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01场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前所长,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先生应邀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建设”的演讲。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任定成教授主持本场报告会。
 
当前经济社会形势的分析
 
陆学艺先生首先就当前经济社会形势进行了分析。概括起来可以采用自己与其他同仁总结的四句话来说明,即“经济高速发展、政治基本稳定,社会矛盾凸显,文化繁而未荣”。第一点经济高速发展有目共睹,自不必说;第二点政治基本稳定,通过一个学者曾经对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78年,再到现在的国内社会形势进行的研究。陆先生认为从大局来看中国社会基本是稳定的;第三点社会矛盾凸显,陆先生认为从当前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如贫富差距的扩大、城乡差距的扩大、地区差距的扩大、分配不公引起的社会矛盾以及更多的社会问题都可以表明这一点;第四点文化繁而未荣,这一点是陆先生自己补充的,从中央电视台的晚会节目就可以看出,阳春白雪的节目很少。
 
陆学艺先生认为这四句话大致可以反映我们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建设社会和文化建设。
 
当前中国社会结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当前社会矛盾多而复杂,首先我们应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应该全力找出主要矛盾,找出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回顾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但找出主要矛盾,解决核心问题是关键。陆学艺先生认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经济发展跟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对于当前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结构性问题,陆学艺先生强调,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时不应当只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这些现象,解决这些矛盾。同时也应该用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方法以及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经济结构跟社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两个最基本的基础结构,两者互为表里,相互支持,互为基础。我们现阶段中国的经济结构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高速增长的推动下,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动,达到了工业化社会中期阶段的水平,这是国际、国内学者一致认可的意见。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工业化社会的中后期。但是,我们现在中国的问题,社会结构由于各种原因落后了,严重的落后于经济结构。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改变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调整我们的社会结构。
 
社会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
 
陆学艺先生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重点抓社会建设的问题。
 
从国际上来说,一般的国家,从农业社会变成工业社会,从传统社会变成现代社会,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开始是经济外出的,解决温饱问题,解决基本的积累问题。发展到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就进入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阶段。我们现在就是要进入这个阶段了,所以要抓经济建设的同时,重点进行社会建设,进行社会体制改革,进行社会管理。进而陆学艺先生着重强调重申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放在特殊的位置上来,这是解决当前主要矛盾,抓住关键问题,解决关键问题的核心所在。
 
陆学艺先生认为社会建设是一个具体战术问题,是具体手段,是通过社会建设跟其他建设来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各种有利于改善民生、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的社会行动和过程。
 
社会建设本身要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解决现代经济社会,经济结构在前,社会结构在后的问题。具体来说有四个大的方面:第一是民生事业跟社会事业的建设;第二是社会体制跟社会规范的建设;第三是社会管理跟社会稳定的体制建设;最后一个是与工业化中期阶段社会经济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以及一个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现代社会结构。
 
最后陆先生提出两点建议,一个是经济建设以后,重点的要进行社会建设;另外一个,就是应该开城市工作会议,特别是开社会工作会议,来解决社会问题。
 
 

 6月18日下午,由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主办的《科技考古学系列讲座》在中关村校区N215教室开课。第一讲请到的是我国著名的科技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仇士华先生,为科苑学子讲述我国碳十四测年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情况。
 
 仇士华先生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主任,现为博士生导师、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专家组副组长, C14(碳十四,碳—14)测年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科学技术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第四纪年代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965年与蔡莲珍合作,在考古所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碳十四断代实验室;八十年代主持建立“C14测年用中国糖碳标准”的研究工作,为我国C14测年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
 
 这次讲座仇先生从大自然最基本的物理现象——宇宙射线开始讲起,深入浅出地阐述了C14测年的原理和方法。然后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讲述了整个中国C14测年研究工作从无到有的整个发展过程,尤其是建立我国第一个C14测年实验室所面临的一系列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克服方法,包括亲自动手设计制作仪器零部件、调试仪器的每一部分、最后整套组装进行实验等等,无不透露出老一辈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科学精神。此后他又讲述了后期在推动C14测年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所作出的大量努力,包括史前考古学文化区系的建立、“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所使用的“系列样品测年方法”的提出和完善、相关研究方向的开拓和年前科研学者的培养等等。可以说仇先生的科研经历既代表了我国C14测年发展的历程,也是老一辈科学家辛勤科研的一个缩影。
 
