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上午,化学所2010年研究生毕业典礼在化学所礼堂隆重举行。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吕晓澎,中科院化学所万立骏所长,杨淑霞书记,张德清,王笃金,杨振忠副所长出席典礼。化学所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导师代表、部分在读研究生及毕业生亲友也与190余名毕业生欢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庄严而幸福的时刻。

毕业典礼由化学所研究生办公室主任徐辉老师主持。上午840分,毕业典礼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开幕。

首先,杨振忠副所长宣读了2010年毕业生名单,在铿锵的毕业歌旋律声中,毕业生们身着学位服、头戴学位帽依次登台,全体所领导一一为毕业生们颁发毕业纪念页并合影留念。纪念页发放完毕后,毕业生代表向研究生院和化学所领导,导师以及职能部门负责人献上鲜花,鞠躬致敬,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和无私帮助表达了最真挚的感谢。

随后,化学所党委书记杨淑霞宣读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2010学年优秀毕业生名单,吕晓澎副院长、万立骏所长及杨淑霞书记亲自为优秀毕业生颁发荣誉证书。

2010届毕业生代表郭云龙同学发表了毕业感言,他代表2010届全体毕业生向为辛勤培育他们而付出巨大心血的领导和导师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回顾了化学所的美好时光之后,他表示要与其他毕业生一起奋发图强,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随后,郭云龙同学向在学研究生代表于乐同学转交了接力棒,希望在学的研究生们再接再厉,再创辉煌。在学研究生代表于乐同学代表在学研究生生表示了对2010届毕业生的祝贺,并深情感谢毕业生师兄师姐们对在读研究生们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要向毕业生学习,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王毅琳研究员代表全体导师致辞,他首先祝贺毕业生们顺利毕业,期望毕业生继承、发扬化学所创新、求是、团结、奉献的所训,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绩,同时鼓励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勇于面对困难,不断进取,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言语之中饱含着导师们对毕业生的深深祝福与殷切期望。

毕业生家属代表刘玉芬女士表示非常高兴参加女儿毕荣荣的毕业典礼,在祝贺毕业生们毕业、感谢化学所培养的同时表达出所有家长的心声:祝愿各位毕业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强壮的体魄,永远健康、幸福、平安。

中科院研究生院吕晓澎副院长对化学所圆满完成学业的194名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向化学所悉心教导、培育毕业生的教师们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向关心、支持毕业生学习工作的家属们表示了诚挚谢意,并对他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能秉承中科院的优良传统,真诚做人、专心做事,报效祖国。

最后,万立骏所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向各位来宾介绍了化学所的发展概况,回顾了毕业生们对化学所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并寄望莘莘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尽快学习适应社会,不畏困难,勇攀高锋;保持身心健康,用平和的心态对待成功和挫折;锻炼身体,永远保持旺盛的青春活力,热爱生活,万所长请毕业生们科学对待自己的身体,用理智鼓舞自己的信心,用信念指引自己的未来,勉励他们在新的工作和学习岗位,勇攀高峰,迈向精彩未来!

典礼仪式结束后,所有毕业生和化学所领导、导师们、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化学2号楼前合影留念,闪光灯定格下每一位毕业生辉煌的人生瞬间。合影后,毕业生们纷纷与老师、同学和亲属在化学所园区中照相留念,记录下这人生中最值得永恒纪念的美好时刻。

7月2日,艳阳高照,我们来到科源社区。在这里, 没有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在这里, 没有人来人往的热闹繁华;在这里, 没有现代城市的嘈杂喧闹;在这里, 没有物欲横流的是非纷争。但这里却充斥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气息…… 

    这个小区里的宿舍楼在高楼耸立的中关村显得十分陈旧、矮小,然而却有中国数十位顶尖级的科学家在这里居住过。当年13号楼里的住户大多都是新中国第一批海外归来的科学家,第一个入住的就是郭永怀,如今他的夫人李佩老师仍住在这里。 

    敲开李老师的门,我们看到是一位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的老人,但是却丝毫也看不出李老师今年已是91岁的高龄,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我们的访谈愉快且融洽。 

