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及写作大赛北京赛区复赛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术会堂举行。来自北京赛区50余所高校的180余名选手参加了本次大赛,我校3名本科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此次大赛。

本次演讲比赛分为淘汰赛和选拔赛两部分。其中,安排在上午的淘汰赛,题目为针对不同的名人名言做出3分钟的即兴演讲。安排在下午的选拔赛分为“Change the Unchangeable”定题演讲、即兴演讲、回答提问等三个环节。来自各大高校的选手自信优雅、感情充沛,旁征博引、条理清晰,发音精准、逻辑清晰,为在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充分地展示了北京高校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我校本科生黄能是在校内英语演讲比赛初赛获得特等奖的选手,按照赛制要求代表学校参赛,作为非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的学生,在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选手的比拼中不甘示弱,取得了三等奖的成绩。

写作比赛为上机操作,短短的两个小时内,需要选手根据给定题目撰写两篇不少于500词的文章。题目为对外汉语教学以及网络课程学习等相关话题的内容。在外语系多位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谭成松、陈润尧两位同学出色地完成了全部赛程。尽管有课业繁重、备赛时间紧张等不利因素,但两位同学克服困难,精心准备,在短时间内将英文写作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与各高校优秀选手的角逐中取得了三等奖的成绩,外语系郑群老师同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三等奖荣誉称号。

活动初赛由我校外语系承办,共有28名同学积极参与,有6名同学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复赛前,外语系刘彬老师、郑群老师、金辉老师以及外教Lewis Sandler为参赛选手们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集训。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与“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共同举办、面向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公益赛事。“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于 2002 年创办,在国内外广受关注,已成为全国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英语演讲赛事;“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于 2012 年启动,旨在推动英语写作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引领高校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两项大赛以高远的立意和创新的理念,汇聚全国优秀学子,竞技英语表达与沟通艺术。同一赛场,两个舞台,既各具特色,又互促互进,为全国大学生提供展示外语能力、沟通能力与思辨能力的综合平台。

10月31日上午10点,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主办的本科工作交流会在玉泉路校区综合楼408教室举行。会议重点讨论了如何进一步做好本科教育工作、以及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各研究所在本科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国科大副校长王颖出席并主持本次会议。来自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国家天文台、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等12个京区研究所研究生部的负责老师,12位本科生青年班主任,本科部主任孙晓明、副主任张宏等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开始,王颖首先对前来参会的各位老师表示欢迎。她简要介绍了国科大本科生专业、生源、教学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等基本情况,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让研究所教育干部更多地了解和熟悉国科大本科教育的整体情况,能够为做好本科教育工作出谋划策。

孙晓明介绍本科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他主要从国科大本科培养目标、培养特色、培养方式以及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学业导师制、班主任制以及六大专业的培养方案设置情况。孙晓明强调,中国科学院大学将本科教育定位为利用中科院雄厚的科研力量,通过科教融合,探索培养未来科技骨干和科技领军人才。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各研究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在场的各位教育干部能多提供好的建议,共同做好本科教育工作。

在接下来的本科生培养及管理工作交流环节中,与会的各位教育干部围绕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发言,会议现场十分热烈。过程所马江华老师、数学院邵欣等老师围绕本科生优越感问题进行了发言,二位老师认为本科生基础素质很好,普遍受关注程度比较高,应该加强引导和教育,使本科生的优越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计算所李琳老师在发言中强调,本科生存在很大的可塑性,应该增加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化学所孟丽萍老师、天文台杜红荣老师、自动化所李磊老师等先后围绕研究所教育干部在本科教育中应该如何发挥作用、本科生课程设置、研究所教育主管部门职能梳理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会议最后,王颖进行了总结发言,她强调研究所在本科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希望与会的老师们能积极发挥协调配合作用,共同努力促进国科大本科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2014年10月29日8:45至16:45,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 “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型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隆重举行。我校计算机学院248名、电子学院96名、软件所和计算所10余名,共360余位师生参加此次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还有北京大学、北邮、北航、人民大学、北方工业学、北京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1000余位师生。