 讲座使科苑学子对于C14测年原理以及它在中国的起步和发展有了深刻的了解,并为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不惧当年中国科研条件之简陋,艰苦创业的精神所感动。讲座结束后,对于同学们提出的相关学术问题,仇先生都一一的耐心解答。整个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夏季学期第一周,研究生院化学学院走进了一位风度翩翩的欧洲绅士,他就是从瑞士苏黎世大学千里迢迢赶来为同学们讲授《有机金属催化原理》课程的Heinz Berke教授。

    Berke教授是德国籍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金属有机催化领域专家。在短短几天的课程里,Berke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科研历程与国际上知名实验室在金属催化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将有机金属催化剂的基础知识、配体类型、催化机理、反应类型以及在工业方面的应用实例等知识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以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态度和幽默的语言为同学们讲授了一堂精辟独到,生动新颖的课程。

在课余时间与助教和同学们的交流中,Berke教授谈到了他自2005年开始来到研究生院讲授夏季学期课程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一些变化。其中,同学们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听力和口语水平的提高令他印象最为深刻。课程结束后,同学们用长时间的掌声表达了对这位远方客人的感谢。

    Heinz Berke教授简介:
    Heinz Berke教授1974年于德国蒂宾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7年于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晋升为教授,1988年受聘于瑞士苏黎世大学,曾担任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金属有机领域的催化、光学与电学等研究,同时对古代蓝色和紫色颜料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并展开了系列研究。在《美国化学会会志》(J. Am. Chem. Soc)、 《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等期刊上已发表高水平论文260多篇。

6月12日下午,物科宾馆总经理窦艳邀请研究生会的代表,在宾馆五层会议室举行了一次交流座谈会,研究生部的工作人员列席了座谈会。
 
    首先,研会代表们针对目前餐厅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如:目前食堂就餐人数太多,特别午餐和晚餐的就餐高峰期,有排长队现象;周六、日的饭菜品种少、味道也不好、饭菜价格偏贵等。
 
    随后,窦总经理针对这些问题,作了一一答复与解释。她承认目前餐厅的管理是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给大家带来的不便,她表示了歉意。同时,她也向大家介绍了餐厅目前的经营现状、面临的困难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她表示,将通过控制就餐人员总量、直接采购、提高服务品质等手段改善就餐环境和品质,相信大家很快就能够感受到。她还提到, 将加强宾馆工作人员与研究生间的沟通和文体活动交流。
 
    研究生会的代表对窦总经理提到的困难表示理解,对她提出的改革想法表示赞同。

    最后,研究生会的全体代表和窦艳总经理都表示,希望能建立并保持这种良好的交流形式,促进餐厅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6月2日,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团支部为了丰富中心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组织了读书沙龙活动。此次读书的主题是围绕《明朝那些事儿》系列丛书展开讨论,主要是希望大家交流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及看法。形式上也显得轻松自由,摆脱了以往读书会死板的氛围。

    本次讨论的内容包括:1、我们现如今进行的学术工作,在明朝又是怎样的状况?明朝又是如何选拔确定知识型人才的?而这些脱颖而出的学士们进入内阁又要面对何种纷争?2、在杂乱的内阁斗争中,他们又要如何保证为国家的建设起到政策辅助作用?其中严嵩倒台后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个杰出的政治家各施手段,你方唱罢我登场。三人都是实干家,为中兴朝廷呕心沥血;同样又都是阴谋家,铲除异己心狠手辣。3、对诸位帝王的评价,可以论及对当时帝王统治掣肘的几个因素有内廷,包括皇后、外戚、宦官,外有民选官僚体系等。4、对明朝官员选拔制度的评价,及残酷的政治斗争5、明朝的对外政策,包括对蒙古、越南、日本的几次战争等。

    最后,大家讨论的兴致高昂,大家还分组进行了小型辩论pk赛,对于选定的话题,大家各抒己见,场面激烈而有序,充分体现了大家在思想碰撞时产生的火花和精辟观点,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家就实现拟定的题目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了个人的观点。以史为鉴可以明志,此次活动在交流中加深了大家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同时锻炼了大家站在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为大家创造了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大家表示从此次活动中受益匪浅,也表示这样的活动应该作为系列活动长期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