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6日,研究生院网络信息中心面向全校举行了网站建设的专题培训。来自研究生院13个院系和玉泉路园区管理部的30多位网站管理人员及主管领导参加了此次培训。
 
研究生院苗建明副院长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学校网站群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网站是院系建设的重要平台和组成部分,是一个单位的电子名片,各级领导都应重视。网站要成为学校和院系信息化的载体,要实现业务管理、行政管理、协同学习服务三大工作学习平台和综合宣传平台的有机结合,发挥综合效能。学校网站群还要与学校新版的协同工作平台形成有机结合。此项培训就是以落实学校网站群的结构模式为契机,促进各级领导和教职员工对网站建设的重视和高度参与,推动全校的信息化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研究生院网络信息中心主任、信息学院执行院长罗铁坚教授主持了培训。罗教授简要介绍了研究生院网站建设的历程和网络信息中心在研究生院网站群建设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法,并就学校网站群的整体结构与功能设计定位和国际上著名高校的网站建设特点及趋势做了详细的讲解。
 
网络信息中心许延祥博士从网站定位、建设原则、基本框架和操作步骤等方面具体介绍研究生院网站群建设的情况,以已建成的院系网站为例现场演示了网站结构和功能设计,并介绍了网络信息中心为院系提供网站建设服务的工作流程。网络信息中心邓晨蕾工程师介绍了网站美工设计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并以具体网站美工设计为示例给出了院系网站美工设计的思路和建议。
 
人文学院吴妍老师和材料学院闫清波老师分别谈了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网站和材料学院网站的建设感受。他们都认同网站是院系的“门面”,院系网站建设应突出院系的特点,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服务。他们希望与网络信息中心网站开发人员继续密切配合做好网站优化完善等相关工作。参加培训的院系网站管理人员进行了上机操作,体验了网站建设的具体过程,还就相关问题与网络信息中心网站开发人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此次培训旨在推动研究生院各院系网站规范化建设,树立研究生院网站群整体形象,实现学校综合宣传和协同工作的一体化,以提升研究生院及各院系在信息化条件下的网络宣传效力和工作效率。
 
根据研究生院信息化工作的安排部署,网络信息中心正在具体实施研究生院网站群建设。目前,已开发完成了人文学院、化学学院、信息学院、材料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的网站。网络信息中心将根据研究生院信息化建设需要和各院系及业务管理部门的实际需求陆续组织网站群建设与维护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提供所需的各项服务。

 

7月12日下午,中科院研究生院西藏项目管理工程硕士班结业典礼在拉萨隆重举行,35名学员顺利地完成了课程阶段的学习顺利结业,并有16名学员通过国家统一GCT考试,录取为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学生。
 
结业典礼由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厅长马胜杰主持,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多托出席并讲话。多托首先代表西藏自治区政府向长期关心、支持、帮助西藏科技事业发展的中科院领导和研究生院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即将从西藏项目管理工程硕士研究生班结业的学员们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长期以来,中科院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和关心西藏科技进步事业,特别是2003年中科院与西藏自治区政府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书》以来,本着“知识援藏、人才援藏、科技援藏”的指导思想,中科院进一步加大了科技援藏力度,有效地推动了西藏科技进步事业。实施“西藏项目管理工程硕士研究生班”项目,就是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付诸于实际行动当中。多托对即将结业的学员们提出了三点希望:学以致用,更好地服务西藏;立志创新,把自己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继续加强学习,做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模范。
 
学员代表托多贡布在发言中表示,将会把结业作为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继续保持求知的热情,厚积薄发,学以致用,用学到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努力提高工作能力,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执着追求的精神,建设西藏、服务西藏,为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结业典礼上,多托等领导与学员们一同观看了记录两年来西藏项目管理工程硕士班学习、生活的纪念视频,并向学员代表颁发了结业证、纪念册和荣誉证书。
 
典礼后,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王颖教授就如何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作了专题讲座。西藏项目管理工程硕士班的全体学员参加了结业典礼和讲座。

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局援藏项目,“西藏项目管理工程硕士研究生班”项目着力于培养西藏本地的各类科学技术人才队伍,重点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和高级专业人才,特别是创新型科研团队。项目自实施以来,在中科院、自治区领导的关心下、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和自治区科技厅的精心组织下,从区直各部门、科研机构、大学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等多个单位选定了学员。

中科院成都分院副院长赵永涛、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杨永平、西藏大学副校长强俄巴·次央、中国移动通信通信集团西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向涛、中科院成都分院院长助理张一红、中科院成都分院科技合作处副处长侯方、中科院成都分院教育基地办公室副主任贺绿、中科院研究生院工程教育学院副院长焦建彬等领导出席了结业典礼。
 
 

7月9日-7月12日,武汉教育基地组织研究生会干部参加了湖北省2010“荆楚英才学校”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本次培训班由来自全湖北省各高校、科研院所的主要学生干部(主要为各高校的研究生会主席、学生会主席)参加了培训。该培训班是湖北省专门针对高校主要学生干部、理论学习骨干等优秀学生、对其进行综合培训的学校,旨在通过加强大学生骨干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全体学员在湖北消防总队特勤训练基地开展了为期3天的封闭式理论培训。中国知识产权界的泰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教授为大家作了题为《知识创新、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的讲座,从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制度功能、知识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制度与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内容展开论述,让学员对知识产权与创新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湖北省国税总局党委组书记、局长许建国教授为大家作了题为《延安精神》的专题讲座,让各位学员重温了延安精神,重温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培训期间还邀请了武汉科技大学副校长顾杰教授、湖北大学叶显发教授、湖北工业大学徐彬教授、武汉体育学院曾兰平副教授,分别就三农问题、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大学学习生活、前途选择等问题为大学生骨干授课。各位学员与授课老师展开了积极的互动交流,碰撞思想火花,提升思维层次。
 
