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著名导弹和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屠守锷,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主持实现中国导弹零突破
 
1962年3月21日,我国第一枚自行研制的“东风”2号导弹失败后,时任我国七机部第一研究院副院长的屠守锷,临危受命兼任被称为研究院主脑的总体设计部主任,主持导弹的故障分析。1964年6月29日,修改设计后的“东风”2号导弹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自行设计导弹零的突破。
 
1965年3月,中央决定尽快把我国的首枚洲际导弹搞出来,并任命屠守锷为总设计师;但留给他的时间紧而又紧:1971年试飞,1973年定型。这枚洲际导弹,由120万个零件组成。
 
受命研制首枚洲际导弹
 
首枚洲际导弹研究、生产的难度和遭受的挫折,绝不亚于玄奘“西天取经”。平时待人宽厚慈祥、温文尔雅的屠总,在工作中显示了他性格的另外一面。对不合格、有问题的零件,他要求统统换掉。一句话:“绝不能带一个问题上天!”
 
1971年9月10日,我国首次研制的远程导弹飞行试验获得基本成功。整个20世纪70年代,该型远程火箭经过10多次各种特殊弹道的飞行试验,检验了设计方案的正确性,证实了导弹的质量和可靠性。屠守锷还对导弹设计作了10项大的改进与提高,为日后进行洲际导弹的全程飞行试验创造了条件。1980年5月18日,我国第一代洲际导弹飞向太平洋,在预定海区准确命中目标。
 
屠守锷简介
 
1917年12月5日生,浙江省湖州人。1948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41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应聘为美国寇蒂斯飞机厂工程师。1945年回国,先后任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副教授,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副教授、教授,北京航空学院副教务长、系主任、院长助理。1957年调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后任七机部第一研究院副院长,七机部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务。先后担任东风二号和东风三号导弹副总设计师、洲际战略导弹总设计师、长征二号火箭总设计师、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技术总顾问。1999年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原标题:两弹一星元勋95岁屠守锷逝世)

“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再谈“钱学森之问”:

“中国人那么聪明,那么勤奋,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性的拔尖人才?”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与高等教育出版社近日联合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演讲一开始,朱永新就把“钱学森之问”抛了出来。

面对台下数百名研究生和本科生,这位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指出,造成我国缺乏世界级科学大师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文理分科。他引述一篇评论的话说,中国不缺少才智过人的学者,但是很少有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巨匠。一些人过分关注科研的果实,而忽略了成长的过程,在利益的驱使下作科学研究,往往会急功近利、作风浮躁,甚至欺诈造假。

“没有人文情怀的科学家一定走不远,他不会有强大的内在动力。仅仅为了个人——这种动力是有限的,因为个人所追求的东西总是有限的。”

朱永新指出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我国公民阅读能力下降,导致了公民总体素质的下降。他认为,表面上看来,阅读是个体性行为,但犹太人的例子说明事实并非如此。从1901年起,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犹太人数量已过百。华人,特别是本土华人与之相比,差距立现。“犹太人是阅读量最大的民族,他们平均每人每年的阅读量是65本书,我们是多少?5.14本书,其中还包括教学书、教科书,相差10多倍。”

满堂灌的教育体系是朱永新抨击的另外一点。在他看来,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大学课堂和中小学课堂没有什么两样,“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很多老师都是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不需要更新,因为“没有对话的压力”。而真正好的课堂,一定是对话的课堂,一定是讨论和争论的课堂,这样才有活力和生命。

“智慧没有发挥出来,这是我们的教育的最大问题。中国人的智慧被管死、被套住了。”朱永新说,“具体来说,地方管的太死,学校管的太死,行政部门权力太大,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教育活力没有得到发挥。”

他还在演讲中特别提到,在我国,民间资本一直没有真正进入教育体系,民办教育的活力及其对于公办教育的重要补充与激励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教育改革,如果没有民间财智参与,无法真正进行,势必导致用形式主义对付官僚主义。”

(来源:中国科学报  记者:肖洁)

 

今天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在其北京玉泉路校区礼堂举行颁奖仪式,颁发2012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院长奖、冠名奖学金及优秀导师奖。中科院院长兼国科大校长白春礼等出席了上述活动。 