    关于求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李老师从中学阶段起谈起了自己的学习生涯。被问到到自己的英语为什么特别好,李老师笑道这是归因于在中学时期就读的是美国人办的女子中学(解放后改名女十二中),后来在三七年“七七事变”之前李老师考入了北京大学经济系,由于抗日战争暴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至昆明成立西南联大,于是李老师于1938年到1941年期间在在昆明进行了自己的大学学习。在校期间,李老师非常活跃,积极的参加各种学生社团活动,还担任了西南联大学生会副会长。李老师还回忆起了自己当年和同学们一起创办夜校,教当地的老人识字,给群众讲抗战。大学毕业后,李佩在重庆中国劳动协会工作,负责一部分当时美国两大工会捐助支持中国工人为抗战坚持生产而创办的福利工作,如工人托儿所,夜校,福利社,医院等。由于后来从事的一些国际活动,让李老师意识到要去外面的世界去开拓视野。于是在1947年,李老师选择了去美国的康奈尔大学社会及发展学院继续深造。 

    关于爱情:此情绵绵 永无尽期 

    提到郭永怀先生,李老师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正是在美丽的绮色佳,在美丽的康奈尔大学,李佩老师遇到了郭永怀先生,两人相爱并结为夫妇。也许是郭先生的才气吸引了李佩老师。曾经在西南联大,李老师就听说过郭永怀这个名字,当时郭永怀、林家翘、钱伟长三人以相同分数考取了中英庚子基金会招收的第七届公费留学生。是缘分让两人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再次相遇了。相识绮色佳,相知在校园,相携回故园,相伴中关村,情殇寒冬夜。1968年12月5日,噩耗传来,当领导把飞机失事的消息告诉李佩时,她懵了,但挺住了没哭。李佩老师极其坚强,她从不在外人面前露出丧夫之痛。她把对郭先生的怀念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 

    关于生活:乐观积极,无私奉献 

    1956年,李佩老师随郭永怀先生回国后,一直致力于我院的研究生外语教学。她的渊博学识和卓越成就,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她的严格、严谨、严厉,使一届届学生从畏惧到钦佩,再到终身的感激和敬重;她的敬业、顽强,直到80岁高龄,仍然活跃在外语教学的讲台上。至今,她年逾九旬,仍在教老年人学英语,为中关村老年协会义务组织系列知识讲座。李老师告诉我们,要多看书、看报,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迎接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 

    在李佩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我们看到的是一颗拳拳爱国的赤诚之心;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毫不利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今天,李老师高尚的人格或许就是“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最好的诠释吧。 

    “学无止境”——访谈接近尾声的时候,李老师送给我们一句话。正如李老师所说的,社会在不停的发展进步,我们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拥有立足之地,才能无愧于前辈、无愧于时代对我们的期望。

   李佩老师简介:  李佩,1919年生,祖籍江苏镇江,1936年毕业于贝满(Bridgeman)女中,同时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38年-1941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学习,曾任一届西南联大学生会副会长。大学毕业后,李佩在重庆中国劳动协会工作。  1947年初,李佩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学习。次年,李佩与相识在西南联大的学长郭永怀结婚。1951年开始,李佩在康奈尔大学教授中文。1956年10月,李佩与郭永怀抛弃在美国已经拥有的安逸生活,举家回到国内。 回国之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中关村西郊办公室副主任之职,负责中关村后勤建设,今天的中关村科学城由此打下基础。1961年-1966年间,李佩到当时在北京玉泉路的中国科大教授英文,开始了与科大、与英语教学的不解之缘。1978年,李佩出任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北京)外语教研室主任,为中国科大、中科院研究生院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付出了几十年的心血,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一直到八十高龄,她仍然活跃在外语教学讲台上。李佩先生被学生公认为博学、爱心、美丽与优雅的象征,深受几代科学家与学生的尊重。

 