理论培训后,全体学员还参加了湖北青年企业孵化器—光谷创业孵化园区、湖北省公安厅指挥中心、反恐情报中心、湖北省委、省政府办公所在地水果湖和毛泽东同志曾经入住的东湖宾馆梅岭一号进行参观学习。
 
武汉教育基地一直都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武汉教育基地连续选派优秀研究生干部参加“荆楚英才学校”培训,加强了理想信念教育,切实提高了教育基地研究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7月15日下午,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在中科院研究生院授课,以“化工过程实时模拟——梦想还是现实?”为题为研究生们讲述了化工过程实时模拟的可能性及其最新进展,指出物质世界均具有多层次多尺度的特征,多尺度结构是多个学科的共性问题,为实现实时模拟所需的高性能计算其瓶颈也源于不同结构的不一致,并指出问题的关键是介尺度结构,认为介尺度结构是化学化工科学的共同挑战。

  李静海院士指出,在实现化工过程实时模拟中首先需要解决以下两个瓶颈问题:

  一是物理模型建立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他指出整个物质世界从原子,分子,聚集体,颗粒,聚团,反应器,工厂到生态环境是多尺度的结构,另外从材料,反应器到系统又是多层次的,在这些多尺度结构中有还存在聚集体,聚团和工厂等三个不同的介尺度结构,是实时模拟的难点。此外,他还指出生命系统具有类似的特征,从氨基酸,二级结构,蛋白质,生物大分子聚集体,细胞,组织和器官也是多尺度的结构,同样从生物大分子,细胞到生命也是多层次的,其中二级结构,生物大分子聚集体和组织又是三个不同的介尺度结构,所以多尺度问题是一个共同的挑战,介尺度是瓶颈。二是高性能计算中的瓶颈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结构的不一致,体现在问题是多尺度的,软件是多样的,而计算机是单尺度的,所以此瓶颈问题也可归结为介尺度问题。

  李静海院士还给同学们介绍了他的研究团队在化工过程实时模拟方面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进展,首先介绍了他在1984年提出的介尺度模型,即能量最小多尺度模型(EMMS模型)及其证明,并介绍了EMMS模型和各种离散模拟方法的结合及其工业应用,最终形成了多尺度并行计算的模式。李静海院士指出,利用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建立的千万亿次超级计算系统,通过CPU和GPU并行的结合,对化工过程的2D实时模拟已经实现,具体实例是工业滚筒 (960万个颗粒,  13.5*1.5 米),炼钢高炉 (50万颗粒,炉高33米,直径7米)等。此外利用这种多尺度并行计算的模式和千万亿次超级计算系统,对中石化,中石油,宝钢和一些锅炉和反应器进行了模拟和计算,为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

  李静海院士认为,多尺度结构是能源,信息,冶金,材料,交通,制造,生命和健康,农业,建筑,环境和资源等不同领域的共同挑战,这些多尺度问题都可以通过介尺度结构解决复杂性和多样性的问题,建立宏观和微观的桥梁。李静海院士总结说介尺度问题是解决化工放大问题的关键所在,不同问题在介尺度层次上是可能有共同规律的。高性能计算的瓶颈实际是源于结构的不一致性,高性能计算必须建立在问题与模型的软件和硬件的结构一致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最高效率。李静海院士认为,通过计算系统的改进,过去是CPU加并行,现在为CPU加GPU并行,未来可能出现XPU,利用介尺度理论和多尺度方法,对化工过程的实时模拟是非常有希望实现的。

  李静海院士还给予同学们极大的鼓励,希望他们在将来的科研过程中能够持之以恒,并且提醒大家做好科研工作要注意竞争和合作的协调性,还和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李静海院士的学术报告是中科院研究生院2010年夏季学期“化工系列讲座”的一部分。本系列讲座重在介绍过程工程复杂系统及多尺度方法, 工业生物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生化工程进展,材料化工进展等几个化工及相关学科最前沿的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并介绍绿色环境与化工的前沿、进展和展望,陈标华、王丹、刘会洲、张锁江、李洪钟、张懿、苏志国等专家先后承担授课任务。

 

7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共佛山市委党校、中国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三家联合主办,佛山创新人才培训中心承办的首期“现代战略性新兴产业佛山论坛”在佛山市委党校隆重召开。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物联网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科院研究生院泛在与传感网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壮教授做了题为《物联网产业与展望》的专题报告。来自佛山市家电、电信及软件等行业的企业管理人员以及政府相关部门领导近300人参加了此期论坛。 
 
“现代战略性新兴产业佛山论坛”的举办,旨在更好地落实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政府签署的全面合作协议,实现中国科学院科技专家资源与佛山市区域和企业发展的持续对接,培养更多具有前瞻性眼光、战略性思维的创新型人才,以科技引领提升佛山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快佛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目标的实现。“现代战略性新兴产业佛山论坛”2010年计划举办六期,论坛内容将围绕佛山市战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展开。
 
本期论坛赵壮教授从物联网概念和背景、物联网产业特点及现状、物联网产业趋势和物联网发展建议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赵壮教授通过梳理物联网的发展历程,对物联网的概念进行了细致的解读。通过国内外物联网发展的情况介绍和对比,详细阐述了物联网时代将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并结合自己长期在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对物联网的发展态势进行判断,提出了物联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发展的新方向。在分析物联网产业发展及应用的基础上,结合佛山的产业发展状况,提出了物联网在佛山发展的建议。
 
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就物联网产业的标准、物联网智能化发展的方向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提问,赵壮教授精彩的回答赢得了与会人员的阵阵掌声。论坛会场气氛热烈,与会人员普遍反映与专家交流了思想、收获了新知、得到了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