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湖畔博雅塔,巾帼须眉蓄势发。4月10日,在这个玉兰花开的季节,科苑爱跑协会组织会员参加了由北京大学跑步爱好者协会组织的“非常5+2”半程马拉松接力赛。

    所谓的“5+2”即每支参赛队由5名男生和2名女生组成,每位队员要完成约3000米的路程,每支队伍总共完成21千米的距离,相当于一个半程马拉松。此次比赛是“非常5+2”赛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参赛队伍达到75支,参赛运动员达到525人,他们主要来自京区各高校和科研院所。

    科苑爱跑协会组织了中科院各园区和研究所8支队伍共56人参赛,这是非主办方参赛队伍中人数最多的一支。由于比赛设置了“最佳队名奖”,在队员们的集思广益下,每支队伍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从化学所某实验室的“二话不说”到海洋所的“鼓浪追风”、“踏莎行”等无一不体现科苑学子的创意与才情。

    比赛当天,各个运动员早早来到了北京大学五四体育场,不畏料峭的春寒换上了比赛的短衫,蓄势待发。九点整,随着一声枪响,第一棒的女队员出发了。在北京特有的春风中飞扬的,不仅仅是队员们紧张兴奋的心情,还有女运动员们飘逸的长发。那作为接力棒的红绸带,一圈一圈绕着未名湖。春暖花开,风景正美的时候,巾帼英雄的点缀更是锦上添花。拉拉队的呐喊也此起彼伏,热火朝天。这一切也成了未名湖畔难得的一景,惹不少游客驻足观望。赛后,队员们互相搀扶,相互照顾,原来未曾谋面的队员们成了朋友,大家纷纷合影,让记忆定格成为永恒。

    在本次活动中,科苑爱跑协会组织的8支队伍全都顺利的完成比赛,没有一名队员掉队或中途放弃,充分展示出了科苑学子的精神风貌。虽然没有拿到奖项,但每个队员都从中找到了乐趣。有人打趣道:“名次奖品神马的都是浮云,健康和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强身健体,为人类健康科研五十年!” 爱跑协会的负责人士也表示会经常组织各种活动,为大家提供锻炼交流的机会,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

    在活动中协会为大家自由组队,为队员们结识新朋友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加强了与兄弟院校的联系与交流。博雅塔下,未免湖畔,那一根“红头绳”将大家的心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也有实验室单独组队,还有很多玉泉的新同学,班集组队——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无疑,这也将是他们京区生活的一个美好记忆。

    赛后,队员们表示,以后要多多锻炼身体,经常参加爱跑协会的活动。爱跑协会负责人士表示会经常组织各种活动,为大家提供锻炼交流的机会,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

 

 

 

 

    近日,在位于旅顺中路的巴顿野战俱乐部,大连化物所组织所研究生会成员、各分会主席和各团支部委员共29人进行了野战拓展训练。

    在拓展训练开始之前,教官以一个小故事向大家讲授了拓展训练的理念,即“适应环境,克服恐惧;打破定势,拓展思维;兵贵神速,全力以赴;团结协作,取得胜利”。之后队员分成两组,并推选了团队负责人,进行了队伍的初期组建。经过培训和仔细了解规则后,两组队员分别进入训练场地进行了“有轨电车”和“勇渡鳄鱼潭”等项目,并分享了游戏过程中的经验和想法。

    随后,队员们进行了紧张刺激的“山地攻守战”、“平原遭遇战”等野战实地训练。教官讲述了野战规则和激光枪的使用方法后,两队开始商讨“战争策略”,战斗开始后,双方都根据自己特点,扬长避短,分工明确,攻方分多路向守方进攻,守方藏身于有利地形阻击攻方,隐蔽、查找敌人、射击、匍匐前进、迂回包抄、掩护队友、交流情报……在整个激战过程中,每队都充分发挥了队员的积极主动性和团体的整体协调性。最后的“不倒长城”项目让全体队员再一次体验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互帮互助的强大力量,并增进了队友之间的相互信任。

    此次野战拓展训练不仅促进了大家的沟通交流,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还让大家深刻地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和服从的重要性,理解了团队内部沟通、协作、纪律和责任的内涵。

