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研究生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签署仪式在玉泉路园区举行。该责任书分为两级进行签订,党委书记邓勇与其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签订;纪委书记王艳芬与各单位(部门)的副处级及以上干部签订。在庄重的仪式上,每一位与会党政干部郑重地签署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邓勇书记在签署仪式上强调:党风廉政建设,是干部作风和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基础性制度,研究生院要把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要通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党政中层干部更加明确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学校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反腐败体系及监督机制,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12月16日,研究生院党政中层干部作风和能力建设系列培训第三讲在玉泉路园区举行。院人教局原局长、研究生院教育督导余翔林教授作了题为《对研究生教育历史演变和创新的几点认识》的报告。学校副处级以上党政干部参加了培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学科研人员、B2岗管理支撑人员、学生主管、教学秘书和教学管理业务部门人员列席培训。讲座由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苗建明同志主持。
 
余教授从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任务谈起,分析和回顾了美国、德国等世界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进程、研究生培养的不同模式及主要特征,论述了我国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状况、发展模式及其形成的不同的哲学理论基础。
 
在讲到当代研究生创新教育的问题时,余教授指出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是全面素质教育的核心。余教授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事例说明,科学与人文两种教育的结合,有助于知识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全面素质人才,有利于解决综合性的复杂问题。
 
余教授还提出,研究生创新教育的要义在于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要解决好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科学的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框架,要重视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生的培养;要发挥导师群体的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的广泛交流;要激发好奇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余教授的报告中外结合,古今对照,视野开阔,信息量大,阐述了对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对我校今后的研究生教育创新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与会人员对余教授的报告均感到受益匪浅。
 
 

【新闻网讯 记者余宇】12月22日中午,研究生院第27期lunch meeting学术讨论会在玉泉路园区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讲院系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院长霍国庆教授就“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研究” 为题进行了精彩报告。研究生院副院长苗建明、吕晓澎、苏刚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实力的提升,科技创新将成为中国经济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技术创新能力差,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低下,融资渠道单一等诸多矛盾。因此,充分整合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的现有资源,共同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理论界、金融界、科技界和企业界的共识。
 
在报告开篇,霍教授从行业生命周期的观点阐述了良好的成长机制和环境对于科技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不同于普通企业导入、成长、动荡、成熟、衰退的发展模式,科技型企业对科技创新成果动力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在市场应对敏锐性上有一定程度的缺失,投融资机制上也不尽完善。通常需要经历一个均衡点之后才有望获得稳定可靠的风险投资和收购合,进而实现IPO进入公开市场并成为具有二级发售的上市公司,而在均衡点之前,往往会经历一个只能依靠种子资本的“死亡谷”,也更容易出现创业空想、企业夭折、未老先衰等情况。因此,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为其提供最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其健康快速的成长,显得更加重要而急需。
 
04年,科技部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等五家单位联合推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旨在集聚和整合国家现有资源,建立投融资协同机制,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贷款、技术创新、组织管理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发展难题,形成有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支持网络和绿色通道,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成长路线图计划”启动以来,全国已有6个火炬创新试验城市(区)和12个国家高新区成为“路线图计划”的试点单位。温家宝总理在中关村视察时对“路线图计划”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霍教授介绍,科技战略路线图(Roadmap)最早出现在美国的汽车行业,起初是用于技术领域,用来识别那些可能成功的技术。20世纪70年代开始,摩托罗拉等开始用它进行产品规划,取得了成功。随后,美国等国家的公司、行业、国家实验室、政府部门等开始绘制各种路线图,路线图的应用从技术领域逐步扩展到科学领域。在国内外著名学者、企业家和组织机构提出的理解和定义基础上,霍教授综合自身多年的研究经历,对“科技战略路线图”从过程、结果和方法或工具等方面向与会者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霍教授看来,路线图其实是一种战略规划及其结果的展示,更准确地说,路线图是一种战略实施规划,最常用于进行技术预测和技术规划制定。他强调,在其制定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几个关键点的把握,即规划的时间跨度及其时间节点,规划的总体目标及其节点目标,影响规划目标实现的科技发展态势及其突破的节点分布,保障规划包括技术规划实现的资源配置,选择最合适的人参与路线图研究与制定。同时,科技路线图的制定还要以逻辑依据为基础,以科学需求、科学任务、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之间的需求驱动和能力驱动之间的协调关系为准则。
 
