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记者 高衍超 孙灿】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党委书记刘洪海致开幕辞。他鼓励大家去追求新方法、新问题和新答案,借鉴梁启超先生的名言勉励大家“少年学术则国学术”,号召大家珍惜时间,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理事会理事长白春礼院士向论坛发来贺信。白春礼时刻牵挂着同学们的成长与发展,对大家在纳米科技的各个方面所做出的成绩及贡献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由衷的敬意。白春礼指出,中国科学院正在实施“创新2020”人才发展战略,一直将人才培养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希望大家通过努力,将我国纳米科技的发展带向新的辉煌,走向更大的成功。
中国科学院大学培养办主任向军辉在发言中强调了本次活动“促进学术交流”的主旨,希望大家充分利用本次论坛这个平台繁荣学术,增进友谊。
大会特别邀请北京大学电子学系系主任彭练矛教授进行了 “2020年后的纳米电子学”的报告,使在场听众了解到纳米电子学领域在未来由硅基向碳基发展的趋势,深受启发。茶歇过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刘建伟同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博士生罗彬同学在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的维度分别为大家进行了“界面诱导组装一维纳米构筑单元”、“基于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中,两位同学流畅的现场陈述、扎实的理论功底、巧妙的实验设计、详实的数据支撑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提问环节,报告者有针对性地回答了观众对实验操作细节的提问,现场观众积极参与到学术探讨当中,气氛热烈。
据悉,本次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举行的系列活动将持续至
9月11日和13日,学校在办公楼第一会议室分别举行了离退休老领导和退休老教授座谈会,共有三十余位老领导、老教授参加座谈。座谈会由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苗建明主持。
苗建明代表学校向老同志通报了学校更名的过程;更名是中国科学院打造科教航母、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三位一体”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和落实,是将科学院科研、人才优势转化为教育优势的重大举措;学校将进一步落实强化“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完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把国科大建设成为一所新型大学。科教融合的深化和落实是当前学校的核心工作。
老同志们普遍表示,看到学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奋斗目标很高兴。培养人才关键在于生源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当年科大建校,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郭永怀等大科学家都是实打实地在学校工作,从头到尾地进行授课、研究制定课程设置,并培养出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这是科大成功的主要原因。教师最根本的任务是上好课,讲好一门课至少需要5年时间的积淀。老同志还就招生、教材、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诸多建议。
苗建明向老同志表示感谢,并表示尽管任重道远,责任重大,学校一定按院党组要求把各项工作开展起来,请老同志放心。大家共同祝愿学校早日实现新的跨越。
9月17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石河子大学联合开办的“中科院菁英班” 启动仪式暨签约仪式在新疆生地所二楼报告厅成功举行。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苏刚,生地所所长陈曦、副所长雷加强、副所长吉力力,石河子大学校长向本春、副校长郑旭荣,以及各单位相关处室的领导和教师代表参加了仪式。仪式由雷加强主持。
苏刚在启动仪式上致辞。他就教育部、中科院联合启动实施的“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做了详细介绍。他强调,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科研与人才培养的结合,在发展中探索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模式。
向本春对生地所与石大深厚的历史渊源深有所感,积极肯定了双方合作形式。他指出,科技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才,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意义深远而重大。生命科学学院是石大生命科学领域生源水平一流的学院,他希望以生科院为依托,通过与中科院生地所共同的努力,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陈曦在发言中对生地所的各项优质科研资源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表示要努力实现高水平科学研究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相互支撑,通过与石大的菁英计划落实“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在与石大的科教结合过程中,研究所将一如既往地提供丰富的科学实验资源平台,为菁英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大力的支持与配合。
之后,陈曦、向本春在合作协议上签字。
生地所与石大的“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启动仪式是在全疆启动得较早的两家试点单位,对新疆创新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菁英班”是《教育部、中科院“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开办“菁英班”,可将研究所的优秀科研人员、先进实验室、前沿项目等优质科研资源引入教学育人过程,充分发挥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并在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中科院的社会价值,为实现人才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研究所与石大将共同参与“菁英班”学生的选拔、课程设置、考核标准、培养管理、科研实践、学位授予的全过程,积极探索科教结合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创新模式,培育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宽广的学科知识、高远的国际视野、出色的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
【新闻网讯 记者秦婧、傅茜、苏孟迪】9月18日下午,“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30场报告会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礼堂举行。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外事委员会主任、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应邀作了题为《开拓公共外交的重要意义》的报告。国科大副校长马石庄主持了报告会。
赵启正围绕什么是公共外交、以公共外交建立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以及自觉的公共外交意识三方面展开论述公共外交的重要意义。
赵启正在诠释公共外交概念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图片把美国、日本、中国对公共外交的定义进行解释。他指出,美国认为公共外交是由政府发起的,可化解外界对美国产生的错误观念,让外界对美国产生好感,从而增加美国的国家利益;日本则是通过公共外交提高日本的存在感,其对象是对方国家的公众而非政府;我国提出,公共外交要提高中国的形象,改善外国公众对中国的态度,进而影响外国政府对中国的政策。他同时还强调,公共外交的基本任务是向世界说明中国,帮助外国公众认识和理解真实的中国。
