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记者李艳丽】12日晚7:00,中关村园区六号楼多功能厅,校园追梦剧社举办了新年话剧专场,为大家上演了自导自演的话剧《几点了》与《1008号房》。

整个话剧专场分了两场,小剧《几点了》和大剧《1008号房》。小剧台词幽默、剧情搞笑、表演精彩,一个通宵实验的学生想要在马路边的长椅上睡觉,却被形形色色的人打扰而睡不成觉,期间的一些列表演引得观众开怀大笑,作为专场的“开胃菜”,点燃了现场愉快的气氛。

小剧结束后,大剧开始,整个过程,观众时而欢笑,时而思索,被演员的表演带入故事中,猜想着凶杀案的真凶。《1008号房》原名《谁杀了罗伯特》,是一部诙谐生动的悬疑推理剧。身为心理医生又慷慨大方的罗伯特在高级酒店预定了1008号房间,表演从珍妮和玛丽醒后在房间中发现罗伯特的尸体开始,接下来她们两个以及艾教授、酒店经理分别开始分析谁是真凶。珍妮和玛丽分别从参加聚会的人中寻找有杀人动机的人,并和服务生有幽默的对手戏;艾教授和酒店经理从罗伯特的日记里分析杀人凶手。人物的说话方式各有特点,尤其是艾教授,每次说话都会都得观众哈哈大笑,人物的性格个性鲜明,完全通过表演带着大家一起进入寻凶之旅,这里有太多的爱恨情仇,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最后的结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故事中所有参加聚会的人都是一个人,是一个人的多重人格,而其中的一个人格爱丽丝就是罗伯特的深爱之人,也是因为深爱这个千面伊人,他死在爱人的手枪之下。

看似老套的剧情,他们却演绎出了不一样的精彩,追梦剧社通过精彩的表演让观众度过了难忘的两个小时,在带给大家欢笑的同时,也带来大家对人生对爱情的思考。

是的,一群年轻的学生因为喜欢表演组建了追梦社团,让他们有表演的平台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表演结束时,追梦剧社诚挚邀请喜欢表演的同学加入这个大家庭,共同享受话剧表演带来的快乐。

【新闻网讯 记者 孙灿】1月13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园区教一1,应人文学院邀请,来自台湾辅仁大学的潘小慧教授与国科大师生畅谈荀子之学,进行了题为《荀子的人观——“解蔽心”作为荀学道德实践论的人之哲学理解》的报告。由人文学院孟建伟教授主持,胡志强教授做点评。

关于人们所熟知的“性恶论”,潘小惠阐述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孟子是从“心”的角度谈“性”,而荀子是从“生”的角度谈“性”,她指出,荀子的“性”具有三种内涵,一是人生理及心理上的官能,二是官能的能力,三是官能的欲望。进一步的,“性”“情”“欲”三个概念是同质同层的,表现在“性者天之就”“性者情之质”“欲者情之映”。因此,“性恶”并非荀子学说的重点,荀子谈性恶的目的在于,“借着人天生之性恶主观地衬托出治性的心,并且客观地衬托出外在的礼义。”因此,荀子所言之性,无法作为道德实践的根源。

接下来,潘小惠谈到,荀子之学不同于孟子之学之处就在于“解蔽心”。根据功能及意义,潘小惠将荀子“心”的概念分为四种,即情欲心、自主心、认知心、道德心,其中自主心和认知心可以合为一种理性意义上的心——“解蔽心”。在道德实践中,“心”是最重要的。

对于荀学中道德实践的基本结构,正如《荀子·解蔽》中所言,“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荀子提出了“虚壹而静”的“解蔽”方法。潘小慧解释到,“心”要知“道”,就必须做到虚心、专心、静心。荀子所谓的“道”,不是天之道,地之道,而是人之道,即君子之道。从“知道”,到“可道”,再到“守道以禁非道”,就是认识道,评价道,坚守道。知道到行道的过程,便是道德实践的完成。这就是荀子的“道德知识论”。

