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一组奇数的排列,在各大高校被演绎成了“女生节”。据说是因为强调个性的女生为将自己与已婚女性区分开来,而将三八妇女节的前一天定为女生节。为了促进男女生的交流,中国科学院学生会在女生节这天在中关村园区食堂门口举办了“绳系你我”的趣味女生节活动。

    活动当天飘起了小雪,但这丝毫打消不了同学们筹备活动的热情。10:30分,同学们便早早来到了食堂门口布置活动场地。这次女生节的主题是“绳系你我”,其用意便是用红绳将有情人连接起来,而作为“月老”的学生会便为同学们免费提供这一道具——红绳,虽然礼物很小,但也代表了同学们的一点心意,希望能够在女生节这一天为校园添加了一种别样的韵味。

    中午时分,来食堂吃饭的同学也越来越多,一对对的情侣,三五成群的女生男生,显然,同学们对于女生节的活动都很感兴趣,纷纷过来看个究竟,一时间,活动的地方就围了个水泄不通。在弄清活动的意思之后,男生们都很大方的为自己的女朋友带上了红手绳,而没有男朋友的女生们也都纷纷为姐妹们带上这个象征好运的红手绳,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好运常在。

    虽然天空依旧飘着雪花,但每位同学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在这样一个欢快的氛围中,女生节活动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3月12号晚六点半,由中科院研究生院学生会举办的第十六期科苑讲坛在玉泉路校区阶一六教室成功举办。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减灾科学与公共管理全球计划顾问任振球老先生为科苑学子作了题为“天地耦合预测地震”的精彩演讲。

    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在由线性思维和形式逻辑思维统领的当今世界,绝大多数人认为地震是不能预测的。然而任先生却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整体思维指导了他的地震预测工作,成功预测了世界上的几次大地震。这不得不让人折服,不得不让人怀疑地震是不可预测性,同时也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现在完全西化的思维模式。

    任先生十分推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天地生人统一观,他说从很早开始,中国的古人们就讲究从整体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易经上讲“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故知幽明之故。天地交而万物通;顺乎天而应乎人。”老子也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可道,非常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正是这种整体思维的指导,任先生从各种可能因子中寻找到了地震的关键触发因子。“地震的时间、空间都比较短,所以难以预测,但难以预测并不说明不能预测,”任先生说,“只有了解并掌握了一下四点,我们才可能预测地震。1.大气内部各种因子;2.各种地球物理因子(仅地形有一定影响);3.各种天文因子;4.只有非经典引潮力(“三星一线”时刻)方可触发。”接下来,任先生给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他的三星一线理论。原来任先生从古今中外用月亮位置预测天气变化的记载中得到了启发,认为地震肯定也与月亮有关。他认为当地球、月亮和另一行星或太阳处于同一直线时,月亮的引潮力共振确定了临震的三要素。几次预测成功,也很大程度上证明了任先生理论的正确性。

    日本著名地震科学家尚田诚一评价任先生说:“他采用了多层面的途经,他预测的是发生几千公里以外的地震。他们的方法和远程预测能力是有些超越当今科学常识的内涵”。的确,任先生把气象与天文联系在一起,是原始创新。叶叔华院士曾坦言,“地震预测是可以突破的,而且可能首先在中国”。陈述彭院士也表示:“无论是对地震,还是对特大暴雨的预测,我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为什么不能按我们自已的路走呢,我们已走到综合集成,向更高层次冲击的时候。这方面的创新研究,应当列入今后十年基础研究十年规划之中。”可见,任先生的工作已经得到了一些专家的认同和支持。
    为何重大自然灾害预报成为当今世界性科学难点?任先生提出了几点原因,其中重点强调了一点原因:近百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的严重后遗症。我们抛弃了中国古代的整体思维,整体研究,整体性科学,跟踪西方的精确科学。然而这种解析思维,注重实验的分科精确科学,开始暴露负面效应,容易“瞎子摸象”。所以,只有两种科学文化优势融合,人们才能更好的认识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

 

 

 

3月12日,寒风中渐显春日的暖阳,伴着夕阳西下,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二公寓多功能厅晚举办着一场异彩纷呈的“浪漫舞会”,精美炫目的假面,色彩鲜艳的呼啦圈,格式梦幻般的挂饰将此次舞会妆扮成梦幻王国。舞会由玉泉路园区学生会女生部精心组织并承办,是女生节系列活动中最让人期待的精彩环节。

    舞会7点正式开始,热情高涨的同学早已在厅内等候多时。当耳熟能详的兔子舞音乐响起,灯光交相呼应暗淡下来,同学们再也按捺不住一拥进入舞池,大家一个个搭着肩,仿佛压抑已久的舞蹈热情终于释放,随着欢快的乐曲充分享受着舞蹈带给大家的乐趣。舞蹈协会的同学耐心仔细示范动作并教导交谊舞基本礼仪,便于初学者更好的参与其中。舞池内光影交错,一支支舞曲时而轻柔缓慢,时而动感十足,时而婉约,时而劲爆,舞者心随律动,用肢体充分释放自己的热情与欢乐。池内几位老师不时的邀请同学共舞,并予指导与鼓励。随着音乐节奏的逐渐加快,同学们的舞步也更加有节奏感。挥舞的手臂、摆动的臀胯、潇洒的步伐、优雅的拉花……借着同学们的热情,学生会在舞蹈间隙穿插了小游戏,更是趣味无穷,使得同学们在此次舞会上得到全身心的放松与娱乐,各式小礼物更让大家获得意外惊喜。五彩炫目的灯光、斑驳的人影,一切的一切让大家沉浸在放松自由的音乐中。

