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工程史学术研讨会暨工程史专业学会成立大会于2004年10月18-19日在太原召开,我校人文学院李伯聪教授、刘二中教授、王大明教授、王大洲教授以及《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编辑部主任王佩琼编审等参会,各自报告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李伯聪提交的两篇论文——“世界近代史初期中国错失的历史机遇”、“中国近现代工程开端的‘二十年延误’”,受到与会者特别关注。在随后举行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工程史专业学会”成立大会上,李伯聪教授当选名誉理事长,刘二中教授当选理事长,王大明教授当选副理事长,王大洲教授当选理事,王佩琼编审当选秘书长,李斌副教授当选副秘书长。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工程史专业学会”的成立,是继“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之后,我国跨学科工程研究领域的又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工程史研究的建制化及工程史学术范式的形成,必将有力地推动相关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据悉,我校在跨学科工程研究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我校学者正参与推动工程社会学研究的体制化进程。
10月21日19时,艺术与人文修养系列讲座第五讲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阶一6教室准时开讲,龚鹏程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侠文化。人文学院陈碧荷老师主持本场讲座。
讲座伊始,龚鹏程教授表示侠文化作为一个谈及中国文化时不可绕过的元素,它的初生并不是如今所见的正义凛然;相反,它不轨于正义,在“侠”这个名词出现的战国时期它表现出一种负面语义,其所代表的更多是自身利益的聚集。
随后老师谈及了侠文化在各朝的演进。汉代游侠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较此前有所扩大,但还是摆脱不了社会的反面:铸币、掘墓、劫杀。当时社会较大的流动性以及国家体制的不完善等让游侠得隙生存。与此同时,侠士也开始被人们所认识,如曹操、董卓等。而到了唐代,尤其是晚唐,一批理性化侠士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侠的内涵。宋朝时侠的社会面貌变得更加模糊,他们有的成为了忠义军,抵抗金人,在保卫国家的同时却又抢劫百姓。龚鹏程教授提到,这个时期的侠士与政治的关系尤为复杂,侠士在英雄和盗贼之间摇摆,官方对其招安,同时侠士也会选择适时入仕。到了明朝,侠士才最终被官方洗白,他们不再被看作反政者,而郁结着血气之涌、意气之争的侠义精神也在他们中催生了许多民族英雄。随着武侠小说在坊间的兴起,侠被赋予了更多的涵义。
龚鹏程教授用生动的语言为同学们拨开了一扇关于侠文化的大门,其讲述颇具浪漫色彩,所举实例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大家纷纷为之感服,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主讲人介绍:
龚鹏程,江西吉安人,1956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毕业,历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美国欧亚大学校长等职,曾获台湾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杰出研究奖等。2004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他精通中国文学、中国史学、中国哲学、中国宗教,是当代享誉海内外华人世界的顶级学者和著名思想家,人称当今天下“第一才子”,每年著述约一百万字。迄今为止,正式出版的专著已有七十余种,主编著作不计其数。近期在大陆出版著作约三十种。
延伸阅读:
“艺术与人文修养系列讲座”创办于2014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培育本科生人文素养、家国情怀而设置的公共必修课程,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文化三个专题。讲座邀请北京地区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艺术或人文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做主讲人,致力于国科大本科生艺术与人文修养的提升。
“丁教授,暗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有什么用呢?” “目的很简单,满足好奇心。”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如是说。
10月21日上午,丁肇中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作了题为“阿尔法磁谱仪实验最新成果”的报告,整个报告厅座无虚席,其中有知名教授学者、外国留学生、高中生、还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在报告中,丁肇中介绍了由他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国际空间站实验的最新进展,其成果进一步显示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
报告结束后,有学生问:“丁教授,作为研一新生,在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您有什么建议?”丁肇中非常简短地回答:“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做过错的实验。”面对学生们惊讶的目光,丁肇中进一步解释说:“每次做实验之前,我都会静下心来,思考实验的整个过程,保证不会出错。19年来,我带领600人的团队,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寻找暗物质。”
正是这份对未知的好奇,对问题的专注,丁肇中虽近八十高龄,仍坚守在科研的最前沿。同时,他还热心培养中国高能物理学人才。提问期间,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向丁肇中建议:“希望您的最新科研成果能更多地在国内期刊发表。”丁肇中一眼就认出,这位老先生正是他30年前的学生。吴岳良副校长向大家介绍说:“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历任所长基本上都是丁先生的学生。”
40年前,丁肇中及其团队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质量为3.1×109eV)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并取名J粒子。J粒子的发现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为此丁肇中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0月21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第159场报告会。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应邀作了题为“AMS(阿尔法磁谱仪)实验最新成果”的全英文报告。报告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吴岳良院士主持。
丁肇中介绍了由他主持的AMS(阿尔法磁谱仪)实验中,有关宇宙暗物质存在的6个特征中,已有5个得到确认,进一步显示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他详细讲述了AMS在欧洲航天局热真空测试舱的测试、在CERN的离子束测试等准备工作,以及对运输AMS的C-5运输机的检查工作等。
丁肇中阐述了AMS在各项测量上取得的巨大进展,包括正电子与电子比例随着能量增强而增加,但在高能量区域显示出较缓慢的增加速度等结果。并且科学的证明了AMS的测量误差小、能量检测上限高这两个优点.
