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30日两天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级新生入学报到的日子,在中关村园区,2000多名新生陆续顺利完成了新生报到手续,正式加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这个大家庭。在新生报到的现场,除了研究生院负责办理报到手续的老师和工作人员紧张有序的工作之外,研究生院学生会也积极协助工作人员进行迎新工作,为新生现场解答各种问题,为整个报到的现场营造了和谐、温馨的气氛。
 
在新生报到的现场,学生会成员热情地为新生解答报到流程方面的疑问,帮助同学们完成报到,也耐心细致地为同学们解答园区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帮助同学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融入园区生活。
 
同时,学生会还在园区门口及公寓楼下设置咨询服务点,引导同学们办理报到手续,完成入住公寓的流程。
 
学生会成员积极热心的服务态度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让整个报到现场洋溢着家庭的温馨和青春的活力。这种气氛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在学生会报名点,众多新生主动、踊跃地咨询学生会的有关情况,很多人现场填写了学生会新生报名表,加入到服务同学,快乐自己的队伍中。

另外,作为第六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会送给新生的第一件礼物,《新生生活指南》受到了广大新生的一致好评。学生会各个服务点都负责为新生免费发放《生活指南》,尽最大努力确保每位新生都能领到一份。这是研究生院学生会第一次为新生奉献正式意义上的《生活指南》,内容涵盖了园区、园区周围和整个北京生活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其内容的翔实和实用让众多新生交口称赞,甚至很多研究生院的老同学也通过各种渠道索要此书。

 

 
9月2日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马石庄副院长在中关村教学楼S101为2009级新入学研究生作了一次题为“从中科院走向成就”专题报告。马院长话语诙谐,像老师也像家长更像朋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娓娓道来。报告中不时传来同学们会心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马石庄副院长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发展史,以及研究生培养教育体系。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一校一院”体系。它与高校研究生院的区别在于:中科院研究生院履行“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统一学位授予”的职能,实行院所结合的“领导体制、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培养体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科研与教育之间的关系,马石庄副院长从科研教学一体化机构特点、科研教育一体化驱动机制、研究机构与学生发展、研究生的特点和心理特质等方面阐述了科研教育的对立统一关系。他指出科研与教学和学习的结合是近代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科学与教育的职能并不总是和平共处,与其说科学与教育是两个基本点很明确的社会现实,不如说两个常以同样名称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现象的不断变化着的两个方面。研究生是知识创新的生力军,不但寄托我院的未来,更支撑我院的现在。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在马院长的报告中却只提成就不提成功。马院长反复强调成就与成功的差别,以此告诉大家要有平和的心态,踏踏实实地“规划自己,路在脚下”。他说,成就是你的付出取得了结果,每个人都能成就自己。针对同学最为关心也最为焦虑的职业规划问题,马院长指出,要注意区分职业与事业,要制定相对稳定的计划,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治疗对未来焦虑的良药,就在你今天的所为”,切忌“晚上想了千条路,醒来依然卖豆腐”;要“心平气和,乐业成就”。
 
马石庄副院长平易近人、活泼风趣的演讲风格、对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独特理解,深深感染了在场研究生同学,激发了学生们的强烈共鸣,会议现场不时响起大家会心的笑声感悟到。提问阶段同学们更是欲罢不能。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的脸上依然洋溢着笑,他们从这场富含哲理的讲座中感悟到责任、使命。
 
 
 
 
 
 
 

【新闻网讯 记者魏健报道】新学期伊始,继研究生院学生会后,3日中午,研究生记者团也在玉泉园区综合楼门前搭起了招新的现场报名点,自此,09级研究生记者团招新工作全面展开。
 
“记者团的主要工作都是什么呢?”“加入记者团有什么具体要求和条件呢?”“都有哪些部门,各个部门的具体分工都是怎样的?”面对众多驻足询问的新生,负责招新的工作人员耐心、详细的给予解答。
 
有同学担心自己本科并无校园记者相关经历,或者缺乏新闻写作的专业训练,可能无法胜任记者团的工作,对此,老团员现身说法,解释记者团虽然担负着报道校园新闻、传播科苑文化的重要使命,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但作为一个培养、锻炼学生的社团,提高写作技能、结交知心朋友更是重要内容,记者团不仅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与科学院名家大家接触交流的平台,还会聘请知名新闻专家和媒体记者对新成员进行多次培训,所以,热情和兴趣是加入记者团的先决条件,也是在这里得到进步与成长的重要保证。此外,记者团还会经常组织集体出游及各种联欢活动,使团员彼此更加了解,成为朋友,对调剂紧张的科研学习生活也发挥着作用。疑惑消除,很多同学现场就领取、填写了报名表。
 