 

白春礼说,随着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更名,中科院的研究生教育又开启了一个新征程。国科大以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为办学理念。科教融合,既是国科大的办学优势,也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征。(讲话全文见第2版)

 

国科大将尝试把一些专业院系设置在研究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两段式培养模式,进一步对全院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进一步形成全院教育的统一格局。

 

致辞中,白春礼还向在中科院设置各类奖学金、奖教金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感谢,并对捐助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表示肯定。

 

白春礼强调,中科院党组已经提出了要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把探索科教融合新模式,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新高地作为实现创新2020”跨越发展的一个重要主攻方向。他希望全院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全心全意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希望每一位同学继承发扬中科院科学、民主、爱国、奉献的传统,牢记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践行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院风,建设好祖国的未来。

 

据了解,为了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中科院从1989年起设立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其中院长特别奖已成为公认的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的标志。24年间,累计评选出476名院长特别奖、3627名院长优秀奖。本年度国科大有40名研究生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指导他们的39位导师分获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240名研究生获得院长优秀奖;83篇学位论文被评为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其导师81人获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还有320名研究生获得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45名研究生获得宝洁奖学金,90名研究生获得地奥奖学金,19名研究生获得大恒光学奖学金,41名研究生获得美国超导公司奖学金,7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CAS-Springer”优秀博士论文奖,16名研究生获得刘瑞玉海洋科学奖学金,40名师生获得保罗生物科技奖。同时,首批来自184所高校的1000名优秀大学生获得了中科院与教育部联合开展的《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中的中科院大学生奖学金

 

设奖单位代表保罗生物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力、施普林格亚洲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中国编辑总监叶路分别致辞。优秀研究生导师奖获得者徐涛、院长特别奖获得者刘恩克以及中科院大学生奖学金获得者刘璐分别代表获奖导师和学生发言。

 

颁奖仪式结束后,来自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白文理等8位获奖学生代表,在首届中国科学院学子讲坛上和现场师生深入交流,分享了获奖经验。

 

《中国科学报》 (2012-12-15 1版 要闻)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2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院长奖、冠名奖学金及优秀导师奖颁奖典礼今天在国科大举行。中科院院长、国科大校长白春礼在颁奖典礼上透露,国科大将尝试把一些专业院系设置在中科院的研究所,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两段式培养模式。

 

国科大的前身是中科院研究生院,在今年7月获得国家主管部门批准而更名。在9月举行的开学典礼上,国科大聘请了10位来自中科院研究所的所长、院士担任学校各基础学院的院长,以发挥研究所的综合优势,共建基础学院。

 

白春礼透露,在10位所长、院士担任各基础学院院长的情况下,国科大还尝试将把一些专业院系设置在研究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两段式培养模式(即第一年在国科大集中学习基础课程,第二、三年在研究所进行科研和完成论文),进一步对全院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进一步形成全院教育的统一格局。

 

《科技日报》(2012-12-15 三版)

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校长白春礼14日说,为激励学子创新精神,中科院从1989年起设立院长奖,24年间,已累计评选出476名院长特别奖、3627名院长优秀奖。  

 

国科大2012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院长奖、冠名奖学金及优秀导师奖颁奖典礼暨中国科学院学子讲坛当天在北京举行,白春礼为获奖师生代表颁奖并致辞。他表示,这些获奖者如今都活跃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的科研生产第一线,成为推进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白春礼指出,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中科院将始终围绕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国家队和培育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大学校而努力奋斗。

 

中科院研究生院已正式更名国科大,其建设要把院系教育单元与中科院研究所创新单元凝聚、碰撞、互补,形成独具特色的、有利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组织架构。国科大还将尝试把一些专业院系设置在研究所,进一步对全院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形成统一格局,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

 

据悉,2012年,国科大有40名研究生获中科院院长特别奖、240名研究生获院长优秀奖,120位导师分获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另有近600名研究生分获个人和中外企业捐资冠名设立的各个奖项。同时,首批来自184所高校的1000名优秀大学生,获得中科院与教育部联合开展的《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中中科院大学生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