在谈论以公共外交建立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时,赵启正指出,中国要以公共外交建立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他认为,中国要不断提高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增强中国人的国际沟通能力。在当今国际社会,外媒报道的中国与真实的中国之间存在一道巨大的鸿沟,填补舆论鸿沟的方式是加强国际舆论沟通能力,而公共外交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方式。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承担着这样的责任,他呼吁“公共外交、人人有责”。
赵启正建议自觉的公共外交意识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提高:要有比较眼光,在国际交流中要做到“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国际交流中,要注意在语言上、生活上和信仰上的差异;要学会聆听,避免滔滔不绝阐述个人观点;善待媒体,对待媒体要诚实,切忌掩盖真相。
最后,赵启正总结道:“公共外交是一种广泛的、长期的、基础性的国际工作。是了不起的跨文化大工程。它表达的方式是文化性的,是一种软力量的表达,这种表达往往是柔和且直截了当的。”
演讲结束后,赵启正就个人成长经历、新媒体的影响、中国公共外交面临的问题等话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讨论。
据了解,“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创办于2003年4月,由中国著名科学家路甬祥和著名理论家郑必坚共同倡导发起,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论坛邀集中国高层领导、外国政要和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专家,就人们共同关心的政治、科技、教育、经济、外交、环境、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和交流,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研究国家战略问题,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探讨科学与人文的发展,致力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致力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贯通。
新闻链接:
赵启正,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物理专业,后从事科研、设计工作20年。1984年起历任上海市多项领导职务,包括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等。
1998年至2005年任中国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2005年3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简称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委和外事委员会主任。从2009年3月起,历任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三次、四次和五次会议大会新闻发言人。现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院长。
著作有《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江边对话——一位无神论者和一位基督徒的友好对话》(与路易·帕罗博士合著)、《浦东逻辑——浦东开发和经济全球化》、《在同一个世界——面对外国人的101题》、《对话中国模式》(与约翰·奈斯比特和多丽丝·奈斯比特合著)、《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跨国对话——公共外交的智慧》等,其中有的被国内外以为多种外语文本。
2012年9月12至13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管理学院牵头的“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投资与监管模式研究”课题组前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微系统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生科院”)进行调研,就研究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监管与激励等事宜与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本次调研由科技管理学院院长霍国庆教授率领,参加调研的课题组成员有肖建华副教授、曾明彬博士及国科控股资产监管部副总经理李毅、郭朗工程师和白冰工程师。
12日上午,上海微系统所举行座谈会,上海微系统所所地合作与产业化处陈秋荣处长、宋朝瑞副处长及杨育锋工程师参加座谈会,就上海微系统所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投资策略、知识产权、激励措施、监管方式及其对原始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所“一三五”战略定位、“创新2020”科研布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陈秋荣处长首先介绍了上海微系统所的发展战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发展思路与取得的成就,霍国庆教授介绍了课题立项背景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接下来,双方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课题组特别对上海微系统所 “以团队为主体,与社会化资金相结合”的合作转化方式进行了详细询问,并就上海微系统所“以无形资产加现金组合”的投资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对话和意见交换。下午,课题组深入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数据和信息。
13日上午,调研组与上海生科院相关主管领导举行了调研座谈会,生科院倪福弟副院长、院地合作中心高翔主任、上海生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刘鹏副总经理参加了座谈,双方就上海生科院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投资策略、知识产权、激励措施、监管方式及其对原始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倪福弟副院长与高翔主任分别用PPT方式对上海生科院的发展历程与重大事件、知识创新工程与战略目标、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等有关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霍国庆教授介绍了课题立项背景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接下来,双方就生科院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投资、产权、激励、监管及其对原始创新能力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课题组对生科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准备表示感谢,对生科院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规范、细致、独特的思考和做法表示赞誉;随后,霍国庆教授特别就课题组近期在深圳、长春、北京等地调研的成果做了阶段性总结和经验分享,并将国科大科技管理学院“一三五”战略定位和近期开展的“创新领军人才”、“创新企业家”和“创二代”等培训项目做了详细的说明,期待双方能在更多的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以发挥科学院对地方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引领作用,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下午,课题组深入上海斯莱克动物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了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点和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并在深入交流的基础上,霍国庆教授对斯莱克公司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