 
             热身活动                          正向有轨电车
 
           反向有轨电车                         勇闯鳄鱼潭1
 
            勇闯鳄鱼潭2                         平原对抗
 
            查看战绩                           不倒长城

【新闻网讯 记者陈丽莎 于林林】“黄包车,跑得快,后面坐个老太太。要五毛,给一块,你说奇怪不奇怪……”同学们围成一圈,由站在圆圈中心的同学发令。这是支教社第三次培训现场,主持人带领志愿者们进行热身活动。2011年4月8日下午6:30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校区教学楼804教室支教社的志愿者们再次欢聚一堂,参加支教社本学期的第三次培训。北京大学社工宋文静和赵杰第三次主持培训,桂馨基金负责人周亚飞及相关志愿者参加这次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活动的主题是“信任与扶持”,主要内容是一系列的团体合作活动以及志愿者交流和针对即将开展的五一期间“桂馨书屋”支教事宜的讨论环节。在培训活动正式开始前,两位主持人带领大家进行了“诺亚方舟”和“黄包车”游戏,志愿者们重温了一次童年的生活。正如社工赵杰所说:“只有我们自己也保持着童心,才能更好地与孩子们相处,更好地帮助他们。”
 
“千丝万缕”——团结力量大
 
第一项活动主要考验团队的合作能力。志愿者们随机组合分为两组,两位主持人分别主持两组同学的活动。这项活动需要绳子作为道具。在活动开始时,每位志愿者分别介绍自己的名字,要求每一位志愿者都记住自己组内成员的名字。第一位同学紧拽绳子一端,同时再次介绍自己的名字与兴趣爱好,随后把绳球扔向站在对角线的同学处,同时报出对方的姓名。第二位同学继续介绍并传递绳球。当所有同学都完成第一次传绳球后,进行第二次传球。在传递的过程中再次介绍自己的名字,然后说一句对支教活动的祝福话语。当所有同学都完成第二次传递后,绳子成了一张网。接下来就是考验大家的集体协作能力的时候了。将会有一位志愿者或坐或躺在绳网上,由握绳的同学们协力把这位志愿者抬起来。
 
志愿者们刚开始都对这样传递结出的网能否支撑起一个人的重量有所怀疑,当大家经过了从一片混乱到井井有条之后结出一张多角星状的绳网后,勇敢的尝试者躺了上去。掌绳的同学们大喊着“1,2,3!”一起用力,果然把躺在网上的同学给抬起来了,围观的志愿者们不禁鼓起掌来。主持人宋文静同学在活动中一再强调每位同学都一定要把绳子撑直了,以防在最后的“抬人”环节发生危险。刚结好网时,同学们对这张网的安全性都有所怀疑,当大家看到很多尝试者都被轻松抬起后,大家都争着要尝试。
 
最后志愿者们总结出躺上去的那位同学的动作要领:不要偏躺;着力点要找男同学多,提升力较大的地方。另外,桂馨基金负责人周亚飞先生还总结说:“要完成好这个活动还要求被抬升的同学对结网的同学有充分的信任,相信这张网是安全的。”
 
信任之旅——领路人是明灯
 
被眼罩蒙住眼睛的志愿者们要从走廊一端走到另一端,途中要经过其他志愿者“精心设计”的重重障碍,他们是怎样安全到达的?这都归功与他们的领路人。所以说,信任之旅游戏是考验志愿者相互信任的一项活动,只有被蒙上眼睛的同学对领路的同学充分地信任,听从其指挥,而领路人也充分信任自己的同伴,愿意以各种方式保证其同伴的安全,活动才能顺利完成。活动要求,志愿者两两组合,以男女搭配为最佳。一位志愿者蒙上眼睛,由同伴带领穿越障碍。在过程中不能用语言交流,只能通过各种肢体语言提示,而且领路人要保证自己带领的同伴的绝对安全。
 
在走廊上,大家可以看到设障的志愿者们真是煞费苦心,尤其对落在最后的一组同学可谓是“围追堵截”。但大家都顺利地把自己的同伴带到终点。领路的志愿者在活动结束后都感叹“这些设路障的同学真是太有才了!”
 