据了解,研究生记者团此次招新将持续到9月15日,分别在玉泉路与中关村园区展开,报名方式除现场报名外,也可以领取报名表填写后交回指定地点,或者在科苑星空BBS记者视角InMyEyes版下载电子报名表,填写后发送至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或发送个人信息(姓名,院所,联系方式)至该邮箱索取报名表,于9月15日前交回。报名截止后,记者团将通过写作能力摸底测试组建新一届编委会并依据08年新通过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记者团章程》进行各部门职能分工。
 
研究生院记者团是在研究生院党委宣传部直接领导下,依托研究生院科技传播中心,由学生自愿组织、参加的学生社团。成立以来,记者团秉承 “反映、传递、沟通、协调” 的宗旨和方针,在反映学校情况、沟通师生间交流、增强师生间的熟悉和了解、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新闻网讯 记者李珺报道】初秋的清晨,晨曦微露。9月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级新生开学典礼现场也拉开了帷幕。在开学典礼的现场,除了讲台上致辞的领导、老师和身着各院院衫的2009级的新同学们,还活跃着这样一群人——记者团的新成员们。
 
记者团新学期的第一批成员来自于人文学院的科学传播专业的研一新生。在开学典礼上,记者团的新成员们有双重身份:他们不仅是站在台下聆听着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和殷切的希望的新生,还要作为一名新手记者,深入到师生之间去报道大家对新学期和新生活的想法。
 
新团员们为做好采访,事先讨论采访提纲,各自明确采访对象,并在开学典礼正式开始前进一步明确了报道任务,试图从不同侧面来报道开学典礼。在采访过程中,气氛融洽,老师和同学们也都非常配合,从而使我们能够顺利的完成第一次的采访任务。通过采访,我们也更深入的了解到老师对于新同学的期望以及新同学在来校这几天的生活情况和他们对于未来三年的学习目标和学业计划。
 
当然,由于是新手上路,还没有接受系统正规的专业训练,采访方式和技巧还比较生涩,但是新团员都坚信,随着采访经验的增加和专业素质的提升,我们将会更好的为全校的师生服务,传播更多更新的信息。同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为我们的信息传播做出一份贡献,使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更加的多姿多彩。
 
 
 

当汽车开离成都市区的时间越来越长,当眼前的道路越来越窄越来越颠簸,当同行的同学们话语越来越沉默,心情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我揉揉眼睛,深深的呼吸,在心里默默的问自己,就快到了么?就快到了么?!这块让祖国甚至全世界牵挂的地方,这片悲伤和感动共存的土地------北川!
 
看着车窗外那在新闻上关注了几百次,在脑海中想象了几千遍的熟悉而陌生的景象,我的思绪将我带回了一年前-------2008年5月12日,那个本应该很平常,现如今却被全中国人民深深刻在心里的日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的大地震,刹那间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
 
 依赖于快捷的网络,我在当天下午就得知了这个消息,当时我震惊了,还不知道也不十分理解这场灾难真正意味着什么,从那一刻开始我就时刻关注灾区的最新动态。据报道截至2009年4月25日10时,遇难69225人,受伤374640人,失踪17939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         
                
灾情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团体到个人立刻投入到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来,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在地震发生不久后就立刻乘专机赶往灾区,解放军武警部队立刻集结向灾区开进,医务工作者也立刻展开了救援行动,各地也都纷纷捐钱捐物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人民,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出现了一幕幕感人的情景涌现出一个个可敬的英雄……温总理奔赴到灾区看到了这凄惨的情况对在场的求援人员深沉的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的努力……我们要全面快速展开求援行动……让损失减到最低……”;我们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灾区,有一位少将军长竟然在汽车不能开进到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的关键时刻毅然亲自率领部队以徒步的方式爬山涉水数小时来到了迫切需要救援的百姓中;女警察蒋敏在惊悉母亲、女儿等亲人不幸遇难的噩耗后强忍巨大悲痛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因连续奋战劳累过度,多次昏倒在抢险救援现场;在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纷纷慷慨捐出钱物献血……
 
当我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幕的时候总是全身热血沸腾,眼泪忍不住的在眼眶打转,真希望自己是一名灾区的现役军人,能够跟随部队参加这次的抗震救灾任务,真希望自己也可以亲自到灾区去,用自己的血和汗,把自己能贡献的,全部贡献给灾区人民!
 
如今我真的有了这个机会,在生物物理研究所党委的部署下,研究生部与所团委共同组织12名研究生代表组成“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社会实践考察团”奔赴北川地震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能够亲自来到这片北川土地,用我自己的眼睛来看,用我的心来感受,这片土地曾经带给我们的一切!
 
