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晚,在玉泉路阶一3教室,“I SHOW论坛”第25期如期举办。本次论坛的主讲人是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硕士生王瑨。王瑨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讲起,详细的对比了两种思维方式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阐述了实体论和非实体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探讨了中医以及其他的中国古代文化在面对西方的以还原论思想为基础的现代科学时将向哪里走的问题。

    讲座一开始,王瑨简要的阐释了中医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为了更清晰的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区别和冲突,他用简单通俗的语言为在场讲述了西方的哲学思想史,并以原子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为例,探讨了其中包含的实体论思想。之后,王瑨具体的将西方科学的思想与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做了对比,寻找二者的不同,强调中医十分注重的整体论思想。王瑨还谈到而今我们面临的现实是要用西方现代科学的还原论思想来证明以整体论为主导思想的中医学,这可能在最基本的出发点上存在冲突。

    随后,王瑨讲到中医学现在的发展,具体的讲到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现状,还以05、06年的几项有关中医研究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为例,就“经络病学说与针灸理论的基础研究”这一项目谈到经络学说和针灸在治疗各种现代西医无法治愈的疾病上的独特疗效,他还简要的介绍了其他各个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让在场的同学们了解了现代中医学的最新研究情况,并据此提出了自己对未来的中医学的展望。

    在讨论环节,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台下的同学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经过激烈的讨论和交换意见,各个学科和知识背景同学畅所欲言,在对待如何发展中医学和继承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问题上取得了很大的共识。

 

 

 

【新闻网讯 记者周文文】3月28号上午9点,科苑支教社志愿者在中关村校区参加了支教培训讲座。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王慧娟老师,就如何更好与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沟通,如何提高课堂质量等问题,为现场同学答疑解惑。

    科苑支教社志愿者长期以来,一直承担为华奥学校、春蕾小学等农民工子弟学校支教的任务。虽然大家满怀着热情与社会责任感,但是在支教过程中,常会出现缺乏教学技巧,教学质量不高,不知道如何跟学生沟通等问题。此次讲座的主讲王慧娟老师,是一位资深的教学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支教人员。

    王慧娟老师从儿童权利与教育目的讲起,带领大家认识学生的基本需求。她认为,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我们上课时就应满足什么。现代教育应当考虑儿童如何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天赋能力,以获得个人完善、幸福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接着,王慧娟老师指出,支教志愿者面对最多的是小学生,我们应当正确认识他们自身的特点。她结合自身经验,列举了许多给小学生支教的常见问题,与大家共同讨论。同时,她还给大家提出很多实用的教学建议,包括备课、教材选择、教学方式及方法等。

    最后,她带领大家一同反思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后的学生发展现状。她对比分析了课程改革前后的教育状况,剖析了课程改革的三大目标,指出其优势以及尚存在的不足。

    在讲座过程中,王慧娟老师十分重视与现场支教志愿者的互动,气氛很活跃。到场学生大多都带着自己支教过程中的问题与疑惑前来,通过与王慧娟老师的沟通,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好几个人提到既想和孩子们做朋友,又必须得严肃地管理课堂秩序,这两者是否有冲突呢?王慧娟老师的答案是,做朋友可以,做严师也可以,但是要分清场合,注意不同场合的身份定位,要把握好和蔼与严厉的尺度,总的来说就是要严慈相济。

 

 

 

基本信息:
·作  者: [美]李侃如 
·出 版 社: 中国社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字  数: 83000 
·版  次: 1 
·页  数: 402
·I S B N :9787500483922
·包  装: 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继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之后的又一部美国学者研究中国的重要学术著作,作者对中国的深度观察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美国中国学研究的水平。
本书原书写于1993年,1995年出版后,一直为美国各大学广泛使用,是美国大学讲授中国问题和美国人研究及了解中国的重要参考书。2002年,李侃如博士再度访华,专程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等问题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此书的补充、修订工作。本书中文简体版译自补充修订后的2004年第二版。
这部在国际上影响极大的著作是作者30多年来研究中国成果的结晶。它主要从四个方面对中国社会变革、政府管理体系、经济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1. 中华帝国的遗产及其式微。作者谈到孔子和儒家思想、清朝的衰落、共和的兴起,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 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特殊发展道路。书中谈及毛泽东思想、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时代的政府管理方式、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邓小平时代的政府管理方式变革;
3. 1949年以后的中国管理机构设置和结构,如中央政府、县、乡等不同层级的管理体制,以及“条”“块”管理体系等;
4. 目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如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环境等问题。
本书补充修订后增加了1993年以来中国发展变革的新内容,包括:
1)消费革命导致中国主要城市步入发达世界的最前沿,并产生了新的中产阶级;
2)发展中的私有经济在国有企业裁员的情况下,成为提供就业的主要力量;
3)日益增长的外国直接投资,使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
4)巨大的流动人口,正在从农村到城市、从内陆到沿海地区流动。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正在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5)伴随着中国加入主要的多边经济体制,中国正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国际经济秩序;
6)伴随着经济发展,政府管理体系、手段和方式也在发生不断变革。
本书翔实的资料、深刻的见解,以及书中对中国的分析和论述反映了李侃如博士对中国的理解,也代表了部分国外学者的观点。
作者李侃如博士不仅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如傅高义教授所言,也是在中国政治研究领域学识最渊博的美国学者之一,他对中国的深度观察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美国中国学研究的水平。从客观角度来看,《治理中国》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书中的观点既是作者30多年来对中国问题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同时也代表了目前西方许多学者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的看法。
 
