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科院研究生院苏刚教授及其博士生胜献雷等人基于密度泛函第一性原理研究,设计提出了元素碳的一种新结构,该结构被命名为T型碳(T-carbon)。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国际一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X. L. Sheng et al.,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06, 155703 (2011)]。

众所周知,碳是地球上组成生命的最基本的元素之一。碳可以形成sp3、sp2和sp杂化化学键,具有很强的结合能力,可以与其他元素结合成不计其数的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形成了化学和生物的多样性,构成了现在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自然界,碳一般具有三种同素异形体:石墨、金刚石和无定形碳。经过长期大量的研究,人们已对上述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了深入的理解。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家对合成碳的新型同素异形体产生了浓厚兴趣。最著名的例子包括碳富勒烯(Kroto等人于1985年合成,1996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碳纳米管(Iijima于1991年合成,2008年获得Kavli纳米科学奖)和石墨烯(Novoselov和Geim于2004年得到,201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这些结构不仅在化学、物理、材料和信息科学等相关领域产生了科学上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导致了工业和技术上的大量应用。基于这些结构,人们因此合成了许多新的衍生物,并制成了新的功能器件和相关产品。另一方面,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进步,人们也得到了一些比较复杂的碳的同素异形体,如一维的sp卡宾碳,二维的sp-sp2的石墨炔(graphyne),三维的sp-sp3-金刚石炔等。几年前,科学家们利用石墨在高压下合成了一种新的碳,其结构尚不清楚,国际上几个研究组分别提出了单斜碳、体心四方碳和sp3-正交碳等来解释该高压相结构。鉴于近年来在元素碳的实验和理论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可以说目前已进入了探索碳的新型同素异形体的活跃期。

苏刚教授及其博士生胜献雷等人通过大量对比研究后提出,如果将立方金刚石结构中每个原子用一个碳的正四面体来替代,将会形成碳的一种新型三维立方晶体结构。他们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发现这种结构在几何、能量以及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的,并命名该同素异形体为T-carbon。他们的研究表明,T-carbon具有与金刚石相同的空间群,是一个具有直接带隙的半导体,带隙在3eV左右,并可通过掺杂来调控带隙大小以适用于光催化;其价电子形成了各向异性的sp3杂化键。T-carbon的维氏硬度为61.1GPa,与立方氮化硼的硬度相当,比金刚石的硬度小1/3左右。T-carbon具有非常低的密度,仅为每立方厘米1.5克,约为石墨的2/3、金刚石的一半。与碳的其它同素异形体比较,T-carbon沿特定方向上的原子间距比较大,每原子体积是金刚石的两倍多、石墨的1.5倍;其体弹性模量是金刚石的36%、石墨的57%。由于T-carbon原子间的空隙较大,非常有利于做储能材料,研究表明其储氢能力不低于7.7wt%。由于上述独特的性能,T-carbon一旦实验上被获得,将会在光催化、吸附、储氢、航空航天材料等领域有潜在的广泛应用。进一步的研究显示,T-carbon也有可能在宇宙星际尘埃或太阳系外行星中被观察到。

该工作已被Science News以“Diamond cousin proposed”;PhysOrg.com以“New carbon allotrope could have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为题做了研究亮点报道,其它科学新闻媒体如American Scientist、Softpedia、ScientiaWeb、NanoWerk、Fellow Geek等也相继做了报道和介绍。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

 

【新闻网讯 记者李伟】他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经历:兴趣广泛的他华东理工大学主修化工机械,在中科院自动化所读硕士时潜心钻研自动控制,而读博士时又在中科院生态中心改学生态。1988年,他联合其他8个博士一起创办了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古语云“三十而立”,意思是30岁要有一份自己的事业,而那时的他恰好30岁。

    他,正是实现了一个高级科研人才到企业家成功转型的邹左军先生。

    4月22日,邹左军先生在《励志讲坛》栏目和科苑学子中分享了他的创业经验。

    艰难创业专业赚取第一桶金

    邹左军董事长回忆了当时的情况。“‘九强’的第一桶金是帮助湖北‘白云边’酒厂做白酒勾兑赚来的。经过专家评审和打分,用我们的系统勾兑出来的酒和他们人们勾兑的酒不相上下。”说起最初的创业经历,邹左军先生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

