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大连化物所教育史编著筹备会议在礼堂会议室召开。离退休老领导、离退休教育管理干部代表,所工会主席刘吉友、研究生部主任熊博晖等12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研究生部主任熊博晖主持。
 
为及时总结中科院教育工作的经验,展示中科院教育工作的历史与贡献,中国科学院拟编撰出版《中国科学院教育发展史》纳入到《中国科学院院史丛书》之中。大连化物所作为入选中科院教育史编撰19个单位之一,非常重视该项工作,专门成立了教育史编著筹委会,并特别邀请了解教育发展历史进程和教育工作的老领导和离退休教育管理干部加入到筹委会队伍中。
 
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回顾了大连化物所教育工作的重要事件和取得的突出成就,对如何撰写好教育史,更全面地反映出大连化物所在教育工作方面的历史面貌和独有特色达成了共识。 

7月17日上午,“大气科学的若干前沿问题”最后一次讲座圆满结束,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研究员主讲,并对大气科学的理论工作者提出希望。
 
郑国光局长的报告分为两个部分:首先他结合自己的研究给我们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的方法和科学原理,并解释了大众对天气预报和人工影响天气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报告的第二部分,郑局长则主要介绍了我国气象业务的发展问题,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我国气象业务发展的现状,当前气象业务的主要方面和面临的挑战。在报告的结尾部分,郑局长语重心长地给大气科学的理论工作者提出了希望,希望他们能够结合当前气象业务的实际需要,理论联系实际,使我国的气象事业能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
 
“大气科学的若干前沿问题”一课共分5讲,每讲单独由一位老师讲授。五位老师都是工作在大气科学领域最前沿的资深专家,他们结合自己以前做过和现在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介绍了目前大气科学中的若干前沿问题:
 
薛纪善研究员介绍了目前数值天气预报的进展,并对展望了未来数值预报的发展。
 
倪允琪研究员则结合自己目前的研究,给我们讲解了中尺度天气动力学及其研究进展,并结合实例介绍了暴雨形成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关系,以及暴雨研究的重要性。
 
宇如聪副局长报告的题目是“基本气象工作和中国气象问题”,主要给我们介绍了气象工作的特点和数值预报模式在气象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并且结合实际说明了中国气象工作的复杂性,给中国气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丁一汇院士则生动地给我们展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和理论研究,并带领我们对未来100年全球的气候趋势进行了畅想。
 

长江学者包刚教授于7月15、16、17日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中关村教学楼作了题为《Mathematical modeling,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 of Maxwell's Equations in Diffractive Optics》的精彩讲座。同学们济济一堂,认真听取了这次讲座,并接触到了当前世界前沿学科和一流的研究工作,获益匪浅。
 
包刚博士198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1991年在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导师为William W. Symes教授。1992年起他先后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数学及其应用研究所,佛罗里达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工作,现在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吉林大学长江特聘教授。
 
包刚博士的博士论文主要研究线性波动方程解与系数的依赖关系,这是地震学理论的中心课题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数学问题。他的博士论文工作是迄今为止该领域最深刻的结果,由此发展的数学工具极大地推动了光滑系数波动方程的非线性微局部分析。包刚博士博士毕业后的工作主要涉及衍射光学、非线性光学、近场光学及其它波传播问题的数学建模,理论分析和科学计算。他最早开始对光栅衍射问题的数学模型进行系统研究;第一个获得间断系数有源Maxwell方程的Lp估计这一非常重要和深刻的成果;分析和发展了一系列Maxwell方程组应用问题的基于有限元方法,最小二乘有限元方法,杂交边界有限元方法的算法;发展了一系列新的技巧,为光学和电磁学中的反问题和最优设计问题提供了原创性的结果。包刚博士是光学和Maxwell方程组这一重要应用领域的国际学科带头人。

这次讲座主要讲述了有源Maxwell方程的相关内容和他在该方面的贡献,并将其应用到光的衍射模型等,建立偏微分方程描述的数学模型,并用有限元方法等算法进行求解。包刚教授的讲课生动、深刻、非常严谨,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应数学科学学院的邀请,来自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的陈歌迈(Gemai Chen)教授给同学们讲授了《统计实践》这门课。
 
陈歌迈教授, 1991年获得加拿大西蒙佛来泽(Simon Fraser University)大学统计学博士学位。1991年9月~2003年6月间先后在加拿大瑞拿大学(University of Regina)、曼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和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统计系担任过助理教授、副教授。从2003年7月起出任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统计系教授。加拿大统计协会会员,商业与工业统计分会理事长。是加拿大统计(The  Canadian Journal of Statistics)、 统计学家论坛(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t), 质量技术与数量管理(Quality Technology and Quantitative  Management)等期刊的编委。目前是云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参数与非参数回归模型,非线性时间序列建模,金融与经济模型的构建与预
 
在这门课的讲授过程中,陈歌迈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给同学们讲述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建立模型,以及建立的模型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等问题,布置的作业也由易到难。陈老师不仅给我们讲述统计中的问题,而且还以自己为例给我们讲述了如何做研究、什么时候开始、如何开始、如何作报告等一些细小但具体的问题。

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提高了在统计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也知道了一些基本的做研究的方法。

圣火在心中燃烧,希望从手中传递。2008年7月17日,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还有22天的时候,满怀着激情与祝福,研究生部师生见证了奥运圣火在辽宁省沈阳站的传递。
 
清晨的雨把沈阳城洗刷的更加干净美丽。早晨四点三十分,我们乘坐的两辆大客从计算所出发,经过了四十多分钟的路程,终于抵达了火炬传递的途经地——世博园。一路上,国旗五环旗在空中飘舞,许多警察在路两旁维护着秩序,激昂澎湃的观众也早早地等待在路旁。五点半左右,我们停在世博园内一座山坳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奥运火炬的到来。清晨雨后的风有点凉,而我们心中却燃烧着无比的希望与热情。
 
沈阳站火炬接力线路起点是北方第一个园林公园世博园凤之翼广场,终点为棋盘山冰雪大世界,沿途经过世博园、棋盘山,火炬手传递路线全程10.4公里。此次圣火传递共有241名火炬手参与,其中第74棒火炬手就是我们沈阳计算所的所长林浒同志,这不仅是林所长的光荣,更是我们全体沈阳计算所人的骄傲!
 
7月17日上午8时40分,在经历了三个多小时的焦急等待之后,奥运圣火终于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人群沸腾了,“奥运加油”、“北京加油”、“中国加油”的声音此起彼伏,大家跳着、叫着,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和奥运五环旗,许多人拿出相机、摄影机,希望能留住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林所长引燃了手中的火炬,在与73棒火炬手击掌交接后,一边向我们挥手示意,一边缓缓地向前跑。他手中的圣火在熊熊燃烧,这火焰传递着希望,传递着祝福;他的脸上洋溢着激动与自豪,这种激动和自豪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呐喊着“奥运加油”、“北京加油”、“中国加油”,此刻也只有用这呐喊才能表达着我们满腔的骄傲与激情,此刻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都与祖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10点20分,圣火盆点燃,奥运圣火在沈阳站的传递结束,但我们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奥运圣火的传递,传递的不仅仅是一种梦想与希望,传递的更是一种民族精神、奥运精神。这种精神给予我们责任,给予我们使命,更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要如同奥运圣火一般旺盛的燃烧,活力的燃烧,把激情投入到日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
 
 让我们共同携手,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用我们内心感动的烈火、奋斗的激情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沈阳计算所研究生部

2008-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