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17时,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友会、学生会共同组织52名同学前往亦庄创意广场参加《职来职往》现场录制活动,本活动旨在为学生提供一次近距离接触职场名人、体会面试流程的机会,让他们熟悉招聘的程序、模式和相关面试技巧,以最佳的状态应对以后的正式求职。录制活动持续了两个小时,四位选手表现出色,现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同学们都被主持人及18位职场达人睿智儒雅的个人魅力深深折服。
活动结束后,虽然天色已晚,但是同学们纷纷表示不虚此行,获益匪浅。通过现场体会求职面试,大家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并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为以后走向职场做好准备。
9月20日至21日,中国科学院大学2012年第三期研究生指导教师研讨班在北京玉泉路园区举办,旨在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促进导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导师的政策水平和指导能力。来自36个培养单位的113名导师参加了学习研讨,国科大学位办副主任、培养处处长缪园、培训部副主任颜雪红分别主持了研讨会。
国科大副校长王颖、自然科学史所所长张柏春、国科大副校长马石庄、心理研究所副教授关梅林分别就《研究生教育制度与政策解读》、《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若干案例》、《创新教育中的导师角色》、《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与和谐发展》等主题作专题报告;生态环境中心研究员郝郑平作了导师经验交流的报告。
研讨班就如何当一名好导师、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等问题分六个小组进行了研讨交流。导师们认为,在生源质量控制方面,应积极拓展优秀生源渠道,提前与生源学校进行沟通,提高面试技巧,加大面试力度,提前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考察;在师生关系方面,应该“像培养自己的孩子一样培养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教导学生、鼓励学生,充分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培养方式方面,应宽严有度,因材施教,提前了解学生未来的规划,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在管理方面,应明确和完善规章制度,施行节点化管理,阶段化管理,课题计划细化管理。此外,导师们还就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差异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国科大教育业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导师们普遍认为,通过研讨班的学习和交流,更加明晰了国科大研究生教育体制和政策,对导师角色及研究生心理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对解决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若干难题有了一定的方法和信心,希望学校能够多组织导师进行学习和交流,将导师研讨班的形式进一步丰富化、常态化,使之成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撑。
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助理、招生办公室主任高随祥出席研讨会并作重要报告。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等京区物理口相关单位的研究生部主任及部分工作人员参加了研讨。会议由国家天文台研究生部主任杜红荣主持。
高随祥教授指出,此次研讨会的目的,就是进一步落实国科大第一次工作会议精神,在科教融合的大思路下考虑如何进一步做好招生工作,探讨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新举措,共商研究生招生工作大计。高随祥介绍了近期国科大招生工作关注的主要方面,包括结合学校更名,梳理和完善招生规章制度;加强招生宣传提高生源质量;与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计划、博士生入学选拔和博士资格考试、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工程硕士转博试点、接收推免生与直博生、以及2013年招生报名和考务相关工作等。
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张宏伟主任做了题为《确保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对策》的报告。详细介绍了物理所如何通过主动出击、定点面试等方法开展推荐免试工作,争取优质资源,保障生源质量。
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何会林主任就高能所最近几年研究生的招生情况作了报告,通过历年报考数据说明招生宣传对于吸引优秀生源有直接的、显著的影响。
其它研究所的代表也分别结合各所的实际情况,就生源质量、招生宣传、招生指标、推荐免试工作的具体操作,博士生资格考试等方面进行了经验交流和研讨。
通过研讨,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对科教融合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学校更名后如何进一步开展研究生招生工作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明确了招生工作努力方向,掌握了工作重点。大家表示,要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为研究生教育做出新贡献。
潘教峰致欢迎词,他简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招生规模、培训模式、学科优势和教学科研成果,强调国科大拥有科技人才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并将充分整合中科院各研究所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为我国各地区和各类组织的发展提供高端培训服务。他强调,在培训过程中,力争将中科院一流的科技师资与青海科技优秀的培训对象相结合,通过培训促进地方发展。
许淳代表青海省科技厅感谢中国科学院长期以来对青海科技发展的大力支持,强调了举办此次培训班对于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推动青海科技创新步伐的重要意义。希望所选派学员在本期培训学习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珍惜学习机会,严守各项纪律,争取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本期培训班为期14天,来自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20位专家教授将为学员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