    其实,任何一项事业在起步初期都是相当困难的,“九强”也不例外。“八十年代我读博士时,一个月的补助只有95块钱,可以说9个博士都是穷光蛋。那时我们凑的钱还不够1000块,而我们租的两间学生宿舍一个月就得65元。当时为了省下10块钱的运费,我们借了三轮车自己运。”邹左军先生谈起起初的经历。

    “‘九强’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创办的公司,而且是典型的白手起家。”他这样给自己的公司定位。

    初创后的“九强”在同行里做到了强者。后来“九强”公司动物血清的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60%—70%,“九强”的小白鼠血清价格是1美金/毫升。随后,作为董事长的邹左军又带领他的团队做医疗试剂。从1988年成立至今,“九强”已经走过了23年,而全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7年。

    九强家训融入企业血液

    “九强”这两个字对于邹左军先生来说有着不一样的含义。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知识分子不仅被称为老九,还得加个‘臭’字。我们现在叫‘九强’,就是希望知识分子在祖国富强的道路上立志图强,成为一个强者。”

    邹左军先生把“九强”的企业文化浓缩成了“九强家训”: 老九自强,养家尽孝是我们的义务;九洲繁荣,富国强民是我们的责任;以九为尊,永争第一是我们的精神;九强久强,基业常青是我们的追求。

    “九强”造就了“久强”。在2011年3月,“九强”又一次获评“2011福布斯中国最具潜力企业”,而这已经是“九强”公司连续第六次上榜。现在的“九强”已发展成为中国临床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和技术领域的领导型本土企业,拥有与国际基本同步发展的系列产品,同时拥有国内最具效率的市场网络。

    心系母校勉励科苑学子

    在科苑学生的眼里,他扮演了多重角色,既是公司董事长,又是校友会副理事长;不仅是校友,更是朋友;既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又是一名卓越的企业家。在学生眼看来,他俨然是一个“多面手”。

    尽管忙于事业,邹左军先生仍然不忘和母校学子们交流。在收到研究生院的邀请时,他欣然接受,“作为校友,我很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心得”。两个多小时的讲座结束后,他甚至还放弃休息时间,又和不愿离开的同学侃侃而谈起来,分享起他的人生经验。离开研究生院时,已是晚上十一点。

    早在2008年,中科院研究生院成立30周年时,邹左军先生就专程回到母校,捐赠了“源”字石碑。他在揭牌仪式上说:“在母校生日的时候回来,我们这些毕业生都感到非常激动,看到母校在这些年里的发展我发自内心地感到喜悦。我非常感谢研究生院和我的老师们给予我的教育。我们这些老校友们都对母校充满了感激之情,这块石碑是我们全体校友一颗赤诚的心,代表着我们对母校的爱和感激。”

    成功转型启示良多

    邹左军先生跨越了从博士到企业家的这道“坎”,也留下了诸多启示。从创业现状来看,似乎学历越高,创业的主动性就越低。央视七套《致富经》栏目与清华大学联合发布的《2008-2009年度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报告》显示,本科生和研究生创业比例分别为20.46%和4.33%,研究生创业人数明显少于本科生。

    另一方面人们的固有思维似乎也很难把博士和企业家联系到一起。博士生中创业的本身就很少,创业成功的便是少之又少,而中科院这样的科研单位培养出的博士生创业并且成功的更是凤毛麟角。

    针对这样的情况,中科院研究生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做了一些调整。例如工程硕士人数的增加就反映了人才培养向应用方向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促进研究生创业。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高学历人才创业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邹左军先生的经历对科苑青年学子或多或少将产生借鉴作用。

 

 

 

 

2011年4月,春暖花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各种学术报告活动也如火如荼、精彩不断。21日下午,由生命学院组织的“Design of Photostable Plasmonic Nanoparticle Probes and Biosensors for Molecular Imaging of Single Living Cells ”学术报告会在玉泉路园区阶二1教室成功举办。
 
