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日晚7点,一场由北京“心灵之声”残疾人艺术团主演的“我想我能行”专场演出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礼堂举行。演出之前,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和北京“心灵之声”残疾人艺术团团长穆剑志共同为“心灵之声”艺术团实践基地揭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为“心灵之声”残疾人艺术团在北京的第一个实践基地。

 

演出高潮不断   台上台下忙互动

演出由聋人舞蹈队带来的舞蹈《飞扬的青春》开场,在男声独唱之后,舞蹈队又给同学们带来了健美操《晃圈》。向守宏、仲未来两位演员借助双拐跳起了舞蹈《鹰之翼》,而当崔树华唱起那首耳熟能详的《水手》时,同学们主动用手打起了拍子给他伴奏。

 

聋人舞蹈队的舞蹈《千手观音》拉开帷幕时,礼堂里顿时掌声雷动。艺术团穆团长说,当年参加春晚《千手观音》中的不少演员就在其中。“我在电视上也看过《千手观音》,可是现场看不论灯光还是音效感觉都比电视上好。”现场的一位同学说。

中国残奥会第一块田径金牌获得者毛国龙,他虽然没有双臂,但是他用双脚代替双手练就了书法。他在现场挥墨写下了“寒梅”二字,并将之赠送给了中科院。当他说出“无翅也腾飞”的人生宣言时,礼堂里响起了长久的掌声。

 

李广洲,这位数次登上过央视舞台的盲人歌手一登台就给同学们献上了一段模仿秀。“同学们想让我模仿谁,“李广洲说,“那我就模仿谁”。台下同学们纷纷喊出自己想听的男歌手的名字。他不仅模仿了杨坤、周杰伦、刘欢、孙楠等,还风趣地向同学们传授了模仿各位歌手的秘诀,礼堂里笑声不断。他演唱的最后一曲是《飞得更高》,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走下了舞台,走到同学中去唱,全礼堂的同学在他的带领下集体大合唱“我要飞得更高”。

 

演出还有舞蹈《拐杖上的芭蕾》、13届残奥会表演舞蹈《星星你好》的片段和歌曲《隐形的翅膀》等,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和萨克斯《can't let you go》的演奏则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音乐之旅。

 

“老朋友”的 演出   实践基地的揭牌

北京“心灵之声”艺术团成立于1992年,是全国第一家残疾人艺术团。许多团员曾参加过2004年雅典残奥会闭幕式、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春晚等演出。艺术团现在有八十多名残疾人专职演员,每年演出超过二百场。这不是“心灵之声”残疾人艺术团第一次来到科苑,近几年每逢毕业和开学季,他们都被邀请来科苑为学生进行演出,这次演出艺术团来了60多名演员。虽然是“老朋友”,但是这次还是有不少新节目亮相,比如武术表演《中国功夫》,盲人歌手李广洲演唱的原创歌曲《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

 

 “他们和你们年纪相仿,但是他们也有不一样,他们是特殊的演员,这是一场特殊的演出”,马石庄说。他希望同学们能感受到演员们用艺术展现自我价值和讲述“我能行”故事背后的那份坚定意志和人生力量。

 

“实践基地能在在中科院研究生院揭牌,团里的每一个演员都特别高兴,”穆剑志说。据悉,这是这家全国最早的残疾人艺术团体在北京的第一个实践基地。“非常感谢中科院给提供了这么好的发挥残疾人才华的平台,”穆剑志说,“希望残疾人的特殊的艺术带给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同学们真正的启迪和鼓舞,希望演出能传递出残疾人意志的坚强和人生的精彩。”

 

“每一个节目都很精彩!”

