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关注日趋严重的湖泊水污染与供水危机问题,同时响应生态可持续发展、绿色奥运的号召,7月31日至8月6日,在武汉教育基地的统一组织下,病毒所、水生所的五名研究生前往江西省鄱阳湖、青山湖以及湖南省洞庭湖进行了为期7天的“长江中下游湖泊健康状况调查”(江西省、湖南省片区)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实践活动得到了武汉分院、武汉教育基地领导的高度重视,武汉分院朱耀仲院长亲自参加了临行前的工作动员会,并鼓励同学们好好珍惜难得的开阔眼界的实践机会,学以致用,用自身所学服务社会。
 
本次调查行程跨越两省,采取了环保局调研、实地测量水质指标、走访湖泊周边企业、宣传环保知识和问卷调查的不同形式,旨在了解长江中下游湖泊的污染状况、寻找有效防污治污办法、努力改善水源及生态环境,努力使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能与人类社会协调发展,为长江中下游湖泊的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8月1日至4日,实践小组的同学们首先前往在江西片区九江市和南昌市进行了调研活动,重点走访了九江市环境保护局和江西省环境保护局,与环保局的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并向部分工作人员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了江西省近年来湖泊治污的基本情况和改进措施特别是鄱阳湖的水质改观状况,此外,还参观了长江下游水文资源勘测局九江站,对长江下游的水文资源也进行了了解,拓宽了知识视野。
 
8月5日,同学们重点走访了“十大标志性工程”的龙头企业的岳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隶属泰格林纸集团),在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文博士的带领下,参观了岳纸公司,详细了解了该企业在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环保用水方面的技术新招及在节能减排上所做的一系列创新工作,例如:管理从湘、资、沅、澧四水源头抓起,环保新技术与装备的引进,对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三废”的科学治理以及对整体治污控污流程的监督。岳阳纸业从工艺流程、技术革新、设备管理、节能降耗、资源利用、制度监控等全方位入手,实现了对生产过程中的全程控制,保护了日益稀缺的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开拓了新的赢利空间,其管理经营模式及对治污环保所做工作值得兄弟及相关企业学习。
 
8月6日早,同学们首先在岳阳的鱼市场调查了洞庭湖所产不同鱼种的基本情况,对洞庭湖渔业资源状况进行了摸底,接着同学们前往湖边测量了洞庭湖周边的水质,监测到洞庭湖的水环境质量主要存在粪大肠菌群、非离子氨及氨、氮、总磷及悬浮物污染超标的问题。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当地居民和岳阳市环保局,了解到洞庭湖的主要污染原因是工业结构性污染形式严峻、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业污染和船舶污染。在岳阳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岳阳市环保局自然保护与污染管理科胡科长介绍说,洞庭湖区关停的234家造纸企业,201家已正式关闭退出,其他企业已实现达标排放。这些脱胎换骨后的造纸企业,从规模、产值到税收,都大大超过了以前,但COD排放量只有原来的1/10。日前,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发布的环境质量月报:去年4月以来绝大部分月份,洞庭湖所设10个监测断面,均达到所在功能区标准,即可以用来养鱼的三类水质标准,也就是说,洞庭湖水质从四类提升至三类。最后,实践小组成员还专门前往岳阳市环境监测中心了解了洞庭湖自2005年到2008年的所有水质权威检测数据,包括水温、pH值、电导率、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粪大肠菌数、叶绿素a以及重金属离子等各项指标的各采样点各不同时期的数值。
 
本次社会实践是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科学与社会实践专项资金资助的课题项目,对来之不易的资金资助,课题小组的同学都很珍视,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完成此次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使同学们对长江中下游湖泊的健康状况和治污现状取得了直观和具体的了解,也掌握了湖泊水质与渔业资源的一线数据,了解了各地管理部门和企业对防污治水、保护湖泊生态环境所做的具体举措,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不同背景层次人群对湖泊水污染防治问题的认识、意见和建议。
 
虽然整个外出实践调查时间只有7天,但这并不意味实践项目和对环保工作支持的结束,实践小组的同学们还将对武汉市郊及市内湖泊进行考察,同时也将请教、拜访国内国际知名环保人士,以开展更深入、广泛的后续调研工作。对于环保问题,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能把自己所能够发挥的一点点光亮汇聚起来,小心呵护,延续传递,就会成为燎原之火,那样我们的湖泊环境会更健康,更绿色,更文明,就会实现真正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日前,沈阳生态所天然林保育组博士研究生张健所申请的“The role of seed morphology on seed dispersal and forest regeneration in a 25 ha old-growth temperate forest plot”国际项目获得美国CTFS (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 CTFS)的基金资助。
 
该项目研究将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公顷样地为主要研究平台,分析样地内主要木本植物的种子形态学特征及其与种子扩散和森林更新的关系,试图从种子形态学的角度揭示温带森林的更新过程与维持机制。
 
CTFS自1980年在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 (BCI) 建立第一个50公顷样地以来,已陆续在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2块样地,从而形成了由众多大尺度森林监测样地所构成的长期监测网络。CTFS研究基金项目 (Research Grants Program) 主要资助科研工作者在样地内开展重要研究工作,全世界每年资助项目仅8-9项。

该项目获得资助充分显示了自郝占庆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建立长白山温带森林大样地以来,在样地内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了CTFS的充分肯定。

在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之际,根据有关方面的安排,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时勘教授走进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完成了《奥运来了,你该怎么办?》奥运服务系列节目录制工作。本系列节目从2008年8月4日晚22:05开始播出,每次35分钟(次日 8:40, 13:40两次重播)。欢迎大家收看。  