谈到线路图的制定方法,霍教授为与会者列举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三种方法。一是基于专家的方法,主要依靠专家意见来绘制,基于参与者的知识和经验,识别和开发路线图的节点和链接,主观地判断网络间的结构性关系,并且指定链接和节点数量和质量属性。二是通过计算机分析工具、大型文本数据库等资源进行的基于数据挖掘与分析的方法。三是前两者结合的综合方法,使得上述两者方法都各有价值,得到最佳结果应识别、提取和应用其最好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的制定还要注意时间和路径两个节点的界定,霍认为,准确的时间节点的界定有利于确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的分期及其标志或里程碑,而路径节点则是确定每个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的必要条件。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是创意、创新和创业三种行为次第发生并实现融合的过程。对于这三种行为概念的理解不清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的最大问题,很多企业过多的将资金和精力投入到诱发、育种、萌芽的创意阶段和产品研发、中试、试产的创新阶段,而疏于市场开发、改进、扩张及饱和之后创新转型的创业阶段。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在上述不同阶段面临的压力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都不同,为此,他们需要的环境条件也不同,要制备出一套完善周全的科技战略路线图,就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就此,霍教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以上不同阶段中主要任务、关键问题、环境支持和推动力量四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各阶段需要的知识、团队、技术、平台、资金、治理、服务、政策类型等八方面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的双节点做了详尽细化的介绍,并对融资、孵化、创新、服务、信用和信息化环境与政策等提出专业的意见。
 
与会的研究生院各个领域的教师们也今天研讨会的内容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并在报告结束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霍教授与与会者就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科技战略路线图研究进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新闻网讯 记者陈印政报道】1222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礼堂举行第95场报告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教授应邀发表主题为“技术科学中的美学”的演讲。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叶中华教授主持。

伴随着关于歼十飞机性能与美学特征的介绍,胡海岩开始了今天的演讲。他说,许多人喜欢歼十飞机不仅仅是它的高技术的含量,同时还应该去感觉它的造型,它的技术所蕴含的美学是非常令人钦佩的,而许多军事迷和航空迷更是赞叹歼十飞机非常漂亮。简短的开场白立刻让大家意识到技术科学与美学的关系,吸引了大家的广泛兴趣。

胡海岩随后介绍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等几个概念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每一个概念的背后,胡海岩都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而且对于概念的出处都一一做了说明。

演讲过程中,胡海岩结合许多科学家的经历,深入浅出的分别就“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如何欣赏技术科学”、“欣赏技术科学的意义”、“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展望”等五个部分做了介绍。而当提及李四光、袁隆平等许多我国著名科学家不但是科学家,而且对小提琴的造诣也非常深厚时,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把演讲推向了高潮。

最后,胡海岩以一句优美的话语结束了今天的演讲:在技术科学的探索和研究中,沿着欣赏完美、发现不完美、探索更高层次完美的螺旋式道路去攀登,可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胡海岩现兼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常委,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曾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长期从事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在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结构碰撞振动理论及其应用、碳纳米管动力学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解决了我国飞行器研制中的若干振动控制问题。

 

【新闻网讯 记者陈印政报道】1222日上午9,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礼堂举办第94场报告会,全国政协委员、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原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教授在论坛上发表题为“大学需要文化,文化需要大学”的主题演讲。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王颖教授主持。

演讲一开始,赵沁平首先亮出自己的几个观点:一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最大的变化是文化,同时发展滞后的也是文化”;二是“我国一些大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大学文化的问题”;三是“大学发展需要发展文化,国家发展需要文化发展,文化发展需要大学”;四是“走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路子,带动国际高等教育思想的新变革”。

在演讲中,赵沁平分别就“大学需要文化”、“文化需要大学”、“我国大学文化的创新空间”、“高等教育思想和体系的变革”和“走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路子”等五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而对于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路子,赵沁平认为,应该具备如下四个特征:一是基础研究是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的根基;二是技术研究与开发是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三是工程实践与成果转化是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特色;三是公共政策与政府咨询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任务。

赵沁平还专门谈到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精神文化问题。他将研究生教育的精神文化概括为“追求真理、献身科学、脚踏实地、坚持创新”。而这种精神各个学校是不一样的。这种精神文化需要大学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凝练,大学有什么样的精神文化,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将来就能为社会做出什么事的贡献。

“中科院是我们的国家队,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研究型大学是基础研究的方面军。当然,中科院也承担着培养科技人才的职能。”赵沁平希望中科院学子踏实学习,做好基础研究,充分发挥我们作为国家基础研究主力军的作用。

演讲结束后,赵沁平又针对我国汉字简化方案与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大学扩招后教学质量下降、大学行政化等问题与听众深入交换了意见。而到会的同学也普遍反映,听了赵沁平的演讲,不但让自己对大学文化和大学功能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而且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反思自我的人生目标定位,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赵沁平目前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多年来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进行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已培博士36人,硕士50余人。赵沁平在教育部工作期间先后分管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校科技和语言文字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