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天气预报是什么?有哪些预报方法?近地空间变化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由物理学院主办的夏期学期“天体物理前沿系列讲座”之一由国家天文台的首席研究员王华老师作有关“空间天气预报”的报告。

王老师从空间天气预报研究的观测、物理研究、模式开发出发,重点讲述了空间天气预报的类别、方法和物理基础等方面。空间天气预报从日地空间物理过程分类,可以分为太阳和行星际类、磁层类、电离层类和中性大气层类;从时效来分类,可以分为警报、现报、预报和事后分析。王老师通过生动的影象演示讲解了黑子的精细结构、磁场及其本影区的复杂运动,和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太阳风、极光等物理现象。目前我们的空间天气预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满足需求。

空间天气预报的方法主要有经验预报和物理预报两大类。经验预报不需要深究其中的物理背景,具有很好的实用性。物理预报是研究人员长期奋斗的目标,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可以独立运用于空间天气预报的物理模型。同时王老师指出近地空间环境变化是有规律的。利用这个变化规律就可以预测未来某时段的近地空间环境的变化。

王老师在讲座中也提到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和对航天活动的影响等。例如:大耀斑出现时射出的高能量质子,对航天活动有极大的破坏性。高能质子达到地球附近时,特别是容易到达无辐射带保护的极区,会影响极区飞行;如遇卫星则对卫星上的仪器设备有破坏作用;太阳能电地在高能质子的轰击下,性能会严重衰退以至不能工作;如遇在飞船外工作的宇航员将危及生命。

由以上种种影响可以看出,对太阳活动的预报有很大的必要。王老师指出,现在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已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通过预报可使有关部门,如:通信部门、航天部门等,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太阳活动对这些部门工作的影响,也为准确地进行天气、气候、水文、地震等预报提供资料。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王老师耐心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气氛活跃。此次报告学到的知识重要而且实用,是不可或缺的一次报告。

王华宁,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团组首席研究员,自1990年以来长期从事太阳磁场研究工作,主持中科院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等研究项目10项。主要涉及的研究方向有:太阳磁场测量中的横向磁场方位角180度不确定性问题;太阳磁场的非势特征和分形特征;太阳磁场的拓扑结构分析;太阳磁场三维结构的重建;太阳活动区日冕加热;太阳活动预报。1993年以来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2002年获得成中杰奖,2005年太阳活动预报团组作为空间环境保障服务任务主要参加单位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7月7日,“淡江大学管理学院师生欢迎仪式”在管理学院会议室举行。台湾淡江大学管理学院MBA师生15人在淡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陈敦基和淡江大学管理学院经营决策学系主任娄国仁的带领下于昨日到达北京,并于7日下午开始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开始进行为期三周的学习参访活动。
 
管理学院副院长赵红、管理学院周寄中教授、佟仁城教授、霍国庆教授及MBA中心人员参加了欢迎仪式。MBA中心主任徐艳梅主持仪式。徐艳梅主任对来访师生表示欢迎,并对此前淡江大学对管理学院出访学生的热情接待表达谢意;为了让台湾师生更好的了解将要生活学习的地方,赵红副院长对中科院研究生院及管理学院的发展概况作了简要介绍;淡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陈敦基在致辞中对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的周到安排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淡江大学管理学院的13名来访学生,同时希望他们在三周的学习中取得丰厚的收获。
 
赴淡江大学学习的管理学院MBA学生刘涛在欢迎仪式上代表学生发言,为他们在淡江大学学习生活期间受到的周到款待表达真挚的谢意,并回忆了他们三周学习生活中的精彩片断,并预祝淡江大学来访的学生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度过充实的时光。
 
最后,管理学院教学培养与学生管理办公室主任赵朝老师对这三周的学习安排及活动安排对来访师生进行了介绍。在接下来的三周内,管理学院周寄中教授、吕本富教授、时勘教授、徐艳梅教授将从创新管理、网络经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四方面开设课程,此外还有两次高新技术企业的参观以及其他文化交流活动。
 
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与淡江大学管理学院MBA学生交换计划从2008年起执行,主旨为增进两院教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互动及专业学习。包括双方管理学院教师的短期教学、交换学生短期学习及互访活动。
 
 

生物物理学系列讲座共分六讲,先后邀请五位活跃在本领域的老师,结合其自身的科研经历,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了生物物理学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讲是昆明理工大学的白洁老师以“神经退行性疾病”为题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报告。白洁老师的报告深入浅出,由最基础的问题——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定义及特点入手,渐入主题,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以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病为代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治疗的切入点。白洁老师还结合自己目前的研究方向,简要介绍了硫氧还蛋白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第二讲是生物物理所的陈畅老师以“氧化还原依赖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为主题的报告。陈畅老师的报告生动活泼,条理清晰,既饱含知识,又不乏趣味。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一氧化氮在神经系统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介绍,她将小分子一氧化氮与大分子蛋白质之间的作用形象生动地比作一场罗曼蒂克的恋爱,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以一种唯美童话般的方式与在座的每一位听众分享。
 