互动环节中,在问及中外教育差异时,丁肇中就自己的成长经验回答道:“我的父亲母亲没有责备过我,我做任何事情他们都是鼓励我,从来没有要求我考第一名。拿诺贝尔奖的人没有一个是上学的时候拿第一名的。”丁肇中强调好奇与兴趣是科学研究的关键,而专注地只做一件事情是他成功的核心。对于四十年来科学研究的体会,丁肇中说“自然科学的研究是具有竞争性的,只有第一,因为没有人知道第二个发现相对论的是谁。”
报告会在同学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延伸阅读: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创办于2003年4月,由中国著名科学家路甬祥和著名理论家郑必坚共同倡导发起,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论坛邀集中国高层领导、外国政要和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专家,就人们共同关心的政治、科技、教育、经济、外交、环境、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和交流,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研究国家战略问题,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探讨科学与人文的发展,致力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致力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贯通。
嘉宾介绍:
丁肇中现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1974年,他与美国科学家里希特各自独立发现了J/ψ粒子,这一发现为粒子物理学开辟了新方向,并为此共同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5年他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76年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伦兹奖,1977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并获得美国工程科学学会埃林金奖章,1994年6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1996年度获得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媒体报道: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诺奖获得者丁肇中:父母从没要求我考第一名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暗物质是否存在 丁肇中最新研究成果添佐证
漫画,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形式。10月20日晚6点半,来自中国戏曲学院的漫画家王九成先生为雁栖湖校区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文人漫画与科学漫画的讲座。人文学院艺术教研组牛锡桐老师主持了本场讲座。
在文人漫画方面,王九成主要介绍了其开山人物陈师曾和代表人物丰子恺。陈师曾素有“六笔半”之美誉,用疏朗的几笔墨痕就能勾勒出令人回味悠长的意境,以至于鲁迅评价他的画“才华蓬勃,笔简意饶”。王九成说,必须在慢节奏中才能体会并捕捉到这种意境,而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难再产生这样的画家,因为人们“静”不下来了。丰子恺不仅仅是一位漫画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和翻译家,他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一方面得益于他的老师李叔同(弘一法师),另一方面得益于常常与他谈天说地的朋友们,如朱自清、朱光潜、叶圣陶等,可见人生路上良师益友的重要性。王九成向同学们展示了多幅丰子恺漫画作品并一一解读。他指出,儿童与生命是丰子恺作品的永恒主题,无论是在丰子恺的画中还是散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纯洁、真实、本真的品质,体悟对生命的爱护、珍惜和敬畏之情。
王九成将科学漫画分为两类,一类是科普漫画,另一类是科幻漫画。他为大家介绍了多部科幻漫画作品以及背后的故事,如《铁臂阿童木》、《银河铁道999》、《风之谷》等。王九成指出,科学漫画传播了科学知识,强化了科学意识,让科学插上漫画的翅膀,会让生活变得更加科学、更加快乐。王九成诙谐幽默的语言和活泼生动的讲述,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在提问环节,王九成还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面对困难和失败时的心境。他告诫同学们,要想成功,就要有“三心”——静心、专心和恒心。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不仅知晓了文人漫画和科学漫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主讲人简介:
王九成,笔名老九,漫画家、学者。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中国喜剧美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市社会科学普及教授团专家、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特别节目”主讲嘉宾、文化部国家动漫项目评委、北京市动漫产业项目评委、全国大学生动漫大赛评委。多次应邀在国家图书馆进行学术讲座。迄今发表漫画1000余幅,数次在海内外获奖。出版有《老九漫画集》、《老九集邮幽默画》、《中日漫画比较》等。主要论作:《漫画生肖封(片)姓漫》(获首届中国漫画理论奖)、《新中国漫画60年——漫画审美的变迁》、《中日漫画比较》、《中国喜剧美学30年》、《老戏新画》等。
延伸阅读:
明德讲堂创办于2012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培育研究生人文素养而设置的系列讲座,包括思想、社会、历史、文艺和人生五大系列,每学年举办100场。讲座邀请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做主讲人,从各个侧面透视思想世界、社会万象和冷暖人生,致力于国科大研究生人文素养的提升。