作者简介:
[美]李侃如博士(Kenneth LieberthaI)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现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心主任、外交政策与全球经济发展资深研究员。曾任美国密歇根大学政治学和商学院教授、威廉斯·戴维斯研究所中国项目主任。1998年8月至2000年,李侃如博士担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部资深主任,负责美国对东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政策。李侃如博士长期从事中美关系和中国问题研究,对华态度友好,为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做出过很大贡献。他曾70多次来华访问,多次受到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主要著作包括:《美国情报界与外交政策:做出正确分析》、《克服中美在气候变化合作中的障碍》、《中国寻求能源安全:对美国政策的启示》、《中国的决策:领导人、结构和过程》、《中国能源部门的决策》、《后毛泽东时代的官僚政治》、《天津的革命和传统》、《中美汽车业合作之路》等。
 
出版中译本的现实意义:
本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李侃如博士所代表的第三代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对中国的看法(第一代以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为代表,第二代以鲍大可(A. Doak Barnett)为代表。第一、二代的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大都已经谢世)。目前这一代人活跃在美国中国问题研究领域,他们的研究方法较为科学,中文较好,他们的看法对美国的对华政策有相当影响。了解他们对中国看法,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的对华政策,并会为我们对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这本书是继费正清之后的影响极大的美国学者研究中国的重要学术著作。作者对中国的深度观察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美国中国学研究界的水平。无论从方法论、资料运用,还是分析角度上看,这本书都对我国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特别是美国问题研究的学者具有较高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本书已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指定为2003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说明本书对我国大专院校政治学及国际政治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为研究别国的政治制度、文化和社会提供了一个分析视角,它所采用的理论和分析框架,以及研究方法对我国学者和师生也具有借鉴意义。
 
 

【新闻网讯 记者周文文 唐正】3月27日,玉泉校区“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第二场初赛落下帷幕。经过第一轮海选,共26名参赛选手入围,将在4月1日角逐校区决赛。入围选手风格迥异,带着不同的梦想登上校园歌手大赛的舞台,但一样热爱歌唱,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记者采访了三位入围选手:李英华(外语系,研一女生)、余宇(化学所,研一男生)和王维(昆明动物所,研一男生)。
 
对唱歌的第一次触电
 
李英华:挺早的时候就喜欢唱歌,特别是知道王菲之后。那时看98春晚,她和那英一起演唱《相约九八》,就觉得她的声音很特别。之后一直关注她,听她的歌,学她演唱的技巧。她是华语乐坛的歌后,孤傲的气质,温暖的声音,真的很难相信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她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我觉得唱歌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余宇:初中毕业之后开始喜欢上唱歌。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喜欢张学友。因为对学友特别喜欢,就刻意模仿他的一些唱法,发音和声线,逐渐的有了一些相似度,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歌唱处理技术。进入高中遇到一些同学都是张学友歌迷,相互影响,后来都成了很好的哥们。现在每次聚会都会在KTV欢唱一翻。
 
王维: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唱歌。可能由于妈妈是声乐老师的缘故,我从小就接触了一些民族歌曲,觉得很好听,就经常唱。后来小学时,考学校的合唱团,可是没有考上。一气之下,回来跟妈妈学习声乐。后来终于有了很大进步,也更喜欢唱了。
 
 
终于有胆量“想唱就唱,唱得响亮”
 
李英华:因为一直喜欢王菲,练她的歌,渐渐唱得挺不错的了。大学的时候,鼓起勇气参加西安外国语大学的校园歌手大赛。没想到,第一次比赛,就获奖了。从此信心大增,就挺敢唱了。出去唱K的时候,同学们也喜欢听我唱,对我也是一种鼓舞。
 
余宇:因为一直模仿学友的唱法,渐渐就有人说我唱得很像他。自己一直也没觉得唱得有多好,只是喜欢唱,就唱出来。
 
王维:可能是小学那次考合唱团失败之后,我努力学习。终于,能代表学校参加文艺汇演了。而且还是做领唱,我特别开心。同学老师都觉得我唱得不错。而我真正觉得自己唱的不错,是在高中时。有一次参加歌唱比赛,我选了一首挺难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结果效果很好。从那时开始,在民族歌曲的演唱上,我就比较有自信了。
 
 
有空也练歌
 
李英华:其实,到现在为止,我都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只是业余选手,因为喜欢,常常唱K,自己练。来到科院后,加入博士合唱团,每周也会跟着老师练一些唱功之类。
 
