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午,中科院研究生院隆重召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中科院京区党委副书记、北京分院党组副书记、中科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京区党委第二指导检查组组长杨建国,第二指导检查组成员、原自然科学史所党委书记李根群,京区党委宣传部部长、第二指导检查组副组长王秀琴出席大会。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邓勇作动员报告,杨建国作重要讲话。研究生院集中教学园区全体教职工党员、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参加会议,研究生院副院长苗建明主持会议。
 
 中科院作为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单位,在10月14日下午召开了动员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路甬祥同志作了动员报告,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同志作了具体部署和说明。17日下午,在京区党委召开的动员大会上,何岩同志作了进一步动员讲话,提出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研究生院迅速行动,认真学习传达中科院和京区党委的会议精神,并结合实际及时作出了安排。15日研究生院就专门召开了党委会,认真讨论研究拟定了研究生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研究生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正式启动了学习实践活动;随后根据京区党委要求又对《实施方案》进行了充实,并报京区党委第二指导检查组批准、认可。
 
邓勇从深刻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正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原则、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及切实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和指导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动员部署,并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他指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推进研究生院教育改革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要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的教育实施、科技发展、改革创新和人才培养大业,进一步把握国内外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的大趋势,汲取研究生教育的新经验和新成果,抓住并突破制约学校研究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进一步明晰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目标的着力点和新思路。
 
邓勇指出,要组织学校广大党员特别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着力在进一步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方面,在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的紧迫性方面,在进一步改进完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并查找单位和个人缺点和不足的必要性方面,在进一步加大教育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现实性方面,进行认真的学习提高、检查对照、实践改进。要围绕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力求使学校的思想有新的解放、观念有新的转变、改革有新的举措、发展有新的要求、体制有新的变革、班子有新的提高、队伍有新的加强、文化有新的繁荣、能力有新的提升、教育培养有新的突破,把研究生院逐步建成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当代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规律和当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趋势,胜任知识创新工程要求,服务中科院各研究所需求,形成独具特色并经得起实践考验的体制、机制、文化、管理、绩效,开创学校各项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局面,以不断改革创新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邓勇强调,按照中央规定的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十一个环节的总体进度要求,在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研究生院学习实践活动将分三个阶段进行:10月15日至11月30日为学习调研阶段,主要包括组织学习培训、开展深入调研、围绕科学发展提升质量进行解放思想讨论等环节。12月1日至12月31日为分析检查阶段,主要包括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等环节。2009年1月1日至2月27日为整改落实阶段,主要包括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等环节,最后进行总结和满意度测评。各个环节之间、各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衔接的,要坚持进度服从质量,要讲成本、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根据学校实施方案的总要求,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还将进一步制订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具体工作计划,以期从组织计划落实上做到严谨、科学、具体、有效,任务详实、责任明确和要求具体。要做到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创新。
 
杨建国在听取了邓勇动员报告后,充分肯定了研究生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对研究生院的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出了要求。他指出,研究生院的学习实践活动启动早,工作安排切合实际。要进一步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要求,并紧密联系实际,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将深化学习、提高认识贯彻始终,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彻始终,将解决问题、完善制度贯彻始终,将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贯彻始终,将领导带头、典型示范贯彻始终,向中央和中科院党组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苗建明在会议总结中指出,杨建国同志的重要讲话和邓勇同志的动员报告,充分体现了中央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研究生院各党支部在后续的学习中要认真领会、贯彻执行。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同时,要自觉、主动、有机地同日常繁重的工作实际相结合,用学习实践活动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真正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更大实效。他还从学习培训期限、培训资料、培训对象、培训要求等方面对学习调研阶段“组织学习培训”计划安排作了具体说明。
 
 

10月17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维尔纳阿尔伯(Werner Arber)教授应邀莅临“大连化物所诺贝尔大师论坛”,做了题为“技术创新的根源、促进和影响”的学术报告,并与大连化物所科技师生就科研、人生和激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阿尔伯教授还参观了生物技术研究部的海洋生物产品工程、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学和生物医学材料工程研究组、应用催化研究室的分子筛材料合成与催化应用研究组和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无机膜催化及催化新材料研究组,各研究组的科研工作给阿尔伯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维尔纳-阿尔伯教授曾经发现了一种能裂解长链DNA的限制性内切酶,从而引导了一次基因研究的革命,为分离与重组基因材料提供技术支持。在针对基因结构的研究中,基因连接为DNA测序和基因图谱提供了不可估量的价值。阿尔伯教授因这个伟大的研究成果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0月20日上午,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发育生物学家马修.斯科特(Matthew Scott)教授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受聘担任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爱民副所长为斯科特教授颁发了聘书。聘任仪式后,斯科特做了题为《动物发育中的基因调控》学术报告。

  报告中,斯科特教授首先从最基本、最简单的概念开始,指出在高等的哺乳动物以及各种低等生物的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是相似的,并且在进化过程中是保守的,没有太大的变异。这一点为科学家们采用果蝇、青蛙、小鼠等模式生物来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正是细胞中这些基因被恰当的调控表达,保证了发育过程的正常进行,而保证基因在不同细胞中的精确表达调控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细胞信号。斯科特教授以刺猬细胞信号通路(hedgehog signal pathway)为例,从该信号通路在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用方式以及通路缺陷所导致的疾病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细胞信号调控的故事。他着重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的时空有序性、信号转导特性、信号的整合、发育异常导致的癌症、基因表达剂量的影响、小分子物质的影响以及蛋白质定位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在讲座进行过程中,斯科特教授幽默的言辞令在场的同学时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斯科特教授还展示给同学们许多19世纪生物领域的资料,丰富的史实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今日的研究成果不仅解答了前人研究工作中的疑问,还重新塑造了人们的世界观。从Scott教授的报告中我们看到了生物学研究穿越时空的魅力。

