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日下午130分,国科大中关村教学楼S106教室座无虚席,由计算机学院党总支组织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之科学素养培养专题报告准时开讲。计算机学院有幸邀请到计算所龙芯团队的掌门人胡伟武研究员,就如何做人、做学问、倡导科研精神、培养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规划人生等为同学做了“君子先器识而后文章”的主题报告。

胡伟武语言轻松幽默,营造了一个愉悦的氛围,在座近200名同学饶有兴致地聆听了整场报告。他首先讲述了自己对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从为什么要自主创新,中科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位置,到如何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最后提出科研人员要解放思想,进行科技创新,并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科技产业化。其中,胡伟武提到了龙芯的成功体现在市场上,强调一定要把技术跟实践相结合,才能形成不可阻挡的创新力量。

接下来,胡伟武从知识上的学问这个方面阐述了读书的目的,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引出读书是为了明理、立志,特别提到“厚德载物与攒人品”,希望我们摆正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最后,胡伟武给出了几点建议:1.全局优化的人生设计。他指出最优的全局优化要和国家民族的发展相一致。2.艰苦奋斗。在这一点上,胡伟武说了一句让人感触颇深的话,“我做得好是因为我付出了更多的努力”。3.勤于学习,从书本中、实践中学习,学习知识、方法、哲学,把握事物的简单性,并能做到以一贯之,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修养。

临近报告尾声的互动环节,胡伟武风趣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330分,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该场专题报告圆满结束。胡伟武所传达的厚重文化底蕴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同学们受益匪浅,不止在科研方面得到了诚恳的建议,更重要的是老师为我们将来更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月21日,科苑支教社特色专题支教小组赴石景山华奥学校开展第一期专题支教活动。

“特色支教”显本色

在上一学年,支教社招募了70余名志愿者参与华奥学校、黄庄学校、树仁学校三所学校的长期支教活动,志愿者出色地完成了支教任务,受到支教学校师生的好评。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传统的带班支教能给支教学校减轻教学压力,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但是这种支教模式周期长、缺乏针对性。华奥支教组的负责人董海涛发现,在新的一学期里志愿者学习任务加重,难以完成一学期的支教任务,而且大家的支教热情也有所消减下降,导致支教社的招新陷入困境。

通过对上学期支教情况的总结,部分志愿者反映,我们学校支教组目前开展的支教活动与当下本科生开展的支教活动一样,与师范学校研究生开展的支教活动差距太大,不能体现科苑支教社的优势与特色,因此,建议学校支教组根据社员情况与学校情况在继承现有模式下,积极开展特色项目,比如定点定期开展专题项目、专题报告等。通过对学校老师、学生,以及支教课程的简单调查,经过长期讨论与认真考虑,科苑支教社于2013年春季学期成立特色专题支教组。

初春的一场知识盛宴

特色专题支教组,旨在给学生介绍一些专题知识,通过发放讲座资料,以PPT报告的形式为学生来一场知识盛宴。3月21日,第一期特色专题支教活动在华奥小学进行,此次支教活动共有12人参加,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专题,共有“化学的起源:从炼金术与炼丹术说起”、“环保类:水环境”、“环保类:大气环境”及“环保类:生活垃圾” 四个专题。

在讲解的过程中,主讲志愿者向学生们讲解丰富多彩的专题知识,并通过提问题等环节与同学们展开互动,对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赠送了精心准备的礼品。

开始讲课前,志愿者们心存担忧,怕讲不好,同学们不喜欢听,经过一节课的讲解后,学生们表现活跃,对讲座内容非常感兴趣,志愿者们如释重负,表示希望下次能够有机会继续参加专题讲座。同学们反映,通过这次讲座,大家拓宽了知识面,知道了世界上著名的化学家,了解了造纸术的整个过程,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到了很多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以及生活中实用的环保小技巧,正可谓收获良多。

各抒己见展活力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发现,75%的同学非常满意此次活动,50%的学生认为讲座内容很新颖,66%的学生对讲座准备的小礼品感到非常满意,超过65%的学生认为45分钟的讲座时间有点短,希望能增加时间,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收获。通过对学生的兴趣调查发现,同学们兴趣广泛,涉及环境、化学故事、音乐、自然、军事、艺术、外星人(UFO)、动植物、旅游、个人励志故事、宇宙、探险、世界未解之谜等。调查为后期志愿者选题提供了丰富的依据,支教社也希望在这些方面有特长的志愿者能加入,奉献自己的力量,为孩子们带去一片广阔的天空。

活动结束后,通过对主讲同学的访谈,了解到课堂讲座的长处以及存在的问题,希望下次讲座能在继承优点的同时,克服存在的问题,使专题讲座的质量和效果不断得到提高,力争所有学生百分百满意。

