,“六龄童”在剧中传神地演绎了孙悟空这一形象,因此才有了“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诗句。章金莱正是在这样的猴戏世家成长起来的。作为张氏猴戏的第四代传人,他从戏曲走向影视剧,从此与《西游记》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2年初,六小龄童在杨洁导演、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摄制的二十五集大型神话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主演孙悟空一角,此片1988年新春在国内外播出后引起巨大反响,六小龄童因此被评为中国第六届“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及第一届“中国电影电视十大明星”奖,后来,他又以一百二十三万多张选票的绝对优势当选为“中国第二届电视十大明星”首席。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出人意料的是,孙悟空的一双“火眼金睛”居然来自一双高度近视的眼睛。如何塑造火眼金睛呢?这离不开常年苦练。章金莱谈到,他为了让眼睛活起来,白天看人打乒乓球,眼睛盯着球而头保持不动,晚上就点炷香,一直盯着香头的视点看,用这样的办法,经过刻苦训练,终于能够自由灵活地把握孙悟空各种各样的眼神了。

从二十三岁开始,先后出演《西游记》以及《西游记续集》中“孙悟空”的形象,长达17年(1982-1999)拍摄历程,其中有诸多不为人知的险情与艰辛。他说道,拍《西游记》,历经的远远不止八十一难。“比如‘孙悟空大战红孩儿’那一场戏,当时我吐的那个火是真火,在身上是真的烧。我里面穿的衣服涂了凝聚汽油,外头套一个孙悟空戏服,一点着,眼睫毛就给烧掉了!做了几个动作后,脸都要烧变形了,难受的我在地上打滚,导演以为我是临场发挥,增加的戏份演得很逼真,后来发现我滚出了镜头,才知道真的出事了,还好只是短暂的几分钟窒息,所幸没有大碍,人被烧死之前的濒死体验我可清楚了。那个时候没有替身,也不想用替身,就自己上,我希望用我的心血甚至用全部的生命来演绎这个角色。”从“大战红孩儿”到“通天河晒经书”,在座同学和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西游记》的拍摄险情,从《西游记》背后的故事感悟章金莱坚强的品质、不懈的努力。

章金莱在电视剧《西游记》中的成功演绎,使美猴王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家喻户晓,成为了一个无法超越的艺术巅峰。他饰演的孙悟空给人印象太深刻,以至于在欣赏他饰演的其他角色时,观众往往会有意无意联想到“孙悟空”。拍完《西游记》之后,六小龄童努力走出“孙悟空”的光环,不断尝试着其他角色。作为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演员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章金莱曾饰演过《连城诀》中的反派角色“花铁干”、《某年某月某一天》中的医生、《荀慧生》中的王瑶卿等众多个性鲜明、入木三分的鲜活形象。值得一提的是,他还作为特型演员饰演过众多角色,比如在《1939•恩来回故里》以及《贺龙传奇》中饰演周恩来总理,在《北平战与和》中饰演胡适,在大型歌舞剧《诗意中国》当中饰演鲁迅等等。章金莱还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张令中科院学子激动不已的照片:照片中的他扮相神似中国科学院的首任院长郭沫若先生。“孙悟空能七十二变,我也能演不同的角色。”章金莱自信地谈到。

“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章金莱成功演绎了“美猴王”的精神境界,而“美猴王”也内化为他的人生境界,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

 

品西游:“从传承猴戏艺术到传承西游文化”

出演孙悟空,章金莱用形体诠释《西游记》,为了演好“孙悟空”,他开始钻研《西游记》。长达17年拍摄历程,使他对《西游记》这部名著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和体悟,著有由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题写书名的《六小龄童品西游》等专著,挖掘深厚的西游文化。

章金莱谈到,西方的塞万提斯和中国的吴承恩,都是世界级的文学家;西方的莎士比亚与中国的汤显祖,都是伟大的戏剧家。西方的莎翁戏剧可以为不同国家的受众所了解和热爱,而我们却没有去很好地研究吴承恩。好多孩子知道唐僧,却不知道玄奘是谁,吴承恩是谁。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吴承恩有没有过外遇,吴承恩是不是《西游记》的作者,或者说《西游记》是不是贬道扬佛的一部小说这些层面上,而是应该多去关注和揣摩与艺术本身有关的东西。