  讲座结束后,在场同学提出了不少精彩的问题,有的同学是有备而来:就斯科特教授3年前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未解决的部分及其它类似信号通路提出了疑问。斯科特教授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解答,不但解决了疑问,也让在座的同学对讲座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0月20日下午,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医学院教授、被誉为“一氧化氮之父”的弗尔德·穆拉德(Ferid Murad)博士受聘担任中科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亚洲自由基研究学会主席、中国自由基生物学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赵保路研究员为穆拉德教授颁发了中科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聘书。

随后,穆拉德教授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做了一场题为“一氧化氮和环化GMP在细胞信号和研发中的作用”的学术讲座。  

一氧化氮除了是空气中的一员,可能造成气候变暖,在生物体的细胞中也存在,并起多种作用。一氧化氮在细胞信号中的作用是近20年生物学发展最快的领域。在10年前,包括弗尔德·穆拉德教授在内的三位美国科学家因为研究一氧化氮自由基而荣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一氧化氮分子也被形象的誉为 “明星分子”。

穆拉德教授首先指出了一氧化氮是一个可以调节生长发育等生物生命过程的自由基气体,由一氧化氮合酶催化L-精氨酸产生。随后详细讲解了一氧化氮在产生后对细胞中cGMP的生成的作用,及生成cGMP的调节机制和cGMP生理学效应。最后又简单讲述了一氧化氮参与的多种疾病过程以及在临床药理学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整个讲座过程中除了以上基本知识,穆拉德教授还为各位师生展现了他们的研究团队是如何一步步发现一氧化氮自由基在细胞信号中的作用的,他的讲解让同学们认识到科学严谨的研究思路的重要性。

穆拉德教授的讲座一气呵成,赢得了在座师生雷鸣般的掌声。随后穆拉德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大家都踊跃提问。弗尔德·穆拉德教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整个会场气氛融洽和谐。

 

 

【新闻网讯 记者李传翠报道】2008年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合作处收到了一封来自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的感谢信,写信的是该校一名叫张小风的学生,所要感谢的是中科院研究生院的一名留学生。

一个是远在江西的学生,一个是身在北京的留学生,两人素昧平生怎么会产生关联呢?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感谢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名留学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

带着许多的疑问,我走进了研究生院国际合作处李莉老师的办公室。
 
说明来意,李莉拿出了那封感谢信,并娓娓道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感谢信是给留学生塔里克的。国庆期间,塔里克拣到一个钱包,内有学生证一个、火车票两张,为了尽快还给失主他张贴了失物招领启事,但是迟迟没有消息。”
 
… …
 
“因为火车票上的日期是10月6日12:45,所以6日一上班塔里克就找到我们,希望通过我们找到失主。为了减少失主的损失,塔里克亲自到火车站帮失主把车票退掉。后来根据学生证上的信息,我们联系到了那所学校,并最终找到那个学生。原来这个学生是从内蒙古坐火车到江西,中间在北京停留,游玩的时候不慎将钱包丢失。”
 
“最后,又是塔里克亲自把钱和学生证寄到江西,于是也就有了这封感谢信的事情”,看来,这个塔里克还真是个热心肠,善良的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李老师电话打过去,没有几分钟,一 三十多岁,身材挺拔的男士走进了办公室。
 
“Hi,你好”,中文交流并不是特别流畅,但是他脸上淡淡的微笑表露了他的善良和真诚。
 
这就是Tariq  Zia,中文名字叫塔里克的留学生,来自巴基斯坦,是中科院数学院博士研究生。
 
“塔里克人特别好,非常有责任心,很善良,是我们留学生公寓的楼长。”看得出来,李老师对塔里克的评价非常的高。
 
“Tariq,I told her you are very kind.”“It’s ok.”
 
“and you are a good leader of the building.”“Oh , It’s ok.”从塔里克的表情看得出来,他对于这样的赞扬有些不好意思。
 
“塔里克的英语非常地道,尤其是英文写作,经常会给我们一些帮助。”后来,塔里克告诉我,他在巴基斯坦的时候是一所大学的老师,做过这方面的事情,英文写作做不成问题,所以能给别人帮上忙的时候就会尽力去做。
 
塔里克在中国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了,但是真正学习汉语只有3个月的时间,虽然不能用汉语流利的表达,但对自己的中文名字塔里克,他却情有独钟写的一板一眼,非常工整,“I like my Chinese name。I love China and I respect it just as respect my own country!”说这些话的时候是一种非常庄重的表情,让我们在座的中国人感动。
 
采访中,我也又一次的见识了塔里克的热心,问他的问题,他真诚详细地回答;给他拍照,他尽力的配合;与他合影,他高兴的同意… …
 
采访结束,告别了那张真诚的笑脸,我想起了李莉老师的那句话,并以此作为文章的结尾,“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人,在一个陌生的国度能够这样善良、真诚的帮助别人,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作为中国人我们能做的比他们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