7月1日,兰州教育基地成功举办了第一期“研究生论坛”。、
 
本期论坛根据报名情况安排寒旱所硕士生曹永攀、博士生陆胤昊、兰州油气中心博士生王保忠和兰州教育基地办公室干部陈华分别做了题为《科幻电影与科研》、《低碳生活离我们还有多远》、《户外运动——锤炼自己》、《我看袁腾飞》的专题报告。每个报告人事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精彩的插图、简练的语言、工整的图表……留给在座听众深刻的印象。15分钟的报告结束后,现场听众展开为时15钟的自由互动讨论。因为这些主题或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或是我们密切关注的对象,所以现场的讨论进行的热烈而精彩。在思想的砥砺间,观点的碰撞中,与会师生交流了思想、收获了新知、得到了启发。
 
兰州教育基地“研究生论坛”主要面向研究生自身,由兰州教育基地和兰州分院研究生会主办,其宗旨是:为促进理实交融、科学与人文贯通培育载体;为帮助研究生关注社会、汲取知识搭建平台;为加强研究生互动交流、提升综合素质提供场所;为把握研究生思想动态、增强教育针对性畅通渠道;为提高文化软实力、建立和谐院所营造环境。论坛倡导:关注时政要闻,聚焦社会热点;关注科研教育,探索改革创新;关注哲学思辨,弘扬传统文化;关注自身发展,畅想人生未来;崇尚学术自由,提倡兼容并包。论坛主题采取主办方统一划定题目和个人自选相结合的方式确定。
 
此次“研究生论坛”的举办,受到了与会师生的好评,大家一致认为,宽松的现场氛围、广泛的报告选题、专题报告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是该论坛的一大亮点,希望今后能够多举办。“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兰州教育基地将以此为契机,紧扣学生脉搏,精心组织,大胆创新,努力使“研究生论坛”在举办中不断完善,尽早成为兰州教育基地的独特品牌,更好为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服务。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京区党委表彰了一批京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以此激励和引导京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保持先进性、争创一流业绩,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树立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营造京区争创先进、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为顺利启动和实施“创新2020”提供可靠保证。研究生院党办主任、组织部部长赵宝奇同志被评为中科院京区优秀党务工作者。
 
赵宝奇同志2005—2008年担任研究生院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2009年至今担任党办主任、组织部部长。
 
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在党委的领导下,赵宝奇同志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和党中央、中科院党组和京区党委有关党的建设的规章制度,认真学习中科院各个单位的党建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党务工作业务知识,认真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党建工作的新内容、新形式、新举措,坚决贯彻执行研究生院党委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各项举措,以富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研究生院党的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党组织交付的各项任务;同时,赵宝奇同志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思想观念上与时俱进,注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党建理论与研究生院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工作中勇于探索,注重不断总结新的经验,提出了一些富有创新性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在担任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期间,赵宝奇同志注重调查研究,向实践学习,深入研究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经验,贯彻党委关于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贴近实际的要求,进一步把握学生的特点,倡导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寓教于活动、寓教于人文关怀、寓教于审美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工作内容和载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策划召开了研究生院首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他撰写的《拓展内容和形式,不断推进研究生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会议主要交流文件,撰写的《研究生院业余党校工作的探索和创新》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并为参会的中科院领导撰写相关讲话稿。在党的知识培训、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均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并有效实施,经过总结,形成了印发全院的指导性文件。2009年,赵宝奇参与了面向100余个培养单位的大型学生思想状况和党建工作现状的调研,参与了调研提纲和调查问卷的设计,参与了调研材料整理的全过程,参加了研究生院学生党建工作研讨会,整理了上报中科院党组的与会代表的重要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起草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此文件已经以中科院党组的名义印发中科院各个单位执行,成为当前中科院学生党建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赵宝奇作为研究生院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主任,作为整个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推动者之一,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中科院党组和京区党委的相关文件精神,从始至终承担了大量的组织、推动、检查和评估工作。他是研究生院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分析检查报告、整改落实方案、活动总结报告、“回头看”检查报告等主要文件的主要撰写者之一,同时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作为主要作者之一撰写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建工作调研报告》,此文受到中央国家机关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荣获中央国家机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优秀学习调研成果。在学习实践活动的各个阶段,赵宝奇同志都能积极主动谋划和推动工作进程,活动期间的节假日基本上没有休息,出色地履行了党务工作者的职责,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赵宝奇同志注重学中干,干中学,在做好实际工作的同时,注意对党建工作规律的探索和思考,能够将上级党组织的文件精神同研究生院的实际紧密结合,将上级的各项要求有机地融入到学校的实际工作中,并经过理性思考和归纳总结,形成党建工作的各项制度,近年中,经他主要起草或修订并实施的主要规章制度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党(总)支部工作细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职工党支部工作考评办法(试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集中教学园区学生党支部工作考评办法(试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务公开实施办法》、《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党政干部年度考核实施办法(试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层党政班子民主生活会实施细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实施意见》等,研究生院党建工作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赵宝奇同志作为组织部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中科院、研究生院关于干部工作的各项制度,在干部的考察、选任、教育、管理、考核等方面,严格规范,公开公正,程序完备,工作到位,顺利完成了全校党政中层干部的换届改选工作,认真做好对新任干部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工作。积极慎重做好组织发展工作,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高质量办好学生业余党校,加强对党支部书记和预备党员的培训,保证组织工作的规范性和质量。
 
