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魏娜】2012年10月29日12点30分,正值深秋的阳光显得十分清冷,而萧瑟的秋风早已将路上的行人赶进房间,但此时的足球场却挤满人群,异常的热闹。在这里,即将上演本年度激动人心的国科大足球赛冠亚军争夺赛,而现在,十几个朝气蓬勃的年轻小伙在冷风中穿着简单的运动衣练习带球、射球等动作,信心满满。而一旁的啦啦队也整齐排开,高声呐喊着为自己的队伍打气助威。今天这两支队伍分别来自生命科学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在经历残酷的小组赛和淘汰赛之后,两支有着强硬实力的队伍在今天不期而遇了。12点45分,伴随一记响亮的哨声,国科大2012年最后一场也将是最有看头的一场冠亚军争夺赛正式开始。

比赛一开始,双方就拿出了实力,但这小小足球却不是那么听话,五分钟过去双方均颗粒无收。几经周转材料学院将球带入,由于刚进入比赛,双方都还未进入最佳状态状态,正是抓住这样一个空档,材料学院一脚将球射入门内,漂亮!率先拿到优势,现场一时达到一个小高潮。接下来双方都获得多次进球机会,但都被守门员截获。此时现场都高度紧张,一方要守住这个优势,而另一方又急于要扳回一城。终于,生科院盯住对方后防失误,迅速将球传入。好球!这一脚来的漂亮,大家等生科院这一球已经太久了,顿时全场热了起来,所有人都被带动了,双方更是不得一丝松懈,互相咬的都很紧。后来,生科院一脚将球开到禁区,获得点球机会,后来者居上,将比分拉成2:1,暂时领先。但这个局面很快就被打破,材料学院紧随其后,在下半场快结束时也制造了点球机会,比分又刷新为2:2。

两个半场结束,双方打平,进入加时赛阶段。此时场上队员都已十分疲惫,即便如此,大家都不肯因此留给对方进球的机会,球赛依然进行的很激烈。终于,上天眷顾,材料学院在离比赛结束还有不到十分钟的情况下带球进入禁区,这是一记期许了很久、被寄予了厚望的关键球,也很有可能成为本赛季最后一颗球。果然,不负众望,材料学院头球入门!可以说材料学院已经胜利在望了。但是,不到最后一分钟谁都不肯轻易认输,生科院变得空前团结,拖着疲乏的身体,竭力挽回局势。无奈,是比赛总有输赢,时间有限,生科院惜败材料学院。3:2,材料学院收获了本届比赛的冠军桂冠。

虽然与冠军失之交臂,但于足球这种运动来说,生科院仍然展现了巨大的实力。正是由于双方的势均力敌,才在棋逢对手中为大家展开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

其实,材料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已经不是第一次交手。在小组赛时双方就打得很有水平,最后生命科学学院5:1败给了材料学院。“但我们自始至终我们都踢得很认真,对得起场上的每一分钟,对得起关注我们的观众。”这是生命科学学院的队员付同学这样评价自己的表现。他还是有一点激动,言语之间掩藏不住对足球的深深热爱,“球场上,球往哪边我就往哪边,并且我还要努力去征服它。”是的,正是由于这样一种有趣的关系,一颗小小的球却总能激发球迷们无限的热情。

这届足球比赛已经完美落幕,但是关于足球的运动还会继续下去。普普通通的一颗足球以它独特的方式调动着每一个热爱它的人的激情。它让这群年轻的生命永无止境的散发着正能量,因为它,每一个在绿茵场上奔驰过的人都是英雄!