在最后活动总结中,有志愿者提出,感觉这些路障在被蒙上眼睛的同学自己用手触摸后还是能够通过的,但大部分同学都认为,领路人的带领很重要。主持人宋文静提到在活动中有一个路障是“旋转门”型的,有一位领路的志愿者为保护自己的同伴,宁可自己挨几下打,这种保护同伴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经验分享——支教之路有你有我
 
这次培训活动其中一个目的也是为五一期间中科院研究生院支教社与桂馨基金合作到承德进行桂馨书屋活动做前期准备。在培训的第三个环节中,曾参加去年十一期间“桂馨书屋”项目,到河北省丰宁县林营小学等地进行支教和书屋建设活动的志愿者杨志超和王丹同学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去年的活动心得体会。
 
杨志超志愿者告诉大家,在上一次活动中他们的流程是前两天进行书屋的建设,主要的工作是将社会捐助的图书按照事先拿到的书单进行分类、编号、盖章,并把信息输入电脑中,最后是图书上架。10位志愿者,共同完成一共1800册图书的整理和上架。后三天的工作则是支教,给当地的小学生们讲授一些课外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在谈到在在活动过程中一些趣事,杨志超同学告诉大家:“在第一天到那里的中午,食堂的老大爷特别客气,给我们做了好多好多菜,我们就跟他说不用太破费,以后的饭菜够吃就成。结果那天晚上,我们10个人吃三个菜!不过后来就都正常了。”大家都不仅大笑起来。王丹同学也说,在整个支教过程中,除了那“三个菜”外,大家在不论是工作、学习中都过得很愉快。
 
对于支教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杨志超告诉同学们,与目前日常在北京的外来工子弟学校支教的学生相比,他们在这次志愿活动中面对的小学生要更容易相处些。但关于授课内容,他表示学生们还是对趣味性有所偏好的。“有一位同学的讲授内容是创造力,但是他自己在授课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同学们对授课不是特别感兴趣。”不过有时候没做准备并不代表课程就会讲砸了,杨志超同学给大家分享了一个授课成功的例子。他们的领队在出发前完全没有做备课,但在后来带领六年级学生参观书屋时安排有小变动,由于书屋太小,只能分批参观。于是他们先安排女同学去参观。而对于剩下的男同学怎么办呢,领队同学想了个好办法,临时给他们上课,上课内容是“什么是男人”。“由于女同学先去参观,而且参观的时间特别久,于是我们的领队就给男同学上了一课,讲什么叫男人,什么叫爷们儿。结果等到女同学回来后,男同学都说:‘我们就是爷们儿!’感觉这样的讲课内容特别有教育意义。”
 
桂馨基金负责人周亚飞先生做了总结,他提出了参加支教活动的三点要求。首先要放低心态,不要过高期望能够给孩子们带去很多很多知识,其实志愿者们要做的是给他们树立一个好榜样。而整个过程中,志愿者不是单纯的付出,他们在参加志愿活动中也会有自己的收获,有经历,有友情。
 
其次是动机要摆正。“我问过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为什么参加这个活动,有同学回答说来旅游旅游,看看风景;也有回答说北京压力太大,来散散心,逃避型的。但是我觉得,大家的动机还是应该放在为孩子们做些实事上。”杨志超同学也强调,在活动中大家可以更深入了解中国农村教育现状。“我们遇到有个女孩子的父母不支持孩子继续念书,我们都觉得那小女孩学习好,头脑特别灵活,但是她的父母就因为他们村里有一孩子在念完大学后没能找到工作,只能回村里养牛。她的父母经常就拿这个作为例子,说‘你看,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养牛还不如我养得好呢!’”他告诉我们,作为支教的志愿者,一大任务就是给孩子们树立好榜样,将来孩子的家长在谈到这方面时很自然就会提起这个好榜样。所以说,好榜样的作用特别大。
 
最后是多了解学校的需求。周亚飞先生告诉志愿者,大家要充分了解学校情况,学校有些情况校长是不好跟资助方说的,这就需要志愿者作为桥梁,向资助方提出来。他举了个例子,“有一年,UBS公司有负责人和我们一同去,我们发现那所学校缺电脑,于是就跟那位负责人提了这件事,他决定那年他们北京办事处电脑都不换,所有都送去那所学校,于是就基本可以建立一个电教室了。”
 
今年五一期间,科苑支教社将有两支队伍参与“桂馨书屋”项目,到河北省丰宁县南关蒙古族乡长阁小学和河北省丰宁县苏家店小学开展志愿搭建书屋的活动。这次培训活动也为两支队伍即将参与“桂馨书屋”这个项目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团队协作的机会。主持人宋文静在总结时提到,希望这三次培训活动能够对大家在将来参加志愿活动时有所帮助,“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和其他志愿者共同面对,一起解决,一定能够很好完成任务。”
 