该节目分五期播出,主要包括:志愿者来到奥运赛场:志愿者来到奥运赛场,会遇见各种现象,比如升国旗、冠军们泪流满面、人浪等等。这些现象或庄重肃穆,或轻松活泼,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根据普通观众的需要,援引了心理学的一些经典理论,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了解释。 安全驾驶的心理学:夏天多高温天气、闷热,由于情绪控制不当,司机的一些驾驶行为可能会引发一些交通安全事故。本期节目将为您讲述作为一名普通民众,需要了解一些有关安全驾驶的心理学原理和方法,以便更好地驾驶车辆,维护道路安全。 外国朋友走出赛场:本期节目为观众介绍当外国朋友走出赛场,来到社区、街道和旅游中,接触到我们500多个服务站点时,可能在志愿服务中遇到的文化差异及应对建议。生活环境变化及适应:奥运会开幕式就会在北京的鸟巢正式举行,现在正处于夏季,而今年夏季北京的气候又和以往有些不同。奥运期间,植物、天气、水电、饮食等方面,有很多问题需要提前预防,此外,中国的 传统美食也有了一个与西方美食交流的机会,如何让每个人在奥运中获得快乐?如何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危机是不分时间、地点的,突发事件也是永远存在的。怎么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些突发事件解决,并且有一个完满的结果,这就要靠我们前期的一些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理性地应对。在物理高度上我们已经把珠穆朗玛峰拿下来了,但是从心理高度上,怎么样使中国人成为一个大国,其实我们面前正好有一个好机会,如果大家能够共同努力,每一个人的努力就是我们迈向社会进步、全球融合的一小步,我们共同汇合起来,就会迈向整个社会进步、全球和谐的一大步。我们在这里共同祝愿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

此前,为提高奥运志愿者的心理素质,保障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北京市科协和奥组委志愿者工作协调办公室特别邀请时勘教授主编了《志愿者服务心理指南》。该书取材于历届奥运会的真实事件和现实生活,从赛场行为、交通安全、跨文化交流、环境适应和危机应对等五个方面详细、客观地介绍了奥运志愿者、普通市民和观众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采用案例分析方式进行心理学分析后,向读者提出专家建议。该书作为奥运志愿者工作读本,已经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办公室、北京志愿者协会和北京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发送给奥运赛场和北京市18个区县和500个志愿者服务站点。时勘教授表示,希望这本书能为志愿者的快乐工作、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帮助,也为提高奥运志愿服务工作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2008年7月29日至8月1日,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生部师生19人参加了由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沈阳计算所和成都计算所六家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第十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在美丽的奥运足球城市秦皇岛举行,旨在加强计算机相关领域内的学术交流、活跃学科领域内的学术气氛,提高在学研究生的学术、科研水平,发现和举荐优秀人才,为广大研究生的成才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实践环境。
 
本次研讨会分为特邀专家报告、优秀论文作者大会发言、与会研究生小组发言、参观学习四个部分。上午8:30研讨会正式开始。首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领导致词,对此次研讨会召开的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接着曙光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CTO李晓渝教授作了题为《硅谷模式与高科技产业化的一些借鉴与思考》的特邀报告。
 
在大会上,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网络与通信实验室的博士生张伟,做了题为《数据协同应用的统一的媒体协商和传输框架》的报告,赢得了在场专家及师生的高度认可。下午2:30,在小组发言会上,全体与会研究生就计算机技术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此次研讨会上,我所研究生表现突出,受到了各所师生的一致好评。
 
会议期间,与会的研究生分别到燕山大学、海湾集团进行了社会实践和参观学习。在返回的路上,研究生部还组织同学们参观了孟姜女庙、老龙头、山海关等名胜古迹,对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合格的志愿者,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尽到自己的责任,我感到无比光荣。”

今年45岁的杨佳有着很多耀眼的头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残联中国盲协副主席、全国青联委员……但她一直对志愿者培训的“业余”工作情有独钟。

15岁考上郑州大学外语系,21岁攻读中国科学院应用语言学研究生,24岁成为中科院最年轻的大学讲师。天有不测风云。1992年,29岁的杨佳患上“黄斑变性”眼疾,眼睛逐步失明。然而爱学习的杨佳并没有放弃,她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开始学习盲文。

1993年,杨佳被评为中科院副教授。2000年7月,杨佳考入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成为哈佛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来自国外的盲人学生。

2001年7月13日,杨佳从哈佛学成回国的第二天,恰逢北京申奥成功。她激动不已:“申奥成功是新世纪里中国跨文化沟通的一大经典案例,加之志愿者工作又是公共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想用所学知识为奥运会做点贡献。”

残奥会的志愿者培训项目在我国是史无前例的,没有经验、标准可循。作为奥组委志愿者工作专家顾问的杨佳,通过教授近10期师资班、骨干培训班、志愿者场馆培训、奥运村工作人员培训,与其他老师一起“摸着石头过河”。

如今,杨佳独创的“NP3S”标准已经成为合格的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的专业标准:“‘N’代表‘Natural’,意思是表达自然、掌握好度;‘P’代表‘Professional’,象征专业的态度和服务;3个‘S’分别指‘Special English’、‘Skill’和‘Spirit’,即志愿者要有特殊的专业英语知识,熟练的技术以及奥运精神。”

在志愿者培训中,杨佳负责教授“残奥英语”和“跨文化沟通”。她认为,作为残奥会志愿者,仅仅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等的心,真诚、善意地对待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

“长远来看,每个志愿者都是一粒种子,他们能够把服务技能传播到社会中去,弘扬人道主义精神,让社会更和谐,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人文情怀。”杨佳对自己的“业余”工作信心满满。


(2008年08月04日 08:27:31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