完成了《西游记》的拍摄后,章金莱第二个心愿就是饰演《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多年来,他一直在研究吴承恩的家世和吴老先生一生的传奇的生涯,并推动《吴承恩与西游记》这部戏的拍摄。2007年6月,38集电视连续剧《吴承恩与西游记》首播,章金莱中同时扮演“吴承恩”和“孙悟空”两个角色,年龄跨度将近60岁,如此难度的演技对六小龄童可谓是一大考验。作为第一个最完整演绎吴承恩形象的人,章金莱笑言,“我前后17年完成一部世界名著电视剧《西游记》,由此成为了中国影视界第一位被载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的人。一个演员,既演孙悟空,又演这部书的作者,很多朋友都希望我再去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近年来,章金莱潜心研究西游文化,对道学、佛学、儒学都颇有研究,积淀起深厚的底蕴。2007年秋,出任中国《西游记》研究协会副会长,他提出“《西游记》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作品”“孙悟空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形象”等观点与见解,并成为中国唯一一位列席世界三大宗教学术大会的正式代表。

章金莱不仅是西游文化的研究者,更是西游文化的传播者。如今,在传承猴戏艺术的同时,章金莱先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传中国猴文化与西游文化中来。如今,六小龄童艺术馆已在上海落成,章金莱现在正努力将猴文化、猴戏申请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游文化校园行活动迄今为止已在十七个省市的二百多所中小学及国内外近百所大学举办过。在世界各国,《西游记》都可谓是最受欢迎的中国作品。可以说,在人们心中,六小龄童就是孙悟空,孙悟空就是六小龄童。章金莱与同学分享了自己带着《西游记》出访外国的精彩故事,“我出访印度,印度有个神猴叫‘哈奴曼’,当地那些大学生让我签字的时候都是跪着的。我就是个普通演员,而他认为你就是中国来的猴神。”“在越南,《西游记》的重播情况都快比得上中国了,几乎人人都能唱几句《敢问路在何方》。《西游记》在越南放的时候,有一个老太太跟我讲:之前,她有两个儿子在越南战争中死了,但看了电视剧《西游记》之后,悟到了其中的故事与人的一生的很多经历的道理是一样的,心里也平静了很多。”国与国之间,如西天取经一样,道路是曲折的,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和平。以《西游记》与西游文化作为契机,推动今天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以文化为纽带,彰显文化魅力,促进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近些年来,从戏说历史到改编名著,“别出心裁”、花样翻新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作为《西游记》这样的经典名著更是难逃此劫,成为了被翻拍篡改的“重灾区”,在两岸三地出现了许多个搞笑版本,其中的很多情节让人大跌眼镜。谈到翻拍与改编问题,章金莱表达了他的态度:应该力求“忠于原著,慎于翻新。”他谈到,“我研究发现,从《西游记》成书400多年以来,有改编《西游记》的,但是从没有出现过像现在这样的乱象。有小朋友问我:‘孙悟空叔叔,孙悟空有几个女妖朋友啊?’当时,我是心痛的。还有大学生问我:‘章老师,我们知道那只是戏说,现在的人生活的太辛苦了,我们就是为了搞笑,就想笑一笑,也没把它当真。’我说你们是没有问题,但是你们亲戚、朋友呢?以后你也这么教育你的孩子吗?这样长此以往下去,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经典怎么传承呢?这对我们年轻的一代是不好的。”如何真正的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悟人生:“‘我能进去’奠定成功的基础”

从拍摄《西游记》,演绎“孙悟空”,到钻研《西游记》,品读西游文化,章金莱先生从《西游记》与“孙悟空”身上,也感悟到更多的人生智慧与生活哲理。

章金莱先生与同学一起品读西游,感悟人生。“每一个人都不要过分地追求完美。《西游记》里的很多情景都值得回味,比如晒经卷那一段,经书取来了,但是掉进水里,放在晒经石上晾干,结果猪八戒一撕,书页就粘到晒经石上。师傅更不高兴了。沙和尚是对发生什么问题都不表态,就一个表情:“嗯?”其实他心里也很明白,不能说什么就不说,说了也没用。看着历尽磨难取来的经书,唐僧当然很难受。孙悟空就不是,当时我的表演是先看看天,再看看地,又走到唐僧跟前说:‘师傅,天地本不全,经卷哪有齐全之理呀?’”悟空看似幽默俏皮的话语却暗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追求生活当中一切的完美,拥有一些完美的残缺又何妨。