 

 

 

 

 

 

 

【新闻网讯 记者王晓晨 傅茜】12月31日晚上,由国科大记者团主办的系列培训讲座在国科大玉泉路园区教学楼205教室如期举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政采访部记者刘乐受邀做主题为“自然灾害中时政报道的份量”的讲座,国科大记者团以及校广播台共4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

本次讲座,刘乐就在自然灾害中时政记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展开论述了时政报道的份量。据悉,刘乐自2009年起,负责党和国家领导人日常采访报道任务;多次参加了诸如汶川地震、南方大雪等重大自然灾害以及众多国际会议的实时报道。

刘乐认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必须保证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活力。随即,当谈到如何才能做出最好的时政报道时,他通过自己采编的五篇具有代表性的新闻报道指出,第一,必须做到时效性、对突发性事件的反应要迅速,保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同步追踪报道;第二,做好报道,就必须学会挖掘新闻点;第三,为了保证报道的现场感,学会运用现场对话、同期声等方法增加新闻的影响力。

随后,在如何提高记者的职业素养的问题上,刘乐总结了三条经验和同学们分享:第一,牢记职业精神、严守职业纪律,坚决不能跨出道德红线;第二,勤练笔、勤思考、广泛涉猎知识,提高敏锐观察力;第三,能吃苦、要认真、随机应变捕捉最具价值的新闻。

演讲结束后,刘乐回答了同学们有关新闻写作和播音技巧等方面的问题。

本次讲座提高了同学们新闻采写、新闻敏感度与逻辑力等专业素养,也让同学们对时政新闻报道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感悟。讲座结束后,张同学感慨道:“真的受益匪浅,以后一定要多来参加类似的活动,虽然不是学这个专业的,但是却让我们大开眼界。和专业人士交流,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感觉自己进步很多。”

“教育的目的是造就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不是专业机器”, 10月26日,著名力学家、教育学家——85岁高龄的童秉纲院士在中关村校区教学楼S101进行的明德系列讲座《漫谈研究生教育和人生感悟》上开门见山,振聋发聩地亮出了自己几十年研究生教育的深刻总结。

 

面对风华正茂的学生们,虽白发苍苍却依然精神矍铄的童秉纲院士回顾了他从教60余载的所思所得和百味人生,令人肃然起敬之余更是感慨万分。

 

关于教育思想,童秉纲一再强调要突出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具有从事科研工作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更要学会如何做人和培养高尚的品德;不能只满足于一线操作工这样的科技工作者的角色定位,还需更为严格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一步步向“大师”的级别靠拢和迈进,用全面的教育培养出属于中国风骨和魅力的全面的人才。他提出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作为育人的三要素互为联系、彼此促进,而且存在着Q>A>K这一发人深省的不等式。“科学家是要有良知的”——可曾记得,那么多A>Q的“高级”战犯、罪犯给人类带来过多少血泪和梦魇至今仍挥之不去!多少不平、不安的冤魂葬送在那极少数“教育”培养出的“高端人才”手中!随后,童秉纲结合早年在斯坦福的访问经历,以及加州理工、耶鲁等国外名校“做人第一,修业第二”的教育理念,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研究生教育思想,尝试用这些来回答著名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不断呼应着“明德讲堂”的主旨所在,赢得了在场师生的深刻共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童秉纲列举了几个自己的科研实例,并重点讲述了自己的几个学生的模范故事,希望以此给研一的莘莘学子们具体的感受,使得在迷惘和困惑中的他们对研究生学习生涯该如何规划和度过有了柳暗花明般的体味:是的,首先要做好学问,“板凳要坐十年冷”;其次更要做好一个“人”!一撇一捺,顶天立地。天道酬勤人,苦尽甘自来——梦想的花朵会在个人爱与善的品质光芒照耀中悄然绽放。“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

 

童秉纲用“艰苦求学,国难当头;投身建设,岁月良多;逆境很长,挨批挨斗;很晚创业,小有成就”概况了他一生的感悟。尤其讲到自己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像劳改、批斗,凡此种种非人折磨与伤痛——他越是淡定释然的语气越是让年轻的我们震惊和唏嘘不已。“我一定要活着出去!”——再回首,荆棘密布。几十年后回想起当时的坚毅心志,沧桑的岁月丝毫没有抹去他一如当年坚毅的表情和语气,现场的师生无不为之深深动容。历尽中年坎坷,繁华落尽,如梦醒来一场空,45岁才转向现今的研究领域,童秉纲仍然能够如此成果蔚然,而年轻的我们拥有的资本无限绚烂夺目,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可以尽情将各自的色彩涂抹到想要飞去的天空,还有什么困难痛苦不能克服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啊!如此丰盛的年轻战场,我们没有理由不铿锵激昂。