“心灵之声”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出在科苑虽然不是第一次,可是玉泉路礼堂里依然座无虚席。“他们的演出在学生中的反响非常好,”马石庄说。地球科学学院的阿比尔的最喜欢的节目是《千手观音》和《中国功夫》,“我大学时候也看过这样的演出,可是看到一半我就想走了,”他说,“可是今天我觉得每一个节目都很精彩!”整场演出结束时,许多同学都将双手高举过头顶为表演者鼓掌。

 

“今天不仅仅是看了演出,更是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作为上台接受礼物的学生代表,物理学院高能所的王雅霄表示自己被残疾人们演出深深地感动了,“艺术团的演员们用身残志坚的勇气教会了我们要更加地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报告会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18场报告会即将于9月19日(周一)上午9:00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礼堂举行,将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做题为《科学大师的启示》的报告。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报告会于2002年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发起,并与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共六家单位共同主办的高层科普宣讲活动,通过科普讲座的形式,在院士、专家与社会公众之间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旨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创办于2003年4月,由中国著名科学家路甬祥和著名理论家郑为坚共同倡导发起,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论坛邀集中国高层领导、外国政要和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专家,就人们共同关心的政治、科技、教育、经济、外交、环境、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和交流,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研究国家战略问题,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探讨科学与人文的发展,致力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致力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贯通。
 
路甬祥,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1942年4月生于浙江宁波,祖籍浙江慈溪。196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81年获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系统流量检测力反馈”、“系统压力直接检测和反馈”等新原理,并应用于先导流量和压力控制器件,将此技术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使大流量和高压领域内的稳态和动态控制精度获得量级性提高。运用这些原理和机-电-液-体插装技术相结合,推广应用于阀控、泵控和液压马达等控制,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新型电液控制器件及工程系统。该技术被认为是80年代以来电液控制技术重大进展之一。主持开发研究相应的CAD、CAT支撑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中国许多工业部门。
 
 
 

九月的金秋,是收获的季节,是感恩的季节。在这样美丽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第27个教师节。
 
岁月的流逝,却洗刷不掉无处不在的恩师情;四季的变迁,却改变不了平凡而又伟大的恩师的教诲;时空的穿梭,却磨灭不了代代传承的恩师情。
 
师恩是平凡的,平凡在每一位老师都用行动诠释着它的涵义;师恩是伟大的,伟大在师恩用他们的期待改变了我们的一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历史的轨迹;师恩是永恒的,永恒在师恩用他们的教诲指引这后人前进的方向,指引着世界前进的方向。
 
辛勤的师恩,化做一颗颗石子,垫成我们通向梦想的高速公路;光辉的师恩,化做一缕缕曙光,照亮我们人生与灵魂的深处;无私的师恩,化作一步步阶梯,铺成我们到达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阶梯。 
每一次,走进您那简朴的办公室,我们都会看到了无数令人感动的细节:您写满教科书的小字,是您在皎洁的月光下,用辛勤做笔,智慧做墨,一个又一个地写成;您桌上的一摞摞作业本,是您在夜深人静时,仔细认真的批改;桌边书架上满满的教辅书,是您用专注与执着凝华而成的一本本奖状与证书;您抽屉里的一个个小药瓶,是您忘我工作的见证,是您将青春无悔地奉献给教育事业的丰碑;墙上“追求卓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号召是您的座右铭,是您对待工作的唯一语言。
 
青春随时光的流逝与消逝,而您的青春却永存于天地之间,因为您的青春创造的价值随时光的流逝而升华!
 
每一次,走进我们充满阳光的教室,我回忆起了无数令人流泪的镜头:您肩上的一粒粒粉笔灰,是岁月与时光为您授予的闪烁丰功伟绩的将星;教室里的三尺讲台,是您演出您责任与奉献的大舞台;墙上那宽大的黑板,是展现您儒雅与智慧的银幕,是记录您丰功伟绩的无字史书。
 
岁月在墙上留下的印迹,而您的岁月却永远的留存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因为您的岁月伴随着每一名求学孩子的成长而不朽!
 
走进我们我们生活与学习的每一个角落,到处都有您的足迹,不,在这里您留下的不仅仅是足迹,还有悉心的教诲,耐心的辅导,辛勤的传授……
 
每一次,您都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您与一位位迷茫的、失足的学生谈理想、谈奋斗;指引他们去寻找人生中的梦想,给予他们一句句激励的话语,赋予他们努力前行的信心;让他们振作起来,重整旗鼓。让他们鼓起勇气向自己的梦迈出坚实的脚步,让他们坚定不移的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当他们带着丰收的果实来向您祝贺时,您的鬓角早已被岁月染白。而您却高兴的像个孩子一样,因为,您的梦想也变成了现实。您总是这样不求回报的付出、奉献,把自己的青春和精力奉献给我们,而我们能回报的也只有我们的成功,而您却从不邀功,淡淡地说:“这是你们自己努力的成果。”
 