谈到从玄奘身上获得的体悟,章金莱说,最重要的是“坚持”的精神。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行者,人生之路如同取经之路,往往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难。“宁向西去一步死,绝不东归半步生。”这便是玄奘大师一生的写照。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一个人能够坚持一生做好一件事就非常了不起。“你没有理由去要求姚明会翻跟头吧?也没有理由去要求刘翔是书法家吧?每个人把自己一件事做好就是了不起的大师。”章金莱还表达了对同学的殷切期盼和美好祝愿,“愿大家在自己的领域登峰造极,成为大师。”

孙悟空是怎样一步一步从石猴到“美猴王”,从“齐天大圣”到“斗战胜佛”的呢?讲到孙悟空成功的缘由,章金莱讲过一个例子,就是在花果山,一群小猴子在那儿玩,石猴,也就是当年的孙悟空,也在里头。有个猴子说,谁能进这水帘洞,我们就拜他为王。那个时候,小猴子们都很犹豫,既想当大王,又怕有危险,谁都不敢说什么。只有石猴说了,“我能进去!”其实说的时候,他也紧张、有压力,因为一旦尝试很有可能就被那急流冲死了。石猴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他只是勇敢。石猴成功的一跃,奠定了他的一生。否则就跟别的猴子一样,碌碌无为,终老一生。机遇很重要,但是上天给每个人的机遇其实是同等的。当时猴子们在一起商量的时候,大家的机会是同等的,但“我能进去”四个字,奠定了石猴成功的基础。

乐观自信,机智勇敢,拼搏进取,不屈不挠,坚持不懈,永不言败,这些都是可以从《西游记》里和“孙悟空”身上体会到的西游精神、猴王品质。

 

谈科学:“做科研与演戏一样,都要在细节上下功夫”

“一个是搞艺术,一个是做学术,虽说隔行如隔山,但是隔山不隔理。演戏与科研之间也有着共通之处。”讲演中,章金莱跟科学院的同学畅谈了艺术与科研。

他回顾了自己与科学家交流的经历,“我是演猴戏出身的,中国各地有非常丰富的戏曲文化,而且我们许多老一辈的科学家都很懂戏曲艺术。现在你们年轻人里面有很多都不了解戏曲,比如黄梅戏啊,豫剧啊,粤剧啊。其实你们都应该了解一点,我认为,可以不喜欢,但是作为中国人,不了解国粹则是文化上的缺失。” 不论到什么时候,不论做什么,传统文化不能丢。章金莱一席话令以科研为主业的科苑学子们沉思良久。

对于艺术,章金莱一直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精,人精我绝,人绝我化”。从剪纸到漫画,从戏曲到电影,孙悟空的形象有很多,演孙悟空的人也有很多,如不想随大流,就必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人人都有自己的特色,都下了不少力,怎样有自己的新意呢?那就要多动脑筋,多吃苦。人家做得好,我就要努力比他做得精;人家演得很绝了,我就要演得出神入化。这同样是章金莱推崇的人生智慧。

一个是“戏”,一个是“细”。演戏中,要求细腻地刻画艺术形象,才能传神地表现故事精髓。同样的道理,做科研也要求细腻,比如做实验,就在细节上下功夫,准确掌握,精益求精。章金莱如是说。

 

最后,章金莱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格言“总结过去,正视现在,设计未来”,这也是他对大家的期盼。“很多人说应该是展望未来吧,为什么我更推崇设计未来呢,你连自己的理想蓝图都没有,只是去展望,怎么会达到这个目标呢?”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如何更好地规划人生、设计未来、实现理想与抱负,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的思考。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下。