本届大会以“计算人生”为主题,由北大副校长致开场辞,六位享誉世界的计算领域大师带来精彩的学术演讲。其间穿插了微软学者奖金颁奖典礼和现场对话与问答,最后还有幸运抽奖环节。会议上,同学们有机会和大师们零距离接触,聆听最新的研究成果,共同畅想“计算人生”。

计算机学院学生会组织了本校学生参加此次研讨会的相关活动。因路程较远,同学们6点就集合出发,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同学们的热情,大家都准时并有序的集合,积极配合学生会同学们的安排,使得整个往返行程非常顺利。

会议上,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研究院院长、美国计算机协会(ACM)院士Peter Lee博士的演讲以微软的一些研究项目为例,阐述了他们通过构建一条将长期的“蓝天研究”与技术创新相连的流水线,获得了令人惊喜的成果。1992年图灵奖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和计算机科学系客座教授Butler Lampson博士与大家分享了他在个人数字信息控制方面的一些思考。英国皇家学会、医学科学院、皇家工程院院士、国际工程技术学会(IET)荣誉院士、牛津大学肿瘤成像学Michael Brady教授;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美国计算机协会(ACM)、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院士,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杰出教授Anil K. Jain;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美国计算机协会(ACM)、美国国家工程院(NAE)、美国科学院(NAS)院士、加洲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系Christos H. Papadimitriou教授分别带来了关于肿瘤成像学、生物认证识别和生物统计学等前沿领域的精彩演讲。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微软杰出首席科学家、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洪小文院士展示了微软研究院在人工智能、城市计算、图形图像等领域的突破。

这次研讨会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计算机技术的多样魅力,它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群可以相互交流,它能改善医疗技术,促进生物统计学的发展。但同时,它也带来了个人信息安全等问题。正如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张益肇的开场辞中所述:计算科学正以空前的广度与深度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计算技术成为生活中完整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就是“计算人生”时代。

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了主题为“我志愿,我快乐,走进敬老院”活动。志愿小分队走进石景山敬老院,为老人送温暖、送祝福。

一进门,同学们首先送上了水果和牛奶。接下来是精心准备得节目。红歌《南泥湾》、《东方红》还有《母亲》等经典曲目引起长辈们的强烈共鸣——老人们也按耐不住激动地心情,上台表演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引得满堂喝彩。

几位同学在护工阿姨地引领下,陪福利院里的孤寡老人聊天。听他们回忆人生中的点点滴滴。离别时,一位百岁老人拉着同学们的手依依不舍,“谢谢你们的探望。你们要努力学习,不要辜负父母的希望,要为国家做贡献。”

“走进福利院,走近孤寡老人,与长辈们促膝交谈,让我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个人的力量太小,若人人都像我们这样,把小爱凝聚成大爱,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才能真正形成。”某位志愿者如是说到。

10月25-26日,由《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举办得“科技进步与体制改革暨《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30周年学术论坛”在湖北武汉举行。管理学院青年教师卢涛博士发表于该刊的学术论文《美、欧、日、韩等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荣获《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30周年“十佳论文”。

10月25日上午,来自国家科技部、湖北省科技厅的主要领导以及全国各地的100多名科技创新与政策研究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研讨。大会开幕式回顾了《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30年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并为评选出的《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30周年最具影响力作者(10人)和《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30周年“十佳论文”进行颁奖。开幕式结束后,湖北省科技厅厅长郭跃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何继善院士、钮新强院士以及知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在10月26日举行的分论坛学术研讨中,卢涛博士就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与参会专家进行了交流讨论。

背景链接:

《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于1984年,是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湖北省科技厅主管,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科技日报社、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等单位协办的关于科技进步理论、政策与方法的学术类期刊,历年来入选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并连续两届获得国家期刊大奖、十大名刊奖等荣誉,2008年被中国工程院遴选为中国工程管理论坛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