 
 

4月9日上午九点中科院研究生院支教社参加了由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组织的“桂馨书屋”签字仪式。该仪式由基金会的负责人周亚飞主持,其他参与的团队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志愿者,主要是为五一期间到项目点学校搭建爱心书屋签署协议以及做前期的培训工作。

    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是2008年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的非公募基金会,致力于中国乡村教育环境的改善,主要项目包括:桂馨书屋、桂馨科学课项目、桂馨营养餐、桂馨之桥奖学金、桂馨生态助学等。“桂馨书屋”项目活动旨在让乡村学校拥有优秀图书,让乡村孩子可以阅读好书。目前中国许多乡村学校地处偏僻的山区,信息闭塞,即使政府加大力度改善,但覆盖不能完全普及。当然这些学校当中也不乏有书屋的,但大都是上个世纪留下来的廉价低质图书,不适合小学生阅读,而且好多小学并没有开设专门的阅读场所,师资力量的缺乏也导致学生没有教师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存在着“有书没地方读,有书不会读”的难题。

    仪式以一个叫唐雄的乡村小女孩故事视频为开端,讲述了她艰难的求学路,和在基金会的帮助下逐渐摆脱阴影的过程。签署协议之前负责人周亚飞根据往年书屋搭建经验,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桂馨书屋的特点和注意事项。他指出,桂馨书屋会特别注重图书的质量,每本书都是经过他们精心挑选才拿到学校的;并对志愿者们提出了几点希望:图书拆包分类贴标签时最好再贴一层透明胶带以防脱落;支教过程中强调师生共同参与,以师生为主导,志愿者协助;期望每一个志愿团队能够长期跟踪关注这个项目,使学校更加注重书屋的建设;要求活动的每个环节有照片及文字记录,让更多地人了解这个活动等等。除此之外,他还给大家播放了一些之前的支教图片,北京大学的陈默让小学生用粉笔在黑板上写“桂馨书屋”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稚嫩的小手写出的字歪歪扭扭,通过这种方式桂馨书屋却在他们心里扎了根。“艺术是发自内心的创造”,希望志愿者们能以更多灵活的形式比如音乐、书法、画画等等让孩子们爱上书屋,真正地爱上阅读,让爱在他们之间流动。 

    最后,与会的各个团队与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签署大学生合作协议,接受基金会的印章和图书标签,进行搭建工具的交接。科苑支教社五一期间将前往两个项目点学校河北省丰宁县苏家店小学和南关蒙古族乡长阁小学搭建桂馨书屋,共有二十多名志愿者参与。北京桂馨慈善基金的办公区的墙上挂了一幅孩子们在认真读书的照片,上面写着“看到孩子们在桂馨书屋里凝神阅读时的样子,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爱是可以传递的”。让每个孩子都能读上书,读好书,这是基金会的愿望,也是志愿者们的心愿。

 

 

 

 

【新闻网讯 赵广立】应“环境工程数学模型与应用”课程主讲老师钱智博士邀请,研究生院数学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郭田德教授分别于4月6日、8日为该课讲授4学时的“运筹学模型”的相关知识,此举扩展了同学们对该课程的知识外延,丰富了课堂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郭田德教授在讲授时表示,非常愿意为同学们讲授自己所研究领域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够加以运用并解决实际问题。
 
“环境工程数学模型与应用”课程为环境工程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旨在促进学时利用数学建模等方法解决环境工程问题中的实际应用能力。郭田德教授讲授的“运筹学模型”一节即是对该课程数学建模方法的补充。烟台海岸带所的吕颖同学说,郭教授讲的更多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范例,从问题分析到建模,再到解决实际问题,扩展了我建模的思路,也让我对数学的应用有更深的体会。
 
巧借郭教授的“东风”是钱智老师的想法。由于课程需要,钱老师特地邀请郭田德教授亲临授课,以让同学们有更深、更全面的印象。钱智老师授课风趣幽默,课堂气氛非常融洽。他表示,在课程末段有一次讨论课,将以茶话会的形式举行,希望大家能够在轻松的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