讲演结束后,现场学子踊跃提问,章金莱就吴承恩的文学创作问题、《西游记》的考证、以及现实中的“孙悟空”的爱情故事一一作答。

接下来的互动环节,章金莱邀请同学上台演绎了自己心目中的“孙悟空”形象,并一一点评。按章金莱的说法,“我这不叫演讲,叫讲演,我先讲后来表演,告诉大家中国猴文化、猴戏艺术是什么。” 章金莱手持金箍棒,精明扼要地讲解了拿金箍棒的手法与角度,脚部虚实结合的动作要领以及其他技巧,解释了如何做到人的社会性、神的传奇性、猴的动物性三者的结合,和着经典主题曲《通天大道宽又宽》,进行了出神入化的表演,全场观众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西游记》太经典了,足足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几乎每个男生小时候都梦想着成为孙悟空。今天,终于见识到真人版的孙悟空了,真的太激动了,章老师耍金箍棒的动作一点也不减当年的风范,好佩服。听章老师品读西游,讲人生的道理,感觉受益匪浅。”一名来自中关村的同学举着相机,兴奋地告述记者。

六小龄童与国科大的同学分享他的青春故事,把他的西游感悟展示给大家,让在场的同学更真切地体验到了坚韧与奋斗其中的内涵。章金莱先生与“孙悟空”的不解之缘,他从《西游记》中品悟到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与他几十年如一日,对艺术孜孜以求的不断探索是分不开的。只有通过面对面地聆听艺术大师的一颦一笑,这戏里戏外的人生感悟才能听得如此真切,才能真正了解章金莱在奋斗当中的专注、坚韧、痴迷,以及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力量。

【新闻网讯 记者李艳丽】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近同学间的感情,10月21日上午10:00,一场别开生面的国科大团体趣味运动会在中关村校区运动场举行,活动由国科大学生会体育部举办。

参加趣味运动会的共有8支队伍,每支队伍由10人组成。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物理学院、计算机与控制学院和管理学院各派一支代表队,学生会派出两支代表队,还有一支来自青年公寓的“科住物业”特殊代表队。

天气渐冷,但队员们的热情不减分毫。趣味运动会共有5大项目,依次是搭桥过河、十一条腿、掌上明珠、齐心协力和巧穿呼啦圈。运动场上欢声笑语,一片热闹,队员们的满满热情驱走了晚秋的阵阵寒意。选手们将团结合作和个人智慧充分结合在一起。“十一条腿”中,大家喊着响亮的口号一起大步前进、顺利完成转弯,并安全抵达终点线;“掌上明珠”中,前一个同学向下一个同学传授球拍上的乒乓球如何不掉地的技巧——球拍前倾,向前跑就行;“巧穿呼啦圈”中,一组的队员们默契配合,蹲下、套圈、出圈一连串的动作在十人中被完美复制。

比赛中,参赛者发挥团队精神和个人力量,即使知道自己是最后一名,也欢笑着坚持到最后,很好地诠释了趣味运动会的“趣味”二字,参加运动会不是要拿第一,而是为了享受其中的乐趣。比赛后,同学们意犹未尽,一位“科住物业”队队员也表示,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加活动,希望以后多有这样的活动,也希望大家对他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让大家在青年公寓生活得更好。

比赛中的每个项目均有排名和相应的分数,经过一番趣味争夺,通过累计积分,获得前三名的分别是物理学院、学生会二队和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代表队,学生会副主席王晓飞为大家颁发奖状和奖品,此次趣味运动会完美落下帷幕。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会造成当事人心脏骤停,抢救及时与否是关系病患生死的大事。抢救是与时间的较量,诠释“时间就是生命”。

为了使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学子们掌握急救知识,10月21日,由北京市石景山区红十字会、中科院大学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主办的“红十字会急救员培训”在阶一6教室开班,200余名科院学生参加了此次培训。

头号杀手冠心病

造成心脏骤停的原因很多,冠心病可谓是猝死的头号杀手,据统计,全球每年死于冠心病的人数约1900万。

冠心病又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心脏在为机体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同时,由于机体的脂类代谢不正常,在光滑的血管内壁上日积月累形成的一层白色物质。阻塞不太严重的时候,机体只会偶尔感觉到心绞痛,但是如果完全堵塞了血管,则很可能会出现心脏骤停。