因此,潘小慧给出的结论就是,荀子在道德实践论上,与孟子采取的是不同的道路。不同之处源于二者对“人性”本身的理解上,孟子即心言性,主性善;荀子即生言性,对心言性,主性恶。孟子所说的性善与道德实践相关,然而荀子所说的性恶却无法作为道德实践的根源。荀子的道德实践论,不是重在“性”,关键在于“心”,心主要是认知的意义和自主的意义,二者可以合为“解蔽心”,心以“道”作为认知的对象,并以“达于道”作为认知的根本目的。“解蔽心”由“知道”到“行道”,这揭示了道德实践必须以道德认识论为基础。然而,“道”高于“解蔽心”,是权衡的最高标准,而“道”源于圣人的创制。因此,潘小惠认为荀子之学的根源性难题就是:创制“道”的第一个圣人是如何可能的?对于这一点,荀子并未予以回答。

报告后,胡志强教授高度评价了潘小慧教授在中西方哲学比较中认识中国哲学的这一研究方法,通过挖掘中国传统的德性论伦理思想来丰富西方伦理思想。之后,潘小慧就“道的实在性与建构性”“第一个圣人是如何可能的”等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讨论。

 

新闻链接:

潘小慧教授曾任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主任、士林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与文化月刊(A&HCI杂志)社社长、哲学论集杂志主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西方中世纪哲学家多玛斯和儿童哲学研究著名专家,其主要著作有《德行与伦理─多玛斯的德行伦理学》(台南,闻道出版社,2009年再版), 《从解蔽心看荀子的知识论与方法学》(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儿童哲学的理论与实务》(台北,辅仁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四德行论——以多玛斯哲学与儒家哲学为对比的探究》(台北,哲学与文化月刊杂志社,2007年版。),《伦理的理论与实践》(台北,文史哲,2005年版)等。

国科大博士合唱团2013新年音乐会“冬日放歌”将于1月11日(周五)晚7点在玉泉路园区礼堂隆重上演。新年伊始,在这个寒冷的季节,博士合唱团的团员们将用歌声为老师和同学们送去温暖和祝福。结合多种合唱形式及曲风,为大家准备了一顿丰富多彩的听觉大餐。

本次音乐将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将献上由经典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编曲而成的《大江东去》,一首《香格里拉》则将带着大家神游美丽圣洁的滇藏秘境,经过团员们用合唱重新演绎的流行歌曲《菊花台》也会给听众带来一份新年惊喜,耳熟能详的内蒙古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则会送来大草原绿色的祝福。

第二部分,博合的女生将用如夜风一般轻柔的《葡萄园夜曲》唱出国科大生活如果园一般的甜蜜;轻快欢乐的捷克民歌《库斯克邮车》将载着大家“穿过荒野经过小村庄,越过了山路和大桥”一览欧洲风情;一曲婉转动听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则会散发出迷人的芳香涤荡人心。轻松俏皮的《回娘家》则会在春节临近之际,以别样的方式提醒大家常回家看看。

冬日放歌,给大家带来春日般的温暖,就如歌曲《The Rose》所唱一样:冬日里深埋的种子,将在融融的春日照耀下,绽放成美丽的玫瑰。在第三部分,《The Rose》和《雪绒花》漂洋过海送来了异国的冬日祝福与祈愿,而新疆民歌《掀起了你的盖头来》以及用台湾高山族山歌的曲式作成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也将为这场盛宴增添别样的风采。

第四部分的男生合唱将由两首内蒙古民歌开启,一群北归的《鸿雁》带来了对家乡的思念,而一首《欢乐的那达慕》则将草原勇士各路健儿的飒爽英姿展现的淋漓尽致。源于哈萨克族民歌,曾搭载于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中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夜也将在国科大响起,同样团员们还会带来脍炙人口的《打靶归来》。

最后一个部分,观众将听到京腔京韵十足的《故乡是北京》以及活泼轻松的广西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神秘优美的《大青藏》将从圣洁的高原采撷一片祥云送到一片书声琴韵的国科大;学子结伴《踏雪寻梅》去,在朗朗歌声和暖暖情意中,定会寻得新的一年在国科大美好时光。

为了献上一台完美的演出,紧锣密鼓的加班排练也正在进行。博士合唱团必将唱出最响亮的冬日放歌,唱出最温暖最热烈的新年祝福,期待在博士合唱团2013新年音乐会“冬日放歌”中与您一起分享。