余宇:以前在家的时候,会用家里的设备和碟片唱一些流行歌曲。现在也没有特别练,只是经常去KTV玩,唱得比较多,每次也特别主动,准麦霸,特别喜欢包夜K歌时后半场大家入睡之后才开始发力。
 
王维:其实也不常练。有空的时候,会练声。去钢琴房,自弹自唱。或者宿舍没人的时候,嚎一嚎。也经常和同学去唱K,那时流行、民族都会唱一唱。
 
 
唱歌真的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李英华:唱歌会让我很开心,尤其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比如哪次考试考砸了,或者压力很大,我就会拉上朋友去唱歌,唱一些抒情的,或者摇滚的。唱完以后,心情就会神奇地好很多。觉得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有的时候,朋友心情不好,我也会唱歌给她听。要是有人失恋,我就唱《分手快乐》送给她,音乐是很能安慰人的。
 
余宇:以歌会友。因为喜爱相同的歌手或歌曲,结识了很多很好的朋友。以歌畅心。在心情低谷时缓解压力和烦恼;心情愉悦时喷发兴奋和激情。
 
王维: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躲在厕所里大声唱,唱一些舒缓、悲伤的歌;心情好的时候,也唱,唱一些开心的歌,像宋祖英的。朋友之间一起唱就更好玩了,我们博士合唱团一帮玩得很好的人,经常在公车上配和声,感觉特别有意思。
 
 
缘聚这次歌手大赛
 
李英华:因为自己很喜欢唱歌,有这样的机会,想锻炼一下自己。在舞台上,毕竟和在朋友们面前唱,感觉是不一样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赛多认识一些喜欢唱歌的朋友,一举两得。
 
余宇:报名参赛,主要多亏因为身边朋友的鼓励和支持。也想在通过这样的机会认识一些也喜欢唱歌的朋友,当然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段值得回忆的经历。
 
王维:其实我真是被忽悠参加的。开始没想过报名,因为担心准备时间不足,另外那段时间唱歌的状态不是特别好。后来,博合的朋友说,就当作是一次K歌,玩一玩也挺好。我想想也对,就赶在最后一天报名了。
 
 
站在舞台上的梦想
 
李英华:把自己喜欢的歌手的歌唱好,向她致敬!
 
余宇:能够在一个更开放更令人难忘的场合为朋友们唱歌,并且唱出最好的状态让他们听到好听的歌。
 
王维:就想把歌唱好。初赛选的歌其实相对比较容易,决赛会选个更有难度的,希望能尽力唱出应有的感觉。
 
 

歌唱是一种态度,开心时歌唱,放大我的快乐;悲伤时歌唱,释放我的哀伤。无论你我经历着怎么不一样的人生,让我们一起歌唱。想唱就唱,唱得响亮,或许生活会更美好。

 

 

 

  就在北京这两日降下绵绵春雨之时,西南5省市仍然经受着旱灾。去年秋季以来,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南部、重庆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三至五成,平均气温偏高1℃以上。现在旱情蔓延到湘西。据统计这次“世纪大旱”5000多万同胞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00万公顷,其中40万公顷良田颗粒无收,2000万同胞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


     “清明时节雨纷纷”,如今清明临近,灾区却依然焦土一片,灰黄色的梯田苍茫的没有一丝生命的绿色,干涸的土地就像皮肤皲裂一样熬出了道道口子,没有“血液”流淌的“血管”已经爆裂。《旱情加剧水源危机,云南多人因找水丧生》、《嘉陵江重庆段河床裸露》、《 灾区青年纷纷离村外出打工 》、《贵阳水库底裂缝达10厘米 》、《云南村民摘野菜充饥 》、《万亩农作物几近绝收 》、《商贩因干旱抢购囤积辣椒 》、《西南2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干旱致昆明机场跑道破损》、《西南五省区市干旱重创农业 》……一条条扼人喉骨的新闻,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片牵动了许多人的心。

  有关气候专家称复杂的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异常造成了我国西南地区持续干旱,去年雨季(每年的5月到10月)在8月份提前结束造成的水分亏缺,以及温度偏高水分蒸发量大等供少失多的极度不平衡造成了旱情。另外,西南地区水利设施不完善,很多排水管道老化失修,往往靠祖宗打的水井来维持日常的生活、生产用水,没有形成系统的水利设施,也无形中加剧了旱情。

  天灾难免,人祸可防。在灾难面前,社会各界积极行动,捐水捐钱,奉献爱心。研究生院材料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等先后组织了主题为“大地之爱.母亲水窖”的捐款活动,滴水汇聚成涌泉,社会一起行动,解决当务之急,救助处于灾害之下的人民。

  希望这次教训能使政府不断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制度管理。合理的开发、利用、储存、管理水资源。作为普通百姓,也应该身体力行,节约用水,在生活中,拧紧水龙头,洗衣服的时候把水接在盆里,不用含磷洗衣粉,洗菜的剩下的水用来浇花草。口易行难,重在坚持。

  切肤之痛,历者尤明;旁人勉励,免蹈覆辙。愿清明时节,既清且明,不仅仅是人心,还有人心所在的这个天地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