时间就是生命

常温下,心脏骤停后,脑细胞完全缺氧的极限是4分钟,高温下是3分钟。

国际标准的急救反应时间是5—10分钟,能否得到及时的抢救关系着病患的生死。培训老师指出:“心脏骤停后4分钟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病患被救活的可能性为50%;心脏骤停后5分钟急救,则有10%的可能性被救活;心脏骤停后6分钟急救,则救活的可能性只有4%。”

数据表明,87.7%的猝死发生在医院之外,因此,一味指望急救车随传随到而不学习急救术是行不通的。排除人为因素(求救者地点描述不清等原因),医院救护车数量有限,道路交通不能时刻保持通畅等原因,要求全民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给生命多一份保障。

急救CPR

尽量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救护成功率,是每位救护者最大的心愿,这要求救护者更好的掌握心肺复苏术。CPR是心肺复苏术的缩写。救护者应跪于患者一侧,双膝靠近患者的肩与腰之间,用掌根按压患者的胸腔中部(大约两乳头之间),按压比例为30:2,即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5分钟内应完成两个循环。CPR包括判断意识、高声呼救、翻转为仰卧体位、开放通道、判断呼吸等8个步骤。

此次培训使学子们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心肺复苏急救术的理论知识,还参与了实践,在模拟的急救中深化了学到的内容,培训在掌声中结束。

【新闻网讯 记者 高衍超 孙灿】10月21日晚,国科大玉泉路礼堂座无虚席。19时许,伴随着观众热情雷动的掌声,著名表演艺术家、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扮演者章金莱先生(六小龄童)走上舞台,为国科大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讲演结合”的艺术盛筵。

章金莱先生饰演的孙悟空留给观众的印象太深刻了。一提到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孙悟空。其实,章金莱先生曾饰演过反派角色、客串过男扮女装、也作为特型演员饰演过周恩来、胡适、鲁迅等等。章金莱先生对国科大的同学讲到,他即将在一部新戏当中饰演中国科学院老院长郭沫若先生,并展示了一张非常传神的定妆照。顿时,全场为之沸腾。

孙悟空的一双传神的火眼金睛被人们认为是章金莱先生表演的最成功之处。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双火眼金睛竟是由高度近视练就的。据章先生讲,为了让眼睛活起来,他采取了白天盯乒乓球、晚上看香头的办法,经过刻苦训练,孙悟空的天真、愤怒、好奇、委屈、绝望、受骗等多种特点鲜明的神态,都通过眼神被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在场观众无不为章先生对自己近乎苛刻地艺术追求所折服。

谈到目前各种版本的《西游记》,章金莱也有自己的看法。章金莱表示,作为演员要心中有观众。进行人物刻画的时候首先应对原著进行深刻的体会和理解,把最符合观众心目中的形象演出来,绝不能随着个人的喜好随意对经典进行“戏说”。要做到戏剧上创新,首先应当做到对传统和经典的理解和传承,在没有深刻理解传统的情况下一味追求创新、颠覆是不合适的,也无法真正地超越传统。

在提问环节,在场的同学积极与章先生互动,从《西游记》当中的拍摄细节到章先生与夫人的爱情故事,章先生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场下观众再次沸腾。

按章金莱先生的话说,他的讲演是“先讲后演”,演的环节同样精彩。章先生取出“金箍棒”,请同学自愿上台演绎自己心目中的孙悟空,章先生分别进行点评,有针对性地为大家讲解了猴戏当中对孙悟空刻画的一些细节技巧,并亲自为在场的观众进行表演,现场又一次沸腾了。

讲演结束后,在场的同学们意犹未尽。章金莱先生不顾劳累,应邀为买到他的新作《六小龄童品西游》的同学们一一签名留念。据悉,本次活动由国科大团委主办,国科大学生会承办。

章金莱,艺名六小龄童,祖籍浙江绍兴,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一级演员。曾获中国金鹰奖最佳男主角,中国30年最具影响力电视剧演员、中国最受公众尊敬的表演艺术家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