第三讲的主题是“生命体系中的物理化学难题与思考”,主讲人是研究生院的何裕建老师。何老师长期从事分子手性及生物节律性起源的研究,他首先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都无处不在的手性现象——小到基本的物理粒子,大到我们所在的银河系,手性长久以来为我们大多数人所忽视,其间隐藏的奥妙更是鲜为人知。为什么生命起源会最终选择L型氨基酸和D型核糖,为什么绝大多数的蜗牛和海螺都是右手螺旋,为什么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又恰好符合右旋的规律?对于这一切的疑问,何老师从粒子水平的宇称不守恒,逐级展开,为我们一一解答。
 
第四讲是生物物理所阎锡蕴老师带来的题为“肿瘤靶分子及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的精彩报告。阎老师在介绍肿瘤血管新靶点的同时,也向我们娓娓道来她理想中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三种境界——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我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对科研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最后两讲的主讲人是生物物理所的王晋辉老师,他从“从神经细胞突触和网络编程的分子基础到神经行为”和“基因操纵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研究中的应用”两方面介绍了他目前的研究工作。前一部分,王晋辉老师从动作电位编码模式、突触前动作电位驱动突触传递的模式、网络内神经元时空动作电位编程与行为模式三个维度阐述了神经系统的语言;后一部分,王老师则侧重介绍神经系统功能的分子基础,同时也澄清了长久以来在神经生物学领域存在的一个误区,使我们重新认识了分子水平的研究在神经生物学研究中的定位——虽然分子生物学在神经生物学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要最终破译神经系统的“密码”,单单依靠分子水平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生物物理学系列讲座虽然前后仅有六讲,但每讲都是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各位老师在帮助我们了解生物物理学研究前沿的同时,也以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为我们今后的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
 
 

应数学科学学院邀请,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郁星星教授在研究生院开设了为期一周的《随机方法系列讲座》课程。
 
郁星星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图论以及图算法,他1983年至1990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先后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0-1992年在美国Vanderbilt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于1992-1998年在美国乔治亚大学任助理教授,1998-2003年为副教授,2003年起晋升为教授,同年开始在南开大学任讲习教授。郁教授现在担任SIAM Journal of Discrete Mathematics ,Internet Mathematics以及ACO三个国际杂志的编委,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

随机方法是利用概率论来进行组合研究的方法,当今很多研究人员成功的将其应用到复杂网络、图论经典问题中并取得了很好的理论结果,代表性的著作有图论学界泰斗Bollobas著的《随机图》一书。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用随机方法,郁教授系统的介绍随机方法的基本内容,阐述了随机方法给组合以及图论发展带来的崭新契机,其清晰的讲课思路和深厚的知识功底给听课的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光飞逝,又是一个七月,在研究生院集中学习将近一年时间的07级研究生们即将奔赴全国各地,回到各自的研究所,踏上自己新的学术征程。在生命科学学院的夏季学期里,来自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曾长青研究员开设了《科学伦理学和学术研究的“生存之道” 》课程,向同学们讲述了一个合格的科研工作者应具有的学术道德,以及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应注意和可能遇到的伦理学问题,此外还介绍了我国科研基金的申请情况,研究生如何更有效地参加学术会议等内容,将有助于同学们更快适应回所后的科研工作。
 
曾老师首先就基因组学研究中遇到的伦理学问题展开介绍。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中,生命伦理第一次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第三世界国家人群遗传资源的保护、取样规范、伦理审查等一系列概念的提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人类基因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宣言。而作为国际单体型图计划(HapMap Project)的中方协调人,曾老师详细介绍了该计划的中国部分在执行过程中坚持贯彻知情同意、社群参与等伦理学原则,以及伦理审查委员会所起到的具体作用;细致描述了取样过程中的人文关怀等环节。同学们认为,人类基因组研究中的伦理学初步探索将有助于我国建立和完善生命伦理评判体系。
 
曾老师还就学术造假与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她以美国的Baltimore Case和韩国的黄禹锡事件为例,介绍了这两起学术造假事件的过程,表述了她对学术造假的看法,认为学术造假不仅仅影响一个科学工作者的科研生涯,甚至可能影响到多个科研团队的研究工作、甚至某些学科的发展趋势。通过翔实的资料和绘声绘色的讲解,科苑学子们认识到自觉遵守科研人员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同学们表示要坚持诚实、正直的科研道德,以勤奋踏实的工作来实现自身的价值。曾老师也鼓励同学们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本着对科学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平稳地把自己的科研道路走下去,在新的征途上取得新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