赵宝奇同志作为党办主任,切实履行了党委的助手和参谋的职责,发挥了上通下达的桥梁作用,及时将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传达到研究生院贯彻落实,及时将研究生院党的工作汇报给上级党组织。负责起草研究生院党的工作要点、报告和总结等重要文件,召集组织党委会、中心组学习、党总支书记例会、干部培训等各类会议,开展大量的工作,在党务工作中能够不辞辛苦,严谨规范,主动性、责任感强,体现了一名党务工作者应有的素质和水平。
 
 
 
 

6月26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课程教学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科院计算所、软件所、电子所、自动化所、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空间中心等兄弟单位的任课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信息学院的专任教师们,在夏季学期任课的老师也受邀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教学改革、学生培养、课程设置等工作进行了研讨。
 
研究生院副院长苏刚教授参加会议并讲话。苏刚在讲话中,向与会人员分析了我院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详细阐述了深化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希望参加会议的专任教师和任课教师就集中教学组、学生培养管理、学院建设等共同研讨,要求专任教师要认真听取任课教师和培养单位教育管理干部的意见建议,以不断改进工作。
 
信息学院执行院长罗铁坚教授做了大会报告,向与会人员汇报了学院各方面的工作以及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罗铁坚在报告中,还谈到了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体会与思考,介绍了自己对学习认知理论和科学范式、计算范式的学习思考体会。信息学院副院长孙应飞教授向会议汇报了学院近期课程设置修订的具体情况。
 
与会人员随后分组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大家认为,中科院办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我们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办学的思路要更加开阔。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院所结合是我们的特色,要重视任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后备教师的培养,要制定措施,充分调动研究所科研人员来学院讲课的积极性。对于这次的课程设置修订工作,老师们给予了肯定,并希望课程设置中要注意好课程之间的层次结构,随着学科和知识的发展,要及时修订。对于教学改革中新增的讨论课,任课教师们认为讨论课的内容和开课的时间要认真研究和规划,可以考虑让研究所的导师来开,选课人数不宜多,这样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老师们建议,要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和要求,不能让学生选课过多,要出台相应制度,严格对学生的考核,在教学培养各环节规定相应淘汰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育质量。老师们特别是任课教师建议,要加强对学生助教的管理,选拔能真正胜任助教工作的学生,协助教师做好课程教学工作。
 
罗铁坚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表示,这次会议有近八十位老师参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专任教师和任课教师之间进行了热烈而有成效的交流。信息学院目前在研究生院各院系当中,年度开设课程门数最多、选课学生人次最多、对应联系一级学科有5个,年度组织管理集中教学学生人数最多,面临这样的形势,需要学院和各培养单位、专任教师和任课教师队伍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学院今后要继续坚持搭建这样的平台,促进学院建设发展,不断提高教学培养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