319日晚,随着一股冷空气的来袭,北京飘起了春雪。今晨,整个校园被轻盈的白雪覆盖,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细看那雪下,青翠的松柏还泛着春的气息;嫩绿的草尖颤巍着雪花,冰凉的雪花此刻不再是寒意,而是冬和春的窃窃私语。同学们纷纷拿起相机,拍摄青春校园里的这份美丽。

国科大预热乐翻天

2013年3月23日是第53个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将主题定为“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为迎接世界气象日的到来,3月23日,大气物理研究所2012级硕士生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及国科大地球科学学院学生会,利用午休时间,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综合楼食堂和四公寓食堂门口开展气象日“预热”活动。上午10时许,同学们就挂起了展板、贴好了海报,做好分发传单的分工,并准备好各种小礼品。现场气氛热烈而又秩序井然。

“哟,今天是什么日子啊?”两位刚出食堂的老师看到眼前热闹非凡的景象不由自主地讨论起来。“老师您好,我们是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学生,今天是世界气象日,请允许我为您介绍一下今年的气象日主题……”“同学你好,今天是世界气象日,请翻看彩页,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气候变化好吗?” 同学们三五成群,分组行动,发挥专业特长,向过往师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涉及内容包罗万象:如何看云识天气、什么气候最利于身体健康、估计气温的简易方法、天气预报中时间和地区的用语、雷电灾害和暴雨洪涝的应急措施、减缓全球变化……

同学们精心准备的各类气象科普简报受到师生的欢迎,同时激发起他们关注气象的兴趣,令人惊喜的是,科苑人对天气和气候的关注程度比预想要高,“沙尘暴频发的原因是什么”、“PM2.5和PM10哪种更有害”……在宣传过程中,不断有人询问各类问题,这种良好的互动很大地促进了志愿者们宣传气象知识的积极性,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的同时,大家还就如何选购口罩为师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原来选购口罩还有这么多学问啊!”志愿者深入浅出的讲解,融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受到了科苑师生的绝口称赞,不仅有外专业的同学与志愿者约定在课下经常互动交流,还有部分同学听到宣传后很感兴趣,表示要把气象类的问题加入到自己的作业素材里……

一千余份科普简报和各类小奖品很快被分发完毕,志愿者们一直忙到一点钟才吃饭,虽然饥肠辘辘,但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这次气象日预热活动不仅是服务科苑师生,也是为同学们自己的科研之路做了预热,大家纷纷感慨,公众对气象的关注程度比想象中更高,这对身为气象人的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当化压力为动力,努力钻研,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让我们从春天起步,为祖国气象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观象台精彩开讲坛

3月23日,北京南郊观象台人群涌动,大气物理研究所2012级硕士生一早就到达现场开始准备工作。为了配合市局的安排,同学们在观象台主干道迎接前来参观的市民,为他们介绍天气展报、讲解气候变化海报、分发彩页和传单,发送圆珠笔、环保袋、扑克牌、钥匙扣等小礼品。

精心布置的展区一经亮相便吸引大批群众,同学们一边分发宣传材料,一边向市民宣传今年的气象日主题“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并认真为市民答疑解惑,忙得不亦乐乎。

在天气展报前,谢谨博同学头戴麦克风、手持话筒开始解说,迅速吸引了大批小学生,展板前围得水泄不通。“来,让我们比赛一下看谁学得快、认识的符号多”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现场学习气氛热烈,一位正在录影的家长说:“这样的活动让孩子受益匪浅,我录下来之后回家也能学着教,相信孩子很快就能看懂天气预报了。”

 在气候变化海报这边,刘博同学以“北极熊的奇幻漂流”为主题,从海冰融化入手为中小学生讲解全球变暖问题,“地球发烧了”,“冰块一会儿浮上来,一会儿又沉下去”,他形象的语言和动作演示受到了青少年的热烈欢迎,现场笑声不断,甚至出现了一批粉丝,这一欢快的场景还吸引了中国气象频道的记者前来采访。

 主干道上,青年夫妇让孩子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指认天气符号,中学生用多媒体设备录下气候变化的讲解内容,老年人细心地倾听着同学们讲解天气与人体健康的知识,农民大叔向同学们请教农业气象灾害预防,家庭主妇向同学们咨询家庭防雷问题……市民们一群群赶来,同学们制作的气象科普宣传材料成了抢手货,三千张科普传单一个上午就分发完了,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班长张潇潇介绍说:“同学们一丝不苟地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海报和宣传单从内容安排、版式设计等方面经过精心策划,力求图文并茂,突出知识性和趣味性。海报涉及公共气象服务天气图形符号、气候变化、气象灾害预警、沙尘暴、天气预报用语等,彩页涉及气候变化的现象、原因、措施、灾害等,宣传单涉及家庭防雷、农业灾害、科普简报、气象生活常识等。同学们还就海报的展览方式、传单资料的分发、内容讲解方法以及与市民的互动等宣传内容的执行细节进行了反复讨论。”

本次气象宣传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观象台张台长对同学们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高质量完成宣传任务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同学们深知身上的担子还很重,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决心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为祖国气象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福利院评说雾霾天