颠簸的汽车突然的刹车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眼前,在经过近五个小时的旅程后,北川老县城终于到了!由于国家实行了戒严管制,昔日的北川县城里除了我们一行人以外就空无一人,夏日的阳光明晃晃在我们头顶上打转,由于地震几乎毁掉了所有的道路,只有一条主干道通向两边,我们沿着主干道缓缓地走着,大家都非常沉默,彼此之间只有少许轻声的交谈,我们都在默默地用心感受着这个城市。在这片空寂的城市中,只传来知了大声的歌唱,知~~~知~~~~~让这个城市显得越发的寂静,偶尔还有微风吹过,将道路两旁绿油油茁壮的树枝吹得沙沙作响,我不禁想起一首诗,在心中轻轻吟唱起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它们都还在:知了、道路旁的绿树、还有偶尔跳过的蚂蚱~~然而,谁能想到,一年后,它们竟然成为这座城市生命的象征,曾经繁华的见证!
 
我们继续向前走着。在这条昔日人潮熙攘的道路两旁,曾经的各式建筑,或倾斜或倒塌,或粉碎…...  它们以各种怪异甚至恐怖的形态岌岌可危的堆积着,有的高楼全部陷入地下,只有楼顶平覆在地面;有的在地面上看是 三层,事实上是座五层的楼房;有的全部碎成了瓦砾,无可辨认面目全非;有的正在盖建的高楼,可能永远也没有完工的那一天了;有的只倒塌了一面墙,如果是前墙倒塌,展露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个洞穴般的平面剖析房屋,我们可以看出,哪间是他们家的厨房---他们在这里做着美食,哪间是卧室---他们在这里甜蜜入眠,哪间是客厅---他们也许在这里商讨家庭大事,憧憬着美好生活…如果那栋楼是后墙倒塌,我们眼前看到的仿佛就是完整的一栋楼,然而透过这面墙上的窗户,看到的是竟是另一面的阳光,另一面的和风,仿佛另一面的世界,让我们彼此相隔彼此牵挂却又永远无法达到……这些建筑物都有自己曾经的故事,有的墙面上“峥嵘岁月人 物竞风流” 的标语红崭崭的像是昨天刚刚贴上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惠民帮扶中心”的挂牌还端端正正的挂着,然而它们已经非常安静的在这里躺了整整一年,看着它们这么平静的模样,我的心中却仿佛是惊涛骇浪风起云涌,一年前那惊骇的一幕生动的套在这片宁静上,让我一直在猜想,这些建筑物,究竟经历过了什么……
 
正当这些充满悲戚的建筑物上的太阳,将我的眼睛刺痛的几乎睁不开的时候,同伴的一声惊呼让我顺着他的目光看了过去。呀!那是什么?!眼前的景象一瞬间就让我心中充满了感动,充满了欣喜,刚才的悲痛也被吹淡了很多,我看见,在一片残破的废墟下,在层层叠叠厚重的瓦砾中,竟然探出了一只纤细但是充满了力量的小野花,花朵只有指头大,很多白色的小小花瓣重叠在一起,组成了一个虽然小但是很密实的花球,它的叶子也非常特别,绿油油的三瓣三瓣的在一起,还组成了特殊的花纹,我仔细一看,呵~~居然拼出了是一颗心的形状!(后来知道这种花叫白花车轴草,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广,耐酸性强,pH4.5的土壤都能生长,除盐碱土外,排水良 好的各种土壤均可生长。再生性好,耐践踏,属放牧型牧草。)这朵小花竟然如此坚强,不管它弱小的身躯上压着无比厚实的砖瓦,不管它的种子被埋得有多深,不管它离阳光还有多远,只要能见到心中的太阳,就执着的顽强的生长着,它知道有一天,废墟的重量再也压不住它,风雨的严厉再也打不垮它,只要它心中有着憧憬太阳的信念,它就一定会冲破层层阻碍,破土而出,甚至破石而出,昂着头,冲着太阳,勇敢的歌唱!
 
这不正是北川还有所有灾区人民身上,那宝贵而又让人敬佩的精神的真实写照吗?!!我想起来的路上,到处都是建筑工地,家家都在盖房子,努力的生活,把心团结在一起,共同建设自己的新家园。看着小花,我微笑,灾区的亲人啊,从现在起,我不会再用仅仅怜悯同情的目光看你们,而要用敬佩和和鼓励我的心情大声的祝福着你们,你们曾经的家园虽然变成了废墟,但是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像这朵爱心鲜花一样,努力地朝着太阳歌唱,从废墟旁边站起来,重新过上幸福的新生活!
 
在汽车再一次驶上颠簸的县城公路,渐渐远离北川时,虽然天色渐晚,但在我的心里,那朵废墟下的小花,仿佛依稀放出些许光明,让我的心暖暖的,亮亮的~~~~谢谢你,小花!相信你,勇敢的北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