【新闻网 记者李艳丽】10月31日下午2:30,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九章大厦A座地球厅里座无虚席,“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院士作了题为“直面挑战——中国的月球探测”的主题报告,活动由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生部研究生会主办。

欧阳自远在讲座上回忆了自己从事空间科学工作数年来的历程,启迪青年学子认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回报国家。

他首先简述了自己与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情缘,语句里流露出浓浓的感激与怀念,接着他讲述了自己几十年艰苦的科研经历,继而谈及到国家深空探测的发展,最后他与大家分享了对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理解。

切合国家时代的需要,从医药世家进入地质行业,欧阳自远放弃世代的医药祖业,承担起我国地下核试验地质综合研究项目,查阅资料、野外实习、多方求教,在西北戈壁工作十几年,终于成功实现我国第一次地下核试验,完成30年无核泄漏的目标。受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空的影响,欧阳自远自1960年开始做陨石研究,他还生动地讲述了河北藁城出土商代铁刃青铜钺和世界最大规模的吉林陨石雨的故事。

欧阳自远还对小天体撞地球有深入研究,他详细地分析了小天体撞地球的福与祸。在陨石坑的附近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矿石,像南非的金矿,加拿大的铜镍矿与俄罗斯的金刚石,但是撞击也会给地球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比如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

欧阳自远坚信中国会有自己的卫星,会自己登上月球。他们用了10年时间分步论证月球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04年获得国家的批准,从此以后陆续有了不断飞跃的嫦娥系列以及令世界瞩目的科研成果。在此过程中,有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声,他认识到使公众了解空间科学才是最大的支持,所以一直亲力亲为,进行科学传播。目前,他们已作出未来的国家深空探测的发展计划,从火星到太阳再到金星,逐步推进我国的深空探测发展。

欧阳自远向大家阐释了做人做事做学问之道。他坦诚地告诫年青人:做人是根本,做事要认真负责,做学问要在爱国诚信宽厚的基础上。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王赤主任用“奉献,执着,前瞻,跨越”八个字总结了欧阳自远的报告,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中,欧阳自远表达了对大家的期待、祝福以及未来国家发展的信心,并给“星海拾贝”论坛题词留念。

10月30日下午5点,中科院百度俱乐部年度总结大会在中关村园区六号楼召开,俱乐部主席王晨与众干事参与了此次会议。


    首先,大家一起回顾了去年取得的成绩。技术部举办了多次百度技术搜索达人赛,定期的技术交流会等,提升了众多会员的技术能力。同学在紧张的比赛和热烈的讨论中,不仅巩固了课堂上所学到的各种知识,还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锻炼了动手能力。既丰富了课余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眼高手低。这是中科院传统精神“踏实、刻苦、肯干”的进一步发扬。


    运营部对俱乐部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财务、组织会务等方面做得很出色。大家一致认为,运营部润物细无声,很低调,却不可或缺。


    联络部积极与百度进行沟通,为中科院众多学生争取到百度、搜狐、雅虎等国内各大IT公司的参观实习机会,也为百度公司和中科院学生提供了许多非常有用的信息,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科学界最高学府和中国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之间的交流。


    当然有成功,也有失败。经过深刻的讨论,大家发现,对于俱乐部的宣传方面做的还是有所缺陷。虽然举办了较多的活动,但是参与人员主要还是俱乐部成员,对于其他同学宣传力度不够,这极大阻碍了俱乐部的发展,也是中科院众多聪慧头脑和飞速发展的现实产业之间的鸿沟。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不单单可以更好地发挥中科院得天独厚的智力资源,也可以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


    最后,大家制定了2013年的发展战略,即依托百度公司的优秀产业资源和中科院天然的智力资源,增加两者之间的沟通互动。一方面为科院学子提供最新IT业的动向和难题,让同学们开拓视野,锻炼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百度公司提供诸多公关、市场调研渠道和人才储备。争取以互利共赢为动力,不断推进百度俱乐部的建设,不断汇聚每一滴灵感,每一条智慧小溪,每一条创新河流,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度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