3月22日下午,由大气所研究生部刘洪韬老师带队,研究生志愿者为北京市老年病医院的老年朋友举办了一场关于PM2.5的知识与健康方面的讲座。报告由LAPC的高级工程师吉东生主讲,研究员王庚辰作为特邀嘉宾出席。

进入2013年后,北京市连续的雾霾天气及由雾霾天气引起的一系列健康、环境等问题,使得天气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吉东生从PM2.5 的物理化学性质出发,详细介绍了其所引起的气候效应、环境问题,以及对人体健康尤其是呼吸系统带来的危害,号召大家过低碳生活、减少污染,并积极规劝引导年轻一代绿色出行、爱护环境。在报告过程中,老师还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选取口罩,如何进行室内通风,空气净化器的选择等生活妙招来预防污染对人体的伤害。

在提问环节,老年朋友踊跃发问,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如我国PM2.5 污染的具体标准、沙尘与雾霾的区别、如何治理污染等。王庚辰、吉东生详细回答了问题,并以国外的许多著名城市为例,告诉大家,经过适当的治理,北京一定可以重新迎回湛湛蓝天!

最后,在大家的热烈讨论中,北京市老年病医院的PM2.5宣传之行圆满结束!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中意境朦胧的书写,前阵子成了北京空气状况的真实写照。1月10日晚间开始笼罩京城的雾霾连绵多日,1月12日北京PM2.5指数濒临“爆表”,北京几乎所有区域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卷土重来的PM2.5,不只是北京的烦恼。1月29日上午,灰霾还席卷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合肥、武汉、成都等地区,灰霾面积达130万平方公里。从往年看,冬季也是空气质量下降的重灾节气。然而,在浓重的雾气中,PM2.5的污染之害却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眼下,在难得的几个“开朗”天之后,有气象专家预测,雾霾天气或将在2月于北京、天津、湖北等各地再现。

重重“霾”伏中,走得太快的我们渐入迷途。雾中惊醒,让我们清醒行动,在孩子清澈的期许中尽快找到“归途”。

1月13日10时35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发布,北京市2012年底出台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暂行)》也首次实施“极重污染日应急措施”。

据统计,北京市2013年第1个月内已发生4次雾霾天气,1月里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仅为5天。首都北京遭遇十面“霾”伏,这种情形再次唤起了公众对于城市空气质量的高度关注。

十面“霾”伏因何而起?长期关注“雾霾”现象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系教授郝吉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按照北京现在的排放水平,如果遇到持续三天的大雾,空气质量就会不达标,持续五天,就会发生重度污染。”

雾霾背后,是大气的“逆温现象”在作祟。实际上,只要是无风的静稳天气,北京的空气质量就会恶化。在正常情况下,大气层上冷下热,由于热胀冷缩,冷的大气层要比热的大气层重。“头重脚轻”的空气容易发生垂直对流,靠近地面的污染物就随着对流的空气扩散到高处而被稀释。但有时,大气层变得下冷上热,这就称为“逆温”。逆温的空气“头轻脚重”,非常稳定,垂直对流无法发生,污染物则难以扩散。

不管你信不信,环保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对青山、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理念正以一种强势的姿态冲击着世界各国各地。

1月31日下午3点,我不经意间向窗外望去,发现清晨之雾越来越大,能见度竟然小于60米。打开网站看到“雾霾天气健康知识小提示”后,便好奇地点击了链接。细细读之,这才意识到,原来一连多日,笼罩北京的竟然是“霾”。霾是重度空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网上报道说,1月份北京只有5天不是雾霾天。这不仅影响了民众生活,也损害了北京作为首都的形象。

当我们行走在都市繁华蜂拥的大街上,看着汽车尾气连绵不绝地冒出,再抬头看看那难得一见的蓝天白云,感慨着呼吸一口清醇的空气已成为一种奢侈,这感觉确有太多的无奈。

无奈之下,我们能为护卫蓝天白云做些什么?虽然,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任何事只要能流行起来成为时尚,滴水之力就能凝聚成壮阔洪流。

一位朋友说,少呼吸室外空气吧!可是,我们屏住了呼吸就能多换一分洁净的空气么?还有同事站出来说,为环保少吃肉。因为畜牧业的发展需要巨大的环境代价,以生态成本计算,一个牛肉汉堡的价值可达200美元。这一提议有点在理,只是多少有点“曲线救国”的意味。

看看身边,直接破坏环境的举动比比皆是:滥采乱挖、滥伐树木、肆意排污……我们常常无力阻止,但可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出行多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双面使用纸张,不燃放烟花爆竹,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尽量使用太阳能,自己不吸烟,奉劝别人少吸烟等等。各行各业都可为环保献力,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以自己的方式,从点滴开始,将环保时尚融入自己的言行举止中。当环保已成时尚,趁着这股潮流,我们都去做环保达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