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9月,天空中飘溢着金秋的爽朗,大地上充满着收获的气息,在浓浓的秋意中,一个充满思念与感激的节日——教师节——正在向我们走来。

在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尊师传统的国度里,“老师”这个名字赋予我们的感觉的确太多太多。有人说,老师是缕阳光,开启我们蒙昧的心房,让我们的脚步跟着您,在知识的大海里远航;有人说,老师是盏灯,是茫茫黑夜里温馨的向往,您教会我们怎样面对风雨,怎样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怎样铭记历史,怎样书写人生的篇章;有人说,老师是颗铺路的石子,让我们踏着您的肩头,走向了未来,走出了自己的山高水长。我们说,老师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感恩的人。

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3万余名研究生在数千名导师的引导下,培养学术兴趣,走进科学前沿,获取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探索自然和社会的规律……

岁月如歌,感念师恩。在教师节临近的日子,我们想听听你对老师的倾诉。您可以回忆是岁月长河里的一位老师,他可能是小学的语文老师——他的言语、他的神态;可以发几张旧照,或许是初中毕班的一次聚会——令人感动的图像镌刻着师生间的情谊;可以写一个故事,可能是填写高考志愿时的左右为难——影响到你对人生的认识、改变了你人生路经的“小事”;可以描述一个场景,可以是课题组会议上的激烈争辩——发生在今天实验室的难忘经历……

追寻一个久远的身影,感念一份珍藏的师生情谊。为纪念第24个教师节,中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网特举办“教师节,我想说”专题讨论活动。请你发电子邮件到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上传到中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网,与更多的人共享你的故事、感悟。

在路甬祥院长和中科院其他领导的直接关怀下,《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杂志,日前得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新出报刊[2008]954号)。这是近五年来中科院首次获准新增的一份中文学术期刊,特别是率先实现了新增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突破”。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由中科院研究生院主办,第1卷第1期预计在2009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

伴随当今社会的科技、经济极大发展,以研究、解决重大工程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跨学科”综合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各国实力竞争的焦点。创办《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正是应对这一重要趋势的产物。

作为我国第一份“跨学科工程研究”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杂志,《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旨在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平台,多视角地探讨工程、工程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复杂关系,由此推动多个领域(工程科技、工程经济、工程哲学、工程史、工程管理与公共政策等)的学科交叉与发展,同时服务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改革发展目标。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复,中科院研究生院将认真落实创办杂志的各项承诺,按计划完成各项工作。在中科院的支持和指导下,着力推动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知识创新,努力将《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办成一流学术刊物。


 

2008年8月29日出版的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上发表了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生王强的最新研究成果(第321卷,1156-1157页)。论文题目是《China’s energy policy comes to a price》。王强同学是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是中科院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的邱华宁研究员。

    该研究成果用能源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美、中科研小组发表在《science》上的文章(2008,Vol.319,p.730)的数据进行新的解释,并与新的数据相结合,构成一个新的数据链,探讨了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与温室气体减排之间的关系。首先分析了我国能源的价格形成机制,即政府主导的能源价格体现了社会稳定的成本,而忽视了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成本。在微观经济层面,政府主导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在终端消费市场对温室气体减排产生负面影响,而以市场为导向的能源价格机制会有助于将我国在消费市场中存在的巨大减排潜力变成现实。在宏观经济层面,从全球产业链竞争的比较优势的角度,提出政府主导下的低能源价格,增强了我国高能耗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刺激了高能耗产业过快增长,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压力。因此,应对气候变化,中国需要市场化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当然能源价格市场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居民的承受力与社会稳定问题。

 

 

总有一个人,在你的人生道路上,扮演着领航人的角色,迷茫时为你指明方向,沮丧时送来慰藉,得意时提醒你戒骄戒躁……这个人我们称为老师……
 
在这个秋风飒爽的九月,我们即将迎来第二十三个教师节,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论是牙牙学语的童年时光还是拼搏进取的青年时代,无论是在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还是疑惑重重的抉择瞬间,老师都陪伴着我们度过一生最重要的时光,正是有了老师的谆谆教导和授业解惑,我们才能茁壮成长!
 
如今,我们来到的海洋所,所面对的环境和校园已大不相同,特别是对于07级刚刚回所的新生来说,从北京的日子到现在与导师的朝夕相处,不再是课堂上的授课辅导,也不再是读书交作业,生活和学习上面临着较大的变化,如何尽快地适应科研生活,如何更有效的和导师相处,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实验室更像是漂浮在大海的一艘航船,而导师就是掌舵手,这个掌舵手虽然不能像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那样随时随地帮助你,但却指引着船前行的方向,不至于在浩瀚的学海中迷失!海洋所是我们职业生涯刚刚开始的地方,刚刚进入学科内部问题时,对这个专业的了解或者对实验室的了解,许多方面都来自导师,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学术知识和实验技巧,更重要的是导师的处事方式和工作态度。在教师节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里,为我们的导师献上一束花,发封邮件,甚至一条祝福的短信,都是和导师沟通的一个契机,更是尊师重教的一种方式!
 
此外,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实验室这个大家庭里,师兄师姐同样在我们的科研生活中不可或缺,他们是我们科研生活中的教练,扮演着良师益友或者亦师亦友的角色,为我们尽快融入课题共同组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高山不移,碧水常流,心血育桃李,辛勤扶栋梁!值此教师节之际,谨祝中科院及海洋所每一位教职员工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研究生记者团 张晓娟)
 
 
 

9月8日上午,大连化物所在化工楼门前及香槐园“博士林”分别举行了2008年研究生毕业宣誓及“博士林”揭石仪式。所长、党委书记张涛,主管研究生教育副所长李灿,副所长、党委副书记包翠艳,研究生部主任熊博晖以及49名毕业研究生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张涛所长在毕业宣誓仪式上发表致辞,祝贺同学们圆满完成学业,并对毕业生们提出了殷切希望。49名毕业生代表们在化工楼五星红旗下庄严宣誓,表示将继承化物所的精神,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坚持真理,诚心为人;艰苦奋斗,勤勉上进;追求理想,坚守信念;用勤劳和智慧奉献社会,以品格和精神影响他人,忠于祖国和人民,承载中华民族未来之希望……宣誓仪式结束后,同学们和所领导及行政部门负责领导合影留念。

    随后,大连化物所在香槐园举行了“博士林”揭石仪式。副所长、党委副书记包翠艳以及研究生部主任熊博晖共同为“博士林”纪念石碑揭幕。2008年5月5日,大连化物所60余名2008届博士毕业生在“香槐园”里,种植了这片“博士林”。为了给这片树林的兴旺与美丽赋予永久的纪念,给毕业生留下美好的回忆,大连化物所向毕业生征集了“博士林”赠言。通过全所网上通票,最终选定“岁月见证我们共同成长”为最佳留言。揭石仪式上,博士研究生张宇代表2008年毕业的167位研究生发表了讲话。副所长、党委副书记包翠艳为获得“博士林”留言的入选研究生刘淑红颁发了微型石雕纪念品。

    本次活动正式拉开了大连化物所毕业周系列活动的序幕。大连化物所毕业周系列活动将以欢送2008年毕业研究生为主题,承载“继承优良传统,弘扬化物所精神,加强校友联谊与学术交流,提高研究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创新进取,不断推动我所研究生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发展”的教育使命。除本次活动外,还将举办“名家讲座”、“优秀校友系列讲座”以及庄严隆重的毕业典礼,同时还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