    整场舞会气氛轻松活跃,融洽相宜,成为同学们展示自己,表达自己,释放自己热情与活力的舞台。舞会后有不少同学建议如果条件容许希望能够在户外进行开放式的舞会,还有同学表示“科院学生有时候还是太拘谨了,在舞池中应该再放的开些,不要拘泥、不要害羞,如果不能舞动自如,又何来放松呢?”也有同学建议舞协能够多组织点舞会,让大家练习舞步的机会更多一些。

 

 

 

【新闻网讯 记者田愉报道】本月7日,如众人一样,我带着对明星极其好奇的心情出发,参加了《鲁豫有约》的录制过程,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更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与明星接触。本期参访的明星是甄子丹。与他几米之隔,看他坐在舞台中央那特制的黄色半圆型沙发上,感受着大家对他的瞩目尖叫。这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他是多么的受人欢迎!他就是令人仰慕的巨星!

    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甄子丹拍戏时经常会加词,而且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感染全场。他给我们透露了《叶问2》剧情中的一个场面:在《叶问》中被日本人打了一枪的大伯并没有死,而是疯了。他后来来到香港偶遇叶问,由于叶问的一套咏春拳,大伯巧妙的认出他,随后大喊:“叶问,快跑!日本人来了!”本来导演在这没有安排叶问有任何语言,但是拍戏过程中,叶问情不自禁地拥抱大伯,心情澎湃地喊出:“我对不起你,我对不起你啊”,场面气氛更胜一筹,相当感人。当停戏时,甄子丹发现全场一边安静,大家都在用纸巾拭着眼睛,旋即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些话似乎扣动了我的心弦,不禁让我想起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八个字。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它描绘的是工匠们不停地磨琢切磋玉石,他们以工作为快乐,甚至在工作的劳苦中,也能感受到生命的跳动和喜悦。他们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他们抛弃功利为雕琢而雕琢。毋庸置疑,甄子丹也正是由于这种忘我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剧情,使得他成功地成为一名武打巨星。

    节目接近尾声时,鲁豫采访了三名来自甄子丹母校——什刹海武术学校年轻的学员:你们学武术将来准备干什么呢?他们不是要成为武打巨星就是要成为奥运冠军,乃至要将武术推广到全世界。而甄子丹当年只是为学而学,或许这就是境界的不同吧。三名孩子的话可说是体现了当今少年的壮志豪情和中国人的自信。确实中国强大了,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中国人也可以拿冠军。但这是否是社会功利化在孩子身上的表现呢!当今社会,人们做事总是喜欢把它跟名利结合起来,相当带有目的性,正如我最初来到这个录制现场,也是为了明星的光环。同样,这在我们科技界也是十分明显。例如很多科研人员是把科研岗位看成一种谋生的手段,和社会上其他职业从事者一样也受功利的驱动。他们的业绩与各种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挂钩,但这种业绩的确认又是通过各种可以量化的急功近利的评估体系来进行的,这让很多科研人员只能盯着各种考核转。或许这是中国为什么不能出大师的原因之一吧。 

    作为科苑的一员,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这种风气对我们的影响。试问有多少人盯着毕业论文看,为了就是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诚然,这给了他们很大的前进动力,但却有些堕入下层的境界!一段时间后又去靠哪个“为了”来支撑自己呢?或许,我们抛开这些,让自己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为学而学,体味那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境,不知不觉,我们也能走到科研的塔尖呢!想到这,再去看人潮中的甄子丹,我发现他已退去明星的光环,淡然而平静。   

 

               

【新闻网讯 记者孙丽伟报道】“与大树在一起”是今年植树节的主题。3月12日,一个营造绿色,呼唤人们爱护环境的特别日子。

    打开网页,输入“植树节”,无数环保宣传、植树活动信息纷纷涌入你的视野。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内容引起人们对“植树”的深刻反思:据3月11日广州日报所载重庆政协委员穿鞋套戴手套植树的一幅图片,更是在网上引起热议:既然怕脏,又何必去呢?杯具(悲剧)!杭州植物园里,“明星林”几成“荒木林”;有些单位植树节种树就是图一个形式,种的时候热情高涨,种过之后就不再管了;甚至有的单位、团体,要赶在植树节种树,还想方设法见报、上电视,其目的只为在工作汇报和总结里提“环保”一笔。如此植树,华而不实,使植树仅仅流于一种形式,从根本上失去了节日本身的意义。

    植树节不是为“种树”而“种树”,其内涵绝不仅仅是种树这么简单,而是一种绿色环保生活理念。它是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还记得年前的通识案例课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绿家园召集人汪永晨女士在“没有河流的故乡——江河保护的公众参与”讲座中向同学们讲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会议,讲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讲我国江河的现状与所面临的威胁。一幅幅图片,触目惊心、引人深思!她向同学们发问:你小时候,家乡的河是清澈的、自然流淌的,现在依然如此吗?脏了、干了还是没有了?你小时候,家乡的河是脏的、干的,现在变得清澈了,更加好了?这里姑且套用来问一句:你家乡是绿色的吗,曾经的树还在吗,它们依然那么葱郁吗?

    记得和小伙伴儿一块儿在树林里玩耍嬉戏,听风声蝉鸣;和同学一块儿进行环保宣传、植树活动的欢快时光。与大树在一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的好习惯,让环保理念长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