1月9日晚7点,明德系列讲座“十五十六世纪中西方科技文化交流”在S206举办了,主讲人是国科大人文学院尚智丛教授。

一开始,尚教授以古罗马的衰落为例,阐述了文化衰落是国家民族衰落的根本原因。后来以明后期,万历朝起,分析了中国本土文化的日渐式微。从皇权独断,宦官专政,党争激烈,分析了当时社会一个普遍现象——清谈误国。从程朱理学开始,到王阳明的心学,中国士大夫已经从当初的儒家积极入世的态度,转为了空谈、清谈。这也是直接导致强盛的明朝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的根源。这一时段也恰巧是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的年代,是西方从文艺复兴开始,逐步步入现代化的时代,也是中国在世界上开始落后的时代。

而在这个中华文明衰落的大背景下,中西方的科技文化交流也从过去的中国“顺差”开始转为“逆差”。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不单单给予了中国人先进的格里高利历法,也让当时的有识之士,如徐光启,一瞥了西方革命性的思想狂潮。

后来,满清入关,起初,清朝并没有因为闭关锁国断掉中西方的交流。以汤若望等人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仍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历法、枪炮工艺、天文、数学知识。但是,清廷对于西方的先进文化仍有抵触,特别是历法案中可见一斑。汤若望等人带来的先进的西方知识、文化,也被斥为奇技淫巧,不合祖例,而被束之高阁。

虽然这段时间的交流并未给中国造成彻底的变革,但是它已经掀开了时代大幕的一角,为中国的现代化迈出了第一步。直到后来的鸦片战争打开国门,洋务运动逐步西化,中国一直在蹒跚着走向现代化。而中华文明现代化的第一步,就是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十五十六世纪。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文化的影响与尚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作为国科大的学子,大部分人都是理工科专业,虽然比常人更清楚了解发源于西方的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但是对于他们从何而来,如何走进中华文明却知之甚少。这次讲座不仅仅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知晓了过去。正如温总理所说:“一个民族忘记历史文化就不能了解现在走向未来。”

2013年1月5日晚上18:30,“青年读书计划”2013首期读书分享会在生理大楼300会议室举行,来自上海生科院各研究所及部分其他科研单位的同学也参加了这次活动,活动由樊晓娟主持。此次活动得到了上海生科院研究生部、中科院青年成就协会和求索讲坛的大力支持。

首先,项目发起人吴跃伟介绍了“青年读书计划”的基本情况。他指出,“青年读书计划”旨在建立一个读书、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在阅读、分享的基础上交流和进步,为科研助力。“青年读书计划”的计划包括虚拟书库、实体书库和读书分享会三方面:虚拟书库,主要是通过晒书目,建书库,自助互借,让书活起来;实体书库,通过组建2013读书小组,撰写阅读书目,认购,定期分享;读书分享会,则是成圈子,有分享,有讨论,文艺与研究并存。读书分享会是“青年读书计划”的主要活动之一。谈的是书,聚的是人,交流的是思想,激发的是行动,创造未来。

任职于某硅谷创业公司的Hermine作为第一位分享嘉宾,从阅读过的近900本书中,她首先重点介绍了三本书:《What I wish I knew when I was 20》、《Influencer》和《裸活时代》,这三本书分别阐述了“如何超越思维定式,打破常规,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一切皆有可能,只是你要找到正确的方法”;“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如何简化生活”。Hermine结合自己的经历,表达了“读书不能只是读,而是要看你是否行动,去做出改变”的观点。接着,她又在“发现个人优势”、“心理学”、“华尔街和金融学”和“史诗小说”方面分别推荐了两本书。

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静落空间”创办人陈静作为第二位分享嘉宾,她分享的主题是“你,你是谁?”。她从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起,娓娓道来读书和读人的关系,讲述了自己成长中的改变。她的分享让同学们深深地感动并启发我们开始思考真正的自己。

接下来的环节是提问,自由讨论,书籍互借、每人一书推荐和小组分享。

最后每个小组选择1-3个人自由发言的分享环节是整个活动中气氛最热烈的部分。“书是人生益友,但也仅止如此,人生的路还得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还要自己去感受”;“书不在多,而在读”; “怎样获取好的信息呢?找到一个好的信息源。而我们的读书分享会就是一个很好的源头”;“我们就是要去读真正发掘我们自我本质的书,去读更源头的书,去发现心灵的本质,而非只是为了暂时的精神安慰或心理满足”,“通过读书,通过思考,通过人生经历,一层一层剥掉身上的伪装,认识更真实的自己”。主持人最后点评,他提到“智慧在人群中”和“读书,我们请慎重,而且努力”为“青年读书计划”的这次读书分享活动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