老师您像是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耀着我们明亮的道路;老师您就像是一架梯子,让我们爬上去,去让我们摘那胜利的果实;老师您就像是一根粉笔,慢慢地磨损着自己,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知识;老师,我们是一株株禾苗,需要清水的滋润,是您用辛勤的汗水把我们滋养,抚育我们成长。
老师,我们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知识是我们的翅膀,而您给予我们的就是知识;老师,我们快乐地在夜空下航行,道德是我们的引航灯,而您就是我们前行道路上的指明灯。
 
我们衷心地感谢您,感谢您给予我们的一切!对于每个人来说,老师一直是教育和激励我们的人,他们有蜡烛一样的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用自己的心血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去开拓、去进取!
感谢您,老师!您让我们成为超越自己的人。您用事实向我们证明,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和责任。您教会我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探索,你教给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感谢您,老师!您是我们永远信赖的人。您让我们知道:只要我们愿意,能把一切向您倾诉,您常说您也曾是个孩子,你能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您理解我们的叛逆、迷茫与彷徨,总是能及时的开导我们,让我们重新起航。
 
感谢您,老师!您让我们明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在困难中积聚力量;不管我们建造什么,您总帮助我们垒好基础,您为成长中的我们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您无私的付出,不求回报的奉献,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浩瀚的知识,更多的深邃的人生哲理。

感谢您,老师!在这样收获的金秋里,我想祝福您,我想歌颂您,我想赞美您,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当晨曦第一缕阳光映入大地时,我想起了您
 
想起了二十年前步伐不稳的我,在您温柔的目光中怯生生的做游戏
 
当朝阳的光芒开始普照人间时,我想起了您
 
想起了十五年前懵懂兴奋的我,在您不厌其烦的教导中探索世界的奇妙
 
当艳阳的烈焰烘烤着万物时,我想起了您
 
想起了十年钱叛逆激进的我,在您的谆谆教导的下感悟何为愁滋味
 
当太阳的锋芒渐渐躲进了黄昏的帷帐时,我想起了您
 
想起了五年前孤傲自负的我,在您的循循善诱下透视人生百态
 
当招摇的阳光变换成了璀璨的星光时,我想起了您
 
想起现在成熟稳重的我,在您春风化雨的点化下泰然处之世间冷暖

 

 

9月8日下午,“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中丹中心)和“中丹学院”举行了揭牌仪式。中丹中心联合管理委员会中方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兼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白春礼和中丹中心联合管理委员会丹方主席、丹麦科学技术创新部常务副部长Uffe Toudal Pedersen代表中丹双方为“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和“中丹学院”揭牌。
 
中丹科教中心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丹麦科技创新部、丹麦高校联盟为中丹两国共同开展科教活动、人才交流及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联合创建的科教平台。自2010年4月12日中丹中心正式协议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以来,中丹中心各个项目的开展稳健而有序。围绕中丹中心建设,中丹学者和官员们交流频繁,博士交换生项目业已开展,位于中科院研究生院雁栖湖校区的中丹科教中心大楼正在紧张设计之中。同时,中丹科教中心学术研讨会已在北京和哥本哈根成功举办了两届。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联合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则在揭牌仪式之前刚刚结束。
 
中丹学院是研究生院最新成立的二级学院。2012年中丹学院将在以下四个领域开展硕士双学位培养项目:水与环境、神经科学和神经影像、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创新管理。2011—2013年学院计划招收75名中国和丹麦博士学生。
 
据悉,当天出席揭牌仪式的中方人员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教授、陈霖院士、科学技术部领导、中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王艳芬教授及中丹中心中方主任、中科院研究生院院长助理朱相彬等人;丹方人员有丹麦工业基金会总裁Mads Lebech先生、丹麦大学联盟主席Jens Oddershede教授、哥本哈根大学校长Ralf Hemmingsen教授等大学校长及中丹中心丹方主任Hans Gregersen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