检测技术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关键之一。本次报告的报告人Dr. X. Nancy Xu是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州Old Dominion University化学与生物化学系的终身教授。Dr. Xu从厦门大学取得本科和硕士学位后去美国留学深造。在The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取得博士学位后,又在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 Austin 和 Iowa State University 先后进行博士后研究。她研究的工作集中在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主要是单分子水平化学和生物反应的实时监测。她曾在Science, Nano Letters和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杂志上发表多篇有影响的论文,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因其在纳米生物科学领域所做出的突出成就而受到广泛关注。
 
15点30分,报告会正式开始,Dr. Xu分两部分讲述了她的研究工作: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利用银纳米粒子成像监测活细胞内大分子活动事件,第二部分讲了纳米粒子探针为核心的生物传感器的设计。报告中Dr. Xu用她流利地道的英语,结合大量精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了细胞内一些分子水平事件的图景,通过其自身研究中的杰出成果和实例,显现了21世纪前沿纳米科技和生物科技完美结合所能带来的震撼,深深地吸引了听讲同学的注意力。在报告的最后,Dr. Xu还为我们展示了Old Dominion University 的美丽校园风光,并认真热情地回答了同学提出来了问题。整场报告,Dr. Xu都充满了激悦和兴奋的神情,同学们也都聚精会神,深深沉醉于她的报告之中。17点20分,大家意犹未尽, 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宣告结束。

 【新闻网讯 记者步凯】4月22日下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讨论课在玉泉路园区继续进行。本次讨论课的主题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讨论议题包括: “如何理解‘三个代表’是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基础上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如何看待近年来部分地区的‘土地财政’现象”、“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关注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在2008奥运会上向世界展示了‘和’字”等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记者在教学楼205教室人文学院讨论班看到,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各组分别围绕一个议题进行展示和讲解,同学发言踊跃,提问和评论气氛热烈。

 第一组同学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产生等方面,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思想理论一脉相承,又是在我国特定发展阶段与时俱进的思想结晶。该组同学还进一步从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等方面进一步阐发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承前启后的重大历史意义。

 第二组同学剖析了“土地财政”现象,从城市和乡村两种角度论述了土地财政引发的问题,向同学展现了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经济发展政策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同学结合漫画、视频等材料,风趣幽默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三组同学的发言着眼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并从实现分配公平和权利公平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同学结合时下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问题,对我国的收入差距问题、贫富差距问题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认为,短期内可以通过行政手段、经济手段调整贫富差距,长远来看,还是要实现公民的权利公平。

 中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向世界人民展示了“和”字。第四组同学从“和”字的文化起源、“和”的传播、“和”的中国与“和”的世界三个维度阐述了“和“的重要意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字的展示既有利于消除世界人民对于中国发展崛起的疑虑,同时也有助于号召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人民在和平的环境下,为全人类的发展共同努力。

 针对以上几个议题的发言,同学就“何为先进文化,如何代表先进文化”、“土地财政与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关系”、“济贫与赋权的关系”、“‘和’字深入的文化意义和世界影响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

 据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讨论班还将有三次课程,同学将围绕当今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进一步展开讨论。

 

 

 

4月21日上午,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海外团队学者刘小惠教授为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们做了一场主题为“智能数据分析:问题与机遇”的讲座。
 
刘小惠教授首先介绍了1987年至今他所参与研究的课题和商业项目,涉猎广泛。课题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时间序列分析,商业项目涵盖英航公司、柯达、Honeywell以及生物医疗领域。
 
刘小惠教授简单介绍了数据分析方法的演变史,并从数据转换技术、人类行为以及理解行为三方面来分享了关于数据处理和研究的个人看法与体会。进一步介绍了他参与的四大类项目的新进展,并且和中心同学及老师一同探讨了专家知识提取、金融时序数据模型挖掘和经济理论结合等问题。
 
刘小惠教授平和谦逊的学者风范、生动朴实的演讲风格使在场师生了解学术研究和商业应用之间的问题与机遇。他鼓励在学术领域的共同探索模式,并表示在将来会和中心的师生有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刘小惠教授毕业于英国 Heriot-Watt大学,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现任英国Brunel大学的副院长。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智能数据分析,引用和发展了多学科的思想(工程,计算机,统计)。 已发表文章200多篇,其中有100多篇发表在杂志上(包括20多篇IEEE Tr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